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被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夏天结了冰霜,具体是什么情况?

莎莎


1816年,北半球气候反常,许多地区夏季出现结冰现象,温度降到零下,大量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中国也受此影响,出现了史上罕见的嘉庆大灾荒。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整个北半球,西方将这年被称为“无夏之年”。

民间将这一年称为“夏季冻死人的一年”,清朝嘉庆年间爆发的云南大饥荒与西方所谓的“无夏之年”,有着同样的气候反常背景。在此反常气候的影响下,欧洲出现了粮食短缺现象,导致了席卷欧洲大陆的大革命。

在美国,反常的气候改变了农业结构,使得美国人开始向西扩张。而在中国,严重的饥荒导致民变,使得清朝由盛转衰。这次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影响了整个世界。而气候学家,将这反常的气候变化归因于火山爆发。

“无夏之年”的反常之处

据美国文献记载,在1816年的1月份,气候还是比较温和的。东北部的大多家庭早就熄灭了壁炉中的炉火。虽然也有寒冷的日子,但大多数时间的天气都是温暖如春。2月的天气还算正常,有那么几天比1月份要冷。

进入3月后,天气开始出现异常。从1号到6号是大风不断,之后也是断断续续。到了4月份,气温开始逐渐变冷,东北部有些地区下了冻雨,积雪都能没过脚面。操场上出现了冻死的牲畜,如此寒冷的春天让人惊奇。

到了5月份,也就是所谓的夏季,第一天就犹如隆冬一样,下起了雪花和冰屑,含苞待放的花骨朵都冻死了,河面上结了将近两厘米后的冰。6月份更为夸张,田地里挽救庄稼的劳作人都是棉衣裹体,处处透着诡异之象。

一位八十多岁名叫爱德华的医生,他有记载气候变化的爱好。在他日记中写道:1816年6月7日,天气极其寒冷,风雪肆虐了一天,在背阴处的冰柱有三十厘米长。

同样喜欢写日记的还有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他说自从进入6月以来,人们对气候反常的抱怨越来越厉害,到处都是干旱和西北风。在6月17日早晨,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农民需要在田里燃起篝火,以免玉米被冻死。

进入盛夏7月份,在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些地方下起了冰雪。更令人意外的是,8月份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这些地区粮食绝收。

整个夏季气温回归正常的时刻仅有不持续的两个月,在6月17日之后,有些蔬菜生长起来,使得饥荒有所缓和。但从8月21日开始,寒冷再次来袭,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粮食作物,田里是一片雪白之象。

这次霜降从加拿大南部蔓延到北卡罗来纳州,9月11日寒流再次来袭,人们纷纷穿上冬季的棉衣,在随之而来的冬季,温度下降到零下32摄氏度,纽约港已结冰。

1816年,粮食大面积绝收,农民的在死亡线上挣扎,这一年除了“无夏”的特征外,还伴随着饥荒。亚洲的印度也受低温影响,夏季阴雨连绵,使得祸乱瘟疫从恒河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在中国,云南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嘉庆大灾荒。据云南的一些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饥荒爆发,饥民被迫卖孩子以求活命,大量灾民因饥饿而死。除此之外,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也出现低温事件。

在江西彭泽县,出现六月下旬北风寒,木棉多被冻伤。由此可见,低温的影响也是波及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只不过未造成大范围的气象灾害。据《泰晤士报》在1816年7月报道,寒冷的天气毁灭了草场和苜蓿。

恶劣的气候导致西欧的粮食大范围减产,其中法国和德国的葡萄受灾最严重,以至于当年的葡萄酒奇缺。在这期间,爱尔兰还爆发了伤寒传染病,大约10万人死亡。整个西欧的乞丐都堵塞了道路,向过路人哀求。

“无夏之年”的原因探究

那么,造成这场极端气候的原因是什么呢?当时的人们很难解释这种现象,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各种东西,比如像避雷针等。但时至今日,除了一些基本共识外,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还没有彻底揭开此次低温的谜底。

通常认为这一年的太阳磁场活动非常不活跃,也就是所谓的道尔顿极小期。这段时期从1795年开始,一直持续了25年。在此之前,蒙德极小期曾造成了北半球持续70年的连续低温,这一时期太阳黑子显著的减少。

在道尔顿极小期内,太阳偏离了太阳系中自己的位置,这种情况基本是每180年就出现一次。这些都是气候出现异常的一些根本原因,但造成“无夏之年”的直接原因却被认为是位于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喷发所致。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数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之后岩浆断断续续的喷发了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喷发,也是有史以来伤亡程度最惨重的一次。遇难人数有十多万。

坦博拉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在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和热全给给挡在外面,导致低温天气。在此之前,加勒比海和菲律宾都先后出现过火山喷发,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火山灰,本次喷发使其加重。

据记载,1816年的天空中出现不寻常颜色,及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特征都使自然史学家认为:太阳磁场的改变,数次的火山喷发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极端的低温天气。


野史也是史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印象中,夏天就是炎热高温的象征,即便是部分高原山区,夏天也至少是十来度的温度,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结冰或者下雪的情况。但是,历史上却出现过这样的一个夏天,它不仅结冰下雪,甚至还冻死人,而且波及整个全球。

这个夏天,是在1816年,这是人类历史最难以忘怀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温度最低的一年,整个北半球在夏季均出现霜冻和降雪,由此它又被称之为“无夏之年。”在咱们中国,又将它称之为“冻死人的1816年”。

当时的天气有多冷?我们可以分别从美国、欧洲和中国来看。

首先据美国民间的历史资料记载,1816年的春天还算正常,农民们忙于耕种农作物,但从5月开始,天气突然变得寒冷起来,晚春的积雪也随之而来,大多数牲畜冻死在草场上,人们从没经历过这么寒冷的春天。



然而这种寒冷天气才刚刚开始,从6月份开始,美国大地上就开始飘起雪花和冰屑,水塘和河里也结了半英寸的冰,当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有一位88岁的医生叫爱德华,他还是一位天文爱好者,曾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

“6月17日早晨气温就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7月伴随着冰雪而来,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部分地方覆盖上一层厚玻璃似的冰雪。等到8月,几乎所有绿色的植物都冰封在霜降之下。天气极其寒冷,土地冻得坚硬,风雪呼啸了一天,在中午的暗影处,冰柱有12英寸那么长。”

在欧洲大陆,当时他们刚结束对拿破仑的战争,本来都在迎接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来,结果从六月份开始,欧洲最主要的河流都出现大规模的结冰,这寒冷的天气还造成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被冻死,越来越多的人们填不饱肚子,据估计欧洲约有20万人饿死或冻死于这个夏天。

在中国,当时正值嘉庆二十一年,据史书上记载,农历八月时“天气忽然寒如冬”。昆明及滇西等地连续三年冬天降雪。东北黑龙江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安徽、江西等地亦有农历六、七月出现降雪的纪录。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都纪录到罕有的霜冻。



那么,很多人肯定会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天气反常现象呢?

根据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在1815年4月份,沉睡了两个多世纪的坦博拉火山突然爆发,大面积的岩浆喷薄而出。

这次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威力为火山爆发指数的7级,所喷出的火山灰总体积多达150立方公里,而且抵达高至44公里之平流层,远至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都可以清洗看到因火山灰而出现的日落彩霞。

也正因为这次火上爆发的力度实在太大,其爆发的火山灰将地球整个大气层覆盖,加上坦博拉火山喷出到高空中的近1000万吨到1.2亿吨二氧化硫,这些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会逐渐形成干雾,严重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光照,这种危害等到1816年夏天时,就被集中爆发出来,最终酿成人类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


我是赵帅锅


公元1816年,当时我们国家正处于大清朝嘉庆时期,也就是嘉庆二十一年。



历史上的那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各种灾情频发,在欧洲,北美洲甚至都有着六月飞雪的事件发生,亚洲也是深受其影响。大清当时在云南等地区出现了饥荒。


这一年是英国在乾隆五十八年之后,再一次来到了大清,嘉庆皇帝依据旧时典礼招待了他们,结果他们不遵循理解最后被嘉庆一怒之下赶了回去。可以看出不仅仅是气候上的寒冷,其实就外交其实也是到了一个冰点的地步。

无夏之年其实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北美洲以及欧洲地区,还有亚洲地区。他们那里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在本该炎热的季节,结果甚至飘起了大雪,罕见的低温,给那里的国家的生产,政事等等各个方面都影响甚大。



就大清国而言,在这一次的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受到了灾难的打击,历史记载中也出现了八月飞雪的事件,但是大清国总体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逃荒的人还是不少的,相对于欧洲,他们由于食物缺乏,抢夺粮食的时候情况十分严重,北美也是冻死了不少人。


对于这一场灾难呢,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和前一年的一次火山爆发有关。


围知历史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181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很多地方都“没有了夏天”!有些地方甚至在七八月份出现零度天气,下起了黄色、红色,甚至是肉色的雪

本该是火热的夏季,却到处冰天雪地,江河里的水被结成厚厚的冰,马车都可以在上面行走;鸟儿在空中飞过,一不留神就被冻死落地

这就是被历史上称为“无夏之年”的1816年!

“无夏之年”涉及的地区

无夏之年导致夏天出现罕见的低温天气,农作物产品全部没有收成,因此很多地方出现了饥荒灾情,受影响的地区有美洲、欧洲和亚洲。

1816年初夏的时候,美国的气候还算稳定,平均温度可以有20多度。但从5月份开始,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始出现霜冻,农作物直接就被冻死了;同样的现象发生在加拿大、英格兰等地区,导致美洲粮食价格飞速上涨;

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由于粮食短缺,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抢粮食的现象,其中瑞士最为严重。德国发生霜冻是在8月份,情况也一样严重,在这场灾难中,欧洲大约有20多万人死于夏天的低温。

亚洲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就是中国云南,1816年正好是嘉庆二十一年,史书上记载那年农历八月份,“天气忽然寒如冬”,由于恶劣的低温天气,导致云南发生了严重饥荒。同时受影响的还有东北地区、安徽、江西,不过相比云南来说,情况稍微好一点。

“无夏之年”发生的原因

夏天飘起鹅毛大雪,其原因主要来自1815年4月份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火山爆发事件!

1815年4月5日至12日,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上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当时场面相当恐怖。火山喷出来的岩浆高达44公里以上,把16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灰直接推到了平流层!而且火山爆发产生的温度直接把山体熔化了,整座大山从海拔4300米熔化到2851米,可见这次火山爆发的规模有多大了。

大量的火山灰停留在平流层,天空就像被盖上了厚厚的棉被一般,太阳都变得暗淡无光,人们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太阳黑子和耀斑。坦搏拉火山爆发后,当地居民没有及时撤退,造成死亡的人数高达九万多人,但因此而造成的影响却在第二年才表现出来。

1816年的时候,由于厚厚火山灰的原因,太阳光线无法照射进来,很多地方就在夏天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本该烈日炎炎的夏天却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中夹杂着火山灰,颜色变得非常古怪,有黄色,有红色,有些则是肉色。

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让鸟儿变得难以适应,夏天本该是觅食的季节,却变得寒风透骨,经常有鸟儿飞着飞着就掉到地上,死了。

结束语

1816年被称为“无夏之年”,这一切都是因为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1816年,大量火山灰喷到月球上,导致现在月球土壤和地球属性相似,美国人登上月球后很奇怪地月土壤属性如此相近,怀疑论于是产生,美国人根本没有登上月球,发现这一现象以后,美国人放弃登录月球数十年,原因就在于此。苏联人也得到这个结论。因此美苏争霸月球计划戛然而止。此时的印尼是中国的附属国,权益属于中国,中国的土壤飞到了月球上,月球的权益也因此属于中国,由此得出结论,月球自古属于中国。各位看官,编得如何?打个赏呗。


123若晨474


了解明朝末年天灾“泛滥”的朋友很多,比如中后期的大明王朝所遭遇的特大干旱就有69次,特大水灾44次,这做为专题可以讲好久。其实,明清两朝,如果单论天灾密集度的话,最严重的还是嘉道时期,再加上“人祸”(人口暴增,无地可种,深山老林都有人种庄稼)造成的大面积水土流失,水道堰塞继而引发水灾,估计嘉庆帝一个头两个大,而且还没有办法。

虽属古代,但君臣都知道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但是百姓无地可种,也不能让他们干等着饿死吧,乾隆帝都没敢下手管,因为当时的他知道人口暴增和即便土地过度开发农民也无地可种的情况,如果不是怕全国暴乱的话,那么多人闯关东进入“龙兴之地”,他早就下手整治了,他也曾经问过大臣有什么好方法,大臣就说了三条,听了以后乾隆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他采用了最后一条,就看着吧,不管,一切交给老天。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无夏之年”在中国似乎也可以称之为“六月飞雪”,比起欧洲土包子,我们的措辞是否唯美了很多呢,可惜当时的人是美不起来的,因为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周围九万多居民全部遇难,即便是现在的南极都能轻易找到当初被气流带到这里的火山灰,可见当时的严重程度,更何况与之不远的中国,哪能不受影响呢。

坦博拉火山位于印尼森巴瓦岛,当时的印尼已经沦为殖民地,时任总督托马斯曾经对火山喷发写过回忆录,爪哇岛上的所有人在火山喷发前都听到了剧烈的爆炸声,军队以为自己的据点遭受攻击,后来才发现情形不对,转天,日光已经完全被浓雾所遮挡,种种迹象表明,这是地震前兆,又四天后,地震爆发,所有人都明显感到剧烈的震动,天空的太阳已经完全看不到了,熔岩喷射的景象,令30公里外的人们都能极其清晰的看到,当时预估大概有9-12万人死亡。

高达4000米坦博拉火山在爆发后,只剩下2950米,巨大震动让北欧、加拿大、新西兰都明显感到震感,岩浆覆盖了175平方公里,爆发后立刻形成了低气压带,直径1200公里内急速产生降温现象,两周后,除印尼外,最先倒霉的印度出现不正常的降温,随后慢慢扩散,越来越远。

做为人类有史以来所记录的最为猛烈的一场火山喷发,坦博拉释放巨量的硫气,直射大气圈平流层,并迅速蔓延全球,在充分扩散后,于转年造成全球变冷,给全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1815年即嘉庆二十年,坦博拉火山爆发,而中国则在1816年左右出现气候突变,形成了明清两朝最为寒冷的一段时期,当时适值清政府大力推行双季稻,以解决日益紧张的粮食问题,也因气温骤降,造成大量作物冻死或严重减产而陷于停滞,多省连续三年大饥荒,粮价飞涨,死人无数。

嘉庆二十一年夏天,农历八月的天气本应是酷暑难耐的时候,可是天气却反常的寒如严冬,尤其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严重的霜冻令农户们颗粒无收,就连台湾省竟然都下起了雪,冰冻寸许,要知道,早在朱元璋的爷爷还没出世的时候,小冰期就已经降临,直到嘉道换届的时候才结束,这场大降温可谓“雪上加霜”。

中国的云南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北风伤稻,岁大饥。”、“田禾风瘪”(只结出空皮)、“丁丑夏,雨雪。”就连昆明城的居民都已经开始进食“观音土”,何况其他地方,食土者腹部鼓起如球,伴随着胀痛让人生不如死,人要是吃土就能过活,谁还种地呢,最后都是腹胀而死,还有拔草的,连草根带泥土一起吃,结果是同样的腹胀而死,什么时候缓解的呢?嘉庆二十二年春天,整整七年过去了,蚕豆大丰收,而且豆叶也是能吃的,百姓们顶过了这年,到了转年除个别地区外,已经没有饥荒发生了。

除中国外受到歉收影响最大的就是瑞士,法国不过减产两成,而瑞士则是颗粒无收,粮食完全依赖进口,粮食减产体现在全世界,所以某些国家及时调整了出口政策,严禁粮食出口,以备自己的不时之需,天知道这场灾难还要持续多久。这场恐怕的灾变,造成全球作物受到影响,全世界都受到饥饿的威胁,能优哉游哉的恐怕也就是君主官绅巨富豪强了吧。

现在研究这个课题的学者很多,如果一座火山的喷发可以轻易造成全球气候变冷,以至于作物被冻死或者大量减产乃至歉收的话,那么了解和研究当年火山爆发的具体情况和数据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一旦这座活火山再次爆发,人类就能够凭借多年的研究成果做出适当的防范和补救措施。

这次巨大灾难也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就在4年前,瑞士的伯尔尼大学还召集130多位学者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学者们将自己从各个角度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分享了出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希望他们的成果能够惠及全球,让人类能够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


古今通史


1816年,是人类历史上黑暗的一年,也是历史上最冷年份之一,欧洲、北美和亚洲地区的夏季均出现了霜冻和降雪,全球陷入饥荒,被称为“无夏之年”。

那么1816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具体情况呢?

1、全球大部分地区变冷原因。

1815年,位于南半球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发生喷发,其规模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坦博拉火山的爆发指数达到次高级的7级,喷出高达160立方公里的火山灰,到达了44公里的平流层,火山高度也从喷发前的4300米,降到喷发后的2851米,造成了92000人的死亡。

根据科研部门对数据的研究分析,这次规模最大的火山爆发,将会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冷,人类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将面临着灾难性的天气影响。

这次火山喷发向地球平流层释放了约1000万吨到1.2亿吨硫,遮挡了阳光,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约0.4至0.7°C,全球气候出现异常。

火山爆发后释放的硫酸盐气溶液弥漫于空气中,遇冷形成干雾,大部分的太阳光照被遮挡住了,人类只能看到干雾颗粒里折射的暗红色阳光,甚至更是直接导致了欧洲许多城市下起了红色、黄色、肉色的雪花。

2、“无夏之年”导致的影响

这次历史性的天气灾害,更是直接造成了全球性的灾荒。

美国夏季7、8月间,河水还是冰冻状态,一天里昼夜温差极大;德国8月,全国范围内出现霜冻,而在中国,浙江全年几乎看不到太阳,云南、江西、安徽等地更是下起了大雪。

这样的天气,低温加上没有充足阳光,农作物根本就不适宜生长。饥荒促成了大量的人群背井离乡,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而美国本土人士很多则是由西部搬到东部,单是英国就有10万人左右遣往美国,德国也有2万人左右。

以至于1816年以后的短短几年里,人口的增加,美国由四个州变成了六个州,纽约这座国际化城市也是应运而生。

天气恶劣,寒流侵袭,人们有的饿死,有的冻死,单是整个欧洲就有约20万人死亡。甚至连树上的鸟儿,也是被冻的直接掉下来。

这次在南半球印度尼西亚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直接影响了全球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无夏之年”也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


春朝青牛


一次火山喷发,直接导致了第二年全球气温降低。很多地方,本来应该炎热的夏天,竟然发生了霜冻,或者是下雪。无数的土地绝收,大量的百姓因此逃荒,甚至是丧生。这件事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影响了我国的大清王朝的进程。




坦博拉火山爆发

无夏之年是指1816年,而它之所以被称为无夏之年,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前一年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岸的坦博拉火山大喷发。

这件事发生在1815年4月5号。当时的坦博拉火山已经沉睡了五千年,谁也没有想到它会在这一天喷发,而且如此剧烈,爆发指数甚至达到了7级。

敲黑板了!这里简单普及一下关于火山喷发指数的常识。通常情况下,火山爆发的强度被分为8个等级。2011年,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导致整个欧洲航空系统瘫痪,它的强度仅达到了4级。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大量的火山灰埋没了整个庞贝古城,等级也仅仅为5级。

相比之下,人类观察到的强度为7级的火山爆发少之又少。



这一次火山喷发,从4月5号一直持续到了7月中旬。当时,大约170立方千米的火山灰和碎石喷涌而出,剧烈的爆发所产生的巨响甚至传达到了2500公里之外。同时,这些火山灰形成了45千米高的火山灰柱。因此,大量的火山灰到达了平流层,扩散到了全世界。

火山爆发三天后,天上漂浮的火山灰将坦博拉附近方圆480公里的天空全部遮蔽,天空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同时,从火山口倾泻下来的巨大熔岩流,在淹没农田后流入大海,激起了冲天水雾。另外,由于火山爆发导致了地壳运动,坦博拉火山周围的一切村镇全部被海啸吞噬,数万人因此丧生。

这种场景犹如世界末日一般。

7月15日,火山停止爆发。此时,原本高达4100米的火山,只剩下了2851米。据后世估计,这次火山爆发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战末期,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放原子弹的5万~7万倍之间。



坦博拉火山爆发影响

火山喷发的第二年全球进入“冷冻模式”。

这一年4月,美国发现,即便春天到了,河里依然漂浮这冰块,地面上还有积雪。甚至到了5月,由于异常的低温,很多农作物都被冻死了。

到了7、8月份,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气温还是不见上升,而且在一些河流之中不断出现结冰的现象。到了9月,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当然,由于农作物歉收,美国的粮食价格也翻数倍。以燕麦为例,从1815年的12美分一桶,上涨到了92美分。

在欧洲,情况同样如此,德国的8月依旧冷的异常,霜冻现象频频发生,农作物歉收现象严重。据英国人统计,这次灾难使得欧洲20万人丧生,无数的百姓沦为街边乞讨的流浪者。

在这种寒冷情况下,大量的牲畜因为没有食物而遭到灭顶之外。当然,这也促使了人们竭力寻找马匹以外的交通工具,可以说,自行车的发明与改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场灾难。



最后说说咱们中国。

1816年,云南全省出现了严重饥荒,《邓川县志》;“是岁大饥,路死枕籍”。粮价也因此飙升到了300钱一升,很多人也被迫卖儿卖女。另外,当年的八月,云南的天气依旧是忽冷忽热,而且在其后三年的时间内,每年冬天都会下雪。

当然,受灾的不仅仅是云南,而是所有地区。在满清兴起的关外,当年的六、七月份出现了严重的霜冻,很多地区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无数的百姓向外逃荒。



在江浙一带,也有一些地区有降雪的情况发生,这也导致整个江浙一带的粮食减产三成左右。原本富庶的江浙地区,由于农业产量下降,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大量百姓放弃耕种,土地大面积荒芜,经济瞬间变得萧条无比。

这次事件之后,由于经济的衰退,清王朝危机更加深重。可以说,这一次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王朝的进程。


我是越关


历史上的1816年没有夏天。

在这一年中出现了6月下雪,7月结冰,8月霜冻的现象。因此,1816年,也被人们称作“无夏之年”,甚至有人把这一年称作“冻死人的1816年”。

这一年夏天,低温席卷了全球。最为严重的是欧洲、北美和亚洲,整个地球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因此下降了近3℃。

当时处于嘉庆年间的中国同样未能幸免,云南因此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

(1816年的夏天)

在美国东北部,1816年的初春还相对正常,虽然春寒料峭,但大部分人家已经移除了取暖设施,熄灭了房间内的炉火,期待着一个春暖花开的五彩季节如期而至。2月的时候,虽也遭遇了长时间的倒春寒天气,但相较往年也还算正常。3月间,气温逐渐回升,树木变绿,春花竞相开放,但大风天气明显多于往年。

到了4月份,本该春意盎然的天气突然变冷,甚至下起了冻雨,天空中居然飘下了雪花。5月的天气更加诡异,就像进入了冬天,不但天上继续纷纷扬扬地飘下了雪花,池塘和河里在低温中也结上了一层薄冰,庄稼被冻雨和霜雪蹂躏,大部分农作物被直接冻死。

6月份的时候,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风雪,农民们不得不穿上冬装在田间地头忙碌,尽量让残存的庄稼能活下去,很多地方冻死了人畜。更为奇怪的是,气温有时候会高达35℃,但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急剧下降到0℃。

夏日寒流席卷了整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并且向南蔓延到了美国的弗吉尼亚。据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在6月的数场大雪后,人们需要坐雪橇出行。7月4日,正值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大雪纷飞,水塘里的水结了冰,参加独立日庆典的人们不得已拥入教堂,因为那里的火炉能够让大家得到一丝温暖。”

8月的加拿大情况急剧恶化,地面上几乎看不到绿色植物的影子,全都被冰雪覆盖,一位市民用僵硬的手记载了当时的情况:“霜冻和冰雪冻死了地里所有的豆类和谷物,田里空空如也,像12月一样一片雪白。”

(异常气候下的灾民)

在欧洲,1816 年夏天的雨量,比往年要高出许多,大雨在爱尔兰无休无止地下了整整8 个星期,农作物全部毁于一旦。低温和多雨的天气导致英格兰的农作物遭受了灭顶之灾,大片的草场和苜蓿被毁于一旦。

在中国,也有广大地区出现了极端的低温天气。例如,在江西彭泽县的县志里就有如下记载:“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

在东北黑龙江,双城在农历七月出现严重霜冻。作物失收,垦丁逃亡。在台湾新竹、苗栗等地发生了罕有的冬天霜冻,新竹出现“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

极端低温天气带来的后果就是庄稼大面积冻死,粮食减产严重,引发饥荒。

史料中记载了1816年云南的饥荒“是岁大饥,路死枕籍”,百姓饥肠辘辘,饿殍千里,甚至为了生存卖儿卖女。

在美国,因饥荒导致数万人死去。研究此次低温气候的科学家韦伯说:“人们被迫以田鼠为食,甚至为了一块植物的根茎不惜大打出手。”紧随饥荒而来的就是瘟疫流行,“大多数人都因罹患伤寒等流行病,以及和饥荒有关的病症死去”。

(坦博拉火山喷发)

那么,造成此次“无夏之年”低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这是因为前一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喷发造成的。

这座并不著名的火山海拔有2851米,位于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北部。在1815年4月5日,坦博拉火山开始隆隆发作。驻扎在数百公里外爪哇岛上的士兵,以为发生了战争,立即全副武装集合,等待着上战场的命令。

这座火山强势喷发时,把多达150立方千米的尘埃和岩石抛到空中。喷涌而出的火山灰和火山渣覆盖了巴哇岛方圆一百英里的区域,厚度达到了约3.7米。

炽热的岩浆以每小时上百公里的速度,顺着山势倾泻而下。所过之处万物俱焚,山脚的森林和草场,都被焚烧殆尽。

这次坦博拉火山喷发和其后引发的海啸,是有记载以来损失最为严重的,共造成超过10万人死亡。喷发的火山灰,冲上平流层,形成了一个大约4亿吨的巨大气体,将地球层层包裹。

这些气体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氟和氯等,它们在大气层中经过反应后形成溶胶,阻挡和反射了太阳光,使得太阳的热量难以抵达地面,从而导致极端低温天气,最终形成1816年的“无夏之年”。

(参考资料:《坦博拉火山爆发带来的影响》)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一般说来,夏天的天气非常的炎热,在夏天是不可能下雪的。不过如果夏天下了雪,在中国古代的说法,那就是应该出现了很大的冤情。在世界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次夏天下雪的情况,那一年整年都非常的偏冷,被称为是无夏之冬,那一年是公元1816年。

造成那一年的极端天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1815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大火山的爆发。也许大家会觉得很奇怪,因为火山爆发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也没有造成多么大的影响。但是坦博拉火山爆发的那次不同,坦博拉大火山的爆发的威力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记载的威力最大的一次火山爆发。当时周围有将近10万人遇难,那还是因为当时的印度尼西亚并没有多少人居住。

当时这座火山的海拔应该是4000多米,但是爆发之后,被消去了将近1/3,海拔只剩下2800米左右。据估计,这次火山爆发的威力相当于数千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非常的深远。因为爆发之后,有很多漂浮物漂泊到空中,这些漂浮物阻碍了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了足够的太阳光的照射,自然对天气和农作物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因为古代是没有化肥的,农作物的产量完全是不稳定,所以农作物生长完全靠天吃饭。在1815年爆发了这么大的一次火山爆发,结果对1816年的天气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1816年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夏天下雪的诡异现象。农作物的减产对世界的格局也有深重的影响,当时美国,中国还有欧洲都出现了农作物大量减产。

至于粮食的减产,美国开启了大规模西进运动。而欧洲同时期因为农作物不足,所以导致很多人饿死,据统计人数在10万到20万之间,很多人最后被迫移民美洲。中国也有详细的文献记载,在那一年冬天夏天就比往年的温度要低。至于有没有大饥荒所造成的饿死人的现象,以中国古代王朝的惯例,恐怕是不会记录的。

知,由于1815年印尼坎博拉大火山的爆发,对1816年的天气造成了极大的影响,那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由于天气变异造成了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影响深远。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