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很多父母會發現,當孩子到了3歲,很多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孩子想要的東西得不到的時候,會哭鬧不止,或是滿地打滾,甚至是會通過暴力的行為去搶,理所當然地認為那是他的,必須順了他的意思。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3歲的孩子有這種現象出現,是很正常的,你應該慶幸。如果你的孩子3歲左右的沒有出現為了買玩具而哭鬧,沒有出現忤逆家長的現象,那你才該擔憂呢。

我們大人都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更何況3歲的小孩子呢。所以,對於三歲小孩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歇斯底里地哭,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父母又應該怎麼做呢?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01

為什麼3歲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

1. 處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著名兒童教育學家孫瑞雪說過:<strong>“將來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的力量是否強大,這個強大的能力首先來源於自我意識的敏感期。”

3歲左右的的孩子,處在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也稱為“執拗期”。進入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要是自己想要的,比如想要吃零食、要玩手機、要買玩具,搶玩具,都會變著法兒地,通過大聲哭鬧,滿地打滾的方法想要得到。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2. 表達方式單一。

因為,3歲左右的孩子語言表達方式還比較單一,從嬰兒期餓了、困了、不舒服了,他們都是用哭來表達。所以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只要哭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要求。

因此,不管他們遇到什麼問題,都想通過哭鬧來表達。然而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哭鬧多半是帶著一些特殊的目的,他們甚至已經學會察言觀色,開始會看父母的臉色和情緒,以此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我們都知道,<strong>孩子是會通過父母的情緒來反饋,從而形成自己的行為邊界的。所以,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要學會正確對待和引導,而不是打罵、吼叫孩子。<strong>作為家長,贏了孩子並不光彩,贏得孩子才應該自豪。

<strong>02

對於3歲孩子的這種行為,父母該怎麼正確對待和引導?

1. 堅持原則,學會“狠心”對孩子說“不”。

孩子想要吃零食、要玩手機、要買玩具、搶玩具而得不到的時候,他就會大聲哭鬧、打滾耍賴,對於這種行為,如果父母一味的讓步,孩子下次會用同樣的方法來讓你妥協。

等他長大了,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逼父母妥協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孩子成長路上,原則性問題,容不得半點商量,該說拒絕就果斷拒絕。

儘管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給孩子再多的愛也不過分,但是到了孩子三歲後,對於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父母要學會拒絕,學會說不。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2. 接下來就是,積極的“Time-out”。

所謂的“Time-out”,就是計時隔離,這是風靡美國的教育方法。對於孩子哭鬧、犯錯,父母應該積極正面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偏差,而不是懲罰他,孩子會以積極的心態看待整個過程,比較少出現消極情緒。

所以,我這裡強調的是要積極的“Time-out”,而不僅僅是通過找一個獨立的空間或者場所,讓孩子獨自在那裡面壁思過,反思,這屬於消極的“Time-out”,實際上這也屬於一種“冷暴力”的懲罰方式。

比如,當孩子犯錯或者發脾氣不可收拾的時候,家長是應該及時帶孩子抽離現場,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冷靜一下,讓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我們都理解,但是,父母不應該讓孩子自己冷靜,自己面壁,<strong>積極的“Time-out”是不讓孩子自己待著,提倡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在一旁不做任何事,直到孩子把情緒發洩完。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奕媽小貼士:

孩子多大可以使用“Time-out”?對孩子的隔離時間是多久?

美國兒科學會AAP認為<strong>一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採取計時隔離法,但只作為最終手段。<strong>而隔離的時間長短往往由孩子的年齡而定,1歲1分鐘,2歲2分鐘,3歲3分鐘,4歲4分鐘,以此類推。

當然時間長短不是硬性要求,如果孩子在時間之內能夠冷靜下來,也可以直接結束隔離,這都是靈活運用的,關鍵是父母要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被孤立,被冷暴力,這樣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3. 認可和尊重孩子的情緒。

其實,在3歲的孩子眼裡,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小大人了。他們習慣了通過哭鬧的方式引起大人的關注,甚至有些孩子犯錯了也不好意思承認,他們當然也會害羞,有自己的自尊心。

如果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而遭到大人責備時,可能他已經知道做錯了,但又不願意先主動低頭承認,所以,面對大人的“生氣、責備”,只會用“我也生氣了、我就哭給你看”來抵抗。

所以,<strong>父母要做的是,認可、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比如當孩子想要玩別人的玩具但又得不到而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喜歡xx的玩具,也很想要這個玩具,但是我們可以先問一下別人的意見,如果別人同意了我們才可以玩哦,不可以直接搶哦,這是不禮貌的哦。”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4. 孩子平復心情後,第一時間給孩子一個擁抱。

無論任何時候,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擁抱都是最溫暖的港灣。當孩子平復心情後,父母及時的擁抱是給孩子最好的安慰劑。

<strong>讓孩子知道,無論任何時候,爸爸媽媽都是愛他的,同時也要讓他知道,他剛才通過自己冷靜、平復心情,管理自己的情緒的行為很棒,很值得表揚和鼓勵。

5. 引導孩子覆盤自己的行為。

其實,<strong>任何一個年齡段,覆盤都是一個人有效管理自己人生的好辦法。所以,孩子也不例外。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覆盤,也是孩子情緒認知和啟蒙的一種方法。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所以,等孩子平復心情之後,我們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複述一下之前發生的行為:

“寶貝,媽媽知道你剛剛很生氣,因為你想要媽媽給你玩xx的玩具。” (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生氣的情緒)


“對不起,寶貝。因為你剛才一直在哭,媽媽無法理解你想要表達什麼,也不知道你要什麼。”(讓孩子明白用語言表達的方式比哭鬧更有效,更容易讓大人懂)


“其實,媽媽小時候也會這樣,會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生氣、哭鬧,所以,媽媽非常理解你。”(與孩子共情,表示自己小時候也會這樣)


“以後你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對他們說,我們可以一起玩嗎?我可以玩你的玩具嗎?但不可以直接搶。”(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5. 引導孩子從“問題”上升到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strong>真正的教育,是先共情,後教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對孩子的教育也一樣,應該是長遠的。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孩子犯錯後,我們不能讓孩子有種“得過且過”的心態。讓孩子反思過後,還應該及時地進行後續的溝通教育,把孩子遇到的問題提升到解決問題的高度來解讀。這樣,他才能在今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或者問題時,學會如何自行解決問題。

孩子平復後,我們可以留給孩子一段思考的時間,引導和啟蒙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溫柔地問他:“寶貝,針對你剛才的這個行為和問題,你可以想想以後再遇到的時候,該怎麼不用不用哭鬧的方式而學會自己解決呢?”

我相信,每個孩子天生都熱愛思考,擁有自己的一套思考方式。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來給孩子練習學習解決自身的問題,並作出對的選擇。這樣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孩子都能用這份理解自己解決。

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索取和哭鬧,Time-out方式用錯,可能會起反作用

總結:綜上,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對應的成長規律,<strong>我們要做的是用積極正確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孩子,而不是當面對無理取鬧的“熊孩子”時,將自己的消極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只有父母用心、共情地和孩子溝通,不斷給與孩子溫暖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和信任,教育才能會有更持久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