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蝗災是否會造成全球性缺糧?對國內糧食價格是否會有影響?

小亦樂樂


雖然非洲蝗群來勢洶洶,影響區域特別廣泛,但從各地季節不同、氣候變化和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看,並不會造成全球性缺糧,尤其是對於糧食產量比較大的中國、美國等地區,很難造成糧食短缺,另外,咱們國家目前糧食供應並非完全市場行為主導,還有生產、流通、進出口配額管制等方面措施調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國糧食安全,並不會輕易造成糧價明顯波動的!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非洲蝗群對農業損失仍算可控。根據瞭解,雖然目前非洲蝗群的數量已經非常驚人,但各國也在積極採取措施消滅它們,例如印度也是產糧大國,出口量超過中國,而這次蝗蟲來襲可能會造成糧食產量下滑30%~50%,對於印度這類受影響嚴重的國家的確會造成短期糧食緊缺,但印度處於低緯度,糧食作物可以重複種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過補種等措施儘量提高糧食產量,再加上全球化下進口美國等糧食產量大國的供應,應該可以暫時度過難關!

另外,非洲蝗群是由沙漠蝗蟲組成,是一種比較危險的蝗蟲,其每年可以產2~5代蝗蟲,成蟲存活時間高達100天以上,每平方公里內可聚集0.4億隻,每天可以遷徙飛行150公里左右,因而大概可影響全球十分之一的人群生計問題。不過,這類害蟲在自然界也有很多天敵,一般覆蓋範圍越廣,被分片消滅的幾率也會越大,再加上人為打藥等防治措施,應該要比古代更能戰勝,無需太過驚慌!

二、我國糧食產量大,庫存量充足寬鬆。我國糧食必保領域主要為小麥和稻穀,目前臨儲庫存量分別大概為8000萬噸和1億噸左右,玉米庫存量大概5000多萬噸,如果再加上各類企業、農戶手中的餘糧,可能庫存量更高一些,而這些糧食庫存量已經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總量,即便沒有新季糧食增加,也可以保障全國人民一年多吃飯問題不愁!



另外,我國糧食總產量高居世界榜首,近些年來,糧食總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3萬斤以上,大概為6.6億噸多,基本上每年都會有很多新季糧食充入庫存量中,因此,在國內糧食總產量居高不下,再加上臨儲庫存量嚴重過剩和進口糧食補充下,我國糧食價格已經很難再出現大幅上漲!

再一方面,我國也在進口糧食配額方面,對進口糧食渠道採取了多元化,例如目前可以從歐洲、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美國、東南亞等全球各地採購小麥等糧食,其中進口小麥去年配額為269萬噸,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糧食安全。

所以說,即便我國今年也受到全球糧食總產量下滑而出現糧價大幅上漲,應該也不會影響國內糧食市場的供需穩定,畢竟市場上一旦缺糧時,臨儲庫存量就會及時供應市場,滿足市場需求,依靠這種計劃經濟手段調控市場,可以穩定國內糧食價格的基本穩定。(以上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蝗蟲,我們農村土話叫螞蚱,小時候是最喜歡上山捉螞蚱的。小時候每到秋天,老家的山上就會有很多的螞蚱,最喜歡的做的事情,就是跟著大人去山裡捉螞蚱,回家後放在火裡燒螞蚱吃。後來隨著各種農藥滿天飛,螞蚱越來越少了,到現在農村山裡的螞蚱幾乎絕跡了。

此次蝗災出現在東南亞一帶,很多中國的網友說,再多的蝗蟲,如果到了中國,就成了盤中餐下酒菜。就像當初的小龍蝦一樣,據說當時有人擔心小龍蝦在中國氾濫成災,沒想到小龍蝦不僅沒有成災,反而成了很多人喜歡的美食,更重要的是小龍蝦讓好多人的腰包鼓了起來。假如蝗蟲真的飛到了中國,下場是不是也會和小龍蝦一樣呢?畢竟這些蝗蟲是高蛋白的營養品,而中國又有幾億的吃貨。在別的地區是災難,興許到了我們國家,搖身一變卻成了一件可以賺錢的好事。

毫無疑問,此次蝗災或多或少的都會影響到東南亞地區的糧食產量。但個人認為,對於國內糧食的價格,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動盪。一次小小的蝗災,對於我們國家的糧食價格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首先很多農民家裡都有儲備糧食,只要家裡用土地的,農民手裡的糧食可能幾年之內都吃不完。不種地的城裡人也不需要擔心,國家有宏觀調控,不會讓老百姓餓肚子。儲備糧完全可以滿足供應,不會讓老百姓到了缺糧食的地步。所以,農民們先不要指望糧食價格因此而大漲。

話說回來,就算是沒有蝗災,東南亞的螞蚱飛不過來,我們自己本身的一些自然災害也不比蝗災輕鬆多少。就拿我們北方來說吧,從去年開春一直旱到夏天,又從夏季一直旱到秋季,乾旱讓農民的莊稼欠收,果樹產量減產。一直到去年冬天,我們這裡暖冬不下雪,一個冬天小麥處於乾旱狀態。暖冬和乾旱的天氣,很容易造成蟲災,聽有的朋友說,剛過完年就看見小麥有紅蜘蛛。再加上該下雪的時候偏偏下雨不下雪,大冬天的雷聲震耳,這一切都說明天氣異常,都有可能造成糧食減產,對我們的農業和糧食都會有影響。


靈子


“年年有怪事,今年特別多”。眼看新型冠狀病毒的防疫攻堅期就要過去,但不好的事情一樁接著一樁。這不,蝗蟲災害肆掠,眾所周知,蝗蟲所到之處,花草樹木也好,糧食作物更勝,可謂片甲不留。


蝗蟲肆虐的原因

事情發生肯定是有根有據,今年蝗蟲災害發生和非洲地區的乾旱有著很大的關係。蝗蟲喜歡乾燥的環境,而從19年東非就開始大旱,讓自然環境退化,成就了培養蝗蟲的溫床。然後再加上近年來天氣氣候的變化,一些水利工程的新修,對局部地氣溫溼度的改變;以及全球氣候變暖,在越冬的時候黃蟲卵不易被凍死,來年會產生出更多的蝗蟲。而且加上蝗蟲本身繁殖能力特別強、生長週期短,一個蝗蟲可以生好幾代,然後一代產近700-800粒蟲卵。


此次蝗蟲災害對全球來講有多大的危害?

我國古代就有蝗蟲之災的記載,而新中國成立之後,對蝗蟲災害進行過集中的治理,其中包括機械防治、生物防治、以及飛機撒藥預防,改變蝗蟲的生態環境,這些措施使我國蝗蟲災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如今世界就像一個地球村,如果作為鄰居沒有什麼預防措施,不做到未雨綢繆的話,很可能災害就越過界,到自己的家門口。


但是我們根據統計數據來看,蝗蟲在巴基斯坦等國開始停下來產卵,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蝗蟲的一個遷徙能力明顯下降;然後我國和巴基斯坦印度接壤的土地形其實是高海拔寒冷地區,蝗蟲很難飛躍;然後世界糧食主產地是美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阿根廷等。所以這一次的蝗蟲災害不會對全球的糧食供需產生動盪性影響。


畜禽養殖學堂


此次蝗災是否會造成全球性缺糧,對國內糧食價格是否會有影響?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澳大利亞的大火塵埃落定後,我國又發生了冠狀病毒的疫情,而隨後巴基斯坦和印度又爆發了蝗災。而根據國外數據統計,現在4000億隻的蝗蟲正在侵害著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莊稼,而蝗蟲在待過的這段時間裡,印度70萬軍人的口糧化為無有。在情急之下,印度不得不和巴基斯坦停火以應對蝗災的危機。

而根據印度農業專家預計,如果這時候蝗災沒有有效的控制,那麼印度的糧食將會減產50%左右,屆時印度的農業將會受到更大的危機。那麼問題來了,此次蝗災是否會造成全球性的缺糧呢,這對國內的糧食價格是否有影響呢?李子來回答。

就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蝗災的時候,而國內也有人開玩笑:“這4000億隻的蝗蟲不敢來到中國,一旦到來還不夠國人吃的呢?”有人更是開玩笑的說:“現在我們空投幾億只雞送給巴鐵,讓他們度過這蝗災的危機。”

但是來說,說歸說笑歸笑,現在4000多億隻的蝗蟲,讓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人民飽受糧食之痛,所以今年這兩國的糧食減產是避免不了的。那麼這蝗災對國內的糧食價格有沒有影響呢?筆者認為影響是有的,這需要兩個原因來分析:


第一,蝗災能否來到中國。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現在蝗蟲已經到了我國的邊境,正在印度肆無忌憚的吃著,它們所到之處,莊稼則是一片狼藉,光禿禿的一片。但是筆者認為,這蝗災不可能來到我國的,這是因為由於地利的原因,我國的西南部是大片的青藏高原,由於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在常年寒冷的情況下,蝗蟲就不可能飛躍世界屋脊來到我國的。

那麼我國的西北方能否阻擋住蝗災呢?據我所知,在西北方也是一片大沙漠的,在沙漠年前,蝗蟲雖然度過一小部分,但是大部分還被預防在我國的沙漠之外的,至於進來的一部分,也被一些蝗蟲的天敵給吃掉,這對我國的農業夠不成影響的,所以說,對我國的糧食價格影響並不大。


第二,國際糧食價格增高,使得國內糧食的價格有所上漲,但是漲幅不大。

從目前來看,雖然我國的糧食被青藏高原和沙漠原因,被阻擋在國門之外,但是受蝗災的影響,印度,巴基斯坦,自己其他的國家受到蝗災的影響,其糧食從剩餘到緊缺。所以來說,在很多國家受到蝗災的情況下,國際的糧食價格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在國際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的帶動下,而我國國內的糧食雖然能自給自足,但是因為國際糧食的提價,因此國內糧食的價格也是不斷的出現上漲。


綜上所述:

此次4000億隻的蝗蟲,對我們來說依然不能小看,因為蝗蟲的繁殖能力太強了,根據有關報道,如果蝗蟲的數量控制不住,在6月份會有幾百倍的增長,因此來說,這對全球的糧食,以及受害國的糧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壓力。因此我們農民在今年的時候一定要多種植糧食,以防國際糧食的上漲,造成我國糧食價格的上升。


李子說農


在上半年會出現暫時性缺糧,同時也將會助推國內糧價上半年小幅上漲,具體情況得看蝗蟲是否會口下留情,如果人家一門心思要野草都除根,糧價依然會上漲。


是否會全球性缺糧主要看印度



從非洲誕生並經過醞釀之後的非洲沙漠蝗蟲集群目前已經擴編到4000億的規模,飛行遮天蔽日,一往無前,一路向東!有趣的直到印度之前,非洲沙漠蝗蟲集群所經過的國家雖然大多是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也就是說糧食產量並不是很高,也就剛剛夠當地人生存,但綠色植物較多,餓極了的非洲沙漠蝗蟲集群只要看到綠色就決心消滅,導致野菜等等能夠果腹的東西全部被橫掃一空,直接導致了近20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和餓死的風險。


非洲沙漠蝗蟲集群毫不停歇,飛過沙漠,飛過丘陵,飛過海洋,最終來到了印度,這裡將會是最終決定未來一年全球糧食安全線是否合格的考場!同時也是歷年大部分非洲沙漠蝗蟲集群旅程的最後一站。


印度雖然國土面積不在世界前五強,但是其平原面積廣闊,可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也是相當之多。印度的可耕地面積達到了1.6億公頃,該比例達到了世界總耕地面積的十分之一。同時雖然印度近些年高速發展,但農業總人口依然佔到印度國內眾人口的70%以上,也就是典型的農業國家。因此印度本身各種農產品充足,例如在2019年印度產出了大米達到1.15億噸,並且實現出口1200萬噸,是印度主要外匯來源之一。其他糧食更是不計其數。



雖然印度農業發展迅速,但是在面臨蝗災的時候依然處在不堪一擊的狀態。特別是非洲沙漠蝗蟲集群一群4000萬隻,一天就能夠吃掉3.5萬人的口糧。如果4000億非洲沙漠蝗蟲集群全部來到印度,相應的口糧消耗一天就會達到10000倍,即3.5億人一天的口糧,印度能有多少人,架不住非洲沙漠蝗蟲集群一個星期的掃蕩。


當然旁邊的巴基斯坦也遭受非洲沙漠蝗蟲集群的困擾,如果難以遏制非洲沙漠蝗蟲集群,最終會造成近20億人口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事實上目前非洲沙漠蝗蟲集群已經在印度南部吃掉了近千萬公頃的糧食,數字還在持續擴大。各種人工手段都用上了,但從目前來看,似乎除了讓非洲沙漠蝗蟲集群自生自滅外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達成協議,雙方共同攜手解決非洲沙漠蝗蟲集群問題,邊境衝突總算是暫時宣告停止了。


國內糧食價格會有一定小幅上漲



印度是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國,多年以來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的水平。同時近些年來也開始向天朝出口優質大米等農產品。現在印度的糧食在今年有可能會減產50%以上,對於整個世界的糧食供應鏈條都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雖然目前天朝的大米糧食儲備已經達到了1.1億噸,完全能夠滿足國內的需求,甚至還能夠出口。但是對於更多的小麥等產業來說今年的缺口會加大,畢竟主要進口國自身都糧食快沒有了,怎麼可能出口?同時國內實施了大規模了退耕還林措施,水果的增加相應的就導致了糧食產量的減少。因此在糧食進口方面還是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不過雖然量是會有小幅上漲,但得益於儲備糧和國內種植業和農業的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因此上漲空間有限,完全沒有必要到超市或者是糧店裡面進行搶購。預計在進入到秋季之後這一波非洲沙漠蝗蟲集群基本上就會消失。到時候時常會出現糧食恢復性供應。


我是顯微新視界,感謝你的閱讀,每篇都是原創,如果寫的還行的話請點個關注轉發給個小小動力吧,我會第一時間回覆,謝謝呀!



顯微新視界


4000億隻蝗蟲,臨近中國的邊境,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危害農作物,啃食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這麼大數量的蝗蟲經過的地方,糧食作物肯定顆粒無收。

一、蝗災會造成全球性的缺糧。

世界上一些小的國家,由於地理因素的影響,本來就生產不出多少糧食,還被這麼多蝗蟲危害,相關資料顯示,這蝗災每天就能破壞約為3.5萬人的口糧,進入印度以來,對於印度大國來說,有13.5億人,這麼嚴重的蝗災將造成印度30%~50%的糧食減產,所以我認為這次蝗災,將預計給東非將有1200萬人面臨著嚴重的糧食短缺,所以會造成全球性的缺糧。

二、蝗蟲進入中國的可能性不大。

這次造成蝗災的蝗蟲品種,是非洲沙漠蝗蟲,這非洲沙漠蝗蟲不適應中國的生存環境,而且在中國與印巴之間,還有著一座蝗蟲難以飛躍的8千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所為蝗災進入中國的可能性不大。

三、對國內的價格糧食影響不大。

中國是產糧的大國,糧食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上的產糧大國,如果蝗蟲不會進入中國,對中國的農作物沒有危害,我認為中國的糧食價格會很穩定,不會有較大的漲幅。

當然,我們國家,會向其他國家提供大量的糧食支持,從而幫助其他國家度過蝗蟲災難的危害。

總結

這蝗災範圍廣,數量多達到4000億以上,對世界各國的糧食危害非常的大,雖然蝗蟲不一定能進入中國,但還是要做好準備和防範工作。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以文溫暖三農。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歡迎交流、討論,每天會有精彩為您呈現!首發頭條,抄襲必究。

以文溫暖三農


2020年地球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國內的疫情還沒完全控制,外國的從非洲之角過來的蝗災又在蔓延,此次蝗災影響範圍非常廣泛,對於一些非洲國家來說是幾十年一遇的大蟲害,那麼此次蝗災是否會造成全球性缺糧?對國內糧食價格會有哪些影響?

首先是可以肯定此次蝗災肯定會對全球的糧食產量造成影響,現在有相關數據統計,目前蝗災最為嚴重的非洲之角的蝗災破壞力最大,一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就能吃掉3.5萬人的口糧,對該地區將近1200萬人的糧食供應受到威脅。並且這股蝗群還在逐漸繁衍,最少持續到今年6月,規模和破壞力增長到500倍。目前這支蝗蟲已經到達亞洲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印度學者已經預測,將會給印度的糧食造成30%-50%的減產。

此次蝗災肯定會對全球的糧食產量有影響,但是非洲和印度並不能算是全球的糧食主產區,並且由於全球各個國家都有相應的糧食儲備,各個國家之間會進行相互的糧食貿易,不至於會出現全球性缺糧的狀態。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是玉米和小麥的主產地,所以這連個地區沒有受到蝗災的影響,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就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對國內糧食價格是否會有影響?

基本上可以判斷這次蝗災不會進入中國,由於有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屏障阻擋,所以蝗蟲很難飛過屏障進入中國。下一步蝗蟲有可能會繼續在印度的平原地區進行蔓延爆發,所以對印度的農業影響非常大。

再有我國多年的糧食儲備豐富,小麥的整體庫存量約7700萬噸、水稻1億噸以上,這幾年的糧庫的儲備量比較大,一直都屬於去庫存階段,所以就算出於人道主義援助會支援其它國家,在整體糧食產量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這次蝗蟲災害很難影響到國內的糧食價格。

此次蝗災是否會造成全球性缺糧?對國內糧食價格是否會有影響?現在有必要進行屯糧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這次蝗災,多一些國家是毀滅性的,可能全年糧食沒收成,從東非飛到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也面臨著這樣嚴重問題。尤其是印度,人口那麼多,糧食減產30%-40%,如果國家存量不夠,那真的是天災了。

中印邊境是喜馬拉雅山脈,從這裡是飛不過來的,除非繞道緬甸,從東南亞在北上入雲南和廣西,從氣候來看,廣西比較適合蝗蟲聚集。這只是推測。

其實國內也會有蝗蟲災害,但都能很快控制,而且國內糧食價格,國家管控這些年也比較穩定,要相信國家。


劉思遠Cc


最近新聞除了被疫情刷屏外,來自非洲的沙漠蝗蟲也是席捲而來,很多人說,這次蝗災一定會對全球糧食造成不可避免的重大損失,有可能還會全球缺糧,那麼真的是這樣麼?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小小的蝗災不可能出現全球性缺糧,對於國內糧食價格波動也是不大的,至於為什麼?下面小農人就來給您分析下。

為什麼不會造成全球性缺糧?

這次蝗災始於非洲,具體應該是東非,一路像東南方向現在停留在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大家都知道全球主產糧地在美洲、歐洲、亞洲,而這次蝗蟲破壞的是東非、南亞等地區,自身他們的糧食產量就非常有限,甚至貧乏,也因為這樣,才會給蝗蟲造就了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得蝗蟲在短短一個月從億級變成了現在的千億級,造成了如此大的迫害。現在沙漠蝗在南亞,想要繼續南下會遇到最近在我國形成的寒潮以及喜馬拉雅山脈的惡劣寒冷天氣,蝗蟲怕冷,所以繼續飛到我國的幾率為零,因此也不會造成我國糧食的損害。這樣看來總體糧食還是平穩的,唯一造成傷害的就是被蝗蟲侵襲過的東非和南亞地區,不會影響全球糧食格局。

對國內糧食價格是否有影響?

要說影響,還是非常渺小的,因為我國除了大豆進口量比較大佔比超過80%以外,其它的比如小麥、玉米、水稻產量自給率可以達到98%,完全通過自主來滿足需求的話,對於價格影響是非常小的,據相關統計,我國用全球10%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可見我國這個農業大國對於全球農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最主要是蝗蟲不會繞道到達我國西南方,就算有少量蝗蟲國境,我們國家也有一套非常精準的預警系統,完全可以掌控蝗蟲過境後的態勢。

現在市場的蝗蟲價格都達到了40多元1公斤,小農人關心的是這次蝗災是否對我國的蝗蟲養殖市場會造成影響呢?瞭解的朋友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布衣小農人


從1月份開始在非洲爆發的蝗災,已經隨著第二、三代蝗蟲的出生,開始擴散至北非的肯尼亞、索馬里、埃塞俄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印巴等國,隨著蝗災對這些國家農業生產的破壞,在今年,所有蝗災受害國的糧食產量下降,已經成為了必然。

從目前聯合國掌握的數據來看,由於缺乏農藥和科學的防蟲技術,作為此次蝗災爆發地的幾個非洲國家,其國內糧食生產形勢極為嚴峻,而其他受到影響的各國,由於各國防控蟲災的能力不一,所以其國內糧食生產受損的情況也會出現不同的變化。

但是總的來說,今年北非、中東、印巴等地區的糧食減產,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預期,這必然會對全球糧食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而我國作為全球糧食重要的進口國,受到國際糧價的衝擊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其價格究竟會影響多少,我們只能說價格漲幅有限,這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此次受災的非洲、中東並不是全球主要的糧食產地,印度雖然出口排名靠前,但是對全球糧價影響相對有限。’

如果我們想要尋找全球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地,那麼非洲各國和中東各國絕對不是最主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因為根據聯合國糧農署公開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糧食生產國排名依次分別是:我國、俄羅斯、印度。

從這個角度來看,由於印度在此次蝗災中可能會出現糧食減產的情況,因此會導致國際糧價會因為印度有可能會從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導致糧價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

但是這種糧價上漲的幅度還是優先的,原因就在於全球糧食出口排名前五的五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和阿根廷其國內的糧食生產,都沒有收到此次非洲蝗災的影響。

因此,到今年年底,全球各主要糧食生產國的糧食產量,並不會因為此次非洲蝗災的影響,而出現大幅度的波動,但是由於印度糧食出口量的減少,我國在從國外進口糧食時,必然會受到西方國際大糧商的擠兌,導致價格出現一定漲幅。

但隨著我國近些年與俄羅斯展開合作,開始在俄羅斯佈局大規模糧食生產,使得我國對西方國家糧食出口的需求減少,因此西方國家想要在糧價上拿捏我國,其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二是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糧食安全保障領域工作充分,具有加強的糧食自我保障能力。

我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國,也是歷史長傳統的糧食生產大國,因此在我國的國家發展戰略中,糧食安全一直都是我國糧食生產、銷售領域的重中之重。

因此,出於保障糧食安全的需要,我國作為全球糧食產量最高的國家,每年都會從國際上採購上億噸的糧食用作戰略儲備,在2019年,我國臨儲玉米儲備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1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

如此大規模的糧食儲備,使得我國在糧食安全領域,長期保有較高的安全係數,即使國際上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國際糧價出現大幅度波動,我們也可以通過調動糧食儲備,來迅速平衡糧價,從而做到抑制糧價大幅度上漲的目的。

所以,作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當蝗災對印巴等糧食主產地的糧食生產造成影響時,我國也可以通過調動糧食儲備的方式,去規避因印度糧食出口減少而導致國際糧價大幅度上漲,而這也是我國長期在糧食生產領域,保持較高的安全係數的主要原因。

總的來說,儘管此次爆發的非洲蝗災,會對全球糧食進出口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全球主要糧食生產國並沒有受到此次蝗災的影響,所以全球糧食不會出現大幅度的減產。

此外,由於印度糧食產量因蝗災而減少,但是這種影響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的影響也先相對有限,而這也是我國在糧食安全領域,長期努力的成果所在,所以國內糧食價格即使會上漲,其漲幅也是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