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各有一马忠,论综合实力,哪个更强,武力在三国各自又排多少?

三孚叔达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和蜀汉各有一员战将,他们的名字都叫马忠。

这两位马忠有相似之处。在各自的阵营中,论武艺都不算出类拔萃,皆属于兵头将尾的类型。但也有巨大的差别,东吴这个马忠可是个阴险诡谲的狠角色:蜀汉五虎将中的两位――关羽和黄忠都栽在他手里,蜀汉的后起之秀――关平被东吴擒获,也是这个马忠立下的大功。

那么,如果论武艺的话,两个马忠谁又更高一筹呢?咱们就通过他们各自的战斗纪录来分析一下。

一、东吴马忠

东吴马忠虽然地位不高,但他一出手就惊天动地。

1.临沮伏击战,马忠率部设下绊马索,擒住关羽;

2.关羽被擒,关平来救,马忠、潘璋、朱然率兵重重包围,关平力尽亦遭擒;

3.彝陵之战,老将黄忠随军出征,与东吴潘璋大战,潘璋诈败,黄忠追击,被马忠暗箭“一箭射中黄忠肩窝”,几乎落马,救回后当夜死于御营;

4.猇亭之战,关兴斩杀潘璋后回营路上遇到马忠,马忠“纵马来取关兴”,关兴来战,被马忠以三百兵包围,张苞杀到,救出关兴;

5.马忠与糜芳、傅士仁一齐围攻关兴、张苞,关张兵少,“慌忙撤退”。

东吴马忠诡谲狡诈,蜀汉三员猛将:关羽、关平、黄忠都栽到了他手中。但小人还须小人伤,糜芳、傅士仁趁夜入帐,将其刺杀。马忠万万没有想到,还有比自己更阴险的家伙。

二、蜀汉马忠

比起东吴马忠来,蜀汉的马忠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忠厚实在的一名战将,让人感觉诚实而放心。

1.南征孟获,马忠奉命与赵云左右迎敌,两路夹攻,击败阿会喃;

2.孟获派孟优诈降,诸葛亮将计就计,擒获孟获,魏延、马忠等擒拿了诸洞酋长;

3.银坑之战,张嶷被祝融夫人擒拿,马忠来救,“坐下马绊倒,亦被擒了”。

4.北伐中原,马忠任奋威将军随军出战。二出祁山,马忠和张嶷奉命埋伏寨外,击败来袭营的孙礼;

5.三出祁山,马忠奉命诱敌,大破司马懿;

6.四出祁山,马忠与张翼奉献偷袭曹真大营;

7.五出祁山,马忠与张翼坚守卤城,与姜维、魏延、马岱设伏,大败司马懿;

8.木门道之战,马忠与杨仪奉命设伏,射死魏军猛将张郃;

9.六出祁山,马忠与姜维率兵攻打司马懿渭水大营,失败无功而返。

两相比较,蜀汉的马忠只与祝融夫人有过交锋,很快被擒,说明他的武艺非常普通。而东吴的马忠箭射黄忠,敢于“纵马来取关兴”,还与糜芳、傅士仁配合打跑了关兴和张苞,他的武力值应高于蜀汉的马忠。论领兵水平,东吴的马忠擒关羽、关平,阴险诡诈,更远在蜀汉马忠之上。

但要在猛将叠出的三国时代,两位马忠的武艺根本排不上号,在武力排行榜上都在五十名开外了,都不堪一提。


馋嘴肥猫铲史官


三国中同名同姓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对就是两个马忠。一个是蜀汉后期的马忠,一个是东吴中期的马忠。这两个马忠,分别在历史上和演义中有出色表现。

咱们先看演义。

演义中,东吴马忠虽然地位低下,只是潘璋背后的司马,然而表现极为出彩:

首先,擒拿关羽,获赐赤兔马。虽然是靠绊马索擒获,但毕竟是活捉武圣第一人啊。魏续宋宪活捉吕布好歹趁了睡着,马忠生擒战斗状态的关羽,演义第一!同时也成为董卓、吕布、曹操、关羽之后的赤兔马第五个拥有者(虽然直接饿死了)。

其次,夷陵之战中,一箭射死箭神黄忠。

然后在潘璋死后,马忠大展雄威:

(马)忠见(关)兴杀了主将潘璋,将首级擐于马项之下,青龙刀又被兴得了,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 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牛斗,举青龙刀望忠便砍。忠部下三百军并力上前,一声喊起, 将关兴围在垓心。兴力孤势危。忽见西北上一彪军杀来,乃是张苞。马忠见救兵到来,慌忙引军自退。关兴、张苞一处赶来。赶不数里,前面糜芳、傅士仁引兵来寻马忠。两军相合, 混战一处。苞、兴二人兵少,慌忙撤退。

三国演义里面,尤其是前期、中期,战斗经常是武将单挑为主,兵力是个次要因素。而马忠与关兴单挑时,部下三百人一拥而上就能让关兴“力孤势危”,显然这里马忠的武力至少是接近关兴。否则,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候哪些守将基本都是带着千儿八百的兵马,还是被关羽斩了。到后面,马忠又与糜芳、傅士仁联手混战关兴、张苞,并使得关兴、张苞两人慌忙撤退。

而关兴、张苞的武力,在演义中大致是A级,与张郃、魏延等相当。再加上生擒关羽、射死黄忠的表现,综合看来,东吴马忠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至少有A-级别(李典、高览),甚至可能达到A级。在三国演义数百武将中,排进前50是没啥问题的。

而且东吴马忠在演义中的地位也被拔高,居然糜芳和傅士仁是他的下属。这都得算高级将领了。

而演义中蜀汉马忠,虽然出场次数较多,但表现就惨淡得很了,基本上是诸葛亮手中的一个棋子。比较突出的几次露脸如下:

(1)征南蛮,配合赵云击败阿会喃

(2)征南蛮,和魏延、王平、关索等人一起,伏兵擒拿前来诈降的南蛮酋长

(3)出战祝融夫人,被绊倒活捉

(4)火烧藤甲兵时,与张嶷一起带投降的蛮人活捉孟获。

(5)二次北伐,与张嶷、马岱一起伏击郭淮孙礼

(6)三次北伐,与张嶷、吴班、吴懿、关兴、王平、张翼伏击张郃戴凌

(7)五次北伐,与杨仪一起在剑阁埋伏射死张郃

(8)六次北伐,与马岱、王平、张嶷、姜维、廖化一起伏击魏军,杀死秦朗。

可见,演义中蜀汉马忠参与了许多战斗,立功不少,不乏活捉孟获、射死张郃、杀死秦朗这样的重要功绩,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执行诸葛亮的计策,而且是和同伴一起完成的。整个来说这人很没有表现力,有他没他都差不多,远远比不上东吴马忠。他的武力甚至没有什么展现,但大致应该为B-或者C级,演义中能不能排进前二百的两说。


以上说的是演义。而在历史中,东吴马忠则完全没法和蜀汉马忠相比了。

东吴马忠地位仅仅是潘璋部下的司马(相当于连营级干部)。他在正史中的露脸只有两处,一处是孙权传,一处是潘璋传,说的同一件事,就是生擒了关羽、关平和关羽的都督赵累。这当然是很大的功劳,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他因此获得了什么奖励,倒是他的主官潘璋因此获得了固陵太守、振威将军、溧阳侯的封赏。东吴马忠自己,就此默默无闻。

相反,蜀汉马忠(狐笃)则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史书记载他在东汉时期就担任汉昌长,刘备临终前颇为赏识他,认为他足以和黄权并称。丞相诸葛亮开府后以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马忠担任牂牁太守,平定了朱褒的叛乱,之后驻扎南方,在当地“甚有威惠”。230年担任丞相参军,作为长史蒋琬的助手,又领州治中从事。231年参与了诸葛亮北伐。之后,马忠督率张嶷等讨平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233年又斩杀了南夷叛变的豪帅刘胄,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之后马忠进一步安定南部,加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242年马忠回到朝廷,拜为镇南大将军。244年,大将军费祎北上抵抗魏军入侵,马忠留在成都担任平尚书事,相当于代理丞相。

因此,马忠基本是蜀汉时期,益州本地人获得地位的巅峰。史书还记载马忠为人宽济有度量,威恩并立,所以蛮夷都很敬畏和爱戴他。等马忠去世,这些少数民族都很伤心,还为他立庙祭祀。这基本上有些诸葛亮的影子了。

由此可知,在三国演义中,吴马忠远胜蜀马忠;而正史上,蜀马忠远胜吴马忠。


巴山夜雨涮锅


蜀汉和东吴各有一个马忠。若论能力,个人感觉两人不可同日而语。说实话,我觉得蜀汉的马忠要比东吴的马忠出彩的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活到了最后。而他对蜀汉的贡献也比东吴的马忠对东吴的贡献多的多。蜀汉的马忠跟随诸葛亮南征,跟随姜维,跟随蒋琬等等等等。要知道,在蜀汉后期,人才凋零。就连老骥伏枥的廖化都能成为先锋。可见蜀汉的人才奇缺到什么地步了?这么说吧,蜀汉的马忠在那种程度上。他都不知道他有多大的潜力。不知道给他的差事他能不能干好。能力能不能达到。但只要他能够完成(哪怕是他拼命),他的能力就够,就能胜任。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为了救张疑而被祝融夫人俘虏过。所以说,蜀汉马忠活的长,经历的多。对蜀汉的贡献也多。

再看东吴马忠。二流武将,至少他是潘璋的部下。属于奴才的奴才类型的。不过,马忠出场不多,风头却推平了主子潘璋。马忠干的事情也不多。仅有几件。但每一件都可惊天动地。第一,生擒关羽,第二,射杀黄忠。第三,在张苞关兴等人的合围下全身而退。第四,被傅士仁糜芳杀死了。说实话,这个马忠本身充斥着传奇的色彩。呵呵,我个人倒是觉得。这马忠是个搞特种部队的好材料。但在那个年代,是没有多少贝雷帽的生存空间的。所以,只能说东吴马忠出生的不是时候了。最后这一句当然是玩笑了。谢谢。


风雨中的梅云


东吴将军潘璋的部将。于麦城之战中设伏擒获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以及关平、赵累。刘备伐吴时,马忠随潘璋等往拒,突袭射伤蜀将黄忠,导致黄忠阵亡。不久,潘璋为关兴所杀,马忠领兵围击,击退张苞援军。后马忠收拾败军,引降将糜芳、傅士仁屯于江渚,欲为潘璋复仇。糜、傅二将发现军士不满,欲兵变,于是趁马忠熟睡之时刺杀了马忠,将首级献于刘备。

蜀国的马忠

字德信,巴西阆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国时蜀汉名将。随丞相诸葛亮南征,曾多次在诸葛亮指挥下击败南蛮军,但在对抗祝融夫人时为营救张嶷曾一度被俘,北伐其间以奋威将军、博阳亭侯身份担任右军领兵使。建兴七年其间参与大败曹军的战役。诸葛亮六出祁山其间,马忠与姜维同领中我队进攻北原。延熙五年(公元242年),大司马蒋琬北驻汉中,而马忠入朝述职,于是受命到前线宣传诏旨,加拜为镇南大将军。魏国进攻汉中,大将军费祎率军北上增援,马忠留在成都处理政事。费祎班师,马忠才回到南中。延熙十二年死于任上。




我想一直飞在天空


从战绩看,吴国马忠间接导致蜀国五虎大将中的两员死亡,从作战方面胜多败少。而蜀国的马忠能力比较均衡但不突出,没有辉煌的战果,实在是蜀国缺乏将才,因从军经验丰富而后期升任高级将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