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市场报网络版资讯周刊浙江永康讯(本报记者:金英勤 刘炳栋 通讯员:李梦楚 李锦秀)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断可能的传播途径,全力保障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1月23日,永康市第一时间开始改造集中医学观察点,落实医学隔离。第一个观察点从1月26日正式启用至今,市中医院第一批自愿前往的医护人员就一直在默默坚守着。

病毒无情人有情

被隔离的日子

其实很有爱很温暖……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人手不足,所以谈不上排班。所有医护人员吃住在此,24小时待命。”观察点负责人、市中医院党委委员王成达介绍,医护人员在这里身兼数职。他们是医护人员,理所当然地承担起检测体温、密切观察留观人员是否有发热症状等任务;他们不是心理咨询师,但也要负责心理疏导;他们不是快递员,但日日为留观人员及家属接送物品;他们不是清洁工,却担负起保洁、清运、消杀等任务。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对观察点周围环境消毒、各类垃圾按要求处置等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2位医生、1位志愿者及民警全权负责70余位留观人员的饮食起居及医学观察。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收完观察者已是深夜10:00,医务人员才脱掉口罩吃口冷饭。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找不到工人,医务人员就自己安装了220个垃圾桶,送到两个集中医学观察点,并分发到每个房间。

_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为减少不必要的接触、节省防护物资,医护人员专门组建了微信群进行实时沟通。由于不少留观人员是临时入住的,准备不足,提出的要求也“千奇百怪”:有要求送牙膏、奶粉、尿不湿、剃须刀、卫生巾等日常用品的;有嫌弃饭菜淡,要求送盐的;有觉得冷,要求开空调的;有饭点吃不下饭,半夜又要求送外卖的;有在房间里无聊,想要纸笔练字的;有皮肤过敏,向医生求助的;有出门拿盒饭,不小心被锁在门外的……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一次送歺要同时送上这么多家属给的东西

“留观人员年龄最小的只有7个月大,最大的78岁,每人一个房间(12岁以下儿童可由父母陪同),不能出门、不能串门。我们24小时盯着群里的消息,统一收集大家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购、配送。只要不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我们自掏腰包也会为留观人员送来,尽量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市中医院梅淮军医生说,有时留观人员有就医需求,会及时联系本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尽可能地为留观人员解决问题。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被隔离人员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我们工作人员就是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躁情绪,科普宣教到位。有些人刚开始因为无辜成为‘受害者’而愤愤不平,但经过劝导后从最初的忐忑暴躁到理解隔离需要,再后来还反过来在群里积极安抚他人情绪。”梅淮军动容地说,经过14天的相处,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已然成为朋友,有的临走前还在微信群里发红包,感谢所有工作人员。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截至2月5日,该观察点已解除医学观察26例。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2月3号,与我市首例输入性病例应某同车回永的卢某,解除医学观察回家

浙江永康第一个“集中医学观察点”背后的故事

在观察点,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多维的照料

与有序的应对、保障,

让有形的隔离墙

化作无形的关怀。

广大医护人员的负重前行,

才有了防疫胜利的保障。

向逆行者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