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天齊鋰業業績修正公告披露,2019年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預計最高虧損38億,而上年則實現盈利22億元,反差如此之大,一切皆源於2018年的一筆“蛇吞象”的鉅額收購。

第一次跨國併購償到的甜頭

2012年天齊集團通過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文菲爾德,突襲式收購澳大利泰利森公司100%股權,並於2014年完成將泰利森注入上市公司天齊鋰業,天齊鋰業共花費30.4億元取得利泰利森51%股權(多次交易後最終取得的股權)。本次收購後,天齊鋰業至少取得了三大好處。

1.泰利森公司擁有目前世界上正在開採的、儲量最大、品質最好的鋰輝石礦——西澳大利亞Greenbushes(格林布什礦),該礦提供全球2/3鋰輝石礦供應量,擁有全球鋰資源大約 30%的市場份額。

本次收購,天齊鋰業掌握大量優質鋰礦資源、具有國際話語權的跨國鋰業公司,躋身世界鋰行業龍頭行列,更是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鋰精礦供應商。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2.天齊鋰業生產所需要鋰精礦原料自 1999年開始全部從澳大利亞古澳州格林布什礦採購,本次收購之後,解決了天齊鋰業原材料卡脖子問題。

3.本次收購可以使天齊鋰業以低成本、穩定的獲得鋰化工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鋰精礦,極大的改善了天齊鋰業的財務狀況。收購之前2013年天齊鋰業營收4.15億、虧損1.32億,收購之後,天齊鋰業2014年度營業增至14.22億,淨利潤2.82,其中2.14億均為文菲爾德帶來的(詳見下圖)。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天齊鋰業收購泰利森之後,正值國內開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導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居高不下,天齊鋰業也是賺得盆滿缽滿,2017年淨利潤已經高達26億。

本次收購嚐到甜頭之後,國內新能源車的急速發展對鋰資源的需求大增,天齊鋰業又將目光投向了其他鋰資源企業。

國外另一場併購帶來的機會

天齊鋰業之所以能夠完成一場鉅額收購,一切皆源於美洲的另外一場併購發生。

2016年9月薩鉀公司(PCS)與競爭對手加拿大嘉陽公司(Agrium)發佈公告,稱雙方正進行併購談判,通過設立新公司NutrIen完成對薩鉀公司(PCS)和加拿大嘉陽公司(Agrium)100%持股。兩家公司合併之後,NutrIen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化肥生產商,擁有全球23%的鉀肥產能、4%的磷酸鹽產能和3%的氮肥產能。為了防止NutrIen形成新的壟斷,中國和印度的反壟斷機構要求PCS從2017年11月起的18個月之內剝離其持有其他公司的部分權益。

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作為全球最大的碘和硝酸鉀生產商,NutrIen及其全資子公司持有SQM32%的股份。因此也在本次併購交易要求剝離之列,並應於2019年5月之前完成。

SQM股權的強制出售要求,給了天齊鋰業們一次絕佳的機會。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機會來啦

又一次"蛇吞象"式的跨國併購

收購SQM股份之前,天齊鋰業已經在2016年11月通過天齊鋰業香港公司取得SQM以存托股份形式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交易的五百多萬B類股票,佔SQM總股本的2.10%。

NutrIen出售SQM股份的消息時,碳酸鋰等鋰化工產品已經從收購文菲爾德時的4萬元/噸上漲至16萬/噸的歷史的最高位(見下圖),天齊鋰業認為機會再次來臨。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過山車行情

2018年5月17日天齊鋰業與NutrIen簽署了購買SQM公司23.77%股權的協議,同時公司第4屆董事會第16次會議,表決審議通過了購買協議。

本次交易的代價為40.66億美元,按當時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258.9億元(收購交割時因匯率變動已經變為278億元,加上收購發生的各費費用,預計本次交易預計花費達到300億元

)。為完成本次收購,天齊鋰業向銀行共借款3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40億元。動用自有資金7億美元,然而這7億美元的資金並不完全是天齊鋰業經營產生的,其中一部分源於公司在2017年發行的債券20億。因此天齊鋰業本次收購資金大部分是來源於銀行借款。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交易價格圖

"蛇吞象"被噎,由盈利22億變虧損38億

本次收購支付的收購款達到278億元(僅僅收購23.77股權),已經大大超越了收購前天齊鋰業178億元的總資產和90.7億的淨資產,被稱之為一場

"蛇吞象"式的跨國併購不為過。本次收購的主要資金來源均為銀行借款,致使天齊鋰業的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急劇惡化。

資產負債率由40%上升至73.3%,有息負債由50.3億元上升至302.55億元。假設不發生此次併購與發生此次本次天齊鋰業一年財務費用增長18億(如下表)。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收購帶來財務支壓力

高額的財務費用對公司的盈利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2019年3季度累計財務費用已經佔到當期息前利潤的92%(如下表),意味著公司盈利的絕大部分都被銀行收走了。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因收購財務費用對利潤的影響

除了高企的財務費用外,2018年收購SQM公司時,國內碳酸鋰價格已經出現大幅下跌,到2018年底時,碳酸鋰價格已經跌至八萬元左右/噸,2019年底更是下跌至4.5萬元左右/噸(如下圖)。天齊鋰業收購SQM時所期望的經營業績已經出現較大偏差,天齊鋰業預計SQM公司經營業績將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不得不對SQM計提投資損失22億元,也成為2019年度業績鉅虧的主因。

天齊鋰業鉅虧38億,都是300億收購惹的禍

最新碳酸鋰價格

天齊鋰業2020年還面臨產品價格低迷如何扭虧和如何籌措資金,在年底前歸還鉅額借款兩大難題。

後話

有句俗話叫"量力而行",天齊鋰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在產品價格最高峰的時候,以莫大的勇氣幹超出自身實力的事情(為什麼不能等碳酸鋰價格回落之後再尋求投資良機呢?)。

除了留給廣大投資者一地的虧損之外,本次收購能夠吸取到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可能才是最大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