孩子窩裡橫、輸不起?那是因為孩子的“全能感”在作祟

最近疫情比較嚴重,國家延長放假,推遲上班、開學時間,讓大家在家裡待著,相互隔離,更好的控制疫情。但是我們會發現,總有一些人在街上亂逛,組織各種聚會,往人群裡鑽。

他們難道不怕被感染上新肺炎病毒嗎?他們也怕,但是怕為什麼還到處跑呢?

這其實牽扯到人的一個全能感。他們相信自己,覺得自己能把控危險,不會那麼倒黴,正好被傳染。所以他們就大膽的出去亂逛,還嘲笑那些天天躲在家裡的。只有等到他們真被感染了,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的自信是多麼的盲目。

什麼是全能感?

通俗的來說,全能感就是人們總希望自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任何人肯定都幻想過自己像神一樣,別人都聽自己的,尊重自己,崇拜自己。精通各種技藝,在各個方面都表現的特別優秀。這就是人的全能感。

這種全能感在兒童身上表現的特別明顯。

因為兒童剛來到世界後,沒有足夠的社會經驗,也就沒有機會跟別人進行過足夠對比,他們的全能感沒有得到後天的修正,所以他們的全能感表現的特別突出。

舉個例子,我們會發現小孩子特別輸不起,年級越小,這種輸不起的現象越嚴重,特別是3、4歲時。

我女兒3、4歲時,在外面我們比賽跑步。很多時候我都讓她贏,但有的時候我也不讓她。結果當她贏了的時候,興高采烈,還嘲笑我。但是輸了的時候,就百般不願意,發脾氣、掉眼淚。你要問她誰輸了,她就說自己贏了,堅決不承認自己輸。為此,以前我還沒少對她發火。

為什麼小孩子普遍有輸不起的現象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的全能感在作祟。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但是自己輸了,這種現實情況顯然與自己的全能認知不符,嚴重傷害到自己的全能自尊,所以他們強烈的排斥失敗,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全能形象。類似的案例還有孩子害怕嘗試他們沒有把握的事,因為他們一旦失敗了,同樣是威脅他們的全能認知。

孩子窩裡橫、輸不起?那是因為孩子的“全能感”在作祟

為什麼人要有全能感呢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全能感來自於幼年的養育。孩子小的時候,餓了就有人餵奶,冷了就有人抱……兒童就好比活在一個心想事成世界,因此他們產生了全能感。

但對於這種觀點我有些不大讚同,我認為全能感是一種本能,是先天就具有的,是隱藏在基因裡的,而不是後天養育的結果。

對於幼年的兒童來說,只有他們具有無所不能的全能感,他們才會敢於去探索,敢於去嘗試,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更快的提高身體機能、獲得各種知識,才能保證他們儘快的適應環境,生存下來。

試想,如果兒童沒有全能感,因為他們本身就弱小,又沒有全能感,他們還怎麼敢去大膽的嘗試,去探索發現周圍的世界呢?天天窩在家裡,躲在父母懷裡,怎麼能儘快的成長起來呢?

所以,全能感是人類生存的必備技能。


孩子窩裡橫、輸不起?那是因為孩子的“全能感”在作祟

從全能到自信

全能感雖然是人們生存的必備技能,但是全能感明顯違背了客觀現實:人怎麼可能無所不能?

隨著兒童的後天成長,兒童的全能感會不斷的受到打擊,他們會發現自己並不是無所不能的,還有很多弱點,很多不足,因此他們開始不斷的降低自己的全能感,修正自我認識。直到他們明白自己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正確的認識自己,於是建立自己的自信。這是人的正確成長過程。

但現實是,這個過程建立的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通常容易出現下面兩種結果:

1、全能感過度打壓,自信心沒有建立

有的孩子全能感被過度打擊,而對於自己的自信又沒有建立起來,於是孩子就變得自卑內向了。

通常來說,父母管教比較嚴厲,要求比較高的家庭,孩子的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孩子會發現,無論他們怎麼能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父母又總是批評打擊為主,孩子的全能感就會被過度打壓,他們會嚴重懷疑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沒有一點優點,於是就喪失自信心,變得自卑內向了。

孩子窩裡橫、輸不起?那是因為孩子的“全能感”在作祟

2、仍然保持較高的全能感

有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父母的保護,他們的全能感沒有受到足夠現實社會的矯正,因此他們還保有較高的全能感。

全能感較高的人,感覺自己無所不能,通常自信心較高,敢於嘗試。但是他們也存在很多嚴重問題。

首先,全能感高的人雖然敢於嘗試,但更多是嘗試那些簡單的、更容易成功的事,對於難度較高的問題,他們害怕嘗試,因為可能的失敗會暴露他們的無能。因此他們只敢嘗試那些簡單的事。

其次,他們容易急於求成,因為他們全能啊,怎麼能像普通人一樣通過努力來實現呢?減肥想3天就見到效果,學習想2天努力就能提高,賺錢想一夜暴富……

最後,因為這些全能幻想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所以他們極容易被打擊。如果他們還不承認自己的現實,他們會,他們會轉而尋求全能補償。

正常自信的人發現自己的不足,要麼放棄,要麼努力提升自己。但是全能感較強的人不同,他們不承認自己的不足,因此他們會通過扭曲或躲避現實來營造自己所謂的全能。比如,全能感較高的人容易宅在家裡,沉迷於小說、寫文章、玩遊戲等,因為他們發現現實環境中的自己達不到自己的理想水平,無法實現全能,於是他們轉而脫離現實生活,通過文字、遊戲營造出來的虛幻世界來實現自己的全能感。他們會自我安慰自己:我只是沒去嘗試,要不然我也會像他們一樣。

孩子窩裡橫、輸不起?那是因為孩子的“全能感”在作祟

如何培養孩子“從全能到自信”

從全能到自信的過程是現實生活不斷修正的過程。只有在現實生活中親身體驗了,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哪裡是自己的優點,哪裡是自己的缺點。因此培養孩子從全能到自信,最重要的是放手孩子,讓孩子獨立體驗。

現在很多孩子全能感過高,因為什麼事父母都包辦了,或者是在父母協助下完成,於是孩子就會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做到自己能力原本做不到的事,滿足了自己的全能慾望。

同時,父母總是誇獎表揚孩子,芝麻大的事也誇孩子“好棒”、“好厲害”,這種環境下,孩子會錯誤的覺得自己真的很棒、很厲害。

父母的這些培養行為,使得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了現實環境的修正,孩子的全能高將會很難降低,因此成年後會有更高的全能感。

所以,從現在起,父母需要學會放手孩子,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接觸其他小朋友,儘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減少幫助,讓孩子通過客觀的現實修正自己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