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看起来很傻,最后却被证实是聪明的事情?

历史中百科


题主这题可以用老子很高大上有逼格(Biger)成语来形容,那就是大智若愚!有道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可有历史大佬总是那么“心大”。比杀父之仇更可恶的是挖祖坟,可人家都挖他祖坟了,位高权重的他还哭着反省自己的不是。比夺妻之恨还心大,自己的女人被调戏,是男人都不能忍,但手下都调戏她的爱妃了,一国之君的最后还让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福垊问您,他们这是不是傻?简直就是雨傻得惊人!凡夫俗子都认为是太傻了,可历史却证明他们很聪明!是不是很震惊,很有趣,很不可思议呢!福垊就带您来看看!

祖坟被挖还不让皇帝追究恶人的郭子仪

汾阳郡王郭子仪乃是一代奇人,连唐代宗都不提起名讳而尊称尚父大臣,还跟皇帝结为儿女亲家。后晋刘洵在其所著的《旧唐书》中引用晚唐名相市臣裴垍(jì)的对郭子玉的盛誉: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您看到郭子仪权倾天下文武百官羡慕不妒忌又不狠,功盖天下皇帝还不疑神疑鬼,纸醉金迷流君子还不说三道四,而且健康长寿。可您知道这些都是郭子仪的傻换过来的,甚至说是无能换过来的。

郭子仪对大唐有再造之功,可架不住皇帝旁边的死太监进谗言呀!虽然皇帝没对郭子仪怎么样,但一般都是有事让他干,没事一边站。就连郭子仪在前线为大唐赴汤蹈火时,那死太监还在搞事情,最过分的就是鱼朝恩这个死太监。郭子仪在前线驰骋疆场、征伐吐蕃,鱼朝恩就在郭子仪的后方,派人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这事儿就连凡夫俗子都不能忍,而手握重兵的郭子仪表现的“很傻很窝囊”。

朝廷百官一致认为,郭子仪要冲冠一怒为祖先了。等他朝见天子后,天子对他百般安慰,并表示一定要严查到底,还大臣尚父(郭子仪被皇帝尊为尚父)一个公道!您猜郭子仪怎么着?他竟然婉拒皇帝好意,不仅如此,还面“帝”思过了。郭子仪嚎啕大哭地表示:不怪别人,是自己的报应。想当初自己带病打仗,没能禁止士兵破坏别人的祖坟,自己有今天,全是自己惹的祸。

要知道古代人特别迷信,什么阳宅、阴宅都讲风水的。把人祖坟给刨了,无论在古代时候那都是十恶不赦,必须要杀头的,甚至要灭族的。这郭子仪皇帝替他出气他都不要,您说这是不是傻?鱼朝恩不仅是个死太监还是皇帝的心腹。鱼朝恩见激将法没用,就给他来个了“鸿门宴”!就请郭令公(郭子仪的尊称)喝两杯,宰相元载看到老将军这是“不要命”的节奏,立即表示自己跟随还要重兵保护赴约。可郭子仪就带来几个家奴去,心虚的鱼朝恩很震惊,就问:就带这几个人?这话的潜台词就是,你都不怕这是鸿门宴吗?郭子仪说:别人说公公要杀我,但我相信貂珰(大总管的尊称)是个好人!

一句话说的鱼朝恩羞愧的——您真是个长者!那个死太监最后还是在作死中被皇帝杀死的,就是在死前,鱼朝恩都很敬佩郭子仪。

爱妃被人调戏了还“胡言乱语”的楚庄王

鱼朝恩请郭子仪喝酒,那是居心不良的鸿门宴,而楚庄王请文武官员喝酒,那是号称“太平宴”的庆功宴。酒过三巡,楚庄王为了助兴就让自己的爱妃许姬为大臣斟酒。那许姬年方二八,娇媚可人,兼有环肥燕瘦之长。此时,一阵东风袭来,灯烛全灭。武将唐狡,狠狠地在许姬身上摸了一把。许姬鄙视又恐惧还愤怒,她急中生智,一下子扯断了唐狡冠帽上的带子。然后,跑到楚庄王那里。要求开灯查真相!调戏国王的爱妃,这事儿可大可小,大了灭族未必解恨。关键是,这事儿对于唐狡来说,死倒没什么,就是太丢人了 。这下人证物证都有了,楚庄王却说:难得大家今天高兴,大家都把帽子扯断吧。最后,这场庆功宴办得很成功。

三年后,晋楚之战,楚庄王发现有一武将特别积极、特别勇猛,非常滴不要命,最终大获全胜。事后,楚庄王问:你怎么这么拼?我也没对你那么好啊?我要好好奖赏你!唐狡婉拒说:当初冒犯许姬的就是臣下唐狡啊!楚庄王感叹地说:你要走桃花运了!于是,赐婚,做了一件成人之美的好事。您说,这楚庄王是不是傻到家了。如果,他当初不这么傻,晋楚之战楚国还能赢吗?

不过,有资料显示绝缨之会只是一个传说,而传说很可能就是子虚乌有的。不过,这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傻人有傻福!而他们这些福,其实就大智若愚后的难得糊涂!对此,您怎么看?


福垊


说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九年制义务教育中一个班级中很可能被安排一位“特别”的学生,而C君就是在三年级转入我班的。C君除了学习学习差点,精力旺盛点,说话含糊点,眼距宽点,其他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大概是四五年级的一次秋游中安排我们去摘苹果每人限定2斤大约是12个。有比较实诚的摘12个,有比较贪婪的摘了17,8个。正在大家在回校的客车上谈天说地时,突然听到一个尖锐的声音喊道:“老师,你看C君摘了多少。”“不是让摘12,3个你这是摘了多少?”老师被气笑了。我们循声望去看着C君漠然的展示着战利品(目测至少有40多)答道:“我以为只能摘12个,地上随便捡呢。”顿时全车哄笑,而我的笑容却在瞬间凝固住了。大有顿觉今是而昨非,今日方知我是我的感悟。其中谁智谁愚,谁暗谁明,谁假谁真不肖分辨。但其中道理却是真实不虚。正如佛家公案:哪一块不是好肉?我所识之愚非他人所识之愚,他人所识之智亦非我所识之智。况又有时势异也,来日方长八个字实在是让人不能分辨。


使徒不来


谁还记得当年有个神通去北京读大学,他爸妈砸锅卖铁陪他读书,但孩子却逼着自己的父母买房,当时很多人的评论都说这孩子高智商低情商,哪有这样的逆子逼自己的父母。现在,想想当时孩子的举动,看看北京的房价,只能叹息一声,天才就是天才,凡人看不透的!!!!!



抖音甘肃小铭哥


当年我们生产队土地承包下户时,公路边的田都不要,因为水不能直接流进田里,每年打田栽秧都要安管子和抽水机好几次,而且公路上的碎玻璃、小石子很容易洒到田里去,大家都不要,几晚上都分不下去,最后本队的一个来自外省的上门女婿说他要才分下去了,大家还赞成他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多釆点。为此这个上门女婿回去被岳父、岳母、媳妇埋怨了好久他也不解释。头一两年大家还在笑这个上门女婿傻,慢慢的大家都不笑了,因为种水稻难抽水,他就开始种菜,由于离公路近运输也方便,每年卖菜的钱还比种水稻多,而离公路远的田全部都要靠人力担和背。大家这才发觉公路过的田的好处了。

可是,这些还不算,又过了几年,手中有了钱,他就在公路边修了几间房子,一楼的作为门面房再出租,就这样每年修几间,一直到前几年拆迁时他的房子光门面房就十多间了,而离公路远的田每亩只补偿了几万元。


用户936520113656


90年代初期,我在老家种地,那时候种地和现在一样,基本不赚钱,很多人纷纷把土地退回了村里不种了。

我当时在村里干会计,那时候村里没有钱,工资发不出来,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别人不种的土地我来种,到了年底,我的工资就用土地承包费来抵账。

我的这种做法当时在别人来看是一件很傻的事,别人往外交土地,我往家要土地,其实当时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事,不这么办,村里没钱发工资,用土地承包费来抵账也比拖欠工资好。

风水轮流转,20的多年过去了,家乡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展,家乡成了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变得金贵了起来,一但遇到土地征用,地上附着物就会给一比不少的赔偿款,或许将来我会因为当年办的“傻事”而得到一定的财富。


董青岛供稿。


京漂追梦人


记得以前有个外国名人小的时候,有个女人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说无论他选哪一边都送给他,让他选,于是他就选了五元的。女人非常惊讶这孩子为何这么傻,就到处宣传,便引来很多人也一手拿五元,一手拿十元来试探,结果都是一样。而该名人小时候也因此赚了很多钱。


韵舞瑶池1


其实本来不想说这个事情的,但实在是太傻了,但是看上去很傻的举动,却体现出一位父亲的“大智慧”,多年后不知道这个小孩看到这么一幕会作何感想

在2017年6月19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走丢了一名十岁的男孩,名字叫做王俊哲,不得不说,名字还是很好听的,一看就是知识文化分子的人给取的。

王俊哲父亲发现孩子走丢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报警,既然报警找小孩,肯定是要照片的,然后这父亲就提供了一张照片。

照片是这样的:

(当时看到这个微博的时候,我就傻了啊,这找儿子的是亲爹吧)

照片给民警后,民警迅速在“儿童失踪信息平台上”紧急发布了,这一发布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这个照片确实太有个性了一点。

然后微博就成为了这样的情况:

看着很傻的事情其中却有着大智慧

很多人觉得放自己儿子这么一张照片,是不是有点太蠢了,并且显得这个爹都不正经。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其中照片的吸引性,这张照片发出来后,就能够被人迅速记住,并且在欢快之余还有着非常强烈的分享意味,这就不单单是寻找一个孩童了。

全国每天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何其之多,一不小心就迅速沉底了,所以没有点特别的,还真的不一定有人关注,这就是父亲的大智慧。

这张照片看似非常傻,非常好笑,但是同样的吸引眼球目的已经达到了,并且孩子失踪了,找到孩子才是重要的,其余的都是可以放一边的。

这个被民警放在平台上的照片,因为其独特性被众人纷纷转发,没有多久转发量就破万,最后转发量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两万多;两万多的转发量,阅读量至少也达到上百万了,所以这个“日后注定出名的娃”最后被找到了,仅仅9个小时,就被人在火车站发现。

找到后平台撤销了其发布,并且发布了一条找到的信息:

孩子找到了,众人就有轻松的氛围了,纷纷送上祝福之余,还不忘记调侃这一位小男孩(估摸着这小孩看到了,肯定会怀疑人生)

结语:

看来一个父亲太机智,也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都笑称:“别让孩子看到这个照片,不然又该离家出走了。”

父亲三连:

1.照片发出去证明是亲爹

2.照片提升了转发量,也提升了关注度

3.这个照片,不是我吹,看第一眼我就记住了这个孩子,都不带看走眼的


笔下点史


你杀了一个人,后来发现这个人的儿子很有潜力,那你会怎么办呢?


自诩聪明的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把这人的儿子杀了,免得养虎为患。


2000多年前,一个国君的却做出了一个看起来很傻的做法是:把女儿嫁给他。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聪明到基因里的做法。


郑桓公之死

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王后申后、外孙太子姬宜臼,而立褒姒母子为王后和太子的事情,大为恼怒。

于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并同时杀害了郑桓公。

郑桓公是个非常有忧患意识的人,早就意识到周王室要完犊子,2年前在太史伯的建议下,暗中开始筹划东迁事宜。

周幽王九年(前773年),郑桓公请求周幽王,向东迁移他的百姓到雒邑(今河南洛阳)以东。得到周幽王同意后,郑桓公便派长子掘突带上丰厚的礼物向虢郐二君借地。

虢郐二君因郑桓公是当朝司徒、天子叔父,位高权重,并贪图礼品丰厚,于是各自献出五座城池。郑桓公闻讯大喜,如此郑桓公便有立国的基础。

不久,郑桓公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

根据太史伯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的京城。

郑桓公被杀后,郑国人共同拥立他的儿子掘突为国君,也就是所谓的郑武公。

声名鹊起的郑武公

本来申侯应该注意不到郑武公,但郑武公是个有能力的人,风头越来越高。

周平王宜臼继位,迁都洛邑。晋国出兵护送王室,郑国护送周王室的钟鼎礼器。

周平王因郑武公护送东迁有功,于是任命郑武公继承其父郑桓公的职务,担任周王室的卿士。

这意味着郑武公拿到了顶级权贵圈子的门票,开始被权贵们注意到。

郑武公继续坚持父亲制定的东扩战略计划,一方面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一方面进一步实施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吞并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的具体行动。
郑武公二年(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占领郐国都城制邑(岩邑,今河南新密曲梁乡大樊庄),灭亡郐国。

郑武公四年(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占领东虢国都城(今河南荥阳广武平城),灭亡东虢国。然后横扫周边鄢、蔽、补、丹、依、弢、历、莘八邑。

郑国鸠占鹊巢,把国都迁到郐国故都,使原来的寄帑之地变成自家地盘,并把旧部从陕西迁到河南,以“郑”为号新建城邑。

从此,郑武公使郑国成为了当时不如小觑的诸侯之一。

申候的策略

看这郑武公的冉冉升起,心理最慌的就是申候。为什么?很简单,郑武公的父亲郑桓公就是因申候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而死。

申候是郑武公的杀父仇人,而现在郑武公势力越来越强,若郑武公要为父报仇,申候怎么可能还高枕无忧。

寻常人的想法显然就是直接把威胁扼杀在摇篮里。

但申候不愧为能操纵东西周交替的政治家,选择了看似很傻,但实际聪明的做法。

申候将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嫁给郑武公。

可以想见,郑武公起初应该是排斥这一安排的。

从时间上看,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继位,直到9年后才娶武姜,此时郑武公已经年到中年。

且史料并无记载郑武公有其他配偶,可以推测,郑武公的这段婚姻安排很可能是政治联姻。


申候的心机

申候的这种策略看似很傻,但实际聪明到基因里。

东周刚刚成立,周平王是申候的外孙,毫不夸张的说,申候当时是个权势滔天的人。

郑武公当时虽然势力正在增长,但无奈体量还小。申候的权势对郑武公有极大的诱惑,郑武公还需要借助这一力量。

但一旦接受这场政治联姻,申候的目的就达到了,至少,自己血脉能得到流传,武姜嫁给郑武公后,至少能活得不错。

事实上,得益于申候的影响力,武姜甚至可以直接偏袒小儿子,要求郑武公废长子立次子。

人们通常认为武姜要求废寤生立叔段是因为偏心,老李则认为,这更多的是为了验证权势强弱。

试想,若武姜所代表的权势团体明显弱于郑武公代表的权势团体,武姜还能“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叔段为太子”?

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而后花了22年才处理完叔段的问题。

可以想见,申候的策略有多聪明。


《史记》

《左传》


李斯特说


要说历史上被大家公认很傻的事情,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竟然让一个白痴儿子当皇帝,并且还开历史倒车,大肆分封亲王,重用外戚,导致贾后专权和八王之乱,最终西晋帝国也在骨肉相残中走向灭亡。

表明上看,司马炎的这个行为非常愚蠢,因为,只要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不会让一个白痴儿子来当皇帝,更不会开大肆分封亲王和重用外戚,因为两汉时期的外戚和藩王之患,那是历历在目。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把历史镜头稍微拉长400年来看,就会发现,如此简单的道理,不但司马炎不知道,就连那个时代的所有政治强人都不知道。



首先,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虽然没选择一个白痴当皇帝,却也是选择了幼小的儿子当继承人,同时他也大肆分封亲王和重用外戚,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悲剧。

后来,石勒的弟弟石虎夺取皇位后,他觉得司马炎和石勒兼职就是蠢到家,因为,让白痴或者幼小儿子当皇帝,这不是典型的让大家觊觎皇位。所以,石虎上来后,那是选择最有能力的儿子当继承人,并且还重点培养他,结果呢,这个儿子崛起后,第一个要杀的人,竟然是石虎。

后来,这个儿子被石虎杀后,他又改立另外一个成年儿子当太子,不过这次他吸取教训,另外再立一个强势的儿子为亲王,让他们两个相互制约,可结果呢,先是太子将这位亲王给杀掉,接着他又准备杀掉石虎。最终,太子全家都被石虎杀掉。

伤心欲绝之下,石虎终于明白司马炎和石勒的良苦用心,所以兜兜转装一大圈,石虎又回到了他们的老路,他也选择了一个幼小的儿子当继承人,同时大肆分封亲王和重用外戚,当然,最后的结果也是悲剧,但好歹石虎自己可以安然的度过后半生。



再后来的匈奴开国皇帝刘渊、成汉开国皇帝李雄、还有前秦的苻雄、苻坚,以及刘宋、萧齐、萧梁、甚至北方高家的北齐帝国,几乎都遇到和石虎这样的情况。

甚至到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以及前期的李世民,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所以等到李世民晚年时,他也决定照搬司马炎的布局。

总而言之,司马炎大肆分封亲王,李世民也大肆分封亲王。司马炎优秀的儿子很多,却选择一个白痴儿子当太子;李世民优秀的儿子也很多,但最终也选择一个最弱小的李治当太子;同时,司马炎重用贾氏这个外戚,李世民也重用长孙氏这个外戚。

当然,李世民还自作聪明的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司马炎给了分封的亲王们很大的权限,但李世民却限制了诸王的许多权力。

结果呢,整个李氏皇族,差点让武则天给一锅端掉,如果不是有几个李氏皇族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和亲孙子,大唐江山恐怕就三世而亡了。对此,李世民如果泉下有知,恐怕还不如全盘照搬司马炎的。



当然,不仅仅是千古一帝李世民,还有大明朝的铁血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也是分封亲王,同时舍弃自己众多优秀的儿子,选择一个弱小的皇孙来当继承人,当然,在朱元璋看来,朱允炆虽然弱小,但起码不是白痴,所以他的选择自然要高过司马炎。

但结果呢,朱允炆确实不是白痴,但却自作聪明,上来就对强行改变朱元璋的布局,结果惹得身死国灭。要不是朱棣也是朱家的成员,大明朝那也是二世而亡。到时朱元璋的史书上的评价,恐怕还不如司马炎。

从这层意义上说,司马炎干的事情,虽然表明上看起来很傻很蠢,但从事后长达400多年的结果来看,司马炎做的这些蠢事,却显然被证明是最明智的决定。

因为,这400年里面,任何试图超越司马炎的努力,最后都被证明是徒劳,以至于后继者最终只能沿着司马炎这条路继续前进。

至于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司马炎留下的政治布局,看起来很傻,但却被后来的事实证实,这是一件是聪明的事情,几乎是当时条件下,最好最明智的选择。


我是赵帅锅


古代女性没有内衣,她们如何体现出东方女性的美呢?历史上,菲玛莉的出现,让女性的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是,在她刚发明被称为“胸罩”的东西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但是,事实证明,她的这些发明被证明,惠及了全世界的女性,使女性的身心得到了一次新的解放!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雪专门查找了一下史料典籍,其实,很多事情,在当时都不被看好,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才被证明是非常正确和聪明的事情。小雪今天讲的,就是关于人类发明“胸罩”的那些事。

文艺复兴以前,欧洲女性身体几乎不受束缚,她们用衬衣作为自己换洗的内衣,一个被称为“对称圆球形遮胸”的东西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我们知道,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们以身体不受束缚为荣,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可是,在工厂劳作的女性们都以衬衣裹胸,作为支撑胸部的物件。


在我国也是如此,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女性都是用布包裹自己的胸部,达到束胸的目的,和其他国家的女性一样,女性胸部大解放,基本发生在十九世纪以后。

1859年,一个叫亨利的纽约布鲁克林人为发明的“对称圆球形遮胸”申请了专利,被认为是胸罩的雏形。这个东西刚开始发明出来以后,很多人都不看好,这样的东西穿到身上,想象一下,是多么的难受,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不敢尝试。

1907年,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以自由的名义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兴起”。在这个服装设计师的策动下,一场人类束胸运动就此揭开,很多当时质疑亨利的人,都表现出了对胸罩的浓厚兴趣。

事实证明,胸罩的普及,为全世界女性带来了福音和便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慢慢的,人们开始接受这个东西,女性们穿胸罩的主要原因,就是提供乳房外部支撑,增加舒适性与活动力。

在我国,民国时期的女性,在接受西方民主运动的新时代女性看来,胸罩非常人性化,于是,在中华大地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就此拉开,胸罩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保罗·波烈被认为是胸罩的发明人。

文/小雪历史微鉴,古事新说,快意江湖!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