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2月2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7名医疗队员出征湖北驰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病员的救治,7名医疗队员分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顾俊和主治医师丁亮,重症医学科(ICU)主治医师陆舒、主管护师侯亚玲、主管护师葛洪兵、护师朱志红、护师张叶楠。他们支援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该院区被指定为“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危重病人救治定点医院”。

在前方面对的是什么病人?

工作时是什么状态?

生活情况怎么样?

这些都是大后方同事们

队员家人们和热心老百姓

特别关心的问题

为此

我们请前方队员

在不影响工作、保证休息的情况下

写战地日记

今天为大家分享

医疗队员的日记

第10至13篇

——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 10

2月7日 22:30

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张叶楠

今天是在武汉的第六天,这些天我们感受着来自医院同仁,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关心、关爱与鼓励,心里很温暖。除了感谢,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出色的完成这次任务早日和战友们打赢这场战役!

江苏第三批援卾医疗队,包括医生18名,护理人员100名,我和来自江苏各家医院的精英们组成了护理B组。这两天我们的班次被安排在了夜间,我记得第一天出发去医院是晚上七点多钟,坐在去医院的班车上,看着这偌大的城市,闪烁的霓虹,可是却感受不到这个城市该有的喧嚣和热闹。空旷的街道,稀少的车辆。他们都说武汉这座城市生病,需要我们共同去救治她!

到达医院后,经过感控老师的督导,我们开始穿专业防护服,尽管之前已经练习穿戴多次,但我每个步骤依然不敢有半点马虎,这是抗疫情的严格要求,也是对自己的保护,更是对工作的负责!

我们穿着特殊的铠甲,走向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夜晚的武汉还是很冷的,但是穿在防护服里的单衣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护目镜里的雾气也逐渐凝聚成水珠一滴滴往下淌,病区里的大风扇还在不停的转着,巨大的轰鸣声让这个原本寂静的夜,有了不一样的声音,也似乎是战争的号角在吹响,也提醒着每位战士一刻都不能松懈!

今天我分管两位患者,一位是年纪和我相仿的小伙子,另一位是耄耋之年的老者。记忆最深的是护理老爷爷的时候,他突然情绪激动起来,抓住我的手不放,力气是那么的大,我并没有因此惊慌而是急忙安抚着老爷爷,让他好好休息,配合治疗,告诉他要加油!要坚持!我们都在!渐渐的,他的情绪平稳了下来,慢慢的,他睡着了!

望着他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的爷爷,前几日爷爷让老爸捎话一再叮嘱我一定要好好的保护好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盼望我平平安安的回来。想到这,我眼睛湿润了,我很快调整了下又去忙下面的工作了。

这泪水更加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决心!加油自己!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 11

2月8日 7:50

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朱志红

今天上01:00-05:00的班,上班前接到通知,又来了一批援湖北医务人员,他们将接管我们现在所在的病区,而我们要转移阵地了。

为了更好地护理病人,我们所分管的病房都相对固定的,走进病房,还是那个小伙和老爷爷,感到安心与亲切。小伙子的指标比昨天更好了,为他翻身也很配合。老爷爷呼吸窘迫情况越来越严重,但还在努力地坚持。

我和爷爷说:“爷爷,明天我就要换病区了,又来了一批医务人员照顾你,一定要坚持啊。”爷爷没有睁开眼睛,我也不懂他是否听见我说的话。

这是我第一次来武汉,他们两个是我接触时间最多的武汉人,他们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里,今天下班之后我也无法得知他们以后的情况。想到第一次进这病房爷爷就给我竖起大拇指,今天我要给他们点个赞,“请好好的,虽然你们现在被隔离着,病情危重,但这么多人在关心着你们,爱一直都在!”

今天是元宵节,下班回到住所,已是早晨七点,拿到早餐看到元宵才感到有一点节日的气氛,我打开手机和家人报平安,他们也正吃着元宵,和儿子说元宵节快乐,儿子说:“妈妈,你怎么还不回来吃饭啊,我还在等你呢。”听得我鼻头一酸,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讲究团圆,热闹,而现在的我们,除了上班护理病人,其它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宿舍里。愿疫情赶快过去,所有人平安,我们尽情拥抱与欢笑。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 12

2月8日 23:1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顾俊(队长)

昨傍晚收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焦雅辉副局长通知,重症监护病区由北京协和全面接管(昨下午协和又有130人医疗队进驻),江苏第三医疗队从明日起进驻同济医院中法院区另一个病区,与同济医院医护人员共同管理约一周后,将由江苏队独立承担这个病区的救治工作。

今天江苏医疗队又给队员发放了一些生活物资,包括一件羽绒服外套,一件羽绒内胆,一件秋衣,一台小型空气净化器,一瓶酒精。我们队的葛洪兵、侯亚玲、朱志红、张叶楠之前被领队任命为江苏队物资管理员,随着各种援助物资的不断抵达,他们毫无怨言承担了物资的管理和分发工作,得到了全体队员的肯定。

我们到武汉后,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我们,表示想要捐助生活和医疗物资。这里要特别感谢我院原中医科朱建华主任,朱主任得知我们支援武汉后,在匈牙利想方设法组织了300只防护口罩,经过层层努力后寄到武汉,然后通过武汉市侨联指定捐赠给我们通大附院医疗队,所有队员都深深感受到通大附院大家庭的温暖。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 13

2月9日 10:30

通大附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葛洪兵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己轻轻摸了下额头及眼眶,好像已经起了两个大包,护目镜的压迫在工作时是非常难受的,头昏脑涨,当时真是靠自己意志力撑下去的。虽然我昨天白天没有班次,但依然非常忙碌,上午接收各地方捐赠的物资,下午再把大部分物资分发给大家,看到队员们一个个领完物资都笑着走开,心里开心极了。

经过上级调整,我们今天要换战场了,ICU由协和医院整体接手管理,而我们江苏队将单独接手另一个病区,留在我们后面的将是更大的挑战。

我们护理组长开完会,得知以后每个班次所有人员都要服从我的安排,心想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一个没有管理经验的我,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但这也正是我历练的好机会。

马不停蹄,16:30,我又召集本组所有成员开会,传达会议内容,很快把所有的工作安排下去。看着外面的江水,相信明天会更好!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战地日记:《泪水》《告别》《感谢》《责任》


直面疫情,逆行而上。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秉持初心、担当使命,广大医务人员一直坚守在护卫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前沿,立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通大附院是南通地区此次疫情防治仅有的两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之一。作为省级医疗中心、大型综合性医院,通大附院每日患者就诊量巨大、医务人员众多。为确保每个就诊环节得到有效防护,一方面诊治并保护好患者,另一方面保护好一线医务人员,医院需要在最短时间内紧急筹集品种和数量超大的诊治、防护装备和物资。

最近,社会各界纷纷表达了支持、帮助抗击疫情的意向和愿望。经研究,通大附院决定即日起接受社会捐赠,接受社会机构和个人提供的渠道正规、资质齐全、包装完好、保质期内的装备、物资及善款,包括但不限于:

① 防护服、隔离衣、防护眼罩、防护面罩、N95口罩、外科口罩;

②用于检查、检测、治疗、防护的设施设备、器材、试剂等;

③用于救助生活困难病员等的捐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