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鄭和下西洋和西方列強不同,他沒有帶來槍炮,沒有帶來劫掠,帶來的是友誼,帶來的是和平。只可惜在明宣宗時期,七下西洋之後,大明帝國的大航海時代就結束了。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其實鄭和下西洋,他的目的並不單純,並不是單單的宣示國威,更深層次的隱藏目的就是尋找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

自從進入南京,奪走了侄子的皇位之後,對這個侄子那種近乎於半失蹤的狀態,感到寢食難安。他無法確定那個面目全非的屍體就是自己的好侄子,唯恐這位侄子跑到海外,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給自己再來一次靖難,所以鄭和下西洋就同時具有尋找這位前任皇帝蹤跡的政治任務。

同時,通過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也想向世界各國宣告自己做了大明朝的老大,你們這些做小弟的應該好好的盡一儘自己做小弟的本分,來一次萬國來朝,這不等於變相的承認了朱棣皇位的合法性嗎?

後世的皇帝之所以停掉下西洋這個活動,叫停大明朝的大航海時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官員們不停的告訴皇帝下西洋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下西洋如果沒有好處,如果真的像這些文人所說的勞民傷財,那麼永樂朝偶然搞兩次這種門面工程也就可以了,怎麼可能轟轟烈烈的連續弄了六次呢?難不成朱棣是個傻子?他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通過對外貿易,明朝獲得的利益比付出多得多。

當然鄭和下西洋已觸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在朱元璋時期,由於日本正處於分裂時期,沒有一個真正的王者。日本的天皇毫無存在感,造成許多日本人冒充朝貢的使者來到大明朝,騙吃騙喝,騙取朝廷的賞賜。

由於缺少對他們的監管,這些日本鬼子幹完正事之後,他們就在中國當起了黑戶,幹起了無本的買賣。這就讓朱元璋非常惱火,於是乎,朱皇帝就下令海禁。

鄭和下西洋帶來了西洋的產物,極大地豐富了市場,同時帶到西洋交易的中國拳頭產品中國瓷器則是無往而不利,使得國家賺到了很多錢。可是這麼一來就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的地主非常的不爽。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雖然明朝禁海,但是這海豈是一紙詔令禁得住的?這些沿海地區的大家族仗著自己朝中有人,靠著自己手中的權利,進行著走私貿易,形成了一個個海上壟斷集團,大賺特賺。可是他們和鄭和的船隊相比,簡直就是在玩家家酒,所以隨著鄭和的屢次下西洋,他們的利益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這讓他們非常的不爽。

而偏偏這些人背後的家族勢力在朝堂上還有很強的勢力,整個文官集團中的絕大多數都和這些利益集團有糾葛。既然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利益受到了侵害,這些人自然是要千方百計阻撓下西洋的船隊。

轟轟烈烈的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為何突然下令禁海?

更何況大明朝下西洋的主持者是一個太監,這讓文官們更加不爽,無論從自己的利益的角度,還是從限制太監的權利這點來看

,這些飽讀詩書的文官,積極要求禁海,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責無旁貸。

明宣宗朱瞻基畢竟年紀太輕,沒有在民間生活的經歷,相信了這些文官的鬼話,所以大明朝就退出了海洋,飽殘守缺成為了一個大陸國家,這不得不讓人為之一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