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首先需要說明:吉利汽車官方回應為“尚不知此事宜”!

網絡傳言總不會“無風起浪”,吉利汽車是否有入股蔚來的意向,這一問題的答案也許是肯定的。那麼對於吉利這一自主品牌的巨頭而言,入股甚至為一個“新勢力車企”代工,其出發點可能是什麼呢?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關鍵詞1:品牌形象

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儲備並不算充足,電機與電池完全依靠第三方供應商,電控系統有研發能力但也沒有出現過領先於行業的突破性進展。動力電池方面雖然有與【LG化學】技術合作的項目,但吉利的量產動力電池屬於離裝車還有很長的距離。目前的“吉利新能源”品牌定位並不比“新勢力造車”更高,唯一的優勢是具備多年來燃油動力汽車的造車經驗積累,有高於“新勢力”的品控技術水平,但這並不能提振品牌形象。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吉利新能源汽車的量產車大多不夠高端,或者說不能擺脫燃油車對其新能源品牌的“定位拉低”。比如幾何A與帝豪GL神似,而GL只是一臺10萬級的代步轎車;幾何C的設計感與帝豪GS/EV相同,產品定位仍受制於燃油車而無法提升定位。這些綜合品質高於“新勢力汽車”的產品,因客觀因素導致無法衝高;在汽車電動化的轉型過程中,吉利汽車面對的障礙實際要比新生品牌更大。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在燃油車時代吉利汽車通過收購或入股知名品牌,起到了品牌與集團形象的升級。參考吉利與沃爾沃、寶騰、路斯特、奔馳、Smart等品牌,與這些品牌確定了合資關係或僅僅是入股,對於曾經默默無聞的吉利汽車會大大提升“高級感”。這種方式讓吉利嚐到了甜頭,同時也獲取了一定程度的技術共享,那麼相同的戰術能否用在預計轉型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呢?答案很顯然是肯定的,只是方向要轉變一下了。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自主品牌領跑全球,海外知名品牌除了特斯拉以外還有誰呢?而國內卻有能與特斯拉在全球市場平分秋色的比亞迪汽車,其次有北汽上汽廣汽以及蔚來理想等知名品牌,其中不乏定位高端的品牌。特斯拉在汽車領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其技術儲備對於吉利汽車而言理論上並沒有價值,且埃隆馬斯克本就是資本圈中佼佼者,是一個比猴子還精明的“推銷員”,這一品牌不會是吉利的“菜”。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剩下的比亞迪汽車與吉利更像是競爭對手,“汽字頭”車企相比吉利汽車的品牌知名度以及產品品質似乎也不會更高。那麼對於吉利汽車而言也只有如蔚來等“生就高端”的新勢力品牌可以作為參考,蔚來汽車不論其產品品控水平如何,也不論其核心技術儲備到底有多高,至少經過了數年的努力成為了新勢力高端品牌中唯一成功的品牌,這點對於吉利汽車而言應該是有些價值的。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關鍵詞2:優勢互補

吉利汽車與蔚來汽車同為“CATL集群”,在動力電池方面屬於同一水平;不過蔚來汽車在電控與PACK方面成長的速度很快,對於吉利汽車應有值得借鑑的技術。其次蔚來汽車在整車製造方面的水平還是比較低,車輛的概率性常規故障數比較誇張;這點是新勢力造成的通病,電驅技術有成熟的供應商,但是把這些總成“攢成一臺車”並不是那麼簡單,沒有多年的積累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實現的。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新勢力造車企業需要的是一家成熟的代工廠,然而現階段能夠為這些企業代工的車企比較尷尬,在雙積分的重壓下有技術的車企會打造自己的品牌,沒有技術實力的車企即使為新勢力代工似乎也是打造不出高水平的汽車。“起跑線”的落差決定了新勢力品牌基本都會是曇花一現,除非其自身有一定價值後走“吉利模式”。蔚來需要像吉利汽車一樣體量與能力的企業代工,不論在資本還是產品方面都可能是蔚來的“速效”;同時蔚來汽車也能夠為吉利的品牌形象與技術帶來增長,“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最終會帶來不錯的結果。

網傳信息:吉利汽車斥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如何解讀?


總結:吉利入股蔚來的傳聞也許會實錘,汽車領域需要這種模式,新勢力的新思路可以讓汽車的形象豐富多彩,傳統車企的穩可以讓這些車內外兼修,這不是壞事。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