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天作之合的夫妻?

雲绯


历史上我最羡慕的一对夫妻便是钱钟书与杨绛,钱钟书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他与杨绛却用事实证明,这个世上是有真正的爱情,婚姻也不是坟墓,而是爱的开始。

二人于1932年相识于清华园,只一眼便在双方心里扎了根。杨绛说他:“蔚然而深秀”,钱钟书说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这便是所谓的缘分吧,从此二人书信往来,开启了60年的情分。

第一次见面后,很快钱锺书便给杨绛写信想再次见到他,并且一见面就告诉杨绛自己没有订婚,这似乎有些唐突,但是因为当时校园里都在传钱钟书已经订婚,他不想让杨绛误会,而杨绛也很直接的说自己没有男朋友。所以有时人就是应该简单一些,如果他们不是这样直接说出来,也许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情缘了。


所以杨绛不会玩欲擒故纵那些,遇到对的人就直接说出来,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后来两个人开始不断书信往来,感情越来越深。钱钟书的父亲有一次看到了他们的书信,看出杨绛是一个非常懂事理的女孩,因此他非常赞同这门婚事。

当时费孝通早就对杨绛有意,却一直没有讲出来,后来得知杨绛有了男朋友才开始着急,来和杨绛告白,但是被杨绛一口回绝。

杨绛认为他们之间做朋友可以,但朋友却不是男朋友的过渡,因此要和费孝通绝交,由此可见杨绛在男女问题上是非常严肃的,她绝不搞暧昧,也绝不会不清不楚。

钱钟书和杨绛于1935年7月13日结婚,那时正是炎炎夏日,两个人穿着厚重的礼服,大汗淋漓,非常狼狈,可是他们的内心是甜蜜的,那一年,钱钟书24岁,杨绛23岁,从此以后他们相濡以沫度过了几十年的时光。

杨绛的一生似乎都在为钱锺书奉献,在清华大学研究院还没毕业,为了陪钱钟书出国留学,她毅然休了学,这对于杨绛来讲虽然是终身的遗憾,但是她从不后悔。

杨绛的家庭非常宽裕,受的是现代教育,而钱钟书的家庭相对保守,家庭状况也没有杨绛家富裕,但是杨绛从未将此放在心上。

结婚当天她一进门就三叩九拜,拜完长辈还要拜公庙祠堂,她都毫无怨言,因为她觉得这些都算不得什么,既然她爱钱锺书,那么她便愿意接受他所有的一切。


钱钟书非常有才华,朋友却不多,也从不会做家务,有时会让人感觉有点孤僻,但是钱钟书对杨绛却非常爱护,甚至在英国牛津留学时,钱钟书还为杨绛做早餐,虽然做的是西餐,但是杨绛非常开心,感觉这是自己吃的最美味的一顿早饭。

杨绛也非常支持钱锺书,当钱钟书说自己想写长篇小说时,她毅然包揽了全部家务,为了节省开支,还辞掉了女佣,一个曾经什么都不做的大小姐,为了钱钟书她不怕辛苦,不怕劳累,心甘情愿的为他付出。

所以这可能就是爱情的样子,你爱护我,我爱护你,两个人毫无怨言的维护着对方。

杨绛怀孕的时候,钱钟书非常希望有一个女儿,他完全没有重男轻女的感觉,因为他希望能有一个像杨绛一样的女儿,可见钱钟书对杨绛是爱到了骨子里。

从少年到白头,他们把彼此放在心上。钱钟书在生活上几乎达到“白痴”的状态,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右手,但是他却愿意为杨绛做早餐。

而杨绛也心甘情愿为钱钟书付出,为他放弃学业,接受他所有的不足,在钱钟书去世后为他整理书稿,一直在心里思念着他。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后, 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便是他们对彼此的感觉,这样的夫妻才叫天作之合。

夫妻之间本就该相亲相爱互相扶助,可是我们很多人忘记了夫妻原本该有的样子,如果你真的忘了,请读一读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相信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启发。(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千水千山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与邓颖超先生,岂止是天作之合,简直是神仙眷侣,羡煞苍生。

周恩来总理丰神俊逸,玉树临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堪称绝世人物。然而周总理真正的帅气,在于他胸怀大志,腹藏大智,心存大义。这种公而忘私的境界,也只有邓颖超先生能够理解和包容。


周总理对邓先生的爱,远不是俗气的皮相肉体的爱,而是出于对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的相互激赏。周总理与邓先生相识于1919年“五四”运动,后1920年周总理虽赴法求学,但二人一直鱼雁往还,联系不断。五年过去,周总理见到“五四”同仁有的随波逐流,有的音讯全无,只有邓先生坚持最初的革命理想,始终致力于革命宣传工作,心中十分钦佩。


1925年初,当周总理再次来信表示倾慕之意时,邓先生果断回复他: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1925年8月,周总理,邓先生在广州结婚,没有鲜花,没有婚车,没有酒席,只有与子偕老的承诺坚守了一生,整整五十一年,两人携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事业奋斗,生死不渝,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人的生活中只有革命和工作,其实,他们都是经营爱情,营造浪漫的高手。虽然他们经常分居两地,但来往的书信中洋溢着满满的情意。

来: 正以你为念,接到泰隆信,知你昨夜睡眠好,不曾受日间多人谈话的影响,悬念着的心,如一释重负,而感到恬适轻松!

真的,自从你入院,我的心身与精神,时时是在不安悬念中如重石在压一样…… 现在,你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且快出院了,我真快活!……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颖妹手草 (1942年7月7日)


来: 窑洞地炕已做好。今日已迁回原居,窑内暖融融的,愿你能快回来享受一些温暖啊! 祝福你,热吻你! 超(1944年11月18日)

超: 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我意四月中旬是时候了。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恩来 (1951年3月31日)


据周总理侄女周秉德回忆:1969年,越南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逝世,周总理率代表团前往吊唁。当时的越南正处于战火之中,邓先生在家中一直非常担心总理。总理回来后,刚进门,邓先生就走上前跟他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和好多越南的女孩子拥抱,你得抱抱我,亲亲我!总理就非常自然地把她搂入怀里,在她脸上留下一个甜蜜的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周总理和邓先生的人生,真正地阐释了什么叫只羡鸳鸯不羡仙!


每日一段历史


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夫人卓琳是上苍眷顾的一对惹人羡慕的天作之合的夫妻。


邓小平1939年,从前线回来后,在延安窖洞与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卓琳喜结连理,卓琳听说邓小平是经过长征的老干部,以为邓公是个工农干部,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邓公亲自照卓琳谈了两次,卓琳觉得邓公不错,是个知识分子,,卓琳说反正自己早晚得嫁人,自己一定23岁了,就他了,凑合的过呗。谁知这样一过就是五十八载,历经风雨,二认同甘苦,共患难。走过了人生不平凡的岁月。


婚后不久,卓琳随从邓公来到太行山,。卓琳留在八路军总部,担任妇女训练班队长,而邓公返回129师总部,工作十分繁忙,,只有邓公到总部开会,夫妻才会见上一面,卓琳十分牵挂邓公,让邓公回去后给她写信,,邓公问写点什么,卓琳说就写写呢一天的工作日程,等工幽默的谁,要得,要得,我叫秘书写个底稿,,印上十几份,每月寄给你一份,卓琳闹了个大红脸,说还是算了吧!,邓小平夫妇分多聚少,但是他们两人的心始终贴在一起,1945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当邓公和刘帅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九次与国民党军较量,九战九捷,打出刘邓大军赫赫威名时,卓琳和其他高级干部家属们,随着战线的推进,不断搬家,苦了这些家属们,更苦了这些孩子们,就是这样一群妇孺凭借着自己的双脚,丈量着解放的土地,从河北走到南京,再到上海。



当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时,卓琳说什么也要跟着部队走,她对邓小平说,你们要是丢下我们不管,,不行,这次说傻我也要跟着你们走,我是共产党员,你就是砍我的头我也要跟着去,令人意外的是邓公竟然同意了,进入重庆后,卓琳嗨为部队分忧,创办了曾家岩人民子弟小学,亲自担任校长,教育这些孩子们 。。得到大伙的认同。



1952年,邓小平调入中央工作,邓公对卓琳提出要求,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这样,卓琳成了邓公的私人秘书,,她细心的爸邓公看过的文件分门别类登记,装订起来,整理成册,上交档案部门,邓公和卓琳共甘苦,同患难,度过了金婚岁月,卓琳对孩子的教育卓有成效,二人是天作之合夫妻,师后人学习的榜样。





约定9521


敬爱的周总理,与邓颖超大姐,是一对革命伴侣,两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相濡以沫,把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事业,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他们的英名,永垂青史。

他们的事迹,万古流芳。

他们从天津觉悟社开始相识,直到1976年周总理逝世,再到1992年7月,邓大姐离开,这段伟大的爱情,留给所有人最最深切的感动,他们的爱情与事业,是中华文化哺育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天作之合。

话不多说,一组照片,缅怀两位伟大革命家。

无题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关注行学组,给你不一样的观点。


行学组


【孔祥熙与宋蔼龄夫妇】

众说周知宋霭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她是一个有心机、才气、胆识的奇女子。她从来没有走上过政治舞台,却在背后影响着蒋宋孔的家族命运,她创造了宋家的神话。宋蔼龄嫁到了山西县城,却积累了雄霸天下的巨额财富,身为委员长的蒋介石对这位大姐也是毕恭毕敬,她似乎从未存在却无处不在。

宋霭龄是名扬上海的大家闺秀,孔祥熙是山西小县城的大她9岁二婚头。
他们之间感情是如何构建的呢?
1910年,21岁的宋霭龄留学归来,先是在父亲的华美印书馆工作,后由父亲宋嘉树的引荐,担任孙中山的英文和行政秘书,负责处理孙中山的书信及文件。宋霭龄和孙中山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也对孙中山由崇拜到暗恋。父亲宋嘉树及时发现了苗头,适时地将孔祥熙介绍给了宋霭龄。
孔祥熙在1908年和在潞河书院的同学韩玉梅结为夫妻,婚后三年发妻因染肺病离世,没有留下子女。后来孔祥熙追随孙中山前往日本,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从而结识了宋嘉树。
孔祥熙虽然丧偶且年龄稍大,但在精明的宋霭龄看来,他正处在人生黄金期,他虽然没有孙中山名声显赫,但善于经营,富甲一方,有着耶鲁大学的留学背景,英语流利,性情温和且圆滑世故,商人做派,两人有着相似的金钱观和价值观。宋霭龄在权衡利弊后觉得婚姻就是资源优化组合,利益才会最大化。1914年春天两人在日本横滨举行了婚礼。结婚当天早晨大雨滂沱,婚礼开始时却阳光明媚,此时的孔祥熙慨叹,“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啊”。这是宋家唯一被投全票同意的婚姻,是一段都被看好的婚姻。
1918年宋霭龄的父亲宋嘉树逝世后,做为家中老大的宋霭龄,掌管着宋家的命运,她凭着政治敏感来判断蒋介石是宋家和孔家的军事靠山,极力撮合宋美龄与蒋联姻。
孔祥熙也是蒋宋姻亲关系的受益者,孔祥熙和宋霭龄结婚,使得孔祥熙如虎添翼。官运财运样样通。孔祥熙本人出色的能力,开阔的视野以及对危机的应对能力,也使得孔坐到了财政部长和行政院长的宝座。他改革货币政策为中国战时经济积累了一笔很大财富。一度成为民国财神爷、蒋介石的钱袋子。宋霭龄孔祥熙婚后为丈夫出谋划策,做官商结合的生意,敛财聚财。海内外都有产业,至此走上了人生巅峰。宋家被称为‘民国第一家族’也和宋霭龄的悉心经营有关。
在她看来选择孔祥熙是她最明智、最幸运的选择。事实上也是如此,婚后的孔祥熙对宋霭龄百依百顺,一片痴情,孔祥熙爱上了宋霭龄的精明能干,两人互敬互爱、享受其中,终身偕老。夫妻先后生下二儿二女。宋霭龄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收获了爱情。一生陪伴走来,没有浪漫但也过得岁月静好,她和孔祥熙白头偕老,儿女双全,堪称人生赢家。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所谓天作之合,一生相爱,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我选择中国历史上3对堪称天作之合的夫妻,周恩来与邓颖超、孙中山与宋庆龄、蒋介石与宋美龄。

一、周恩来与邓颖超——灵魂伴侣 周总理是民国四大美男子,年轻时的他,剑眉朗目,气质非凡,才华横溢,在南开中学读书时,周总理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铿锵声音,是学校的明星级人物,多少少女的偶像。

当时的邓颖超也很出色,但不是那种高颜值的美女,也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

但周总理并不在乎这些,他和邓颖超,两个年轻人完全是有着共同的信仰,才走到一起。

周总理和邓颖超相遇不久,总理便赴法国留学,期间他对邓颖超魂牵梦萦,写信表白。

“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便是伟大的周总理向革命伴侣发出的爱情告白。在我见过的爱情表白中,这是最独一无二,最令人刻骨铭心的。

两个年轻人靠着书信往来,竟然维持了长达5年未曾谋面的爱情。

1924年,周总理从法国返回广州,次年终于见到了魂牵梦萦的爱人。

当时正值第一次合作,周总理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意气风发飞,青春有为。

总理在爱情和婚姻上,原本可有很多很多选择,但他选择了忠于爱情,忠于信仰。

即便5年未曾谋面,两人却更见真情,总理和邓颖超结婚了,这是总理一生惟一一次婚姻。

如今的社会,恐怕没有一对爱人能在5年不见面的情况下,选择携手一生吧? 从此以后,周总理和邓颖超牵手一生,相濡以沫,度过了半个世纪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不管遇到多少诱惑,不管贫贱富贵,不管聚少离多,都忠贞不渝。

革命生涯,风雨坎坷,聚少离多,邓颖超曾经怀孕,却因各种原因导致流产,甚至终身不育。

但这丝毫影响不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与婚姻。

但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也是纯粹的爱情、感人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也如同很多年轻人的爱情一样,炽热、浓烈、浪漫,而且要比绝大多数人更加持久,忠贞不渝。

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是古典又现代的爱情,他们喜欢书信往来,鸿雁传书,其中词语又不乏现代爱情的热烈奔放,周总理说“望你珍摄,吻你万千“,邓颖超回“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类似这样亲密热烈的用语,在他们往来书信中十分常见。


海河之滨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相识、相知、相恋的地方,他们选择海河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

古人云,“生而同衾,死亦同穴”,这是爱情的至高境界,但周总理和邓颖超以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殊方式,实现了比“同穴”更高的境界,他们的爱情超越了古往今来所有的爱情。 如此伟大、忠贞、高尚的爱情,如孙中山、如蒋介石,如中国世界的很多伟人,都没有做到.

二.孙中山与宋庆龄——革命夫妻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结合也是天作之合,尽管两人有27岁的年龄差距,尽管他们的结合遭遇重重阻挠和家人反对,但宋庆龄还是义无反顾嫁给孙中山,孙中山还是义无反顾娶了宋庆龄。

与周总理当初“奇特”的爱情告别一样,孙中山在婚礼上送给爱人宋庆龄的礼物,也不是珍贵的钻石珠宝,而是一支德制毛瑟手枪,孙中山说:

“这枪配了20颗子弹,19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

婚后的宋庆龄不但是孙中山感情、生活上的伴侣,也是他革命事业上的忠实助手,两人携手共进,相互扶持,共同面对革命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可谓同甘苦,共患难,宋庆龄在陈炯明叛变中流产,导致终身不育,孙中山用一句”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表明自己的心迹。

然而,结婚后仅10年,孙中山先生便仙逝而去,宋庆龄此后始终孤身一人,未再婚嫁,她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孙中山先生精神,始终将革命事业放在第一位,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毕生心血和精力,也终于迎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爱情是革命的爱情,不因相守太短而变淡,不因时间久远而褪色。


情若覆流年866


要说历史上天作之合的夫妻,当属东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皇后阴丽华这一对夫妻。 有人说光武帝是历史上最幸运的草根皇帝,当然说他是草根也不确切,必竟人家是皇族后裔,只是刘秀当上皇帝的过程相对比较幸运,好像上天特意让他做皇帝,早已安排好了一切。

据说刘秀出生时屋子里红光照耀,屋前的谷子还长出了九个穗,人们都说这是非常吉祥的象征,因此他的父亲给他取名一个秀字,寓意着吉祥。


刘秀到了二十多岁还没有娶妻,家里人都非常着急,可是他自己却不担心,一次到了姐夫的家乡新野县,有机会见到了当地的大美女阴丽华,一见之下惊为天人,说了那句震铄古今的名句,“娶妻当娶阴丽华”。

刘秀和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很熟悉,阴识非常欣赏刘秀的为人,当时的蔡少公曾断言“天下必归刘秀”,阴识认为刘秀肯定会是天下之主,所以积极促成阴丽华与刘秀的婚事。在刘秀起义时也热心地帮他招兵买马,助他一臂之力。

后来刘秀与阴丽华成婚,可是两个人才做三个月的夫妻就不得不分离,因为刘秀被更始帝派去洛阳,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期,一旦分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阴丽华甚至做好了永不能相见的心理准备。

这一别就是两年的时间,阴丽华在家中日日盼着能与刘秀再次相见,但是又感觉希望渺茫,所以只能一日一日地盼望着。

没想到有一天,刘秀身边的大将傅俊突然率领三百余人来到了阴丽华的门前,他们是刘秀派来接阴丽华的。

原来在分别的这两年里,刘秀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凡的领导力,已经在河北鄗地称帝,建年号为建武。他一直没有忘了发妻阴丽华,一当上皇帝马上派人来接她。


但是这时刘秀身边还有另外一个女人,她就是郭圣通,那是刘秀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不得已娶的一个女人,因为郭圣通的家庭势力非常强大,在当时的情况下,刘秀不得不借助她家族的力量来壮大自己,而且郭圣通此时还怀了孕。

阴丽华与刘秀再次相见,两个人的内心都有说不出的苦楚,可是能够再次相聚总是一件好事。 刘秀既然做了皇帝,便要开始立后,刘秀本意是想立阴丽华为后,可是阴丽华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一再婉言拒绝。

当时刘秀刚刚称帝不久,国家还不稳定,需要郭圣通家庭的扶助,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自己都不太适合做皇后,所以她没有同意。

阴丽华虽然没有当上皇后,却迎得了刘秀对他无比的关爱,因为刘秀觉得对不起她,所以加倍地对她好。

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个人相濡以沫,越来越恩爱,可是郭圣通和刘秀的感情越来越差,因为郭圣通看到刘秀和阴丽华相爱非常嫉妒,时常和刘秀吵架,到了后来,刘秀感觉郭圣通的面目越来越可憎,简直是无理取闹。


最终刘秀废了郭圣通的后位,很快便封阴丽华为皇后。刘秀本就生性忠诚,是历史上的皇帝当中难得的一位帅哥,阴丽华也是美貌闲淑,两个人相亲相爱,从少年到白头一直相互扶持,他们两个人的一生让大家看到了爱情该有的样子。

他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被所有人羡慕,虽然他们的爱情很坎坷,中间也有来自于他人的伤害,但是他们一起挺了过来,让世人明白什么才是至死不渝的爱情,什么才叫天作之合。(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雨霁视角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古往今来,浪漫完美的爱情一直是人们不变的追求。那么历史上有哪些天作之合而居,琴瑟和鸣而随的眷侣呢?

首提的一对便是“东床坦腹”:王羲之与他的爱妻郗璇。相传晋代时,太傅郗鉴是一个爱才之人,且听闻丞相王家子弟个个玉树临风,才华横溢,就为爱女郗璇联系王门,送书求婿。

待郗鉴闻来觅婿,王家东厢房各公子都故作矜持,以示不凡态。只有一个年轻哥儿,像平常一样,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仍专注于手头的书法功课。调查完背景,太傅就将女儿嫁给了这个潇洒的王公子。而这位王公子就是一代书法家王羲之。

历史上,不仅王羲之是一个颜值在线的美男子,她的妻子也是眉目清秀倾国倾城;王羲之“兼

撮众法,备成一家,为人豁达文雅,郗璇也是“精通草书,女中笔仙”,堪称一代才女。从门当户对的家庭背景看,他们的婚姻也是得到双方父母的大力支持,一拍即合。

王羲之沉迷书法不爱做官,郗璇也是陪他清闲渡外不在京都。清闲的时候,两个志同道合的人秉烛夜谈,又时常牵手悠闲漫步,恩爱非常。两人一起走过了大半的人生,除了父母的撮合外,他们彼此的心灵契合,灵魂的相伴,才是收获这完美婚姻的密钥。<strong>

还有一对夫妻便是萧史和弄玉了。据汉刘向《列仙传》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为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

春秋时,秦穆公有一小女,唤作弄玉。弄玉聪明伶俐,爱好吹笙。她告诉父亲:“除善吹箫能与我相和的人才能做我的夫婿,否则宁愿不嫁。”

一晚,坐在凤台上的弄玉对空奏曲,忽然传来洞箫的声音与她相和。当夜的她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清秀俊美少年,骑着彩凤而降落,他言说他是大华山之主,天帝命我与你结为夫妻。

穆公便派人找寻,确有此奇人,引入宫中。萧史吹箫时,清风徐徐,彩云四聚,白鹤盘旋,彩凤栖梧。弄玉看到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箫声通灵的人满心欢喜,便与他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笙箫合奏,柔美清弄,乐声相和。传说某日,两人便相期红粉,飞向紫烟,登列仙班修行音乐。

不得不提的还有“赌书品茶”的李清照与赵明诚了。在李清照所著的《金石录》后跋中提到了一段故事:“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他们说典故猜书查证,当猜对了答案的时候清照拍手大笑。茶水溅出杯子,沾湿裙袂,不能够喝了。

在早期,易安居士李清照与当时金石考据家的赵明诚可谓是一对羡煞旁人的才子佳人夫妻。在读太学的时候,赵明诚就对才貌甚美的李清照倾慕有加,梦中便吟出“言语司合,安上一脱,芝芙草拔。”的词句表达出对词女的爱恋。<strong>

由于志趣相投又门当户对,翩翩少年赵明诚很快就迎娶了文学知己李清照。婚后,琴棋书画,金石研究,收藏古文字字画无所不涉及。

当太学初一、十五放假,他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品,两夫妇“相对展玩咀嚼”。无忧无虑的两人,过着节俭又艺术精神富有的和鸣生活。

后来李清照再嫁,遇到的张汝舟不过一野蛮小痞,自是不得以与赵明诚比较的。

纵观历史长河,历史上幸福可称作天作之合的夫妻。都是有相似共通处的,彼此的优点成为照亮对方的光。“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彼此扶持,彼此平衡,不能一方菟丝一方乔木,旗鼓相当才是绝伦美妙的相爱,幸福美满的天作之合。


邓海春


看了这题,也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我认为他们都漏了一对最重要的、天作之合的本意夫妻:周文王姬昌和太姒。


图——姬昌和太姒

天作之合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上帝(不是那个连自己搬不动的石头都造不出来的)在天上明察人世间,文王身上集中体现了天命。就在他还年轻的时候,皇天给他缔结了好姻缘。文王亲自到洽水北面迎亲,就在渭水河岸边。

文王迎娶的就是后来周朝三太(太太的由来)之一的太姒。

周文王姬昌都很了解,不了解的话看看《封神演义》。

太姒,生卒年不可考,应该和姬昌差不多,姒姓,夏禹后裔,有莘国(今陕西省合阳县)人,年轻时以美貌闻名。

现在的人好色的话,都能拽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你知道这句话说的是谁吗?对,说的就是姬昌和太姒。

一天,姬昌来到渭水河边,偶遇到了正在河边嬉戏的太姒,被她的美貌吸引,惊为天人。回去之后,西伯侯念念不忘,于是派人去了解一下太姒底细。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太姒仁爱明理、上孝下恭、生活俭朴,有莘国人人喜爱。于是姬昌决定迎娶太姒。



姬昌派大臣和有莘国联系迎娶之事,太姒也听闻西伯侯年轻有为、治国有方、万民敬仰。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他俩一个在渭水之南,一个在渭水之北,渭水无桥。于是姬昌于渭水造船为梁,船船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看见连起来的船就想放火)。

姬昌太姒不仅一见钟情,婚后二人也是鸾凤和鸣,姬昌主外,太姒主内,成为神仙眷侣。

姬昌的祖母周太王妃太姜、姬昌母亲太任都是母仪天下贤惠端正的典范,太姒仰慕先辈品德,对上勤劳孝顺,对外贤德良淑,周国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因为太姜、太任、太姒的贤良,后人合称她们三人为“周朝三太”。

图——周朝三太

太姒不仅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君臣关系处理的好,还特别高产。

《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说太姒品性贤良,多生儿子以振兴周室。(百,指的是多,不是具体数,不然的话就有点太多了)。

太姒为姬昌共生了十个儿子(看看这夫妻感情),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

看西周历史,一般人都有这疑问:周武王灭商之后分封群臣,封一个是兄弟,又封一个还是兄弟,哪来这么多兄弟?这就是原因。

太姒在家相夫教子,言传身教,将几个儿子都培养成了一国诸侯,尤其是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开创了中国三千年的礼仪制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比如黄帝陵公祭大典就是周礼,这不能不说有太姒的一份功劳。


图——周礼祭祀黄帝


别酒流年


看了朋友们的回答,我认为有一对很重要的夫妻必须提及,就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然而,说起“天作之合”,又不能不提及它的来历以及两个当事人。

一、姬昌与太姒

“天作之合”现在指天意安排的美满婚姻,形容人婚姻美满幸福。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大明》:“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在监视下方,天命已经属于文王,文王即位的第一年,上天赐予了他新娘。

这个新娘就是太姒,有莘国(今陕西省合阳县)人,是位“窈窕淑女”。

一天,“高富帅”的姬昌来到渭水河边,偶遇到了正在河边嬉戏的“白富美”太姒,被她的美貌吸引,惊为天人。回去之后,西伯侯念念不忘,于是派人去了解一下太姒底细。派去的人回来禀报说太姒仁爱明理、上孝下恭、生活俭朴,有莘国人人喜爱。于是姬昌决定迎娶太姒。

太姒也听闻西伯侯年轻有为、治国有方、万民敬仰。于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婚后二人也是鸾凤和鸣,姬昌主外,太姒主内,成为神仙眷侣。《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说太姒品性贤良,多生儿子以振兴周室。



太姒为姬昌共生了十个儿子,分别是: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

太姒在家相夫教子,言传身教,将几个儿子都培养成了一国诸侯,尤其是周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开创了中国三千年的礼仪制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



二、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

“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成语“沉鱼落雁”中的“落雁”即是昭君的代称。话说王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的马嘶雁鸣让她撕肝裂肺,心绪难平。坐骑之上,她拨动琴弦,弹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悦耳的琴声 ,看到这个坐骑之上的美丽的女子,忘记了扇动翅膀,跌落下来。由此可见王昭之美丽端庄。

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即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帮助下控制了匈奴全境。昭君出塞进一步改善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促进了文化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