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不辱使命大功告成的外交家?

东方史证


蔺相如,课本上学习过一篇文章,公园前283年, 蔺相如奉命带着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在谈判的过程中,发现秦王有诈,遂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的回归到了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完璧归赵这一成语故事。



乐乐小乐吃


郦食其虽然不是像汉朝初三杰那么出名,但是他却是刘邦非常看重和投缘眼一位谋士。在历史上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是“好酒及色。”郦食其本人也是一个自称为“酒徒狂生”。

原本刘邦对儒冠书生都有些不耐烦,认为他们总是之乎者也的长篇大论,却没有像样的结论。并且刘邦本身就是一个混混出生,所以说对刘邦个人来讲,那些知识分子的自身束缚者的理论听着就头疼。但是见到郦食其却不一样,总是能说简单扼要的说明缘由,为刘邦分忧解难。

陈留杀县令,得城池。

在汉朝还未建立之前,陈留也算是一定军事政局的重要之地。郦食其用眼光独到的军事理念,帮助刘邦把陈留县占为己有。

郦食其先用自己的口才去劝说陈留县令,但对方却未曾答应郦食其。郦食其直接帮助刘邦杀了陈留县令,然后轻轻松松的得到一座城池,在刘邦面前立了一大功,也为汉朝后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郦食其的胆识过人,仅靠个人力量便得到一座城池。也算是依靠自身实力,不辱使命。

郦食其依靠口才成功获得七十座城池。

刘邦曾派郦食其去与齐国的田广商讨合作之事。郦食其轻轻松松的就能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下,在齐国田广手上的拿到七十座城市,成功的赢得了胜利。但是却因为蒯通教唆韩信不要把功劳让给郦食其,而是应该攻打下齐国。最后齐国认为郦食其违约,便杀了郦食其。

由此可见,能获得七十座城池。可见郦食其的三寸不烂之舌有多厉害,能靠一己之力成功的说服对手联盟,还能从联盟的队友手中拿到七十座城池,这样的口才令人叹为观止。

郦食其的儿子被刘邦重要。

因为郦食其和刘邦的心意又投缘眼。在刘邦建国以后,刘邦还不忘给郦食其的儿子郦庎封为武遂侯。虽然郦庎的功劳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也可以看出刘邦对郦食其的喜爱。

结语:

郦食其跟着刘邦一路以来也算是功德圆满不辱使命,虽然死于是非。但他的功绩却被刘邦记在心里传承给了他的儿子。也可见刘邦对他的喜爱之情不是一星半点。

原文盗搬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写红尘作梦语


在我国漫长而悠久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外交人士闪耀着光芒,在那个年代,他们更多的被称为使者。当然,最出名的还是以下几位。排名不分先后,希望你可以满意。

第一位是张骞。

张骞,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二年,他奉汉武帝之命,在甘父的向导下,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这是他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是第一次,但他们一开始就遇到厄运,进入河西走廊后不久,就被匈奴汗国捉住,当发现他们是前往大月氏王国时,匈奴军臣单于火就更大了,于是下令禁止离境,不过考虑到他们是英雄人物。所以,没杀他们,反而每人介绍了一位匈奴小姐作为妻子。这样转眼十年,但张骞一直没忘记自己的使命,于是他抛弃了妻子,向西逃走。终于逃到大宛王国,大宛把人送到康居王国,康居再把人送到大月氏王国。可惜来到现在的大月氏王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月氏王国了,现在的大月氏十分富裕,比在河西走廊故地要舒适多了。所以,没有人想到报仇复国的事。也不愿意联合汉朝攻打匈奴。张骞等人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于是失望而归。不过在归途中,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初,张骞趁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之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张骞从武帝建元二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出发时是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张骞这次远征,数日安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他的这次出使开辟出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因此,张骞也被称之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号称“东方的哥伦布”。

第二位是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不详细,关于此人的史书记载也少之又少。只知道此人是唐朝官员、外交家。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公元643年到公元661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他多次出使印度的使节。他在几度出使印度期间,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唐朝初年,印度半岛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块,分别叫东、西、南、北、中五个天竺,也就是东、西、南、北、中五个印度。而当时最为强大的中印度在统一北印度之后,建立了摩揭陀帝国,便很快与大唐王朝建立了友好关系。公元647年,太宗二十年,李世民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率领三十人的外交团队出使印度。但此时中天竺发生了政变,纂位夺权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二千士兵将伏击大唐使节。王玄策使团中大部分人战死,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都被他们活捉,身陷牢狱之中。不过随后王玄策在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下,成功越了狱,之后王玄策来到尼泊尔王国。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时,以迎娶文成公主而与大唐王朝具有友好关系的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同时还召集了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二千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差不多一万人。于是王玄策带着一万人马与阿罗那顺的数万大军展开激战,杀死敌军数千、溺毙万余、俘虏一万多人,又巧布“火牛阵”,一举摧毁阿罗那顺亲自统率的七万战象部队。阿罗那顺大惊,守城不出,王玄策一心报仇,采用当时攻城的各种手段,如云梯、抛石车、火攻等等,猛攻一月有余。直到第二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率兵一路追杀,共计斩杀天竺的三千兵将,天竺兵将落水溺毙者万余,被俘万余,天竺王阿罗顺那逃回中天竺。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天竺,并发誓要尽灭天竺。而天竺兵将与他率领的外籍军团一接仗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天竺,求得东天竺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王玄策率领的外籍军队。王玄策和蒋师仁设下分兵伏杀计引诱阿罗顺那上钩,从而一举全歼阿罗顺那的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最后,中天竺灭亡。中天竺灭亡后,王玄策还准备顺势再灭了东天竺,因为东天竺曾经援助阿罗顺那。不过东天竺的尸鸠摩听说王玄策要来时,吓得魂飞魄散,忙送上大批牛马,以及许多金银珠宝,向王玄策谢罪,表示臣服大唐王朝。随后,王玄策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李世民得到消息后喜出望外,立即下诏封赏王玄策,授予散朝大夫。其实,当年亚历山大远征军征服也没有让古印度人如此恐慌,古印度历史上曾数十次被异国入侵,但从来还没有一个人靠着借来的军队就灭了他们的国家。足见王玄策的厉害,所以,王玄策不仅是外交官,更是一位名将,几乎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奇迹。

第三位是郑和。

郑和,明朝外交官。

当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力图把他的影响扩大到南海、印度洋以及更远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分别于公元1405年,公元1407年,公元1409年,公元1413年,公元1417年和公元1421年和1431年,对当时所谓的西洋进行了七次壮观的海上远征。这七次的远征冒险活动由永乐皇帝最信任的宦官郑和主导。郑和的这七次远征又被称之为“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船队访问了遥远的非洲东岸,郑和下西洋比葡萄牙人到达印度早一个世纪,比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绕行英格兰航行早150年。

郑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跨越了半个地球,把大明王朝的声威最大限度地远播到海外,在这整个过程中,他进行了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第四位是晏婴

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历任齐国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上大夫,辅政长达50余年。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而闻名诸侯中。

最著名的,如晏婴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婴身材矮小,就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婴从小洞进去。晏婴知道楚王这是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机智地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一时间,招待晏婴的官员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

晏婴不但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能言善辩,他还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仁爱百姓,使齐国维持了桓公之后的大国地位,西汉刘向在《晏子春秋》叙录中,曾把晏婴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第五位是苏秦

苏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苏秦曾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外出游历多。随后刻苦攻读《阴符》,一年后游说列国,被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

当时,天下已不再有周天子,各诸候大国纷纷以重建新王朝为目标,其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必然呈现更加白热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以强凌弱,联弱抗强就会成为相互斗争的必然阶段。东方各国单独与秦国想比,实力莫不弱于秦国,他们要想抵抗泰国的进攻,就必须采取联合行动,以合纵的力量相对抗。所以,在当时,苏秦便游说诸候合纵,诸候莫不言听计从。因而苏秦也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如,苏秦到赵国后,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苏秦被称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有《苏子》31篇,早佚。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苏秦的纵横论,对于后世政治家尊重他国正当利益,正确分析天下大势,采取适当的外交方法,实现利益的双赢或多赢,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六位是张仪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

第七位是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如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于是赵惠文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说:“秦昭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惠文王说: “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蔺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对策衡量 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惠文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蔺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惠文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结果秦国果真不肯给十五座城市,蔺相如也机智地将和氏璧完整归赵。

第八位是毛遂

毛遂 (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战国时期赵国人,今河北省鸡泽县毛官营村人 ,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

公元前257年,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援,临行前,平原君准备挑选二十名文武门客随同前往,已选中十九人,尚缺一人。这时,门客毛遂自告奋勇,愿与平原君同往。平原君问:“毛先生至赵国几年?“毛遂答:“三年“。平原君又问“先生若为圣贤之辈,三年未曾被人称诵,是先生无才能也。“毛遂答:吾乃囊中之锥,未曾露锋芒,今日得出囊中,方能脱颖而出。平原君心悦诚服,率毛遂等二十人前往楚国。

到楚国后,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以楚赵合纵,然后联合魏、韩,促成楚赵几国合纵

第九位是班超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超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永元十四年八月被拜为射声校尉。

第十位是周总理

这位可能很多读者都比较熟悉,人民的好总理。他也是我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到了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可以说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国的外交。


杂谈生活K


1、苏武牧羊

2、蔺相如完璧归赵

3、晏婴

“晏子相齐”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4、张骞

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张骞,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公无前2世纪时,中原受到来自北面和西面山区匈奴部落的侵扰。他们攻打中原的农民,掠去他们的牲口,并且试图鼓动人们反对中原的统治。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现今中亚阿姆河流域)。他的使命是帮助该地区人民起来抵抗侵略者。后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

5、唐雎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6、班超!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玖柒先生


中国自古到今外交由来已久,从张骞出使西域的凿空开始就持续不断,说到不辱使命的外交家很多,更是举不胜举,今天罗列几个典型的例子给大家。

1、张骞

汉武帝时期探险家,公无前2世纪时,中原受到来自北面和西面山区匈奴部落的侵扰.他们攻打中原的农民,掠去他们的牲口,并且试图鼓动人们反对中原的统治.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前往大月氏国(现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寻找锻造兵器的原材料,并联合大月氏国共同抗击匈奴,后张骞被匈奴族捉去囚禁了11年,但他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西的地方探险,前后经历了生死考验,不辱使命,最后返回长安,为后期全面抗击匈奴坚定了基础,并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经验,现在我们吃的石榴,葡萄就是他引进回来的。

2、晏婴

“晏子相齐” 晏婴(?一前500年),宇平仲,山东高密人,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其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3、唐雎

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4、班超

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祖国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5,玄奘法师

说他是外交家,并且不辱使命很多人不认同,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外交家,一路东进,除了弘扬佛法,还让沿途各国领略了大唐雄风。

6,周恩来

大家都很熟悉切敬重的一位伟人,他是世界公认的外交家,且永远不辱使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现呕心沥血,奔波一生。





凡诺旅行家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著名的外交家,他们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谈不完,在这里为大家主要介绍五位对外出使(非中国内部政权之间),不屈使命,扬我国威的著名外交家。

第一位:张骞

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也使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第二位:班超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本为西汉史官 但他弃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后来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再一次打开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位:长孙晟

隋朝著名的外交家长孙晟,深受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重用,多次奉命出使突厥,在同突厥交往的二十余年中,采用出众谋略,分化瓦解突厥,为保持隋朝北境安宁、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强大的突厥从根本上就毁于长孙晟之手。

第四位:王玄策

王玄策是唐朝著名的外交家,曾数次领命出使印度。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出使印度,此时阿罗那顺篡位,成为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军队劫掠王玄策的大唐使团。王玄策则调吐蕃兵、泥婆罗兵击败了中天竺,俘了阿罗那顺而归。他创下了一人灭一国的壮举。

第五位:郑和

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郑和。1405年开始,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从太仓出发,出使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家,史称郑和下西洋,郑和一生七次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著名外交家,比如铁骨铮铮的苏武、西天取经的玄奘、六次东渡的鉴真、驻俄大使曾纪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一代伟人周总理等等。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伟大外交家。

最后,话外说一句。历史上,越是强大的王朝和年代(汉、唐就是其中的典范),外交活动就越频繁。所以我国要想更加繁荣昌盛,对外开放是必须的,绝不能再走闭关锁国的道路。


历史TOP榜


“两国开战,不斩来使”,所以说再强大的国家,只要开战还是需要交流的,在没有战乱的情况下,也是需要建交的,在我国古代有名的外交家有很多,例如宴子使楚,苏武出使匈奴,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

哪些不辱使命?

我觉得张骞出使西域,是最能证明这个问题

当时汉武帝非常希望联合月氏从中夹击匈奴,所以,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当时任郎官,从长安出发,经过匈奴的时候被抓,困了十年,在匈奴甚至都结了婚有了孩子,最后逃脱,抵达大月氏,再到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向汉武帝详细的说明了西域的情况,汉武帝非常的高兴,并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性的事件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给我国中国古代历史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以上就是我认为不如使命的外交家,当属张骞。




历史榴芒教授


历史上有很多不辱使命大功告成的伟大的外交家,他们在外交战线上为国家操劳终日,鞠躬尽瘁,立下了卓越功勋,辉煌战绩,甚至影响他们所在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下面我们来分享我了解的几个。

1.烛之武退秦师,相信很多朋友在高中语文课学过《烛之武退秦师》,郑国一个弹丸小国整日在在超级大国,晋国,秦国,楚国的刀光剑影的下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有一天两个扛把子流氓国家秦国,晋国要联合攻打郑国,理由特别荒谬而堂而皇之,说你郑国的总统对我秦国和晋国的国家元首无无礼不尊重,所以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没办法啊!落后就要挨打,郑国就是一个青铜,秦晋可是砖石段位的虎狼之师啊,肯定是会被秦晋联盟摁在地上摩擦!落后就要挨打,没有炮只能长歌善舞了!这时郑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人人自危,草木皆兵!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老将出马,百无禁忌!国难把烛之武推到了历史的舞台!

郑国公郑伯请烛之武出山,去化解秦晋联盟攻打侵略中国的灾难。所谓富贵险中求,烛之武夜缒而出,以高龄老朽之躯体,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晋两国。他对秦穆公说"你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晋国的国土呢,晋国越强大,你就更做不了老大哥了,听我的吧,你们退兵,我跟你做你的小弟,老大哥出使我国时候,缺什么东西,我们免费提供,管够!再说了您对晋国惠公那小子恩惠,他答应给您瞧,瑕两座城市给您!可那无赖早上渡过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公事来防备你啊,晋国哪里会满足呢!如果郑国被封晋国灭掉,他又向西边侵略,你秦国的土地就变小了啊,

削弱秦国你就不能当老大了,二晋国就骑在你秦国的头上拉屎拉尿,作威作福,您能忍吗?秦穆公听完后,觉得这下小老头也果然厉害啵!然后退兵并且和郑国结为联盟!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也害怕退缩了!假仁假义借口说秦穆公对我有恩,我不能打他啊,这是不道德的!(实际上是打不过!)然后晋国也退兵了。

他烛之武以三寸不烂之舌,退去秦晋百万雄兵,拯救祖国与水火之中,真是立下千秋伟业!真是伟大的外交家啊!







阳刚至强1


历史上有很多成功的外交家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的事大家都家喻户晓。张骞受汉武帝之令奉命出使西域。结果刚出了长城,走到半路上被匈奴抓了,一下关了将近10年。但张骞却逃了出来。好不容易走到西域,那里的大月氏对匈奴没有恨意了,张骞只好往回走。半路又被匈奴抓了,又关了10年。最后终于回到了汉朝。张骞这一出使,给汉朝的经济带来了繁荣。葡萄、西域良马等都传到了汉朝。汉朝的丝绸也出口到了西域。

张骞这一出使,可以说是给汉朝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


台风策略游戏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出现许多外交上的人才,今天小编就挑选出史上十位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家”,看看这十人你中,你认为谁最牛!排名不分先后。

1,晏婴

晏婴,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辅佐过三任齐国君主。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特别是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他善于辞令,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同时也捍卫了齐国的国威。

2,苏武

苏武,西汉时期著名的使臣,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匈奴王的威胁利诱,他坚持不降,后来匈奴人把他一人放在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牧羊,就是想摧毁他的意志。让他投降匈奴王。但是匈奴王可能没有想到,苏武这一关就是19年,还是后来奴汉关系缓和时,汉皇帝知道苏武还活着。通过外手段,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

当苏武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外交家。

3,张骞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汉文化传播至西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4,班超

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他本来是文官,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投笔从戎,出使出使西域,他足智多谋,以夷制夷,平定西域众国。

5,长孙晟

长孙晟,唐代名相长孙无忌的父亲。起初长孙晟没有谁名气,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天杨坚见到长孙晟,深赞其异才,见人就说,长孙郎武艺逸群,又多奇略。在以后的生涯中,长孙晟与突厥交往达20余年,他凭其出众的谋略,为分化瓦解突厥,保持隋北境安宁。

6,王玄策

王玄策,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古代印度,曾创下一人灭一国的壮举。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外交家。

7,鲁肃

鲁肃,三国时期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不但治军有方,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而《三国演义》将其塑造成一个忠厚老实之人,忽略了他的才能,这是错的。

8,顾维钧

顾维钧,江苏省嘉定县人,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担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后出使法、英,以及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特别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

9,陈友仁

陈友仁,广东人,在孙中山去世后,陈友仁一度留在北京,同年3月,他接替胡汉民出任国民外交部长。1926年陈友仁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积极贯彻反帝反殖民地的外交方针,尤其是在他的主持下,收回了汉口和九江英国租界,记下了他一生的外交活动中最活跃、辉煌的篇章,开创了外交的新纪元。当时他也被称为革命外交家,有“铁腕外交”之誉。

10,周总理

这位可能很多读者都比较熟悉,人民的好总理。他也是我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到了1955年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可以说没有周总理就没有我国的外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