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小布说

曾经,钦州发布周末推出的《话说老钦州》栏目从文化、民俗、美食等多个方面带您了解钦州,收到了广大小伙伴的好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小布为您呈上白话版《话说老钦州》,换个方式,感动依旧!记录过往,留存记忆!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录音:李惠

明清以来,钦州设有较多书院,书院多数是官办的,少数是地方士绅、富商集资作基金办的。创办书院,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要有讲学的地方;其次要有祭祀厅堂;第三要有藏书堂室;第四要有员工宿舍。讲学地方称讲堂,讲堂是掌教讲学论道的场所。祭祀厅堂称礼堂、礼殿,通过祭孔圣牌位,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宣扬儒家学说。藏书堂室称为藏经楼、尊经阁,图书主要由官府用公款购置,有些书院社会人士也有捐赠。员工宿舍就是生徒自习、住宿及员工生活、膳食的场所。此外,书院还订有学规,没有学规就不是好的书院,但学规不作统一规定,由各书院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围绕忠孝仁爱礼义道德,学生修身养性,治学处事等做人基本准则而定。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钦州市第一中学是八桂名校之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前身为清末将领冯子材创办的绥丰书院

钦州的绥丰书院前身是东坡书院。东坡书院原在中山路大渡口(即平南古渡)牌坊对面,为钦州知州程鼎创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东坡书院掌教每年束脩纹银为120两,供膳钱40千文,两次节义费银4两。明清时期规定招收生员学额不得超过100名,最少的也要12名。有段时间,东坡书院正课生员为10名,额外生员15名,合共25名。

清光绪年间,钦州升为直隶州,当时李受彤任钦州直隶州知州,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把东坡书院迁移于城北镇龙楼,改为绥丰书院(即今钦州市第一中学)。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提到镇龙楼,必须联系到抗法英雄老将冯子材,冯子材不但武功显赫,对文教也有远见卓识。他认为“地灵则人灵”,所以他倡议在城北“沿龙脉,培龙颈,筑星峰”,然后在此建“镇龙楼”,又必须在此开设书院,“以期山川钟毓之灵,必定人才辈出。而登楼远眺,心胸一豁,尤助文思,最宜作读书之处”。

镇龙楼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建成,共三层,第二、三层楼有知州李受彤题联。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图文来源丨钦州发布

校对丨梁文辉

审核丨罗立彬

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白话版《话说老钦州》:绥丰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