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吃多了有很多危害,為什麼健身的人每天還補充那麼多?

山東小叔寶


【健身不等於健康】健身不等於健康,更不等於長壽。這個從健身需要補充大量蛋白質就可以看出端倪。

我們人類看問題,總是喜歡走極端。蛋白質的英語叫protein,原意是“第一的,最重要”的生命物質。確實,人體離不開蛋白質,我們的DNA就是雙螺旋結構的蛋白質。但運動不等於躁動,健身不等於健康,健康不等於長壽。

現代人很多迷戀那個肌肉男,馬甲線,三角肌。但如果你讀一點道家養生的著作,可能就會改變想法: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也。因為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有多少人瘁死在馬拉松的途中,又有多少人在服用蛋白合成激素(類固醇),有多少奧運冠軍最後留下了滿身病痛?

身體是我們的。但也是父母的。更是家庭社會的。科學訓練,強健體魄,但不要逞能呈英雄。我認為很多運動員更多是一種使命,為了使命他們做出了犧牲。但更多人應該是為了健康鍛鍊身體,所以,要把握一個度。功夫之王李小龍的早逝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葛柏浩


蛋白質為了保持新城代謝與進行運動,維持骨骼肌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有大量的證據證實骨骼肌適應離不開營養與收縮刺激,這些研究認為骨骼肌增長與兩個作用有關:
1. Muscle Protein Synthesis肌肉蛋白合成(以下簡稱MPS)

2. Muscle Protein Breakdown肌肉蛋白分解(以下簡稱MPB)

當MPS>MPB時,我們成為正氮平衡,反之則為負擔平衡。

在進行抗阻力訓練之後(包括器械、槓啞鈴、自重、靜力訓練等),MPS會提高100%,但是這個時候MPB也會快速增加,如果蛋白質攝入不足也會導致肌肉下降的負氮平衡。

只有進行反覆的抗阻力訓練並結合蛋白質攝入,才會進入正氮平衡,才能長期的導致肌肉的增長。

那麼肌肉到底可以使用多少蛋白質?

我們看看權威文獻怎麼說:

人體在消化吸收的蛋白質遠遠大於肌肉合成,蛋白質在進入腸胃中消化吸收,者之中有40-50%的氨基酸用於了產生能源與合成局部器官所需的蛋白質,剩下的氨基酸進入循環系統供其餘器官使用。

並不是所有釋放到血漿的氨基酸都會進入骨骼肌。研究者發現在年輕的男性群體中,每攝入20克酪蛋白,只有2.2克(約11%)的氨基酸會參與骨骼肌合成,這個數值甚至受到年齡與疾病的影響,需要更多研究去關注。

Moore等人發現(每3-4小時)單次攝入20克蛋白質對於年輕人達到MPS最大化,但是中老年人(50歲以上)這個數據變成了30克左右。因此,我們建議老年群體攝入更多的蛋白質維持MPS。

此外發現,全天保持在穩定的MPS可能比單次攝入後獲得MPS更加有意義。Areta等人發現分4次攝入20克蛋白質對MPS的幫助最大。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年輕的男性群體在抗阻力訓練後攝入40克蛋白質,比攝入20克蛋白質提高了19%。

綜上兩種結果可以得出,在非訓練時間每次攝入20克蛋白,訓練後攝入40克蛋白質可能達到更好的肌肉增長效果。

還有數據表明,睡前攝入蛋白質對於MPS是一個有效的策略,而且劑量可能高於白天所需,大約在30-40克左右。

以上數據都是對於人體無害的攝入建議,當然每日的蛋白質攝入量肯定是與體重相關的,體重更大的訓練者需要更多的攝入量,一般建議有運動習慣的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6-2.2克蛋白質達到維持身體的正氮平衡,而且建議通過以食物為主補劑為輔的方式攝取。

高蛋白攝入在健康人的身上並無危害

在科普之後,我拿權威文獻打你的臉:

國際運動營養協會發表的實驗,實驗者每週進行3次力量訓練,受試者最高每天攝入4.4克每公斤體重的蛋白質,相當於70公斤的男性每天攝入308克的蛋白質,半年左右受試者身體的肝臟與腎臟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甚至有受試者在攝入熱量超過了全天消耗的狀態下依然體脂降低。

亞洲人的蛋白質飲食通常不足每天每公斤體重1.2克(最低維持瘦體重標準),毀害中國人的身體是高油鹽的飲食,並不是因為蛋白質。

營養的認知需要不斷更新的實驗與知識,而不是一直使用過去過時的推論。你所提到的推論基本已經被證實推翻。蛋白質無論在增肌或減脂中都會擔負最重要的營養角色,按照每公斤體重1.6克以上每天的攝入量並不容易,你應該擔心的是你吃不夠而無法維持更高的基礎代謝吧。

特別鳴謝:夏良田、FitnessViews文獻提供


餘冠鋒Gordon


我妹妹之前學習瑜伽練馬甲線,三餐都是瑜伽館提供,早上2個雞蛋,中午一份清水煮的餐,裡面一點兒青菜,一塊豆腐,半個拳頭的米飯,晚上1個雞蛋,全天餓了、渴了全喝蛋白粉。

當時看到這樣的餐,我是有些擔心我妹妹的身體,一是食物量太少,運動量太多,擔心她會出現低血糖;二全是蛋白質食物,蛋白質攝入過多也是有危害的呢,後來我仔細分析了下。

蛋白質每天攝入量

BMI值在18.5-23.9之間,一般人群,每天攝入蛋白質在0.8-1.16g/公斤體重為宜,但是人體可接受蛋白質的攝入量在2.0g/公斤體重。如果是BMI值不在此範圍,就用標準體重就好。

那我們每天攝入蛋白質到底在多少範圍內呢,按身高175釐米,體重65公斤計算,每天可以攝入蛋白質量在52克-130克之間。只有當攝入超過130克,並且持續一段時間,才會引起因蛋白質攝入過多造成的危害。

吃蛋白粉為例,10g大豆蛋白粉中含有蛋白質8g,130g蛋白質需要攝入162.5g蛋白粉;10g乳清蛋白粉中含蛋白質7.5g,130g蛋白質需要攝入173.3g;2個雞蛋清中含8克蛋白質……

可想而已,如果想要蛋白質超量可真是不容易啊。

另外,健身人群補充蛋白質可以較好的增肌、減脂,所以健身人群一般都是要補充蛋白質的。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的參與。因此,它與生命及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

蛋白質吃多了有很多危害,為什麼健身的人每天還補充那麼多?

作為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人體的60%以上是水分,而去除水分後,大約一半是由蛋白質構成。 其中身體中各種組織——肌肉、皮膚、骨骼、神經等都含蛋白質。

肌肉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肌肉成長的概念就是指透過重量訓練使肌肉的組織破損,然後再透過蛋白質去修補這些肌肉,在破損及修補的過程中,肌肉即會慢慢的長大。這就是健身者為什麼必須要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能夠提供肌肉生長與修復所需的原料,每天補充蛋白質來修復受傷的肌肉組織,才能維持健美的身型。

健身室內的鍛鍊,使得每次的肌肉收縮都會微微撕裂肌肉。而訓練後半小時左右及時攝取蛋白質,可以用以修補撕裂的肌肉。

健身者如何合理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營養物質,對健身者而言,補充不及時不利於肌肉生長,而補充過多也不利身體健康 ,造成腎臟功能損傷、干擾胰島素分泌等。 所以補充量一定要注意。

曾有公式計算,按照生活型態,將活動量分成3級。根據級別計算出每日所需的蛋白質數量(克數):

對於健身者而言,為了將蛋白質轉成肌肉,發揮到最大的效果,身體必須達到一定的蛋白質含量。科學家估計該警戒值大約為30公克。要長肌肉,該劑量是最理想的。健身者在健身後,應注意及時的補充蛋白質,選擇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牛肉、魚肉、豆製品等,以保證機體所需。


鹽酸索他洛爾


首先,您也說是健身的人群會每天攝入較多蛋白質,而非普通人,那我就這類人群的特點來進行分析,看是否能找出答案。

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這裡就不多說了,直接來聊聊蛋白質和健身運動的關係,弄清他們的關係或許這個問題就明朗了。

1.蛋白質作為三大能源系統的能量來源之一,其作用對健身運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蛋白質作為構建機體的主要物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重要成分,對人體的運動系統起著修復和重建的作用,並且與運動強調成正比。因為運動效果的顯現其實本質就是運動系統升級重建的結果。

3.運動功能從最低等的細菌鞭毛運動到高等動物的肌肉收縮都是通過蛋白質實現的。肌肉的鬆弛與收縮主要是由以肌球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粗絲以及以肌動蛋白為主要成分的細絲相互滑動來完成的。

基於以上蛋白質除了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外,對運動也一樣重要,所以說運動健身對蛋白質的需求是建立在維持生命健康蛋白質需求之上,是1+1的關係,並且隨著運動量的增加可能會變成1+2,和生病住院一樣,恢復身體醫生會建議你多補充蛋白質,就是1+1。

當然,這裡運動健身對蛋白質的需求是建立在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的,是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攝入的,多數人都知道運動健身要補充蛋白質,但是具體的攝入量卻不知,這個攝入量就好像生病了要吃藥一樣,多了不好,少了沒用,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對18~45歲人群的蛋白質攝入給出了建議(男性體重參考值為63kg,女性體重參考值為53kg)。這裡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的話,從極輕勞動到極重勞動,蛋白質建議攝入量約為每千克體重1.2g~1.8g。

另外,2010年在《運動訓練醫學與科學(Med Sci Sports Exerc)》上的一篇論文研究了蛋白質攝入對於減脂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減少飲食熱量後,比起每千克體重1g的蛋白質攝入量,每千克體重2.3g的攝入量能夠帶來更顯著的減脂效果。

當然,如果健身的目的是增肌,那就更不用說,一篇曾在《應用生理學(J Appl Physiol)》上發表的論文研究了蛋白質攝入量對力量舉和健美訓練者的影響,結果表明,比起每千克體重1g的蛋白質攝入量,每千克體重1.4g的攝入量能夠增長更多的肌肉,對於一個體重75公斤的增肌者來說,也就需要105g的蛋白質,分攤到每餐就是30g~40g,做好基礎飲食的話這個目標應該不難達到。

所以,對健身來說蛋白質補充是必須的,但是要掌握正確的劑量。

希望對您有幫助!


囚徒健身


為什麼明知長期缺乏運動,身體機能會逐漸下降,還那麼多人抗拒運動?

為什麼明知道吃垃圾食品會發胖,為什麼還那麼多人吃?



為什麼明知道肥胖會提高慢性病獲病率,為什麼還允許自己繼續肥胖下去?

為什麼健身?為了健康而運動

為什麼吃蛋白質,為了修復肌肉,為了體形好看

現在卻成了隱憂...

新聞報道那些健身猝死的...是打藥打激素導致的,自然健身,純粹靠吃來補充蛋白質的...很少出現這樣的意外

相比之下,每年,每月甚至每天,去醫院檢查被宣佈獲得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痛風等慢性病的不在少數,都是長期缺乏運動,飲食結構混亂肥胖導致的....

其實算一算吧,別以為一次吃十個雞蛋,感覺很瘋狂,很危害,全部吃蛋清,也就30克蛋白質

相比之下一頓擼串,半瓶啤酒,連油帶肉一起吃,一堆調味料還烤焦了,最後加點酒精...

20個雞蛋不算過分



Freedy六塊腹肌企鵝


答:這其實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希望更多喜歡健身的朋友能看到,並進行深刻反思,探索更健康的健身方式。

健身健美運動的確能非常有效地改變人的體形,這也就是這項運動能夠在短短几十年裡就風靡全球的原因

但是,很多健身愛好者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健美的外在體形,與健康的身體不能劃等號。換句話說,體形健美,並不意味著身體健康。

近年來,已經有數十位曾經的健身健美明星,在40歲左右就非正常死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反對者可能會認為這些人的死亡與使用違禁藥物有關,但我們也不能排除長期高蛋白飲食的影響

健身健美運動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和流行的,發展時間還不算長,肯定有需要進一步改進和探索、完善的地方。對此,我們一定要頭腦清醒

大家好!我是《健與美》雜誌社的編輯,以上回答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關注、評論、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謝謝!


王佳林健康探索


這句話說的有點偏,其實什麼東西吃多了都會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純的乳清蛋白粉是從牛奶裡分離出來的,那麼請問牛奶除了一些乳糖不耐症的人不能喝,正常人每天喝一點牛奶不是很健康麼?

再說回來 ,健身的人(比如我🙄🙄)當每天的訓練強度達到一定值以後,單單從日常三餐中獲得每日必須營養,還要提供訓練時所消耗的能量,還有對肌肉生長的氨基酸,蛋白質的提供。這明顯從正常的三餐中不能得到滿足。(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健身大咖吃飯都吃的巨多!)

這樣一來營養缺口必須由運動補劑提供,為了能夠有最好的肌肉增長,當然會讓每天的能量供應微大於消耗。

(除了一些減脂的微胖人士,他們需要讓每日消耗能量大於攝入,這樣才有良好的減脂體驗)

當然 太過量的蛋白質攝入會對我們的腎臟造成巨大的負擔。所以要適量!可能你看見的健身者吃那麼多蛋白粉,一是健身小白,什麼都不懂,以為吃蛋白粉就能長肌肉。二是他每日的蛋白缺口就是那麼多。


AI略懂略懂


蛋白質是我們人體必不可少的三大產能營養素之一,消耗熱能的同時補充蛋白質可以維持人體健康,但過量攝入,對健康有害!



蛋白質是肌肉構成的基石,也是肌肉生長的基礎。適當的肌肉訓練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改善血糖濃度、降低血壓、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和膽固醇,提升運動能力,減少肥胖,延緩衰老、減少慢性病的發生。



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可以提供肌肉生長所必需氨基酸,促進生長激素釋放,從而促進肌肉生長!健身中建議選擇補充優質的完全蛋白,且每餐的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30克左右,多了也是浪費,甚至會肥胖,損害臟器



蛋白質的補充並非越多越好,因為超過太多的蛋白質需要被排洩掉,會加重腎臟負擔,造成腎損傷,以及產生其它健康隱患。合理飲食,科學健身!


高山顯貴


謝謝大師兄!

蛋白質雖然可以為你的肌肉提供營養,也能夠讓你維持更長時間的飽足感,並且會讓你的新陳代謝加速使你充滿精力。


不過和其他美好的事物一樣,“物極必反”也是需要避免的情況。
人參和饅頭吃多了照樣會有副作用。




吃下過多的蛋白質可能會出現以下問題:
首先腎臟問題:攝取過多蛋白質時,你的腎臟就不得不超負荷工作來排出這些同時攝取的氮,這個情況持續太長時間可能造成腎臟損傷。
第二,胃腸道問題,出現便秘、腹脹之類惱人的症狀。

 第三,造成口臭,這種臭氣來自於你的體內,所以刷牙、剔牙或者漱口都無法消除。
 第四,影響情緒,當你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時,你可能會感到不悅、易怒等情緒。
  
  第五體重增加,長期研究發現,攝取最多蛋白質的那部分人與較少吃蛋白質的人相比,最終成為超重的機會高出90%。

那麼為什麼健身的朋友需要補充蛋白質呢?

運動食譜中包括補液原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科學補充等幾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中蛋白質則主要在運動後幫助肌肉的修復和增長。
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最好來源,進食主食足夠運動的效率就高,運動後的疲勞消除就快。
運動中也不可能無限制地燃燒脂肪,就只好將肌肉中的蛋,

而且肌肉中蛋白質的燃燒還會造成機體的過早疲勞和疲勞後的難以恢復。

而運動前後及時補充蛋白質,可以有效地幫助減少肌肉損傷,並促進運動後的恢復。

簡單理解就是運動的時候消耗的多,就必須補充,不補充就不夠用。

多也不行,少也不行。

所以

任何事情,包括食物、藥物都過猶不及,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