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為美聯儲“喊冤”飽受質疑的QE竟有大用處?

美聯儲的一系列政策正飽受詬病,經濟學家們都擔心一旦經濟衰退來臨,美聯儲將束手無策。畢竟穩定經濟的傳統工具――降息,已經無法發揮太大作用,因為利率已經非常接近於零,進一步降息的空間極小。

经济学家为美联储“喊冤”饱受质疑的QE竟有大用处?

然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經濟似乎已經達到了一個舒適的平衡區間:失業率維持在歷史低位附近、就業市場也表現強勁,整體經濟狀況雖然沒有出現大幅反彈,但也保持穩步增長。針對這樣的情況,彭博專欄作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指出,美聯儲真沒有外界說的那麼一無是處,哪怕經濟衰退真的到來,鮑威爾也有能力應對。

拿什麼來應對?史密斯給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QE。

正如前文所言,在應對經濟衰退的工具中,降息的空間已經很小,作用也微乎其微;至於前瞻性指引――即承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低利率,怕是也沒有太大效果。皆因美聯儲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已經大打折扣,誰會相信美聯儲作出的虛無承諾呢?這對一般公司或消費者的計劃還能產生多大影響?答案恐怕不會令鮑威爾滿意。

排除所有無用選項,QE,這個如今最飽守爭議的政策,似乎成了美聯儲日後應對衰退的救命稻草。史密斯指出,某種程度的定量寬鬆政策(主要以購買長期債券等金融資產為主),成為美聯儲日後應對衰退的不二之選。至於該政策的效果如何,經濟學家還在努力分析解答中。

對於QE政策的作用,史密斯表示:

“我們還不清楚再次祭出量化寬鬆會收到什麼效果,但我們知道的是,過往出臺的量化寬鬆政策,最終都帶來了經濟復甦。”

刨除歷史因素的影響,單從理論上講,量化寬鬆政策在大衰退期間可以在許多方面為經濟提供助力。

一方面,QE可以重新平衡投資組合:

量化寬鬆降低了與央行購買資產類似的資產的利率,這可能會促使投資者將資金投入股票和高收益債券等風險較高的資產,以維持預期收益,進而降低企業借款和投資的難度,達到增強市場活力的目的。

另一方面,實行QE就意味著美聯儲實際上充當了陷入困境的企業的貸款人:

這有助於降低銀行的槓桿率,使它們能夠發放更多貸款,維持金融體系穩定。

當然了,考慮到歷史數據和理論的侷限性,史密斯認為,經濟學家唯一能做就是評估量化寬鬆對銀行貸款和企業借貸成本等方面的影響,並全力推導各種可能出現的局面。

換句話說,評估QE政策的一個有效方法是觀察金融市場和經濟對美聯儲資產購買聲明的反應,這也是經濟學家用來確定標準貨幣政策效果的常用方法。

將美聯儲的決策與經濟影響聯繫起來,是一件很困難事情。就目前而言,由於美聯儲實行了大規模放水以及擴錶行動,市場早已對QE的到來做好準備(不少人認為美聯儲現在已經在實行QE)。市場的預期和反應速度,也是經濟學家必須考慮在內的變量。

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QE政策的效果究竟是來自量化寬鬆政策本身,還是來自該政策聲明背後隱藏美聯儲政策立場。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投資者更看重美聯儲當前的行動還是未來的路徑?

在2017年的一篇論文中,經濟學家埃裡克斯旺森(Eric Swanson)試圖通過對量化寬鬆聲明與前瞻性指引聲明進行比較,來解讀上述問題。結果,他發現前者對公司債券收益率的影響比後者大得多,這表明量化寬鬆讓市場相信,公司將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借入資金。也就是說,相比起揣測美聯儲日後的行動,其當前行為對市場的影響更大。

而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經濟學家丹尼爾劉易斯(Daniel Lewis)將市場對QE和其他貨幣政策聲明的敏感程度,以資產價格變動的方式進行了量化對比。劉易斯認為,這種做法可以讓我們看到不同政策之間的區別。結果則和斯旺森一樣,他發現美聯儲資產購買政策對公司借貸行為有很大影響。

總而言之,當前的有限證據表明,QE是美聯儲的重要政策工具,而且其作用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要大。但需要注意,資產價格總會在短期內對QE政策的實施作出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反應就會逐漸消失。劉易斯發現,這種影響會持續幾個月或幾年不等。也就是說,QE的實際效果始終難以預測,還有許多變量(如國際局勢等)會對市場產生影響。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