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 碧螺春》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

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

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在苏不饮碧螺春,食尽春茶也枉然!

洞庭碧螺春早在隋唐时期就盛名在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话说清康熙皇帝南巡,游完杭州,品过龙井后,来到苏州,又被这洞庭山边的茶叶惊艳,特赐名为“碧螺春”。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四季花朵不断,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又有诗云“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人有三六九等,茶有一三五级,碧螺春按茶叶品质也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特一级、特二级最为名贵。

芽叶随1~7级逐渐增大,茸毛逐渐减少。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越低,锅温越高,投叶量越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特一级和特二级属于碧螺春中的极品,为单芽炒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批毫,银绿隐翠,色泽鲜润,香气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一级碧螺春对茶叶也要求颇高,要求“一旗一枪”不超过2厘米时采摘下来,即一芽一叶,茶叶质量优异,价格适中,送礼的话至少得这个等级起步。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二,三级碧螺春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价格优势明显,质量又佳,喝着不心疼,适合办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

个人私以为,四月下旬,清明之后的炒青也是很不错的,此时天气转热,茶叶生产速度很快,所以芽叶会长大很多,叶上茸毛没有早春的多。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此茶口味较早春的茶叶稍浓,耐泡。外形尚成螺,色泽深绿。尚整,稍有青壳碎片,滋味尚纯正,汤色黄绿,叶底尚嫩欠匀,稍有青张,绿稍深,清香无比,价格亲民(约300元/斤),简直可以肆意糟践啊。

制作工艺

虽同为绿茶,但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与龙井却有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关键工艺——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一般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碧螺春搓制时候需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

泡制手法:好的碧螺春干茶白毫较多,一般用上投法冲泡。上投法泡茶,对茶要求较高,细嫩名优绿茶才能用上投法。松散型茶叶不适合,否则,会使茶叶浮在汤面上。

首先用热水1/5倒入杯中,热杯,然后往杯中倒入80℃的热水,至杯中2/3满,投入碧螺春茶叶,再将热水加至杯满,待杯底茶叶完全舒展,约1分钟后即可饮用。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碧落春茶叶就会慢慢沉淀都杯底,就会看到茶水的颜色变化,因是绿茶,茶水的颜色是清郎透亮的,如是玻璃杯冲泡,可看见“白云翻滚,雪花飞舞”之景,甚是享受。

品茶不试碧螺春,历尽千茶也枉然

工作累乏之时,且泡杯本年份的碧螺春,本年之茶,可解本尊之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