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國。對於樓市而言,售樓處關閉,工地停工,營銷活動終止,土拍延期叫停,房企銷售額銳減。這場疫情,不難讓人聯想到17年前,同樣突如其來的非典。樓市在一二季度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但疫情過後的第三季度,需求立刻被釋放出來,樓市也迅速迎來了快速復甦。這幾天,隨著不少人鼓吹地產放鬆,關於疫情過後的樓市,很多人幻想,樓市將像2003年非典之後能上漲,這次疫情尚未結束,地產行業的吹鼓手們便急不可耐地鼓吹起來。

拿17年前非典過後的房地產走勢來判斷現在的情況是非常不科學的。新冠肺炎對樓市的影響,不能簡單直接套用2003年的非典。


1.這次疫情遠超非典影響

截至今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7萬,近幾日一直以每天3000+的數量暴增,全國範圍內,無一省份倖免!此次疫情比非典更加嚴重,防控也更加嚴格!春節假期的延長原定於2月10日復工,而2月10日之後雖然有一部分企業已經復工,但是根據最新消息得知,隨著疫情影響的加深化很多省市又再次發佈了延遲開工消息。尤其是建築領域行業復工時間最晚延遲到3月16日復工。其中鄭州地區的重點民生工程可於2月25日復工,一般民生工程可於3月6日復工。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鄭州復工

SARS疫情最早在廣東出現,之後在北京大範圍爆發,但是其他地方並沒有多少,甚至很多省份確診人數是個位。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的影響不大。重點災區集中在廣東、北京。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2003年非典確診人數

2.看政策

2003年8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表明態度,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2003年商品房在北京上海處於剛剛啟動期間,一線城市才剛剛啟動,廣大的二三線城市沒啟動商品,大家還是分房為主的。

目前全國還處於限購限貸,房地產調控期。疫情過後,國家可能會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樓市,刺激樓市。但別忘了,大政策面依舊是“房住不炒”,這個原則是不會扔的。

3.看人均居住面積

大面來看,2003年中國經濟處於上升通道,房地產市場正步入黃金時代。2003年,市場上還有相當大的住房需求,2000年的時候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剛剛10㎡,2003之前很多都是分房,大部分地區沒有商品房概念。而目前2018年的時候城鎮人均住房面積已經達到了39平米。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2000年的時候我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剛剛10㎡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2018年人均居住面積

4.看城鎮化率

2003年中國城鎮化率為33%左右,2003年的時候大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在農村,只有三分之一的城鎮人口,2003年開始中國開啟了大規模城鎮化浪潮,導致地產行業爆發。而目前2019年的時候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0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55162萬人,減少1239萬人。城鎮人口遠超農村人口。

眼下城鎮化率尚有空間,但是已經進入末端,另一個佐證是近年來的搶人大戰,因為農業轉出人口急劇減少,農村雖然還有5億人口,但是很多都是老年人口。地產行業面對的基本面與2003年並不一致,甚至是已經基本逆轉,2003年後的樓市對當前並不具備參考性。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2019年的時候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

5.看槓桿率

中國家庭債務主要由房貸構成,2003年的時候中國居民貸款買房的很少,只在少數的一二線城市貸款買房。特別是在2018年之前,由於房價的快速持續上漲,買房幾乎成了中國百姓最穩妥的投資方式,大量的家庭都通過貸款甚至更激進的首付貸方式殺入樓市,造成家庭槓桿率快速升高,甚至超出了實際負擔能力。現在一二線城市貸款幾百萬,月供一兩萬的很多,三四線城市隨著房價的上漲,很多房子總價也接近100萬,首付得三四十萬,貸款也得五六十萬,對於月收入大部分在5000以下的三四線城市居民來說,壓力可想而知。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稱:“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

6.經濟基本面

2003年初,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非常強勁:加入WTO剛剛一年有餘,出口型經濟蒸蒸日上;人口紅利尚在高峰期,製造業、服務業均因此受益;電腦、手機、寬帶上網正在從一線城市向全國普及;基礎設施建設方興未艾,邊際效益很高。一個健康的成年人不會被普通感冒擊倒,一個健康的經濟體也不會被天災擊倒。

可是,2020年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出口型經濟走到了轉折點,人口紅利已經基本耗盡,老齡化嚴重,GDP下滑厲害。疫情造成全國人民都沒有正常的復工,這就相當於斷了一部分人的經濟收入,那麼斷了收入的這一部分人是什麼人,都是社會中最底層的工作者、勞動者,同時這部分人也是社會中最有購買力的一部分人,但是他們卻斷了幾個月的收入了。你覺得這部分最有購買力的人都沒錢買東西了,那賣東西的還能賺到錢嘛?


對比2003非典,疫情過後房價會怎麼樣?漲還是跌?

老齡化嚴重

7.疫情收入下降

如果購房群體是小店鋪老闆,會因為疫情手裡的生意也沒有辦法開張,如果是生產型企業,會可能受到一定的資金衝擊;如果是上班族,可能私企等一部分公司會減少待業的資金幅度,薪資會打折扣,也可能無薪休假,也會導致收入縮水,還款壓力加大;無論是做生意也好,上班也好,除了公務人員事業單位等體系,大部分人士資金都會損失。導致手裡資金比較緊張,生活幸福指數降低,買房或購車等一系列大額資金的消費能力下降。

8.看供求關係

其實短期來看,具體某一時間段內房價是漲是跌,只和一個因素有關:就是買房人的多少,與開發商能提供房源的多少,也就是供需關係的平衡。
當買房人數量,遠大於開發商能提供的房源數的時候,房子供不應求,房價就是會存在上漲的誘因。
當買房人數量,遠低於開發商能提供的房源數量的時候,房子供大於求,一定會有賣不出房子的開發商,為了生存,降價促銷。

不能以當年非典來對標,就簡單判斷樓市在疫情過後就進入猛漲階段。但,疫情過後,會釋放一部分需求成交,但樓市大漲大跌不太可能出現。

在疫情之後,市場秩序恢復,有部分房企有快速去化,回籠資金的壓力,將會採取降價促銷手段,有剛性需求的購房者,可以撿漏。


有人認為疫情過後房價將下跌,疫情之後,樓市會上漲還是下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