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明朝皇帝朱棣攻入皇宫时,他没有着急登基而是杀尽宫中美女,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何昆峰


朱棣的“造反”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这一口号是有法理基础的,如果实现了这一口号,朱棣就不是造反的贼臣了,而是于大明朝廷、于他的父亲朱元璋哪里有大功的大忠臣。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规定: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后,亲王依次来朝。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皇明祖训·法律》

姚广孝那个和尚给朱棣策划的就是:

朱允炆新天子正位,受奸臣“辖制蛊惑”削藩,朝廷里面有奸臣在离间我叔侄亲密关系。

朱棣尊朱元璋遗命,受天子密诏,起兵讨伐奸臣,还天子圣明。

可惜,朱棣没有成功。

靖难之役从法理上来说,朱允炆是胜利者,虽然从事实上说他是失败者。朱棣是失败者,虽然他事实上胜利了,但朱棣只是造反胜利而已,不是合法地的胜利。

对于朱棣来说,这个胜利很不爽!

这也是朱棣对于朱允炆问题一定“活要见人,是要见尸”的唯一原因。

为什么说朱允炆从法理上来说胜利了呢?

因为天子不见了嘛!失踪了。

活人有用,死人也有用,可能死人比活人更有用,唯独失踪了的朱允炆在朱棣那里没有用。

如果朱允炆活着,朱棣很好办,让他做三两年傀儡皇帝,或禅让,或病亡,或者做一辈子汉献帝呢,于朱棣那里都好办,让朱允炆向天下宣称“我皇四叔朱棣是受我的“天子密诏”而进京勤王”易如反掌也!

朱棣大胜特胜,事实上胜利了,法理上也胜利了。

如果朱允炆死了,更好办,肯定是他身边的奸臣害死他的呀,我朱棣受“我亲大侄子“天子密诏”而来诛杀奸臣”,可惜我来晚一步呀!你说我没有天子密诏?我们亲爷们之间的事情凭什么要你知道,你不信?不信你下去问问我大侄子呀!我送你下去好不好?

朱棣大胜特胜,法理上胜利了,事实上也胜利了。

但是,现在朱允炆不知死活,失踪了。朱棣就不敢说出“他受天子密诏”起兵勤王呀!

哦!话音刚落,朱允炆站出来说:“没有的事,我四叔就是个奸臣逆子!”

怎么办?法理何在?

怎么办?找呗!把皇宫掘地三尺的找,把皇宫之人人人过刀的找。

朱允炆的消息没有消息之前你让朱棣登基说什么呢?

后来,杀尽了宫女太监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但也保证了朱允炆不会突然出现了,他就是要突然出现也需要证人吧!认识他的宫女太监都死了,谁做他的证人?那些认识他的大臣也杀的杀了(比如方孝孺),降的降了,怕的怕了。

你说你是朱允炆就是朱允炆吗?我说你是骗子呢?

我说你是杨万楼,不是黄四郎。

好,登基!


葭明通半瓶历史


朱棣的靖难有多艰难就不用说了,吃了这么多苦,也该享享福了。

在他踏进南京皇宫时,并没有立刻宣布称帝,并没有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先把建文帝身边的亲信和姿色上乘的宫女集中起来,向他们盘问建文帝的下落,朱棣想借他们之口说出建文帝是死在战火中的,当他们按照朱棣的想法说出了建文帝在牺牲在战火中时,就达到了他的目的,当这些人不在了就算朱允炆没有死也是死了。这样他才能安心的坐上皇位。

因为皇帝也就是自己的侄子,这个罪名不能背,他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加上建文帝没有自己的一儿子早夭,另一儿子据说被囚禁五十多年,朱允炆没有立太子,朱棣自己作为他的叔叔就更顺其自然地替他掌管这个江山啦。知道这些真相的宫女还没来得及对外人说起就朱棣全搞死了,悲哀啊,自古无情帝王家。



古代人都讲究一个正统,作为朱元璋的直系血脉,朱棣继承这个位置也算是名正言顺,但是又不想背上一个杀侄子的罪名,群众还是很讲究的,皇帝虽然可以用武力压制民变,但是管不住千千万民众的嘴巴,找个由头,自己也能顺利登基,这就是帝王心术。

虽然手段很残忍,但是如果朱允炆登基也不一定有朱棣做的好,朱棣虽然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夺了皇位,但是他对于明朝的治理也是有目共睹的。毕竟在夺得皇位以后还不能治理好国家,那才是真正的没皮没脸,同时也会引起民众的愤懑!


胖波侃历史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是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之中才能最为出众的一个,但是,因为他不是长子,所以纵使他有当皇帝的野心,却也跳脱不了朱元璋所定下的规矩。

更何况,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庸才,也不是什么妇人之仁的人,他13岁时便知道如何收买人心,22岁时便开始处理政事,后来朱元璋更是为了朱标专门开设詹事院,能力可见一斑。

所以,朱标活着的时候,朱棣只能老老实实地当他的藩王,即便有取代朱标的想法,也不敢冒头。

不过,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朱标竟然会在37岁的时候英年早逝,朱标的死可以说是改变了明朝和历史的走向。

如果朱标没死的话,朱棣绝不敢造反。

如果朱标没死的话,让他当几年或几十年皇帝,为他儿子朱允炆铺好了路,朱棣也几乎没有造反的可能。

然而,朱标死了,最终导致了叔叔造了侄子的反这一幕的发生。

朱标一死,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能服威望远高于他的朱标,能服一个毛还没长齐、也没有丝毫功勋和威望的朱允炆?显然不能。

朱允炆在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个“狗头军师”的怂恿下,在时机还没有成熟的情况下猝然进行削藩,殊不知这正好给了朱棣一个向他发难的突破口,一个名正言顺地向他发难的理由,于是,朱棣在1399年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

虽然朱棣知兵,可是说到底他手里那点兵是几乎没有可能打败朱允炆的,可是,朱允炆确实是一个废物,到底也年轻了点,好好的一手牌到了他的手里竟然成了废纸一堆。

朱允炆不会识人和用人,偏又好听人谗言,临阵换帅,用了一个李景隆坑了几十万人,这个可能也要怪他爷爷,没给他留下几个人,留下的人却又擅守不擅攻。

朱允炆的妇人之仁也害了他自己,已经撕破脸皮了还在唧唧歪歪什么别让我背上杀叔叔的骂名,你要是赢了,谁会骂你,谁敢骂你?可你要是输了,肯定无数人骂你是个蠢货、怂货。

此外,朱允炆得罪的人太多了,朱棣的手都能伸到宫里收买太监了,实际上,朱棣能够靖难成功也少不了太监的出力。

朱允炆手里的牌,即便是慢慢打,不自乱阵脚的话,耗也能耗死朱棣,朱棣之所以能够取胜,胜便胜在一个“快”字,因为他耗不起,他的经济实力不允许他耗。

但是,朱允炆乱了,被他视为股肱之臣的黄、齐两人也慌乱了。

所以,朱棣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让朱允炆成为了历史,从此以后明朝的路由他朱棣说了算,朱棣也因此影响和改变了此后二百余年的历史走向。

不过,据说朱棣攻入南京皇宫之后,却没有急着登基,反倒是在宫里大开杀戒,更让人奇怪的是他所要杀的人竟然是宫里的女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只是此事不见于正史,所以我姑妄说之,也请各位姑妄看之,究竟是真是假也请自去思辨。

朱棣不急于登基,反急于处死宫中美人的原因,或有三个。

朱棣率军攻入皇宫之后,实际上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人,朱允炆最后去了哪?没有人知道,但是,朱棣直接对外宣布朱允炆被烧死了,还有模有样地让太监“出帝后尸于火中”,然后又给他操办了一场葬礼。

朱棣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不管朱允炆到底死没死,他就是要让朱允炆被烧死一事成为定案,不然他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而来,清君侧完成了,朱允炆还活着的话,他仍然得乖乖回北平去。

所以,朱允炆必须死。

可是,宫中耳目太多了,有些太监算是朱棣的帮手,但是妃嫔和宫女呢?她们说到底是朱允炆的女人,到时候将朱棣作假的事说出去怎么办?

所以,只能用一个字——杀!

此外,朱允炆不管怎么说也当了四年的皇帝,宫里放着这么多的美人,他总不可能不临幸吧?

这么一来,被朱允炆临幸过的女人有没有可能对他产生了感情,又或者怀上了他的孩子?

如果只是对他有感情,对他忠心的话倒还好,只要时间一久这种感情和忠心也会慢慢变淡。可如果是怀了朱允炆的孩子的话,这个孩子一旦生下来,难保不会在将来被有心人利用,从而威胁到朱棣的帝位。

朱棣会留着这事慢慢去查吗?显然不会,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怀着朱允炆的孩子的女人存在的话,朱棣只要慢一步,这个女人很可能便会在忠于朱允炆的人的保护下逃出皇宫,到时候朱棣到哪找人去?

所以,事急从权,朱棣仍然还是只能用这一个字——杀。

最后,朱棣急着处死宫人的原因可能还和他自己有关系。

朱棣虽然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明史中的记载也说他“母孝慈高皇后”,可是,偏偏在民间有不同的声音——朱棣不是马皇后的儿子。

可是,朱棣广而告之地告诉所有人:我生母是孝慈高皇后!这事便变得很蹊跷,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强调?是不是心虚?

对于朱棣生母的说法也有好几个版本,一说他的生母是元妃,说朱棣实际上是元顺帝的儿子;一说他的生母是高丽送过来的贡女的儿子;也有的说他的生母是达定妃。

总之,说法不一。

对于这些谣言,朱棣能怎么办?除了肯定地告诉所有人自己确实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他只能将宫中一些可能知道个中所以然的老人给一刀杀了。

他一直强调自己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的原因也很简单,意在说明他是朱元璋的嫡子,在朱元璋的嫡长子和嫡长孙先后死去之后,他朱棣拥有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权!


宁糊涂


明朝历史上有两位铁血帝王,一位是开国帝王朱元璋,一位是篡位之君朱棣。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动手的事情绝对不动嘴。在这方面,朱棣甚至超过朱元璋,杀人的时候甚至都不会告诉对方原因。



明朝立国初年,朱元璋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因此其长子朱标被立为皇太子,其余诸子成年后被分封各地为王。朱元璋晚年为了稳固明朝江山,曾经大肆屠杀功臣宿将。后来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更是将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部屠杀殆尽,因此北方军权全部落到了诸王手中。

当时北方军事实力最强者为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宁王朱权。不过朱元璋并没有从这几人之中挑选继承者,而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选择了朱标的长子朱允炆。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时,便深深地感受到了诸王叔父势大难以控制。



朱元璋去世的前几年,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去世,因此朱棣从宗族尊卑和权势上成为了诸王之首,并且开始和周王朱橚及齐王、代王等拥兵自重。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果断削藩,因此激起了朱棣等人的反抗。

公元1399年七月,朱元璋去世仅仅一年以后,朱棣在北平起兵,后来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便攻陷南京。南京城破之后,朱允炆不知所终,但此时的朱棣碍于朱元璋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根本无法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所以朱棣开始否定朱允炆继位的合法性,并且试图消除朱允炆对于大明王朝的影响。



朱棣进入南京皇宫时,第一件事就是召集皇宫内的宫女,询问朱允炆的下落。在找到几具已经烧焦的尸体后,经过太监和宫女的指认,确定就是朱允炆及其皇后和他长子朱文奎的尸体。虽然尸体已经焦黑,无法辨识,但朱棣也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来了一点。

确认了朱允炆尸体后,朱棣最害怕的就是朱允炆可能留有子嗣,所以开始怀疑朱允炆可能会临幸过某个宫女。但这种事情根本无法一一查询,于是朱棣本着宁可错杀三千,也不能放过一个的原则,下令处死了南京皇宫内所有的宫女。



处死宫女之后,朱棣还将朱允炆仅有的两岁幼子朱文圭送到了凤阳长期囚禁。直到50多年后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之后,对同样被囚禁朱文圭心生怜悯,才将其释放,但释放后没多久就去世了。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朱棣夺位之后,曾经短暂的定都南京。因为居住于南京皇宫之内,所以害怕这些宫女受到过朱允炆的恩惠会谋害自己,所以出于对不确定因素的恐惧,便将宫女全部处死了。



以此看来,最是无情帝王家。朱棣为了名正言顺的继位,不仅屠杀了支持朱允炆的官员,更是将朱允炆身边的宫女全部屠杀殆尽,其铁血残酷可见一斑。


我是越关


朱棣攻入皇宫时没有杀尽宫中美女!

朱棣不满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做皇帝,便调集兵马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到南京城,来到皇宫门口的时候他却不着急进去,因为他在等侄子的“皇位转让书”。但没想到朱允炆也是暴脾气,本着我得不到就毁掉的想法,一把火点了皇宫!这让朱棣很郁闷,清君侧只是帮助君王清除奸臣,这下却把皇帝逼死了。

不过朱棣也没客气,他进入皇宫后开始着手处理后事,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永乐。如果说朱棣进皇宫就杀尽宫女,那么在宫内的大小事务如何执行?难道让自己带来的士兵去做宫女的活吗?显示是不可能!朱棣屠杀宫女的记录在我们国家的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而是记载于古代朝鲜的《朝鲜李朝实录》!

据《李朝实录》记载,朱棣两次屠杀宫女,数量达3000人左右!

  • 朱棣第一次屠杀宫女,是因为宠妃权氏突然暴毙,随后有宫女揭发权氏是被人毒杀。朱棣大为愤怒,马上调查这件事,只要有关联的宫女和太监均被处死,这次事件共有数百人丧命;

  • 朱棣第二次屠杀宫女,是由于宫内有人告发宫女与太监“对食”。本来这种事在历代宫廷中都很常见,并非什么大事,但由于朱棣的宠妃王氏刚死,而且据传言朱棣在生理上有缺陷,因此对这种事情完全不能容忍。在处理这个事件中不断有宫女被施以酷刑,有些宫女受刑不过,为了能够逃脱刑罚而编造了一些谎言,说后宫有人想要造反!

要知道不管什么朝代,造反都是最高等级的大罪!朱棣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是非常重视,于是本来只是小小的“对食”事件,最后变成了一场清剿反贼的恶战。整个事件共有三千多人为此丧命,基本都是宫女和太监。

朱棣两次屠杀宫女的事件都只是记载于朝鲜古书中,可信程度有多高无法考证,有人认为这是朝鲜故意抹黑朱棣,就是为了不想再向大明朝进贡宫女,因为当时的宫女很大一部分是朝鲜进贡而来。


水煮汗青


我们可以试着去分析朱棣从起兵到登基这一路的心理变化,也许从中能明白朱棣为何会在登基前杀尽宫中女人。

当年朱允炆登基后便开始削藩,先后削了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齐王,其中湘王自焚而死,其余皆被废为庶人,在削了这些藩王后,朱允炆就把目标转移到了朱棣身上,他先是派人掌控了北京城,然后夺了朱棣的兵权,削了朱棣的王府护卫,可以说这时候的朱棣真的成了朱允炆的掌中玩物,之后朱允炆暗中派人准备逮捕朱棣,幸运的是那个人原是朱棣的手下,在这关键时刻降了朱棣,由此朱棣装疯杀掉朱允炆派到北京的官员并起兵。

所以说朱棣起兵从某方面来讲确实是逼不得已,本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朱棣又不是那种甘心“忠朱允炆”的人,本来朱允炆登基他就有些不服气,再被这个毛头小子逼到如此地步还不如反了。

起兵后,虽然朱棣以及他的手下大将都是能征惯战之人,也多次打了胜仗,但奈何兵微将寡,面对朝廷上百万的大军围剿,根本无法取得彻底胜利,而且几次败仗对朝廷来说也根本没有伤筋动骨,所以起兵前三年,燕军前景一直不明朗,甚至好几次朱棣本人都差点战死沙场,直到朱棣决定绕过济南直捣南京城,这才打破僵局。


这么看来,朱棣这一路走来都是万分危险的,多次的九死一生使他明白了只有夺得皇位才能幸免一死,为了皇位他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毕竟这是关乎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

朱棣就是抱着这种心理进入南京城的,攻入皇宫后,宫内大火,一切都成了废墟,这时候朱棣迫不及待的抓来宫女太监们问他们朱允炆的下落,他们的回答是皇上葬身火海了,于是朱棣顺势找来一具烧焦的尸体,大声痛哭,就这样朱允炆“死了”。

朱允炆“死后”,众人劝朱棣登基,朱棣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在杨荣的提醒下先到朱元璋陵墓前哭诉一番,再杀掉宫中女人太监还有反对他的建文旧臣。

那么朱棣到朱元璋陵前哭诉这我们都能理解,无非就是为自己辩解一下不是真心想要谋反之类的,而杀尽宫中女人太监大臣又是为何?


前面说过朱棣决心登基,谁都不能阻止,所以任何威胁到他皇位的因素他都会及时扼杀在摇篮中,既然宫内的人说朱允炆葬身火海,那就将计就计,对外宣称朱允炆死了,然后杀掉宫中所有的前朝旧人,不管他们说的“朱允炆葬身火海”这件事是真是假,只要他们都死了,这件事即便是假的也成真的了,所以为了不让他们有机会把“建文帝失踪”的消息带到民间,而且宫内的女人中也许有曾被朱允炆临幸过而暗结珠胎的,也为了斩草除根,朱棣才会对这些人痛下杀手。而杀掉建文旧臣也能向天下人表示自己当初确实是为了“清君侧”而无奈起兵,死的这些大臣都是奸臣,都是我曾要帮助朱允炆诛杀的对象。

所以朱棣这么做都只是为了保证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只能说权力斗争历来都是残酷的,我们普通人或许哪天就成了这种斗争下的牺牲品,真的是“命如草芥”。


咸鱼闲聊


一.皇帝宝座由来: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抢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帝宝座的桥段,大家都熟知了,这不做阐述。

二.朱棣的性格:

聪明(从小聪慧);善忍(建文帝当皇帝之后,却没有表露出不满,暗暗培植势力);善装(被怀疑造反期间,装疯卖傻,骗过小皇帝以及方孝孺等人。逃回北平藩王府);猜忌狠毒(大肆屠杀宫女,诛方孝孺十族)。

三、为什么要开展2次大屠杀后宫宫女呢?

1.朝鲜爱妃也走了,不是正常过世,而是塑料姐妹花的吕氏谋害?

当皇帝的时候已经42岁了,他却是个十分好战的皇帝,时常御驾出征。公元1410年,生性喜好战争的明成祖朱棣亲自率军出征漠北。出征之前,他特地带上权贤妃作为随侍嫔妃宫女,随军出塞。但是令朱棣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嫔妃竟然在大军凯旋回宫的路上得病身亡,葬于峄县。

本以为是正常得病而死,想不到却是同是侍奉在随驾途中的宫女吕氏谋害身亡(朝鲜实录记载权贤妃被毒杀。),明成祖朱棣十分恼怒,根本就没有细查与审案,直接就开展第一次后宫大屠杀100多人,不过这第一次屠杀不是永乐初年,而是永乐八年的事情了。

这件事缘由却只是朝鲜贾吕氏没有得到宠幸,心理扭曲,联合吕氏对自己的姐妹下毒手。

2.后宫肮脏的事,大肆打击男人自尊心

好不容易又找了个心爱的女人王氏,准备让她母仪天下之时,生病去世了。朱棣这个男人伤心欲绝,想不到这时候他听到朝鲜宫女贾吕跟宦官私通这种肮脏的事情之后,他承受不了,虽然贾吕与宦官都上吊自杀。但朱棣开始对皇宫后宫的宫女进行审查之后,发现要“刺杀朱棣的谋反语言”,那就是犯了皇帝的大忌。朱棣对皇宫后宫的宫女与宦官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据说差不多有3000多人,基本上把整个后宫都给他杀掉了。

据另外一种说法说:“这件事刺激到朱棣,主要是朱棣生育有问题,就是有男性疾病”,造成无法大规模宠幸后宫,故各位看官是否知道朱棣后来的子嗣其实是非常少的。

3.朱棣晚年的昏聩,猜忌,狠毒

朱棣晚年身体衰弱疾病缠身,脾气变得非常暴躁,经常因为小事惩罚朝廷官员和后宫下人,整个朝廷的人心里都非常害怕。这也继承他老爸朱元璋的一模一样的性格,这也是封建帝王早年励精图治,晚年昏聩猜忌,弑杀的真实写照。

故封建帝王的性格脾性导致跟随他的命运各有不同,宫女宦官这下层的人那有什么自由与地位可言,只是封建帝王的刀下亡魂,故可悲可叹。


历史伴读小二


这么做看起来有一些不太理解,但是事实上你仔细去想想这件事情就十分理所应当了。

其实吧,关于这个朱允炆到底有没有死历史上面存在疑问是很多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朱允炆死的时候他死没死,没有真正地目击证人,有人就会说了,皇宫里这么多的人,朱允炆放了这么大一把火,怎么可能就没看见朱允炆的尸体,朱允炆人到底跑哪儿去了呢?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朱允炆的尸体有没有找到,这个肯定是没有找到,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的时候,朱棣交给郑和的一道明确的意思就是难下去找一下朱允炆到底还活没活着。

皇宫就在那里,朱允炆那把大火,也不可能烧的朱允炆连灰都不剩吧?为什么连尸体都没找到呢?这有可能是两个问题,第一朱允炆的尸体被隐藏在了废墟之下,当时找的时候没有找到第二朱允炆跑了。

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朱棣来讲这个情形都不容乐观,为什么他虽然拿下了南京,可事实上这和朱允炆自己犯糊涂有关,如果说万一有人借着朱允炆没死再来搞一次清君侧,那猪弟这脑袋是一个头两个大!(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无论怎样朱允炆必须死在这场大火里面,本管他到底是跑了还是尸体没找到。

可是呢,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万一有哪个不长眼的出去传闻说朱允炆没死,沿着某条密道逃出去了,那这样的话一传十十传百,老百姓都不知道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万一他们把这句话当成真的传多了别人就信了,那朱允炆就算死了,在老百姓眼里还是没死,而且大家可以振振有词地说出一大堆所谓的证据,哪怕说这话的人已经被朱棣听起来找到给宰了,但也没用啊。

所以说今天所有在皇宫里面的太监必须得上他从北方带我的视频那收拾跟着自己一起从北方打到南方的老战友了,他放心,但是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在皇宫里的这几千宫女和太监,只要这些人跑出去一个,那对于朱棣来讲都是大麻烦。

所以朱棣把皇宫的几千宫女和太监全部抓起来,全部都给杀掉,有人觉得是很狠毒,但事实上这对于这场战争已经算得上是最好的,能够画上休止符的手段,万一逃出去一个太监一个宫女,万一被人给利用起来,万一这人还嘴特别大,那整个天下还得再继续面临战火的荼毒。

今天我把所有能够目击朱允炆逃出去的人全部都给杀了,我把那些能够出去有资格传谣言的人全给杀光了,那以后甭管朱允炆到底死没死,哪怕他还活着跳出来说称自己是朱允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作证,他是真正的朱允炆,朱允炆是真的死了!


漩涡鸣人yy


中华民族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的两千多年里,王爷叛乱并且成功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朱棣是最成功的,某种程度上说是唯一如此的也并不为过,因为他不仅仅武装篡位成功还坐稳了江山并且开创了著名的永乐之治。叛乱对于王爷来说是十分危险的,是失败率极高的,前有汉景帝时期,七国起义,后有明朝正德年间的宁王起义,皆以失败告终。

在说清楚为何朱棣攻应天皇宫后不久,就立马开始屠杀宫中女子特别是美女而不是清理整顿,准备登基之前我们先聊聊他们老朱家自己的那些家事。

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为了子孙后代能坐稳江山,想尽办法,终于终三十年时间实行了一套他认为最保险的政治系统,可他驾崩没几年自己钦点的继承人就被自己儿子撵下皇位,葬身火海,或者是借助火海逃之夭夭总之下场凄惨,十分耐人寻味。

明朝创始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纯粹的农民出身而坐上皇位的并且所创立的王朝时间超过两百年,他没有任何世家身份,没有任何背景和班底。所以所靠只有自己,他少时父母因为元朝残酷统治身染瘟疫相继去世,随后大哥去世,最惨的是连一个像样的墓地都没有,朱元璋尝尽人间的疾苦。历经数十年终于登上了皇位,对于百姓他尽心尽力,可为了子孙统治,他却杀尽功臣,特别是在儿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更加暴戾。朱标是朱元璋最为满意的继承人,除了他长子的身份,也有他为人的敦厚,对于弟弟他是标榜的兄长,对于臣子,他是温良贤德的太子,如果说朱标能够多活二十年我们的明朝可能是另外一副面孔至于为何朱标如此受宠大概是朱元璋知道日后的江山需要的是仁厚的帝王,而不是像他这样过于残暴,可惜他英年早逝,太子死了那些有实力的藩王都蠢蠢欲动,其中四皇朱棣是被称赞为最像朱元璋的皇子,中国历史上四皇子格外容易当皇帝,真的很巧,大概在朱棣眼里自己也该是除了太子以外最该当太子的事实似乎也正是如此,可惜朱元璋爱屋及乌,居然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让他继承皇位,朱棣大概在想,哥哥朱标比我年长,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为人敦厚,大臣都支持,没办法谁让自己生晚了,他当皇帝我忍了,可是他儿子,居然也能踩在我的头上,让我屈膝下跪称皇称帝,高傲的燕王无法忍受,一团熊熊烈火正在朱棣的内心中燃烧,朱棣知道不将这团火发出来自己早晚要被焚烧而死只因他不甘心。

朱元璋最大的失算就是认为自己留给朱允炆的班底足够对抗任何皇子,聪明如朱元璋如何不知外放的藩王权利过大,有朝一日如果造反又当如何,所以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军事标准,和给朱允炆留下了他以为不错的班底可惜他小看自己儿子了,也高估了自己的孙子。几十万的部队被朱棣用了四年逐一击败,瓦解。

朱棣功进皇宫时大概内心是五味俱全的,他喜悦他终于实现了内心的梦想,他惆怅因为他逼死了自己的侄子,他违背了自己一生的偶像也是他父亲朱元璋的遗愿。

他认为自己的侄子会向自己投降,如果是那样他会想留他一条活路或者要听他几句责骂,可惜朱允炆到死都愿意再看他一眼,当他冲进皇宫时所看到的是漫天火光,似乎正是照应着自己的心火终于破壳而出熊熊燃烧,烧尽他的敌人,他终于从朱棣得内心得以释放,但代价就是他眼前这般,皇宫死尸遍地谁是朱允炆,宫女太监无人能识。

对于朱棣残杀皇宫美女,宫女等行为,有人说这是怕有美女怀有朱允炆的子孙,日后作乱,这太小瞧朱允炆和朱棣了,朱允炆再不济想要将自己子女送出宫也是有能力的,永乐大帝又怎么会担心一个女子怀有所谓无法确认的龙种,而担心自己的皇位,古代皇亲国戚出生时都要向宗人府报录信息,皇子更不列外,没有身份卡碟的皇子是不被承认的,《还珠格格》那样的剧情只存在小说中。

那担心自己留在身边日后不测,大可赶出皇宫,贬为庶女,要知道大开杀戒本就不详,并不划算。

在我眼里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朱棣他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朱元璋死时,包括朱标死时,没有皇子的妃子皆要陪葬,这条规定在朱棣的曾孙子手里才废除。而朱棣眼里大概能为自己侄子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让他死的并不孤单,他要这些女子为朱允炆殉葬。毕竟在朱棣就藩前,他是看着朱允炆长大的,而哥哥朱标对他也是尽心尽力,即便他日后杀尽哥哥后代。但他也竭尽全力开启了永乐盛世,这难说不是在做给他父亲看,他哥哥看,也是在给朱允炆看。你们可以安息。

以上皆为作者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阐释君


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

靖难之役是中国明朝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地方藩王造反成功的案例。靖难之役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明朝皇位继承人的家族支脉以及明朝历史的进程,同样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明朝建立之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决定除了任命嫡长子朱标为皇位继承人之外,将其余诸皇子分封到地方担任藩王,藩王在管辖区内不仅仅拥有高贵的地位,手中还拥有一定的军事力量,而且藩王对分封地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力和治理能力,正是由于藩王拥有这些权利进而替大明皇帝看守一方。因此,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在朱元璋在位之时,与其他兄弟一样,被册封为燕王,驻守北京城。并且手中握有雄兵10万,抵抗北元对辖区的侵扰和戍守边疆。



然而在朱元璋去世之后,由于其长子朱标先于朱元璋去世,因此朱元璋将皇位直接传让给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继位之后,对于手握重兵霸据一方的藩王叔叔们十分忌惮。因此便着手削藩。在这样的情况下,燕王朱棣受到了来自皇权的疯狂打压。最终燕王朱棣在装疯卖傻骗取侄子朱允炆的信任之后。起兵发动靖难之役,率兵南下直指首都南京城。


经过了三年多的斗争,燕王朱棣可谓是九死一生。但是由于明惠帝朱允炆的优柔寡断以及燕王朱棣的坚持,最终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但是抵达南京城后的朱棣,见到的是熊熊的大火燃烧着皇城,明惠帝朱允炆却不知所终。只找到了两具烧焦后疑似明惠帝朱允炆和其皇后的尸体。

由于燕王朱棣无权继承皇位,但是在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甚至被烈火烧死之后,燕王朱棣登上大明王朝的皇帝之位。为了以绝后患朱棣对明惠帝朱允炆的兄弟和子嗣进行了严格的监管。而且朱棣更做了一件“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的决定。将明惠帝朱允炆后宫之中的所有宫女全部杀死。避免这些宫女之中有人曾经受到过明惠帝朱允炆的宠幸并且暗怀龙种。日后为明惠帝朱允炆留下一儿半女,成为自己的心头大患。



当然也有人说燕王朱棣在登基为帝之前,之所以将前皇城内的宫女全部杀害。也可能是担心有些宫女曾经受到过明惠帝朱允炆的恩惠。因此这些宫女中可能有人在以后服侍自己的过程中伺机谋害自己。因此朱棣决定将原皇城内的宫女全部杀害,一个不留。为的就是永绝后患确保自己的皇位江山永固。

最是无情帝王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的侄子明惠帝朱允炆,并且对明惠帝朱允炆及其忠实的拥护者进行了残酷的报复。使得大明王朝的皇位继承人由长子朱标一支转移到四子朱棣一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