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人们都很看重成王败寇,到如今,我们是否应该推崇?

肖尘


成王败寇是有特指的,也须具体分析。如历史的朝代更替,前者总是由胜利者最终沦为失败者,每一个新朝并未将前朝视为寇,而且还要用正规的称呼为其修史。隔朝、隔代对有大功者还会尊崇、效仿。但在抛开旧有的正统观念,在乱世,如战国、三国、民国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其斗争有时必是你死我活的,互相各攻击对方为“寇”“匪”“贼”,这是斗争的必然。最终的结局也必然是一胜一败。但此时的斗争并末结束(特别是近现代因有外部势力的干予),失败者并不甘心。又因斗争的存在,短时期对方的贬称还会存在,随历史的远去也自然会逐渐淡然、客观……。此说在评判历史时演成了一种叫法,甚至多是为失败者争点心理上的平衡。不过结局无法改变,无奈己退出历史舞台即便有其後遗也不会是主角了。


昆仑139100429


从历史到现在人们都很重视成王败寇,历史往往是由胜利者所写,我们所学的历史也由前人所撰写,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历史事实,我们追求成功,但更应该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胜,不一定王,败,亦不一定是寇!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西楚霸王项羽,原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期末随叔父项梁举兵反抗暴秦,在其叔父战死后,他率领部队于巨鹿击败章邯、王离率领的20万秦军主力,秦国灭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分封天下诸侯,共计分十八个诸侯王,而刘备得汉王也是项羽在此时所封!在楚汉战争前期,项羽雅制着刘邦吊打,后因部下叛变和自己的性格原因,被汉军所败,在乌江边自刎而死!死后,其名位后世所传颂,虽败亦英雄!历代文人墨客写过许多追念项羽的诗词,而他的英勇也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匡扶汉室,诸葛亮跟随刘备一生戎马,助刘备谋取荆州,联合东吴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谋取益州,夺取汉中,帮助刘备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受托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事事亲为,整治内务,征南蛮,六出岐山北伐中原,为蜀汉的事业鞠躬尽瘁,最后累死在军中,带着遗憾离世,享年53岁!而在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后主刘禅投降,蜀国灭亡!

诸葛亮一生在为匡扶汉室奋斗,至死也没完成夙愿,更甚蜀国在其死后30年灭亡!诸葛亮为后世所尊崇,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忠诚的楷模!虽败亦英雄,流芳千古!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江西吉州人,宋末文学家、政治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南宋末年,蒙古虎视中原,1259年,元朝军队开始攻打南宋,到1278年十二月,因叛徒出卖,文天祥被俘!被俘之后,他多次试图自杀,结果未死!后忽必烈多次召降文天祥,他誓死不从,最后从容就义,就在他被捕之前,他的母亲和他唯一的儿子死于瘟疫!

文天祥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撑起了南宋的半边天,奈何大势已去,最后失败,但他败的正气凌然、也荡气回肠!

人往往看重结果,却不会去重视过程!成和败只是结果,过程更加重要!人都拼命想成功,但我们更应该推崇不以成败论英雄!


小任谈史


成王败寇释义: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现在最好是不推崇,我举一个二战的例子好了。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菲律宾战役:美国著名军事家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该战役起止时间为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0000人被俘虏。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99年,麦克阿瑟考入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晋升为上校并前往法国参战。1919年6月,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麦克阿瑟被授予陆军五星上将。二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对日本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之后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但未胜出。1964年4月5日,麦克阿瑟因胆结石去世,享年84岁。

一个战争的失败的责任和成功荣耀不能全在一个将领,应该是一个团队,应该分析天时、地利、人和。


大忙人生


我是闲谈趣史,我来回答

首先成王败寇只是说明了两者的最后社会地位,跟是否受有没有人崇拜是没有关系的,不然现在怎么还会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呢,有可取之处的并非只有胜者,我们就以三国为例,刘备从他的一无所有发展到能和曹操,孙权等大势力一起并成为三国鼎立,你能说他没能力吗?虽然到最后也被吞并,你能说他不是大英雄吗? 曹操虽说有上层官宦背景 , 孙权的基础相对的要好点 ,但最后他们都是败者,你能说他们没有人崇拜吗?尤其是曹操被后世称为一代枭雄。

反观司马懿在平定公孙渊的战役中,城破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目的只是显耀武功、震慑他方,最后完成统一,建立了西晋王朝。

其实成王败寇在后世之中,多是对胜者极尽美化,这使得胜者的肆意杀戮行为也成为了一种正当行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成王之后施仁政才是功,不施仁政他的胜利算什么?什么也不是,只有杀戮。

现在的社会不可能人人都成功。那失败的人怎么办呢?就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成为败者为寇,但是谁都不想在最底层,谁都想成功,甚至到了毫无廉耻,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不惜一切代价使自己称为王者,因为成功了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这不是我们现在社会需要的主流价值观,我们要遵循我们古代圣人的话,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是闲谈趣史,喜欢历史的可以关注我!!


闲谈趣史


历史定律是:民主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有成功有失败,这时候就不能以成王败寇论。


學會敬畏


不是人们看重吧,是历史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这样。人们只不过是遵循了自然规律而已。

用老子的话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也就是达尔文的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试想,人类能够延续至今,还不是因为适应了环境,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不都是因为那颗精子在几亿颗精子中脱颖而出?

不要愤青,支撑这个社会运转的就是这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吧。



老贾先声


成王败寇在封建王朝以及之前是有现实意义的。也就是说成功者称帝称王,失败者为贼为寇。

若在当今,让我想到了一首诗:“无钱莫入众,言轻莫劝人。待到成功日,把酒话初心”。当今的社会相信很多人的价值观就如此诗句一般。

我认为成王败寇依然值得推崇,但是推崇的意义要有所不同,什么是“成王”?成王就是,在你所在的行业做出成绩,就是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价值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反之亦然。一句话无论我们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有理想、有拼搏、有作为的良好价值观,无论成败,皆为英雄。





黑白世界1234


别说历史,什么时候都是。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要有心机、有城府的人不说透罢了。其实每个人心里像明镜似的


罗萧弋


打江山不容易守江山更难,创基业难守祖业更难,种东西容易管理得果实难,生小孩难把小孩养大成栋梁之材更难,历史上人们虽然看重成王败寇,但如秦朝虽一统中国为王,但因法刑太重在马上得天下,却没有好好下马守天下,终为大汉所取代守成,历史上短命的王朝,暴富的商家一朝彻贫,都在给现代的有志有智有良知的想当领头羊的懂事长们以惊醒,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穷则思变的易论更让现代人不单单看重一时的成王败冠。


青枣叶


成王败扣是正理,不是真理。以前的冦可以跑,还有机会翻身,现在一抓完了,所以说不是真理。任何人保证不了一辈子不犯错误,但任何人都有改变错误的机会。大阳道长敬上祝快乐美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