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除了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等防范措施之外,大家对消毒这件事也格外重视起来。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特别是在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的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之后。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疾控人员的演示过程


于是,各种各样、甚至奇葩的消毒方式随之涌现出来,不少已经在消毒这条路上跑的太偏了:


有用醋熏的,也有用精油香薰的,酒精没有了,有人就用上了伏特加,在室内喷洒了大量的白酒;


还有人把空调的温度调到了最高,说用电吹风对着自己狂吹就能把病毒杀死……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各种“杀菌”“消毒”产品更是被抢购一空。但那些“拼命”抢来的那些消毒产品,真的能对抗新型冠状病毒吗?


即使买对了产品,不恰当的使用也会弄出乱子。因为错误使用84消毒液,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新闻已不是一两则。


今天,我就请板牙科学教育研究院的吕默默老师,把消毒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跟大家聊清楚(文末我特意把各种消毒液、洗手液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整理成表格,方便大家参考)。


P.S.到处断货的酒精、84消毒液、免洗洗手液,我给大家抢来了一些库存,文末我再说购买的事。在此之前,还是想请大家先看看消毒液的正确选择和使用。


不是所有消毒剂都有用


先来看看,什么是消毒剂: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效果及无害化要求的制剂。


它在疫情防控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 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市场上带有消毒效果的各类洗手液、消毒液和消毒泡腾片,都是通过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阻断它们在环境中的传播途径。


但术业有专攻,并非所有消毒剂都能消灭新冠病毒。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也就是说,化学类的消毒剂是否对新冠病毒有效要看成分:


  • 含氯消毒类(有效 √)


大家可能都知道含氯消毒剂可以杀灭新冠状病毒,但不清楚具体都有哪些消毒剂。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我们平时能买到、接触到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有84消毒液、漂白粉/水

(有些漂白水使用的成分经过改良已经不含次氯酸钠,选购时一定要看清楚)、含氯消毒粉和一些二氧化氯泡腾片。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但需要指出的是,成分中有“氯”字的,不一定属于含氯消毒剂。购买时,一定得看清成分表,目前市面上适合家庭使用的含氯消毒剂,主要成分一般都是

次氯酸钠,比如最常见的84。


这类消毒剂为强氧化消毒剂,有刺激性氯味,对细菌及病毒都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属于高效消毒剂。


  • 医用酒精(有效 √)

提到醇类消毒剂,平日里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是医用酒精(75%),也是相对最安全的消毒剂。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许多洗手液里也含有酒精,但洗手液中一般含量在60%以上才会有效果。


那酒精的浓度越高越好吗?并不是,75%的医用酒精有杀灭效果,市面上还能买到95%的酒精,但这类酒精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并不好。


这里就涉及了酒精杀毒的原理了:


酒精分子可以穿越病菌的外壳,使得蛋白质变性进而起到杀毒的作用;


但95%的酒精由于浓度过高,容易在病菌表面形成一层膜,渗透不到病菌里,所以杀毒效果一般。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我们手能接触的,门把手、手机屏幕、电脑键盘、遥控器、开关等,都可以使用75%酒精或酒精棉片消毒杀毒。


  • 过氧化物消毒剂类(有效 √)


这类消毒剂已被证实对新冠状病毒有效,包含平时常使用的过氧化氢(也就是双氧水)和过氧乙酸。


但过氧乙酸,一般用于工业、农业上的消毒,不太推荐一般家庭使用。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而足够浓度的双氧水,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状病毒以及其他病菌,同时是安全、环保的消毒剂。


需要注意的是,双氧水不太稳定,需要避光保存,开启之后需要尽快使用完,长期使用的话,会对眼睛以及呼吸粘膜有一定的损伤和刺激。


  • 酚类、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无效 X)


市面上这类洗手液和消毒剂很多,主要有效成分有对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氯铵、西曲溴铵/氯己定等。


虽然这类消毒剂也含有氯,但此氯非彼氯。


例如,最常见的滴露、威露士,它们的有效成分是对氯间二甲苯酚。虽然用途广泛,家居清洁消毒、衣被消毒除螨,甚至可以接触皮肤,稀释后清理伤口,杀菌率99.999%,家里常备,但它对新冠病毒就是无效。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还有一些含有苯扎氯铵、西曲溴铵/氯己定等成分的洗手液。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但科学家已经证实,这几种消毒剂也不能有效灭杀新冠病毒,但对一般的细菌有效果。


【总结一下】


常见的消毒产品,次氯酸钠含量5%以上的消毒液(各种品牌的84消毒液和一部分漂白水)、酒精含量60%的洗手液、足够浓度的过氧化氢,可以有效灭杀新冠病毒。


市面上一些洗手液上写了有抑菌成分,需要注意的是,抑菌是指抑制细菌生长,与杀菌是两个概念。


但相对于高效杀毒的洗手液来说,这类洗手液也有它的优势,更温和,如一些植物精油系列的洗手液,无太多化学添加,可以做到几乎无残留,对皮肤的刺激性也很小。


配合流水,洗手20秒以上,它们也能降低我们感染冠状病毒的风险。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以上都是化学类的洗手液和消毒剂,各有利弊,大家注意看好它们的有效成分,按照需求进行购买。


在缺少化学消毒剂或担心其安全性时,也可以使用“物理杀毒法“,但也需要擦亮眼睛,有些很管用,有些就一言难尽了。


物理杀毒的那些事儿


物理消毒可以说是对婴幼儿更安全的消毒方法,能做到无残留、不用单独购买药剂。


常用的物理杀毒法,主要有两种。


  • 一种高温蒸煮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婴幼儿耐热的餐具、毛巾和衣物,在清洁后使用开水煮沸30分钟以上,即可杀灭病毒和细菌(包含新冠状病毒)。


不能耐热的婴幼儿用品,有些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 二是紫外灯与空气灭菌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紫外线消毒灯其实是一个寻常灭菌、空气灭菌的不错选择,原理上也很直白。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菌、病毒的遗传物质结构,破坏后,使它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无化学残留,也简单易用。


但一般是在幼儿园、医院和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启用类似的消毒灯,不推荐家庭使用紫外灯。


人体在这种光线下暴露时间过久,会造成眼睛、皮肤损伤,严重者还会失明甚至癌变。


另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市场上大大小小的紫外线消毒灯产品良莠不齐。比如,对内衣、玩具进行消毒灭菌的专用消毒盒,这些产品有的紫外线强度不够,有的作用时间不够。


紫外线消毒通常消毒时长需要30~40分钟左右,强度不够、时间过短对细菌和病毒的杀灭效果不彻底,还会产生消毒死角。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空气灭菌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紫外线消毒,还有喷洒灭菌剂、等离子杀毒、过滤杀毒。


不少人选择精油香薰法,理由是精油香薰除了加湿,还可以额外添加灭菌剂,起到杀毒灭菌作用。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香薰机大部分运用的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通过超声波打破水分子进行加湿,顺势导入精油。作为一种化妆品的精油,也许有某些舒缓情绪的效果,但并没有消毒灭菌的作用。


当然,这时候如果加入有效的灭菌剂例如84,的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杀菌,但在家里使用很不安全,危害可能大于效果。


另外,超声波香薰机使用不当还会增加室内的PM2.5污染;最佳的室内湿度一般是45%-65%,过度的加湿反而容易使细菌滋生。


有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如果家中无病人,可以用开窗通风的方式给室内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为佳。


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消毒剂、洗手液选对之后,还要用对才安全有效。

  • 成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因为一些消毒液(如84消毒液)含有刺激性的物质,使用时候应该注意防护:


1、采取一定安全措施。


使用含氯类消毒液、消毒剂时,应佩戴口罩、手套,必要时候可以戴护目镜,防止飞溅入眼。


此外,消毒液不应与洁厕灵、酒精一同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吸入过量甚至会导致中毒。


2、正确浓度很关键。


84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过高浓度的消毒液不但不能达到消毒效果,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针对不同物品、不同情况,浓度要求不同,一定要根据说明书,仔细进行比例稀释。


酒精也是如此,95%浓度的酒精,要稀释到75%之后再使用。


3、通风很重要。


使用酒精时(特别是进行喷雾消毒),因其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容易产生酒精蒸汽。


在密闭的空间内,会产生聚集效应,到达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会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所以,在家使用时,需远离火源,保持通风。存放时应该阴凉通风处,远离厨房和火源。


4、注意过敏。


无论是对新冠状病毒有效的,还是一般洗手液,很多都是过敏人群的过敏原,使用时应注意。


同理,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也应该重点关注过敏,首先确定是否对酒精过敏,可以先少量试用,确定无恙后再放心使用。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 婴幼儿用具、衣物消毒注意事项


婴幼儿皮肤比较娇嫩,同时也容易受到刺激,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挑选消毒剂时也应该做好准备。


其实以上提到的每一种消毒剂都可以应用于婴幼儿,只要反复漂洗干净即可。


如84消毒液在按照包装说明配置浓度后,可以给婴幼儿餐具进行杀菌灭毒,白色的衣服也可以浸泡消毒。但都需要用活水反复清洗干净,尽量做到无残留,避免刺激孩子的皮肤和粘膜。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75%的酒精消毒,应注意不能大量用来给孩子皮肤消毒,因为酒精会通过粘膜和皮肤进入身体,引起不适甚至中毒。有些孩子对酒精过敏,也应该慎用。


儿童的免疫系统仍然在成长发育,使用消毒剂可能会对他们造成风险。目前已经检测到至少有500种过敏源,人体会产生过敏反应,所以在给婴幼儿使用消毒剂,一定要先关注过敏反应。


婴幼儿的用具,如果能用开水煮沸消毒的,尽量使用这种方法,对孩子来说是最安全的。


最后,把各种消毒液、洗手液的使用范围和方法整理成以下表格,方便大家查阅。


附:表格(各种消毒液、洗手液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抢到酒精、消毒液就万事大吉了?远远不够!是时候看这篇了

点击可放大


《消毒剂的种类与应用》 万新祥 曾凡林  杨 芳 第一军医大学药剂研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指引(试行)》北京疾控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消毒指引(第一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粤疾控〔 2020〕24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指南》 来源:新华网

《宅在家的我们,怎样做好“居家消毒”?》 来源:生命时报


mom看世界:践行自然教育,追求自然养育,崇尚自然生活,期待更多的姐妹与我携手同行。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拓展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