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哪个朝代,历史上谁是李元霸的对手?谁能与之抗衡?

千年灵狐A


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小说《说唐》是集所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武力值最高的一批人物。

历朝历代的武将没有拿一个能跟他比,那么到底有多高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举个例子说,《水浒传》想必大家都读过,在这部书里有两件事情最为惊人:第一件是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第二件事情是武松徒手毙虎!

在整个的一部书中,再无第二个人能够做到,就算是关胜、林冲和卢俊义那样的人,也不敢在鲁智深和武松面前吹大气。

那么这两个人的壮举到了小说《说唐》之中能怎么样呢?


先说鲁智深的倒拔垂杨柳,《说唐》第十七回韩擒虎调兵二路,伍云召被困危城,其中这样写道:恰好伍保在南山伐树,见前面有二将大战,一将败下阵来。

伍保一看大惊道,这是我家老爷败回,如今我手无寸铁如何是好!

只见山边一枝大枣树,用力一拔、去了枝叶,拿在手中,赶下山来大喝一声,勿伤我主!忙把枣树照成都马头打去。

看到这里,相信伍保的力气一点都不比鲁智深差。


那么伍保在《说唐》里是一个啥定位呢?

最多也就是周星驰在《射雕英雄传》里的宋兵甲的角色,连彭连虎和灵智上人都算不上。

也就是说,鲁智深如果到了《说唐》之中最多也就是一个马夫的角色。

再来让我们看看武松打虎!

小说《说唐》第十五回雄阔海打虎显英雄,伍云召报仇集众将中这样写道∶行到半山,见林中跳出两只猛虎,扑将过来。

阔海上前双手擎住,那两只虎动也不敢动,将虎连踢几脚,举手将虎望山下一丢,那虎撞下山刚而死。又把一只虎,一连几拳打死。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一只虎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还险些丧命!

在打完老虎之后,浑身上下都一点力气也没有,而雄阔海打死两只猛虎就如同儿戏一般。

就打虎的情况来看,雄阔海至少能顶的上八个武松的武力值。

在《水浒传》中,呼延灼的双鞭的重量是左手12斤,右手鞭是13斤,鞭和锏的路数以及招法相差不大。

那么秦琼的双涧是多重呢?

书中写道,他祖上传流下来一件兵器,是两条一百三十斤的镀金熟铜锏。


整整是呼延灼双鞭重量的五倍,也就是说呼延灼到了说唐里面,连第十六条好汉都算不上,甚至还不如单雄信。

那么西楚霸王项羽呢?

项羽力能举鼎、万夫莫敌,那么鼎有多重呢,有历史记载是八百多斤。

八百多斤能举起来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但李元霸举的是两个三千多斤的石狮子。

连宇文成都都可以单手举起三千斤的石狮子,这说明项羽的力气大致在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的水平。

那么如果项羽对阵李元霸究竟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书中有所交代,在会兵四明山之时,宇文成都曾经一人大战雄阔海、伍云召和伍天锡三人,最后三人败阵而归。

而宇文成都最后PK 李元霸,书中这样交待:今日见他有相害之意,竟忘了师傅的嘱咐,就把锤将成都的镗打在一边,扑身上前,一把抓住成都的勒甲绦,提过马来,望空一抛,跌了下来!

元霸赶上接住,将他两脚一撕,分为两片!

也就是说,宇文成都在李元霸面前连一个回合都走不下来,跟一个没练过武功的一样。
其次就是残唐时期的李存孝,李存孝号称马前无三合之将,连铁枪将王彦章也不再话下。

但李存孝的打虎水平不会超过雄阔海,再往高处说最多也就是宇文成都和裴元庆的水平。


而两人在李元霸面前都走不上一个回合,所以连李存孝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

连西楚霸王项羽和李存孝都不是李元霸的对手,剩下的那些钟离昧和樊哙,高思继、王彦章等人就更不是对手了。

所以,李元霸是自开天辟地以来最厉害的一位人物,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东方评史


首先我们说下李元霸这个人在历史上其实是没有的,他是出自《隋唐演义》中的虚拟人物,但是他的原型却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第三子,真的名字其实是李玄霸。说起李元霸更是隋唐的英雄榜的排名的第一位,是当时隋唐时期最勇猛的人物,天下之大,无人能敌。

李元霸的事迹

李元霸乃是隋唐的十八好汉之首,相传他是传说为金翅大鹏鸟转世。虽然他上去去面如病鬼,骨瘦嶙峋,但是其实是力大无穷。我们知道在隋唐时期并不是靠兵器的锋利而取胜,而是钝器为王的时代,依靠的是武器的重量而取胜,也就是说你的力气越大,拿的武器越重你就是越厉害的。那么李元霸之所以可以排在第一就是因为他的武器是无人拿动。

李元霸所用兵器乃是一对大锤,,重八百斤有余,当时李元霸与隋朝的第一猛将宇文成都比武比力气,他力举金狮上殿,所有的人都是甘拜下风。四明山一战,一人击败十八路反王两万多的大军,更是斩杀了隋唐排名榜上的第二宇文成都和众多的好汉,乃是从古至今的第一人。

有人能与李元霸抗衡吗?

其实纵观历史上的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吕布了,刘备、关羽和张飞三大猛将也只能和吕布打成平手,并且也是三国的第一猛将,无人能敌。但是要是比力气吕布自然是不敌李元霸的,可是论整体的实力吕布还是可以和李元霸一教高下的,但是毕竟不在一个时代,也不能就说一定是谁比较的厉害。

其次就是西楚霸王项羽,论力气项羽曾经举过的鼎也是千斤左右,可以说是与李元霸不相上下,但是李元霸在领兵作战的兵法之上和项羽比起来就差很多,项羽指挥过多次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而李元霸擅长的是孤军作战,综合实力项羽肯定是强于李元霸的。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纵观历史,能与李元霸抗衡的二人也之有项羽和吕布。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哪些英勇无比的可以与李元霸抗衡的人物呢?


司徒历史


那就多了商朝的闻太师,就是唐朝李元霸也第不了一,因为还有孙悟空呢,反正都是虚构人物,比就比呗



用户吸血鬼蝙蝠


针对这个假设问题,小编认为历史上任何朝代任何人都不能够与李元霸这个人物抗衡,因为李元霸这个人物压根就是历史虚构的人物!

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李元霸这个人物,但是这个人物的原型还是有的,那就是唐高宗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历史上的李玄霸还未满十六岁就夭折而死,这恰恰给了后世创作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对李元霸这个人物的了解主要来源于《隋唐演义》这部小说。在这部小说当中,李元霸可谓是隋唐第一条好汉!其武力值可为妥妥的排在第一名的位置,即使是武力值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也不能跟李元霸真正交手几个回合,最后宇文成都也是在与李元霸的交手中被李元霸活生生的撕成两半而死。



李元霸手持两个各400斤的重锤,天生神力,无人可比!秦琼,程咬金这些隋唐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将在李元霸的武力面前完全是小儿科的水平。按照这种逻辑推测,历史上其他朝代的猛人,也会有此对比结果。比如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勇冠三国的人中龙凤吕布,单人持刀追砍几百名士兵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五代十国的猛人李存孝等在李元霸的面前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李元霸毕竟是带有神话色彩的虚构人物,而说书演义虽然源于历史但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亘古怀念说史


历史朝代上无论哪一位知名度再高,武.艺再强的猛将,哪一个都不是西府赵王李元霸的对手,就是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在李元霸的面前都得甘拜下风跪地求饶,更别说秤他抗衡7!这是为何呢?!因为历史上光记载一个李玄霸,理所当然的李元霸无论在历哪一个朝代,当然是无人匹敌了!


人间正道陈德立


答:李元霸,历史上查无此人。他的文学作品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弟弟。这个李玄霸,在历史上由于不到十六岁就病死了,所以没有留下多少建树,作为两任皇帝的儿子及弟弟,并且是李世民的一母胞弟,是十分受到宠爱的。这也是历史上将其神话为神人一般的原因。


是民间艺术创作出来的历史演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在《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中,号称天下十八条好汉,排在首位。打死隋唐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击败第三好汉裴元庆,击杀第六条好汉伍天锡。最终由于天下无敌,挑战老天,被雷劈死。(另说被宇文成都的师傅鱼俱罗杀死)。

『如果非要在历史上找个对手,那当属西楚霸王项羽,都是万人敌,都是力大无穷,都是较为悲情人物』。

这是我的观点。


玉之溪



李元霸是一个虚构人物,诞生于评书《隋唐演义》,可能现在看过评书的人少了,我小学时看过。

评书虽然不像现在的穿越、修仙、玄幻那么离谱,但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过度神化、英雄化故事里面的人物。当时还小,看着特别刺激过瘾,如今看来,就是儿童读物、漏洞百出。



评书作为过去的一个影响力相当广泛的文学表现形式,为什么那么夸张幼稚呢?那是因为过去评书的受众主要是普通下层百姓,大多数人既没有见过世面,也没有读过书,所以很容易被迷惑。

到了现在,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迷信神鬼、气功、武术可以搞定现代化热武器,很大因素还是受过去的民间传说、评书的影响。因为民间的口口相传,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心。


如果按照隋唐演义的模式来看,李元霸确实是千古第一猛将。隋唐十八好汉,个个都是武功卓绝或者天生神力,真正的以一当百甚至是当万,但是李元霸一出,全都成了不够打的幼儿园水平。

比如原来排行隋唐十八好汉之首的宇文成都,一支鎏金镗打遍天下无敌,其武力值应该不次于吕布、项羽这些单兵实力战神了,但是在李元霸手里,就是不堪一击的小儿科,还直接被李元霸徒手撕了,估计手撕鬼子这样的神剧,灵感就是来源于这里。


在评书里,说李元霸手使双锤,各重四百斤,一对就是八百斤,差不多一吨重,就这神力,好像历史演义中即便夸大了的,除了孙悟空,他也是第一人。但是孙悟空是神仙那一类的,自然是不用比较的了。

所以,单兵战力,仅从评书演义来看,李元霸的武力值,无人能敌!当然,仙侠玄幻里那些驭气飞剑、练成元婴的人不在此列。


谢金澎


不好意思,历史上没这个牛逼人


心理拆弹专家


虚构的人物,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原著中十八路反王,李元霸杀了100多万


襄阳王辽


李元霸不是历史真人物。即使有这么个人物他也不是项羽的对手。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是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也就是说几千年不会再出一个和项羽一样神勇的存在了!李元霸好像还没有这个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