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瘋狂的減半行情,我們該如何操作?

隨著一輪/<font>BTC減半行情的起動,幣圈躁動了,甚至是沸騰了。/<font>

在這個飽受冠狀病毒騷擾的特殊春節裡,每天早上,我們只關注兩件事。第一件自然是疫情的發展情況。第二件便是BTC領銜的主流貨幣交易行情。不信?去看看早上力場的微力吧,十有八九都與兩者有關。

大家好像已經忘記了,一個半月前,BTC曾經6433U時的極度恐慌與悲觀。那時的力場,每天都在討論,底在何方?BTC的價值何在?而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往往是:這波行情會走到多高?哪些幣種會後發制人?哪些幣種又會是這輪行情的耀眼明星?你踏空了嗎?是不是該加倉了?是不是要調倉了?等等等等。

的確,熱度上來了,氣氛火熱了,均線走好了,牛也就自自然然走來了。牛來了,稍微沖淡了人們對冠狀病毒的負面情緒。漲總歸是好的!畢竟,人心思漲啊。我們這些在幣圈混的人,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囤了一些現貨,誰不想自己手裡的幣子價格增長,甚至翻個幾個跟斗呢!

回望過去,短短一個半月,幣王BTC已經從6433U低位上升了近50%,甚至摸了9576U的高點。漲勢喜人,財富效應顯現。從K線圖上看,5日、10日、30日均線多頭排列,支撐明顯。如果現在說是數字貨幣的小牛市,恐怕沒幾個人說不同意吧。是不是有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得意的感覺呢?


但是,牛市裡賠錢的人太多了!這波50%的漲幅,又有多少人把握到了呢?後續的牛勢又會有多少人能笑到最後?

我發現,力場的有些新人,買幣時完全憑感覺、憑熱情、憑信念,甚至是憑他人喊單的影響。“我感覺到底了”,“這個項目有優勢啊”,“某大佬說是鐵底”….等等。一點也不看大勢,不看K線,如果這樣的人不賠錢,那絕對是運氣王。

牛市賠錢一般分以下幾種情況

1) 膽小型:這類人有恐高症。均線走好了,漲勢確立了,他卻認為價格太高了,“多少多少點時我都沒買,現在才不買”,不敢上車。就像現在的BTC價位,你敢上車嗎?於是,等啊等,等到跌下來了,你覺得價格便宜了,買入時,發現牛市結束了。

2) 騎牛找牛型:牛市中,幾乎每天都有幣種表現優異,今天這個創新高,明天那個平臺突破。而自己所持幣種卻一動不動,乾著急。於是,追漲殺跌,亂調倉。這種這山望著那山高、騎牛找牛的操作方法,不賠錢才怪。市場上漲總是輪動的。就好像有人監視你賬戶一樣,每每你一賣,它就漲。你一買,它就調。

3) 預測型:漲不言頂,跌不言底。預測,就是給自己下套。行情剛啟動,你卻認為漲到了止盈點。下車後,發現它還在漲,而且可能越長越兇。反之,下跌途中,你認為跌到了你的預測點位。 你買,它還跌,你再買,它再跌。怎麼辦?底下有底,地下還有十八層。所以,不要預測。從長週期看,預測的人,都會輸。



牛市應該如何操作呢?我給大家幾個操作建議,也是我二十多年在股票、期貨、合約上賠出來的經驗總結吧。

1) 如何選標的

一定記住,在資本二級市場,一定是強者恆強。一輪牛市下來,龍頭幣種,一定是累積漲幅最大,最強勢,最抗跌的幣種。它的每次上漲, 會帶動整個幣種一起漲。它稍微回調一點,別的幣種就會深調。當然, 一輪牛市, 可能在不同階段,出現不止一個龍頭。但考慮到BTC無可替代的幣王地位,BTC一定是貫穿整個行情的第一龍頭幣種。其它如EOS、ETH等也可作為第二梯隊龍頭備選。

2) 如何買入

在牛市確立後(比如現在),等回調至五日均線處就可買入。相對於股票而言,數字貨幣的波動幅度相對較大,可能回調時會臨時擊穿5日均線,但沒關係,誰也不能保證買到最低。

另外, 買入的資金一定要分批進場,不能梭哈。梭哈是賭博的表現。建議三分之一倉,或者半倉入場。如果對本輪牛市特別有信心,最多可考慮增至六七層倉位。剩下的倉位以應變市場的變化。

3) 何時賣出

在牛市中(前提是牛市),買入後的操作,就是持股不動。一直到頭部信號出現。當幣價跌破十日支撐時,小頭部成立,可果斷離場。有些行情有反覆,跌破十日均線後, 可能再次起動, 當幣價再次上穿十日均線時,再考慮進場。

4) 非龍頭幣如何操作

如果你持有的是非龍頭幣種,就一定要時刻緊盯龍頭的走勢。

在牛市中,上漲一定是輪動的。只要牛市未結束,就一定會輪動到你持有的幣種上。除非你拿的是一丁點價值都沒有的空氣幣。

有一句話,叫“春江水暖鴨先知”。更有一句話,叫“弱股先知跌”。一旦牛市結束,進入調整回落階段,跌的最快的、跌幅最深的,一定是這些非主流幣的弱品種。所以, 要時刻做好落袋為安,撤退的準備。


總之,做交易時,一定記住要順勢。牛市買漲,熊市賣跌。千萬不要在牛市早早下車,更不可在熊市中去接飛刀。

當然, 以上所言,僅僅是我個人多年的經驗總結。曾經贏的很嗨,也摔的很痛。如果以上所言與各位大佬的投資理念相違背,請大佬忽略。我僅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到一些剛入門的小白,把握行情,小有斬獲!

更多好文在力場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