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歐陽萍教患者練習“易筋經”


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歐陽萍教患者練習“易筋經”

“自然呼吸,兩掌從胸前向體側平開,手心朝上,成雙臂一字狀。兩足後跟翹起,腳尖著地,兩目瞪睛平視……”2月13日,武漢,洪山體育館,在歐陽萍的示範帶領下,100多個病人集體學習練習易筋經。一套動作完成下來,大家紛紛鼓掌叫好。練完易筋經,他們有的又自發唱起了歌,《歌唱祖國》的洪亮歌聲在體育館上空迴響。氣氛十分熱烈。

一週前,這個沉寂許久的體育館再次啟用,經過緊張改造後,成了容納800張病床的方艙醫院。那時,被帶到這裡的武漢市民,有的大聲吼叫,有的發抖,有的哭泣,有的央求……緊張、焦慮、悲傷、憤怒,各種負面情緒交織在一起,亂作一團。與此時的熱情融洽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經過一週多時間的相處,這裡的人們變得平和、樂觀、自信,彼此之間,互相尊重,甚至成為朋友。

這一巨大變化的背後,是醫生護士們超出常人想象的付出。歐陽萍,就是這裡的一位白衣天使,她用自己的真心真誠換取了患者真情理解和配合,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換得了患者的尊重和敬意。

再難也不放棄


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歐陽萍教患者練習“易筋經”

歐陽萍是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的護士,第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來到武漢後,歐陽萍和同事劉筱珺、閔彩雲等分配到條件最差、情況最複雜的、剛剛建成的洪山區體育館方艙醫院。

歐陽萍是2月4日抵達武漢的。2月5日,他們就已經來到還在緊張建設中的方艙醫院。2月6日,這裡就開始收治病人。

方艙醫院投入使用十分匆忙,很多條件不完善。硬件設施、工作流程都是臨時的,特別是開始那幾天,很多東西都沒有。管理隊伍也是臨時組建的,醫護團隊是由各地援助隊員拼湊組成的,制度也不完善。這跟其他正規醫院差別很大,工作默契也有待磨合。

“硬件和軟件問題,都能克服,相信都會得到解決,最大但挑戰還是病人。”歐陽萍說,方艙醫院的病人多數為輕症,病人自己可以活動,聽不聽醫護人員全靠自覺。不像其他醫院,病人待在獨立的病房,這裡人員集中,病人情緒一上來,很容易起鬨,甚至倒戈,有的還動粗。對醫護人員來說,不僅面臨感染風險,也面臨人身安全威脅。

雖然之前預想了各種各樣的困難,真正來到這裡的時候,歐陽萍也還是有種深深的擔憂。“是進是退?其實沒得選擇,選擇來了,就只能上,硬著頭皮也要上。”歐陽萍說,越是困難的地方,越是需要我們,也越能考驗我們的智慧和能力,我們越不能放棄。

再難也要克服

江西援助湖北醫療隊員歐陽萍教患者練習“易筋經”


“突然發現,壓縮餅乾真的蠻抗餓;突然發現,成人紙尿褲還是要用的;突然發現,高鼻樑現在真的是不好,因為鼻樑很容易出壓瘡;突然發現,冷菜冷飯我可以一口氣吃完,還覺得味道不錯;突然發現,方便麵原來那麼好吃,我竟然連湯都沒剩……”這是2月9日歐陽萍在日記中的自我調侃。來到武漢已經5天的歐陽萍,只吃過一次熱飯菜,因為倒班,每次都對不上點,只能隨便吃點東西對付。

2月7日上午,根據排班,歐陽萍上午可以休息。早上6:48,睡夢中的歐陽萍被電話叫醒。原本安排上班的一個護士身體不適不能上班,通知歐陽萍頂上去。7點就要集合,歐陽萍火速起床,臉也沒時間洗,拿了一塊壓縮餅乾就往方艙醫院趕。“也不敢喝水,怕要上廁所,從早上到交完班到回住的地方已是下午3點半,差不多一天時間,沒吃,沒喝,沒上廁所,突然有點佩服自己。”歐陽萍說。

睡眠時間少,飲食不好,生活沒有規律,這些都是歐陽萍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歐陽萍表示,雖然身體不是特別好,但這些困難,她都能克服,也一定要克服。“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就意味著其他同事要頂上,也會打亂工作安排,再大的困難我也要克服。”

再難也要堅持

2月6日。“7個護士,管了109個病人。這邊藥還沒配好,那邊又在叫。”

2月12日。“現在每個護士管的床位數又增加了,每個人管了40張病床,一個班下來,腰痠背痛,兩腿發軟,這樣的工作強度真是對我們護士的體能考驗。”

2月13日。“昨天晚上2點多才睡,但今天早上6點多又得起來,又是忙碌的一天。”

……

這是歐陽萍到湖北武漢之後,和記者斷斷續續的溝通。從這些介紹的情況來看,他們的工作強度很大,休息時間很少。“每天下班,腰痠背痛,兩腿發軟,最想做的,就是倒在床上睡覺。”可是,條件不允許,他們“出艙”,為了自己和隊友的安全,必須反覆清洗消毒,以及清洗和整理自己的生活物品。

可能是工作強度太大,也可能是還沒適應環境,還因為護目鏡的問題,以及那批防護服氣味很重和衣服閉氣,開始那天,歐陽萍所在的護理小組,7個進去倒了4個,有的暈倒,有的嘔吐,只有歐陽萍和劉筱珺、閔彩雲她們三堅持到了最後。儘管,他們身體也極端不舒服,但他們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咬著牙堅持了下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同行們的尊重,大家紛紛為他們點贊,稱他們特別能吃苦。

解難贏得尊重

歐陽萍本來是帶著新奇、帶著年輕人的激情來到方艙醫院工作的。“想象一下,幾百個病人在一塊,那是怎樣一個恢宏的場面?”然而,現實卻給了她一個下馬威。

2月6日,歐陽萍第一次進艙工作,剛一接班,49床的夏麗(化名)就朝著她一頓劈頭蓋臉:“還有沒有人管?我要打針,我要做檢查,我要做治療,你們把我關在這裡像犯人,你們什麼也做不了……”她還慫恿邊上患者起鬨鬧事。

歐陽萍來不及犯懵,趕緊拿來紙筆,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求,並一一做了記錄。因為語言不通,她還找來當地醫生做翻譯,並幫助協調解決能解決的問題。

經過了解,原來夏麗並非真的鬧事,是覺得沒受到尊重,她愛人慫恿她吵鬧,以吸引大家注意引起重視。“我能理解他們,當時有限的醫療資源全都投到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還沒完全建好就收治了病人,醫務人員也還沒完全到位。”歐陽萍說:“等病人說完,病人反而謝謝我,說幾天了,就我能聽她把話說完,現在我們成了朋友。”

方艙醫院的病人來自方方面面,素質參差不齊,需求各種各樣。“因為條件較差,醫護人員少,病人多有怨言,情理之中。”歐陽萍說,做工作最好的經驗,就是換位思考,只要我們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需,解病人所難,就一定會贏得理解,換得支持,取得配合。

歐陽萍認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病救治中,醫護人員在治病的同時,我們還要治好他們的心病,讓他們直面困難,樹立信心,聽從安排,戰勝病魔。這都要求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勞動和心血,用真心換真情,用耐心換理解,用更好的服務,解決病人存在的難題,換得病人早日康復。

歐陽萍還結合自己在中醫院工作的特點,積極在方艙醫院推廣中醫藥特色服務,她教病人練太極拳、練易筋經、做按摩操,幫病人做耳穴壓豆,她還準備了大量中醫藥健康科普宣傳資料。這些不僅深受患者歡迎,還成為她緩和緊張氣氛、增進交流友誼的重要法寶。

因為歐陽萍的出色表現,短短10來天,歐陽萍就被先後任命為小組長、大組長,不僅贏得了患者的尊重,也得到了同行的好評。

歐陽萍在日記中寫道:武漢,一個曾經多麼繁華的城市,現在,因為隔離,街道顯得特別冷清,但是,隔離人隔離不了愛,只要我們多點付出、多點理解、多點尊重,就會多一份溫暖。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還武漢一片繁華。(沈德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