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是小人吗?他的历史功劳和张仪相比,哪个更高?

坐井说天阔530


导语:

远交近攻的伟大方案,是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主要战略思想。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思想是谁第一个提出来的,其实第一个提出这个思想的人,就是范睢。

提到范睢,不得不提白起,因为这两个人算是老冤家。范睢在秦国做相国的时候,白起是秦国的武安君,帮助秦昭襄王攻城略地,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降卒,差点灭亡赵国。

01范睢为一己私利坑害白起,失去亡赵机会,当然是小人。

范睢本身是有才华的,能被秦昭襄王看中的人,自然不会是什么无能之辈。成为秦国相国以后,范睢自然是尽心为秦国做事。

五年,昭王用应侯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秦大破赵於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稾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於是应侯罪当收三族。---《史记》

可问题是当时秦国最闪亮的明星,并不是范睢,而是白起。白起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完全不是浪得虚名。他这一辈子没有打过败仗,基本上都是攻必胜战必克。

对楚国、魏国等国的战役中,白起都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大力削弱了六国力量,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 眼看着这位武安君的威名早就超过了自己,范睢心里自然不是滋味。这个时候恰逢长平之战,白起击败赵国主将赵括,坑杀了40万赵国士兵,名动天下。
  2. 这个时候如果白起带兵攻打邯郸,不用多长时间,就能够打下来。可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到了范睢耳边,白起如果灭了赵国,获得这次通天神功,回来一定会取代范睢,成为秦国的相国。
  3. 范睢当然不愿意这件事发生,谁还不要为自己考虑一番呢?所以范睢就在秦昭襄王面前建议白起撤回秦国。不久之后范睢又向秦昭襄王进谗言,迫使秦王逼迫白起自尽。

等到白起自尽以后,范睢这才松了口气。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范睢推荐的大将郑安平,带领两万多秦军居然投降了赵国。

实在是奇耻大辱,因为失去了白起,所以秦昭襄王的军事生涯寸步难行。他当然要把所有的罪责都怪罪在范睢身上。范睢自知罪重,所以主动下台,不久便病死了。

02范睢睚眦必报的性格,使得他小人面目尽显。

虽然范睢成为了秦国的丞相,可是他过去在魏国是非常不得志的。因为他跟魏国的相国魏齐相处非常不好,魏齐甚至鞭挞过范睢,差点把他打死。

好在后来范睢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才逃了出来,免于一死。不过自此两个人的梁子就算结下了。范睢成为秦国相国以后,用的是化名张禄,所以魏国压根就不知道秦国相国是范睢。

须贾辞於范睢,范睢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食饮甚设。而坐须贾於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史记》

这个时候魏齐就派了使者须贾前往拜见秦国相国,范睢假装落魄的样子将须贾接到了秦国相国府,羞辱一番以后才让他回国告诉魏齐,让魏齐把自己的脑袋割下来送到秦国,否则秦军将踏平魏国。

魏齐得知这件事以后,立刻逃亡到了赵国。结果秦国还是逼迫赵国交出魏齐,魏齐在绝望之下便自杀了。

  • 倒不是说报仇是错误的做法,而是范睢把任何小仇小怨都放在心上,甚至有人瞪了他一眼,他都记在心里,想着哪天要报复这个人。
  • 这就有点可怕了。都说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范睢这位相国的肚子里,可能连个模型船都放不下。这样的人就算才能再高,也摆脱不了小人的形象。

当然了,那些小恩小惠,范睢也是铭记于心,比如说郑安平曾经救了他一命,所以他做了秦国相国以后,就开始了大力提携郑安平,甚至将秦国的利益抛之脑后。

这些事情足以证明了一点,范睢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心胸狭窄,那么他的眼界就不会太宽阔。

03范睢帮助秦昭襄王夺权亲政,60岁的昭襄王泪眼汪汪。

我们听说秦昭襄王的大名,基本都是竖起大拇指的。因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基础,都是秦昭襄王打下的。

昭王临朝叹息,应侯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夫物不素具,不可以应卒,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蔡泽闻之,往入秦也。---《史记》

这位君主在位56年,可是他自己执政的时间只有15年而已。他一共活了75岁,直到60岁的时候,才正式亲政。

  1. 一般的古人,能活60岁已经是万幸了,秦昭襄王为什么这么大岁才开始亲政呢?那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宣太后,也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芈月。
  2. 宣太后是个十分有政治头脑的女人,但是她也贪恋权力,一直不肯放权。她手下的四贵魏冉、芈戎、公子芾以及公子悝帮助宣太后执掌秦国朝政,秦昭襄王总是无法获得真正的权力。
  3. 这个时候范睢的出现,为秦昭襄王解决了后顾之忧。在范睢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将宣太后架空,同时赶走了四贵,收回了他们的财富权力。

这一年秦昭襄王60岁,他老泪纵横地握着范睢的手,表示自己活了这么久,第一次尝到了一言九鼎的滋味,这些都是范睢赐给他的。

所以说秦昭襄王和范睢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不错,可以说是莫逆之交。秦昭襄王为了给范睢报仇,不惜跟魏国和赵国交战,可见范睢在秦国的重要性。

总结:范睢的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也不是偶然。

范睢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抓住了秦昭襄王的痛点。他帮助秦昭襄王夺取了权力,真正成为了秦国的君主,所以范睢得到了重用。

此后范睢利用自身的才能,不断帮助秦国富国强兵,并且扩大地盘。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差点在秦昭襄王时期,就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重任。

当然了,范睢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也注定了他走不远。在军事政治上,范睢虽然有一套自己的主张,可是在私事上,范睢却睚眦必报。

因为他小肚鸡肠的性格特点,使得白起蒙受不白之冤,秦昭襄王一统天下的征途也戛然而止。虽然秦昭襄王前期感激范睢,可是他后期的所作所为,让秦昭襄王十分失望。

范睢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才离开了秦国的政治舞台。他认为秦昭襄王的哀叹其实是在责怪自己,所以主动让出了自己的相位,不久之后便病死了。


江湖小晓生


商鞅功劳罪大,范雎是小人,张仪功劳第二!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国经历了多代君王的不懈努力,终于从一个弱小的国家,一点点成为了虎狼之邦,凌驾于其他六国之上,而到了秦始皇这代,嬴政没有辜负数代人的心血,将统一六国的大业完成!

电视剧《大秦帝国》分别讲述了秦国三代君王的强国之路,这里就包括每一个国君对于人才的重视,其中更是夹杂着血与恨的交错!其中每个君王的辉煌时刻都有着一位优秀的肱股之臣为他统筹谋划,这里就包括商鞅变法,张仪的连横之说,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略,不得不说这三个人在大秦帝国变强大的道路上也算是抛头颅洒热血了!抡起他们的功劳大小,就一起来看看!

商鞅,卫国人,所以也叫卫鞅,据说师从鬼谷子,擅长依法治国,法家杰出的代表人物,出道问世寻求伯乐,作为一匹千里马,首先来到了当时经过李俚变法富庶强大的魏国,先是拜师于公叔痤,然后等待机会施展抱负!然而魏国的大权掌握在庞涓跟公子卬手中,他只好寻求下家了!

之后来到了齐国,遇到了当时同样对法学比较有研究的申不害,而申不害的言论是专攻术治,虽然同是法家思想,但是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商鞅在齐国的一番言论也是见微知著,也算是小小的出了一把名,同时也对齐国寻求上进的决心有所了解,选来选去最终选择当时最为贫困,最为弱小的秦国,而申不害也是选择了一个跟秦国差不多一样弱小的韩国,两个人相约看谁的变法能够成功!

商鞅找到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秦国多年跟魏国对峙,作为邻国经常遭受魏国的欺负,这些也是商鞅选择帮助秦国的一个原因!当他到秦国以后,秦孝公礼贤下士,秦国的老百姓同仇敌忾,商鞅找到了可以施展能力的机会!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使得秦国的老百姓变的干劲十足,使得秦国的军队实力倍增!短短数年,秦国已经可以跻身同魏国平起平坐,不再忍受魏国的欺凌!

张仪,魏国人,据说也是师从于鬼谷子!而他所学的是纵横之术,苏秦多年创立的合纵之学说,经过张仪依靠嘴皮子,连蒙带唬,推行他的连横之说,竟然轻而易举的就被破灭!

面对六国合纵的这个局面,张仪向秦惠文王提出了连横之策,受到了秦惠文王的赏识,拜张仪为相国,张仪有了权力,就大刀阔斧的实行了他的理想抱负。因此张仪和苏秦又被称为战国时纵横家的代表。所谓连横之术是指秦与齐两大国联手,歼灭五国成为东西两帝。在张仪的辅佐下,秦国进一步发展壮大,不断蚕食其他列国的势力。

范睢,魏国人,刚刚出道的时候,想要辅佐魏王,家里太穷,被人看不起,找不到门路,于是就在魏国魏中大夫须贾手底下当了一个门客。须贾被魏昭王派出去出使齐国,范睢自告奋勇的就跟着须贾一起去了。齐襄王听说范睢的口才不错,就想要把他留下来,就派人送给范睢很多金子,范睢没有收给退回去了。

之后,这件事就被须贾知道了,须贾以为范睢投靠了齐国,作了齐国的细作,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相国魏齐,然后,魏齐就让仆人将范睢打死,范睢还是蛮聪明的,就装死躲过了一劫,后来逃到了秦国,依靠自己的口才在秦国声名鹊起!

范睢是个人才,能言善辩,他相秦的机会便是靠自己的嘴皮子争取来的,也有谋国之才,对天下大势看得很清楚,相秦十余年,秦国日益强大。秦昭王一代明主,对他言听计从,视为亚父,为其报仇不惜得罪诸侯,为其护短不惜破坏法律来封口。

范睢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须贾若非一念之仁,绨袍相赠,估计会死得很惨。范睢是个自私的人,视个人利益重于国家利益。与白起结怨,也是始于嫉妒白起功劳盖过自己,最后白起遭贬,虽然源于秦王、白起两人的性格冲突,但若非范睢挑拨,白起也不至于致死。如果范睢和白起能如蔺相如和廉颇那样将相和,秦国将会更加强大。

其实最初劝秦王排挤穰侯魏冉,目的也并非真正为秦王着想,而是为自己扫除前进的障碍罢了。因为他知道穰侯是他走向成功最大的政敌。穰侯虽然专恣骄贪,但实无叛国夺权之心,对秦国还是忠心耿耿的,何况他立昭王,荐白起为将,使天下诸侯稽首而事秦。秦国之所以更加强大,穰侯实在功不可没。范睢为了自己的利益,驱逐功臣,害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做人不厚道啊。

纵观商鞅,张仪,范睢!单从人品上来看,商鞅还是一个不错的人,徙木立信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这也是商鞅在为自己立信,也说明当时的政权欺骗老百姓太久,说话向来不算数,而商鞅变法种种条件的先驱就是以诚信为本!

而到了张仪这一代,秦国对于商鞅变法并没有完全取代,而是折优而选,张仪对商鞅也是持有肯定的一面,同时张仪作为一个辩士,很显然他靠的就是肚子里的学问,靠的就是一张嘴,那么信用在他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打击陈珍登上秦国丞相之位置,他欺骗楚国,换取了楚国的国君跟忠臣不和,不管怎样,他的连横之术在战国这个凌乱的时代对秦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也就是国君用人只是用其才华,忽略了他的缺点!

同样的道理,范睢在秦国推行远交近攻之策略,也是被秦昭王重用!范睢先是帮助秦昭王从母亲宣太后以及舅公魏冉手中夺回政权,再借着秦昭王的宠信推行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国更加强大,包括长平之战,范睢也有很大的功劳!然而范睢确是真小人,对有恩的人加倍报恩,对有仇之人同样加倍还之!真小人最终虽然功过相抵,最终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那么由此观之,个人认为商鞅的功劳最为重要,没有他使得秦国变强,变得富有,怎么会有后来的张仪,范睢事秦一说,或许早就被魏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了!虽然说商鞅变法存在很多弊端,但是他对秦国的意义极为重要,而从做人的角度来看,他也胜过张仪,范睢很多,虽然死的比较惨一些,还是十分敬佩他的!












范雎和张仪一样,都为秦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秦惠文王时期,张仪积极采取连横事宜,以此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免去了大祸。秦昭襄王时期,范雎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并提出“远交近攻”政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然而和张仪相比,后人对范雎的评价却并不高,甚至一度觉得他是一个小人。那么范雎真的是小人吗?

范雎睚眦必报的性格

范雎入秦之前,在魏国当差。齐襄王看中范雎的口才,便给他送了礼物。须贾知道这件事以后,怀疑范雎通敌,于是就告诉了当时魏国宰相魏齐。魏齐听说了以后将范雎打了个半死,范雎装死才躲过了一劫。这就是范雎入秦前的故事。

后来范雎来到秦国,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便利用秦国强大的国力,胁迫魏国交出当日迫害他的凶手。最后魏齐在惊恐交加之下,绝望自尽。这就是范雎睚眦必报的故事。

也许有人觉得范雎此举只是报仇,理所应当。确实,如果仅仅依靠这件事就贬低范雎,未免过于武断。然而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在范雎入秦之时,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那就是穰侯遇到了范雎的车马。穰侯此人,最是痛恨游说之人。因此,当范雎一行人被穰侯看见后,就亲自查看车马内是否有游说之人,也就是范雎。虽说范雎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躲过了一劫,但是其内心肯定对穰侯产生了不满。果不其然,范雎在取得了秦昭襄王的信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建议秦昭襄王驱逐四贵。

因此,说范雎睚眦必报并不是冤枉他。

范雎陷害白起,使其最后无辜惨死

大部分人觉得范雎是个小人,并不仅仅因为他睚眦必报,而是因为他间接的害死了白起。

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他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英雄,却被范雎间接害死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士兵。他为了扩大战果,请示秦王继续出兵赵国。这个提议其实十分不错,当时的赵国军心溃散,大量青壮年被杀,可以说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然而范雎不愿意了。本来他是秦国丞相,爵至列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白起一旦真的攻破了赵国,那就是不世之功,凭借着秦国的军功爵制,白起有很大的概率地位在其之上。这是范雎万万不能忍受的。于是,他果断劝谏秦王,以秦军亦疲的理由,穰白起退兵。秦王一听,觉得有理,就采纳了范雎的建议。

几个月后,秦王被赵国欺骗,决定再次攻赵,然而这一次,白起却一直称病不肯前往。秦昭襄王在屡次被拒以后,便将白起赐死了。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范雎。也许有人会觉得,是白起自己性格执拗,才造成杀生之祸,其实不然。长平之战之后,范雎难道不知道此时是灭赵的最佳时机吗?他劝谏秦王的行为,说得好听那是自私自利,说得难听,那就是不忠。

而白起之所以不肯前往,是因为知道自己前往也无济于事。总而言之,在范雎建议秦王长平以后撤兵的那一刻起,他的计谋就生效了。无论后来白起做出怎么样的选择,他在秦王眼里的地位都会直线下降。这才是范雎的无耻之处。

结束语

范雎的功劳很高,但他都是为了自己。在范雎眼中,只要对自己有利,那就会去做。因此,范雎确实是个小人。


小云轩谈史


大秦帝国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商鞅变法,张仪和苏秦斗法的合纵连横,还有范雎的远交近攻。可以说这三个事奠定了大秦帝国的统一。

范雎不算小人,但不识人。把两个曾经救过他的人,升官发财了。结果不堪重用,把自己连累死了,别说坑谁害谁,知道报恩的人,起码不算小人,战国时代孔子的学术还不受用,那套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跟笑话差不多。那些大臣谋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大公司打工的,老板对他不好随时跳槽。

蔺相如和廉颇最后也跳槽离开赵国了,基本都属于有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老板支持一展所长,就会在那个公司干的长久。反之就辞职了,张衡最后把公主拐跑了,就辞职隐居了,嬴驷这老板一死没人能罩住他了,新来的老板不喜欢他,范雎想逃没逃出来。

没有张仪秦朝有可能被六国打没了,没有范雎秦国不能一统天下,一个守土,一个攻城。个人感觉功劳差不多,张仪和范雎都不是君子,都是为了目地,为了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也为了他们的公司立过功劳,商鞅也一样不择手段。没看过春秋的正史,就是10多年前看过的大秦帝国这小说,一共四部。后来在百度上查过他们,商鞅变法改变了奴隶制社会,有里程碑的意义,毛主席对商鞅的评价很高。张仪,范雎,就是那个年代有功劳,对后世没太大意义。个人看法,不喜勿喷。


怀德马龙


导语

范睢,是秦昭襄王时代的相国。他曾自比有商君张仪之才,奈何在魏国没有的得到重用,被迫害之后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成就一代佳话,入史册,为后人记。

至于说范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觉得他是个非常纯粹的人,不是君子,但也绝非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分析一下:

他虽睚眦必报,但恩怨分明

为什么说他睚眦必报呢,话要说回当年自己在魏国的时候,当时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手下做事,两人出使齐国,范睢被当时的齐王看上了,送他黄金和酒肉,范睢认为自己是魏臣,一再推迟,这一点就说明了其实范睢还是很讲义气的,恪守为臣之道,这一点在战国时代其实还是很难得的。须贾知道此事之后,认为范睢出卖了魏国的情报,而且回到了魏国还报给了丞相魏齐,两人借着酒劲命人将其鞭打,然后用草席卷起来放到茅厕中,任由他人凌辱。之后被郑安平所救,然后随着秦国使臣王绩入秦,帮助秦王夺权亲政之后,成为秦相。

一次须贾来见,他扮成了一个车夫,前去接见须贾,其目的就是想让须贾后知后觉他的身份,然后赶到羞愧,顺便可以看一下须贾的反应。当然须贾还是有一定的人情味的,看范睢穷困,给了他一件长衫。当须贾之后秦朝的相国就是眼前这个人的时候,赶忙负荆请罪,跪伏余地,细数自己的罪状。范睢看,说是念及你送我一件青丝袍,可免你一死。之后在须贾的辞行宴上以饲料为其所食,已报当年羞辱之耻。

当然,当年的主事魏齐可就是没那么幸运了,以攻打魏国之名必须要求要魏齐的人头,魏齐听到之后非常害怕,只能逃到了赵国,但是之后还是被昭襄王以扣押平原君为由走投无路,被迫自杀了。

这都能说明范睢是个有仇必报的人,但是他的抱负都是光明正大的,而不是蝇营狗苟,背地里搞一些小动作。面对对自己有恩的人也会报答,王稽已经升为了郡守,镇守河东县,郑安平也成为了大将军,这两人的升迁都是因为二人曾有恩于范睢。他还散尽家财,来回馈那些之前帮助过他的人。这一点,在大争之世的战国可是很难得的,在很多时候其实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同患难,做不到共富贵。这个被人称为小人的范睢却做到了,这点要比那些道貌岸然的君子强太多了。


小人以己为先,君子以国为重

这个就说到了范睢和武安君白起的事情了,白起其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人,当然最后白起的结果其实是由多方原因导致的,可能很多人都把白起被杀的原因归结于范睢这个人,其实这个是很不明智的。三个人皆有因果。

武安君白起自然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感觉这个词就是给他形容的,战国时期没有败绩的一代战神。范睢对秦国的贡献也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他来到秦国之后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为秦王夺权,秦昭襄王可以秦朝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他继承了哥哥秦武王的王位,他哥哥举鼎绝膑而亡,年轻的他在舅舅和母亲的扶持下登上了王位,逐渐秦朝的大权旁落到以他母亲芈八子,也就是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家族中,外戚专权持续了30余年,,秦昭襄王也是想极力摆脱几人,想真正的做大秦的王,秦朝说一不二的王。

范睢来到秦国之后,对昭襄王一通慷慨陈词,说当时在魏国的时候,只知道齐国有孟尝君,而不知道齐王,秦国也只知道有太后和穰侯,完全不知道秦王。现如今秦朝四贵专权,而魏冉更是带王行使征伐大权,权力滔天,飞扬跋扈,亲信遍布上下,再这样下去的话可能秦国之后要变权于他人了。于是,秦昭襄王也是下定决心除掉四贵,集中王权于一身。这其实也是他的重大贡献之一了,谋国而非谋己。

其次,他破解六国合纵之策。当时的很多策士都在赵国商讨六国合盟,意在攻取秦国,以六国实力去战一国,肯定是秦国敌不过的,当时昭襄王也是非常着急,范睢就说,其实这个不必介怀,一群策士而已,他们又和秦国和没有什么怨恨,以重金许之,必能瓦解,果然不攻自破。还有在长平之战最后,派遣秦国间谍去赵国买取情报,还有在秦国国都散播谣言,促使赵国换帅,这其实也是在侧面战场为白起的胜利作出了一部分的贡献。

最后,其实对秦国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远交近攻的统一之策,这个是最早提出这个决策的人,后人都是在这个想法上进行延伸和创造的。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步伐就是如此,所以说不仅仅对秦国历史有贡献,对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来说也是影响深远。

总结一下,以上的内容可以说明,其实范睢此人确有才华,但是呢他的聪明没有用到自己身上,而是为了整个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你可以说其实是为了自己,但是穰侯呢,田文呢,他没有走向这两个人的极端,收放自如,我觉得这一点来说,他就不算是小人。

接下来说说他和张仪

我觉得两个人不是处于同一段历史进程中,没有办法判定究竟谁更厉害。强行说谁更厉害,其实对于两人都是不公平的判断。

张仪处于一个秦国承上启下的时间段,这一时期,秦国刚好完成商鞅变法,走过了一条浸透着汗水和血水的道路,秦惠文王更是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王,而且誓死奉行商君之法,他这个时候手下有司马错樗里疾等将军,只是缺一个可以辅国的大才,而张仪便是那个人,他以三寸不烂之舌征战于各国庙堂。他的唇舌可比秦剑。

战国时代,世人都爱做梦,纵横家张仪的梦就是指点江山,他的口才其实为秦国免了很多刀兵,为秦国又挤出了20年的韬光养晦的时间,正是如此,才有了之后秦武王的通宜阳,临二周。

而范睢呢,也是有着超高谋略的人,虽然他来到秦国的时候,秦国已经具有了很强的实力,唯一能和秦国掰掰手腕的只有闷声发大财的赵国了。不过他的出现,给秦国带来的远交近攻之策,给秦王带来了说一不二的地位,就这两点其实已经非常厉害了。而且最后秦国的强盛,实是白起秦王范睢三人之功。

个人而言,我更喜欢张弛有度,潇洒不羁的张仪,张仪谋国,全凭口舌之利,范睢谋国,攻心为上。各有千秋,孰优孰略,又有何妨呢~


历史书写于平凡人


范雎,魏国人,刚刚出道的时候,想要辅佐魏王,家里穷,被人看不起,找不到门路,于是于是就在魏国魏中大夫须贾手底下当了一个门客。须贾被自告奋勇就跟着须贾一起去了。齐襄王听说范雎的口才不错个,就想要把他留下来,就派人送范雎很多金子,范雎没有收给退回去了。

之后,这件事就被须贾知道了,须贾以为范雎投靠了齐国,作了齐国奸作,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相国魏齐,然后,魏齐就让仆人将范雎打死,范雎装死躲过了一劫,后来逃到了秦国,依靠自己的口才在秦国声名鹊起。

张仪,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按理说,张仪的功劳,那肯定是秦国的第一大功臣了,也有可能稳坐战国第一谋略家的宝座了。但是其实不然,还有一个就是范雎。

范雎对秦国的贡献是这样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有了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基础,但是秦国毕竟只是一个小地方,要想和六国合纵抗衡,还是有点自大了。于是早期秦国采纳了张仪的“近交远攻”的战略大计,这样的想法很容易理解,自家旁边的邻居当然要搞好关系,不然时不时来了偷袭多闹心,隔得远的,那就没话讲联,直接战场上见吧。虽然这样的计划并没有什么毛病,但是一实行起来就产生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怎么保证旁边的邻国和自己一条心,如果自己外出打仗,他们搞个背后放枪就尴尬了。其次,跑老远去打仗,粮草补给困难。等到范雎到了秦国,第一件事就是上书要求改变战略,于是他就跟秦王解释,最终定下“远教近攻”的策略。虽然只是方向变了一下,但确是直接改变了秦国的走向,秦国开始一步步屯并周边小国,慢慢做大做强,由此可见,范雎对于秦国的功劳有多大。

虽然范雎有智慧,但他不配跟张仪相提并论。他是十足的小人!

因为范雎这个人心胸狭窄,除了“远交近攻”之外,他净出阴招、损招,干的缺德事不少,最“出色”的就是他一个人就坑死了两个战国的四大将。第一个就是大将廉颇,要说紙上谈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一切其实是范雎搞的鬼。他看到秦军打不过赵国廉颇,就使反间计派人去赵国造谣,说秦军怕的不是廉颇而是“神机妙算”的赵括。一下子正中赵孝成王下怀,罢了廉颇,换上赵括。最后秦军大败纸上谈兵是赵括,一口气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直接几乎把赵国的男人都杀光了。而廉颇呢,真是老了,因为范雎的一个阴招,郁郁后半生,最后病死。

坑了敌国的大将,这算是对自己国家的贡献,但是把自己国家的大将坑死那就说不过去了啊。先前说的,赵括一死,赵军大数被杀,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个好机会啊,于是秦军将领白起就准备一举灭掉赵国,解决一个对手。这时候赵国的一个大臣带着黄金美女过来行贿范雎,让他劝秦昭襄王退兵,范雎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就找各种理由劝说秦王。最后,秦王磨不过他,让白起率军回国,留下赵国一条小命。当然白起不乐意了,前方将士拼死拼活,你们一句话说撤就撤,这就太没意思了。但是王命难违,白起只好撤兵,后来等到秦王再次喊他过来伐赵的时候,白起耍脾气,撂挑子不干了。范雎就怂恿秦王,直接赐死白起。如此可见范雎一个文人就凭一张嘴,逼啥了两个万人敌的大将。

除此之外,范雎还干了一件缺德至极的坏事,就是蛊惑秦昭襄王收权,收谁的权呢?,收秦王之母宣太后手上的权力,也就是电视剧里的芈月。不但如此,还罢黜了魏冉,这可是秦王的亲舅舅啊。并建议秦王杀母杀舅舅,这都是大逆不道之事,你说范雎不是小人谁是小人!


海纳百川233699882


准确的说范睢应该是一个很有远大志向的忍辱负重的君子,虽不能恰到好处的知人用人,但看问题的眼光是犀利敏睿的,懂得隐忍,又懂的报恩,更能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仇人。比起张仪为秦国做出的功劳来说,只大不小。给人的印象好过张仪,唯一的缺憾是感情生活没有张仪的出色。


千百万年


促进中国封建王朝轮回的推动者,对于君主与封建社会,是有贡献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能称的起对国家,人民的贡献。


春晓guo


当然张仪


您看看


政治是不择手段的,没有君子小人之说,所谓“窃珠者诛,窃国者侯”,所以叫“厚黑”。从影响看,张仪的连横影响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