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丨人大國發院劉曉光:當前更需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

經濟戰

經濟戰“疫”訪談(四)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備受各方關注。為全面評估疫情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對恢復生產、穩定經濟提出政策建議,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市場機構的多位經濟學家。系列文章將陸續刊發,敬請垂注。

经济战

人大國發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劉曉光

人大國發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劉曉光接受證券時報採訪時表示,如果疫情能夠在2月份出現拐點,3月份明顯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1季度,全年經濟所受影響就比較有限。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要先切斷過度悲觀預期傳導,並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對沖疫情對經濟的不利衝擊,逐漸修復經濟基本面。當前更需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貨幣政策可以適度預留部分政策空間。

短期更需加大財政支出力度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已經顯現。基於目前情況,可否請介紹下研究團隊對疫情影響經濟的樂觀和悲觀情形的初步測算結果?預計此次疫情會對全年經濟增速造成多大影響?

劉曉光:目前新型肺炎疫情的發展趨勢還存在高度的不確定性,全國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增量拐點尚未到來。在這種情況下討論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更多的是從防風險和提高政策前瞻性的角度出發。

我們試圖對疫情影響經濟的樂觀情形和悲觀情形做了初步估算。從樂觀情形看,如果疫情能夠在2月份出現拐點,3月份明顯減輕,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1季度,加上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力對沖,全年經濟所受影響就比較有限。但如果疫情的持續期較長,延續至2季度,對全年的經濟影響就會比較大。當然,我們相信,有了戰勝“非典”的經驗,這次也一定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戰勝疫情。

證券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力對沖。除了現有已經推出的系列政策,研究團隊認為還可以採取的財政貨幣政策有哪些?

劉曉光:當期還處於疫情防控期,應該以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和基建投資力度為主,輔以降息和減稅降費舉措。除了現有已推出的系列政策,特別是2月1日央行等五部門聯手金融支持防控疫情舉措。當前更需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特別是基建投資補短板力度,比如在公共衛生醫療領域,以進一步穩住經濟。

原因在於,在疫情防控期間,無論是對於企業投資還是居民消費,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都可能會下降,可以適度預留政策空間。當然,在這一時期,適度降息和減稅降費對保證企業存活和渡過難關仍有積極作用,為下一步經濟復甦做好準備。

“穩金融”要首先切斷過度悲觀預期傳導

證券時報記者:每次疫情對會給經濟金融穩定帶來衝擊。團隊對於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有何建議?

劉曉光:隨著疫情的發展,可能會從兩個渠道對金融市場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一是隨著疫情對經濟基本面的影響逐漸顯現,企業績效可能會出現惡化並導致信用風險上升,進而傳導至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二是疫情的高度不確定性帶來悲觀預期和風險偏好下降,各類金融市場主體的避險情緒大幅上升容易引發“擠兌”和“甩賣”(Fire Sale)現象,加劇資產負債表的萎縮和金融市場的脆弱性。

目前疫情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第二個渠道,即疫情突然爆發引發的悲觀預期和市場重新定價,後期隨著疫情對經濟的真實衝擊加大,兩個渠道可能會疊加強化。

從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角度看,政策當局短期內需要做的是穩定市場預期和保持充裕的流動性,從而消除市場恐慌情緒,切斷過度悲觀預期的傳導,使市場儘快恢復理性。同時,應該避免對於資本市場的過度干預,維護市場運行規則,這有助於市場形成明確預期和發揮定價功能。在此基礎上,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對沖疫情對經濟的不利衝擊,逐漸修復經濟基本面。

“穩就業”要發揮好網絡平臺作用

證券時報記者:包括中小微企業在內的就業壓力備受關注。請問研究團隊在“穩就業”方面給出了什麼建議?

劉曉光:目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主要是服務業等勞動力密集行業,就業壓力將會逐步顯現。春節期間,新型肺炎疫情已經對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等服務性行業形成了較大沖擊。春節過後,影響範圍還會進一步擴大到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建築業以及房地產業。更重要的是,春節過後即將迎來新的企業招工季,需要做好政策應對。

團隊提出了兩方面建議:一是,對於提前確定用工計劃和投資計劃的企業,可以給予專項稅費減免和信貸支持,這既有助於落實支持企業度過難關的政策舉措,也利於穩定就業基本盤;二是,可以考慮搭建針對農民工群體和彈性就業群體的網絡招聘平臺,通過線上磋商提早確定用工意向,進一步穩定就業和民生基礎。

“穩外資”壓力或大於“穩外貿”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世衛組織將疫情定性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財政部、商務部等出臺了多個文件著力於提升便利,擴大進口。請問研究團隊在穩外資穩外貿方面給出了什麼建議?

劉曉光:這一認定本身的影響有限,關鍵在於疫情自身的發展趨勢。該認定結果的有效期為3個月,3個月內會再次啟動評估。其實這一認定有利於加強國際合作和各方援助,對中國更快地控制疫情發展和戰勝疫情具有積極意義。

當然,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給今年的穩外貿和穩外資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對跨國旅遊等服務貿易的影響已經充分顯現,後續影響較大的就是商品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對比2003年“非典”時期的情形,穩外資的壓力可能比穩外貿還要大。2003年受入世紅利對沖,出口增速在疫情衝擊下仍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年增長34.6%,較2002年還提高了12.3個百分點,但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則下降明顯。本次疫情爆發的時間更早,新年的外貿訂單和外商投資計劃尚未全面啟動,兩方面受到的衝擊都可能更大,需要提前做好政策應對。

“穩投資”必須做好中期預期管理

證券時報記者:受疫情影響 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研究團隊對於穩投資的建議?

劉曉光:疫情影響對今年的穩投資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必須將中期視角的預期管理作為各項宏觀政策的統領和重要抓手。

具體來看,啟動民間投資是穩投資的關鍵,而民間投資啟動的核心在於提高投資未來預期收益率,這來源於產權的可保護性、資本投資的新空間、投資成本的降低以及投資產業需求的擴展等方面。因此,民間投資的啟動必須從中期角度來系統展開,通過採取系統性的政策方案和改革措施全面調整投資預期。

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性企業投資需求的資金可獲得性仍是投資啟動的重要工作。除繼續落實好現有的減稅降費的政策外,進一步提高企業先進生產設備減稅抵扣和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力度,調動企業擴大生產性投資和研發投資的積極性。在進一步明確財政紀律和市場規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進行基建投資和公共事業投資的積極性,帶動社會投資增速回升和穩定市場預期。

短期來看,國家依然需要準備一些投資項目包,以防止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過快下滑,2020年保持政府性投資增速和房地產增速的相對穩定依然較為重要。

“促消費”要鞏固和擴大居民消費基礎

證券時報記者:消費的損失具有當期性。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研究團隊對於促消費的建議?

劉曉光:目前疫情衝擊對消費的短期影響已經顯現,您所說的消費損失的當期性主要是指部分服務消費,多數商品消費特別是耐用品消費仍具有跨期平滑的特點。對此,一方面,可以通過發展網絡消費進行對沖,另一方面,減稅降費可從生產端向消費端和收入分配改革過渡,調動居民消費積極性。

在儲蓄率持續下滑的新時期,“促消費”對於宏觀經濟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必須高度重視目前消費增速下滑的內在原因,鞏固和擴大中國居民的消費基礎,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1)積極落實個稅改革方案,減少工薪階層的稅收負擔;2)加大對公共服務均等化改革,提高公共服務的可獲得性;3)是針對疫情對居民就業和收入的衝擊,做好針對低收入階層的消費補貼預案,防止宏觀經濟波動對低收入階層的過度波動;4)制定對中產階層消費啟動戰略,特別是消費升級的促進戰略。通過建立相應的債務風險緩釋機制,促進消費平穩增長。針對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出臺專項減稅降費政策。

應對疫情 宏觀政策可實施“三步走”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不同階段政策著力點並不相同。對此,能否請您再介紹一下團隊的建議?

劉曉光:當前最重要的還是一線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儘快穩定疫情的發展趨勢,既是全面恢復經濟活動的基礎,也是穩信心和穩預期的根本來源。在此前提下,需要有節奏推出宏觀調控政策和專項保障政策,穩定市場預期和企業的投資用工計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對經濟社會各方面的不利衝擊,保持經濟社會的基本穩定。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防控下的經濟運行具有不同於平常時期的新特徵,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及不同的政策工具在不同階段的刺激效果將存在明顯差異,需要把握好政策出臺的節奏,實施三步走計劃。

在1季度疫情防控期,應該以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和基建投資力度為主,輔以降息和減稅降費舉措,貨幣政策主要還是起到穩定預期和保持流動性充裕的作用,可以適度預留部分政策空間。在1至2季度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期,逐步加大貨幣政策降息力度和財政減稅降費力度。在2至3季度疫情解除期,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全面發力,為全面恢復和擴大生產及消費創造寬鬆的政策環境。此時的宏觀政策傳導效率最高,政策儲備必須充足。

除了宏觀政策的三步走計劃,針對疫情衝擊較大的服務業、中小企業、外貿企業、外商投資、農民工就業的專項保障措施可以在任一階段持續推出,重點在1-2季度穩定各方預期和投資用工計劃。其中,針對服務業可以重點考慮發展網絡經濟,彌補線下經濟的損失;對於中小企業可以重點考慮貸款利息和稅費減免,穩定預期和度過財務難關;對於外貿企業和外商投資可以重點考慮通過建立國際合作和線上磋商平臺,穩定外貿訂單和招商投資計劃;對於農民工就業,可以重點考慮搭建網絡招工平臺,提早確定用工意向,特別是對於已返鄉農民工,即使延遲復工,只要用工意向明確,就可以保障基層社會的大局穩定。

此外,在宏觀政策和各類專項舉措的支持下,企業也要結合自身情況,合理評估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影響,避免因當前的短期困難形成盲目悲觀預期,合理安排生產、投資和用工計劃。隨著疫情的發展,相關的經濟金融支持舉措還會進一步跟進,對民營企業的各種政策支持力度將會顯著大於往年。對於一些正在尋求轉型發展和業務升級的企業而言,2020年反而是獲得融資支持和政策支持的“黃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