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什么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相反有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

跑腿小辉哥


我觉得你感觉不太靠谱,可能是错觉。

一、历代称帝的,大多是社会中上层,极少数社会底层

说到平民出身的帝王,人们立刻会想到“乞丐皇帝”朱元璋,再联想就是汉高祖刘邦。除了这两位之外,其他的开国帝王,比如秦始皇,不必说,就是原来的秦王,只是将王业做大,成了帝业。再比如东汉开国老大刘秀,也是宗室;魏蜀吴三国老大,都属于世家大族,刘备就算卖草鞋出身,也挂着皇叔的皮。晋代司马懿也是世家,隋唐宋的开国皇帝更不必说,都是一方军阀,手里有兵有钱,只是顺势而为当皇帝。

至于说少数民族政权,像辽金元清等,也都是从部落首领做起,绝对不是奴隶翻身当主人。

所以,综合来看,历代称帝的大多有家族积蓄,白手起家的半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出身,没有靠爹,只稍微靠了一点点老婆的干爹,但谁都知道,乱世时的干爹都是批量生产,没什么卵用。

刘邦稍微好一点,是从亭长做起,虽然家里穷,但好歹也算基层干部,在当地有一定威望,能拉出一队兄弟组团,老婆家则可以出钱,算是半草根吧。

二、皇帝都会收拾开国功臣,方式方法不同

因为朱元璋、刘邦是唯二的草根皇帝,而他二人上台后,都有大范围收拾功臣的劣迹。

朱元璋制造了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开国功臣基本被他扫除大半,即使寿终正寝的,也过得小心谨慎。比如徐达虽然是病死,但民间一直传说他其实是被朱元璋用烧鹅毒死。

而且明代的锦衣卫横行,也正是朱元璋为监视群臣而设置的。

刘邦则在老婆吕后的协助下,杀了韩信等功臣。

与之相反的处理方式,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功臣尾大不掉的问题。唐高祖也基本保留了投降过来的别派势力,继任者唐太宗更是不拘一格用人才,将魏征等人人尽其用。

不过,如果仅仅因为这些事,就认定草根皇帝会杀开国功臣,而世家出身的皇帝不杀功臣,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朱元璋杀戮重,主要是其性格决定,无论是开国功臣还是后来的治世大臣,不合他心意,都照杀不误。不管是跟随多年的属下,还是自己的亲戚,比如侄子外甥啥的,揪到小辫子,还是照杀不误。

而刘邦保留下来的开国功臣也不少,汉初三杰,除了韩信,其他两位活得好好的,而周勃等开国大臣更是为汉初稳定再立功勋。

韩信被杀,最主要原因还是拥兵自重,有野心,又有实力。

楚汉相争时,韩信差点就自立为王,可以说是除项羽外对刘邦威胁最大的势力,项羽没了,当然该轮到韩信。

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也是循序渐进,推行了许多年才有成效,并非简单一场宴会就搞定,终宋一朝,皇帝们始终对武将有所防备,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收拾功臣的方法,没动刀子杀人,但是用钝刀子割人。

小结:皇帝驭下,各有手段,利益冲突之下,各位皇帝们,无论是草根出身还是世家子弟,都是会动杀心的。皇权至高无上,不是一句空话。


元二使安西


地位有别

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原本就是一个手握大权的重臣,然后称帝,你的忠臣,基本原本就是你的下属,也就是说,在你称帝之前,上下尊卑都已经确定了,不过是大家都往上提了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只要不犯忌讳,就很少杀忠臣,因为从一开始你的权力,名声等各方面都在对方之上。

但从草根崛起的就完全不同,想必大家都知道,一般皇帝登基之后,都会造一些舆论,证明自己登基称帝的重要性,比如什么神龙入梦而生皇帝,什么生下来的时候,天上彩云环绕,什么自幼就与常人不同之类的。

但这样的人,随着他一起崛起的,一部分人是泥腿子,以前草根朋友,这些人对他知根知底,什么祥云环绕,什么异于常人,当初一起偷鸡摸狗以为我忘了,他心里也明白,所以自然觉得这些人跪拜时眼光异样。至于另外一些,以前的位置还在他之上,这样的人恐怕未必真正心服,现在这样的人也很多,既然乞丐流氓都能坐上龙椅为什么我不能,所以这样的皇帝,他和重臣并非一开始就是上下级关系,地位和阶级稳固,这使得他缺乏安全感,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他会除去觉得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存在。


叶飘刀


按通常的说法,官僚世家出身而当皇帝的人,一般都不会杀和自己一同打江山的忠臣们,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较高的眼界、心胸和格局,对驾驭手下人非常有信心,所以通常不会鸟尽弓藏。相反,穷人地痞出身而当皇帝的人,喜欢兔死狗烹,主要是因为他们道德品质、心胸格局要低下一些。

这种说法咋看上去有道理,但其实,这就是标准的扯淡。从某种意义上说,官僚世家出身而当皇帝的人,之所以不怎么杀功臣,并不是他们的道德品质更高,只是因为他们不需要。

因为,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通常都具备非常强大的家族背景,所以他们在打江山时,最主要依靠的力量,通常都是他们的亲人。

而且,这些官僚世家出身的人,他们在起兵造反时,通常都拥有强大的军政力量,也就相当于自带的基盘非常强大,这也就导致外人和他们合作时,只能沦为他们的打工仔。所以通常他们在起兵时可以直接公然表示,我们这个军政集团,就是我们家的。



举个最简单例子,李渊晋阳起兵后,最核心的权力者是四个人。第一个是51岁的李渊,他是大元帅;第二个是28岁的李建成;他是左军元帅。第三个是19岁的李世民,他是右军元帅。第四个是14岁的李元吉,他是中军元帅。

在这四个人之下,拥有独当一面权力的统帅,就只有李孝恭和李道宗两人,但他们两个也都是宗室成员,至于什么李靖、秦琼、程咬金、徐懋功等人,都是这些人下面的将领而已,根本不具备挑战李渊皇权的能力。

事实上,当时李渊手下的臣子,主要就是这两种:一种以前就是跟着李渊混的,李渊原本就是他们的上司,而且出身又比他们高贵,他们自然不敢奢求和李渊分庭抗礼;

第二种是后来被李渊俘虏,或是投降李渊的人,他们以前的地位,虽然有些人比李渊高,而且出身也可以和李渊相提并论,但是他们毕竟是被李渊俘虏或是投降李渊的,哪有资格敢与李渊相提并论。

在这种背景下,李渊自然不需要干鸟尽弓藏的事情。因为,大唐帝国真正的权力,都在自己的儿子或侄子手中,其他人都是打工仔而已。当然,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大唐帝国皇族之间的斗争,那可谓是相当的惨烈。

还有赵匡胤,他所依靠的最主要力量,是他的弟弟;至于刘秀,所依靠的是刘氏皇族和他两个老婆娘家人的力量,所以自然也犯不着对臣子下死手。



再反观刘邦、朱元璋起家时,因为他们的出身太低,一方面缺乏强大的家族力量做依靠,所以就只能重用异姓臣子,让他们作为统帅独当一面,在这种背景下,这些臣子的势力自然会越来越大,最终威胁到刘邦、朱元璋的权力。

另一方面,那些投靠刘邦、朱元璋的人,他们起点、出身,他们都不比刘邦、朱元璋差劲,而且起兵后,这些人常常就是独当一面的,所以他们和刘邦或朱元璋合作,那都是标准的合伙人,而不是打工仔。

在这种背景下,指望这些人发自内心的承认,天下就是刘邦、朱元璋家的天下,难度实在有点大。既然如此,他们不大开杀戒,怎么能保证一世二世万世的相传呢?

从这层意义上说,之所以会出现“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而那些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的现象,这与道德品质、心胸格局没有任何关系,主要就在于帝国的权力在谁的手上。如果帝国最主要的权力在臣子手上,那皇帝自然会对臣子下杀手;但如果帝国最主要的权力在皇帝儿子、兄弟和老婆娘家人手上,那皇帝就会对这些亲人下杀手。


我是赵帅锅


我们仔细分析赵匡胤和李世民、朱元璋的时候就会发现朱元璋和这些皇帝明显不对路。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对于那些官员该杀的杀一个都不含糊,而那些原本就是是官僚世家的人,他们当了皇帝之后,对于手下的臣子是爱护有加。

自卑心理在作祟

在朱元璋的电视剧当中,见过这样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这一段对话可能是导演不经意之间安排出来的,但是对于整个剧情而言有着非常大的连续性。

马皇后想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主意,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得知这个主意之后,就跑到刘伯温的面前去炫耀这个主意,炫耀来炫耀去问刘伯温,你觉得这个主意是谁出的?

刘伯温听了之后赶紧跪在地上说:是不是马皇后、是不是胡惟庸、是不是李善长?

刘伯温问了一个圈之后,朱元璋说:这就是我出的主意,你怎么就是不相信我呢?你怎么就是觉得这些主意,非常聪明、非常好的办法不是我出的呢?

刘伯温听了这句话之后跪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整个脸上都是汗。

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对话,在这个对话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朱元璋的心里面有一种感情,这个感情就是自卑。

自卑的情绪无以复加,而且朱元璋的自卑情绪的演化过程中慢慢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极端。

帝王之术不一样

首先,甭管是赵匡胤当皇帝还是李世民当皇帝,他们在当皇帝之前就已经位极人臣,他们在当皇帝之前就已经享受过很大的权力。

因为他们之前就已经拥有过,所以在面对更大权力的时候,能够保持理智,能够始终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而更多的时候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当官的,知道当官的门道,甭管你是文官也好还是武将也好,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些东西,水至清则无鱼,所以他们也不会对所有的官员斩尽杀绝。

朱元璋从小就是乞丐出身,而且落魄了,突然之间当上了皇帝,对于手中的权力掌控几乎达到了极限。

再之后朱元璋就开始疑心疑鬼,总是觉得有人要害他,然后觉得有一些臣子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合格,于是就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杀戮。

我们只能说帝王之术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些皇帝在没有当皇帝之前,他们的身份地位决定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般开国君王无非是底层百星出身和门阀大族出身两种。

门阀大族出身的皇帝,家族实力雄厚,在打江山的过程中自己的家族已经实际控制了整个国家的权利,这类开国君王的主要政治对手不是臣下,而是内部族人。

而普通百姓出身得开国帝王,因为穷苦出身。必定家族人丁单薄,嫡系血亲更是稀少,因此打天下过程中,权力不可避免的落入一起打江山的臣下,和政治联姻的外戚手里。

所以江山一旦坐稳,必然会想尽办法从他们手中夺权。

另外古人迷信君权神授,穷苦出身的帝王因为先天不足,所以都会给自己安排一个神化版本的出身,以证明自己夺取天下的合理合法性。

但是一同打天下出身得臣下显然都知道老底,这类臣下留在身边本身也是对君王威严的一种打击。

多种因素,决定了平民出身得开国君王必定会对掌权得臣下进行血腥的清洗。


大舌头酥哥vlog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官僚世家称帝的真的不杀功臣吗?我猜题主问的应该是开国皇帝对比,而且杀的不是忠臣是功臣吧。不然每个朝代皇帝杀的忠臣可太多了。

我们来看看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是否杀过功臣吧:

最著名的杀功臣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这也是题主作为穷人地痞称帝杀功臣的代表吧。

好,我们来看看其他的:秦始皇历史记载确实不杀,但是从全国统一到灭亡短短十几年。秦朝一大票功臣最后只剩章邯了。刘秀不杀功臣,但你看建国后他的功臣是如何的谨小慎微。晋武帝不杀是因为他爹、他伯父已经杀的差不多了。

《隋书》记载:“其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不知道杨坚开国前算不算官僚世家。侯君集和张亮不知道算不算大唐开国功臣。更多的例子不用再举。

杀与不杀不在出身

所以你看不是说官僚世家称帝就不杀功臣,而穷人地痞称帝就大开杀戒。杀与不杀,完全是看帝国统治的政局和当时的具体情况。与皇帝是否出身贫寒没有关系。

比如秦始皇能掌控功臣,自然就没有必要杀功臣,秦二世一看我在位很多人不服气。那我就把不服气的人都杀了。刘邦所杀的功臣主要是汉朝开国前的诸侯王,他自己的嫡系队伍如樊哙、周勃等不但没杀,反而在未来几十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朱标死之前,即使蓝玉在飞扬跋扈,睡元朝皇妃,寇明朝边关而入,他也还是活得潇洒得很。因为他就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嫡系,朱元璋也知道朱标镇得住他。可惜朱标死了,明朝一大串可能会对朱允炆的统治造成威胁的功臣就只能跟着陪葬了。内在的逻辑和李世民杀侯君集又有什么不同呢?

那么有人又要问了,到底什么导致了看起来底层出身的皇帝杀功臣要相对多一些呢?

大家的答案里普遍忽略了一点,就是底层出身,创业成功的皇帝,他们的继承人普遍在他们临死前都还小。镇不住这群跟着老皇帝血雨腥风中打拼出来的老家伙。而贵族皇帝一般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举个例子:刘邦死时61岁,不算寿数低。但他的嫡子刘盈才17岁,也就是说,社会底层的刘邦要混到40多岁时,才靠坑蒙拐骗娶到了吕雉,才有了自己的符合宗法的继承人。要不是他死后十多年吕雉镇得住这帮功臣,单靠刘盈,这个江山还姓不姓刘可不一定。

刘裕起于底层,活了59岁,也不算死得早。但他死时最大的儿子才16岁。他要到已经依靠军功站上高位了才能找到女人替他生孩子。他死前要不要替他的幼子把有威胁的人清理一下?即使这样,他的长子刘义符也很快就被檀济道等人给废杀了。

朱元璋25岁才下定决心参加起义军,27岁时长子朱标才出生。朱标是他培养很久的,镇得住局势的继承人。但偏偏朱标英年早逝了。朱标的蜜糖蓝玉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朱允炆的砒霜。所以晚年丧子的老皇帝不得不再次拿起屠刀。把继承人权杖上的刺给他刮干净。

结论

举了这么多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不存在皇帝不杀功臣的,只在于这个功臣有没有妨碍或者是威胁到了皇权的稳定。不杀功臣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皇帝镇得住功臣,他的继承人也能搞定这些功臣。以李渊和李世民为代表。但到了李治手里就要费老大劲才能摆脱长孙无忌等功臣的控制,独掌大权了。二是功臣已经变成拔了牙的老虎,没有威胁了,如刘秀、赵匡胤的功臣。三是还在乱世还需要功臣冲锋陷阵。如曹操刘备以及顺治时代的吴三桂等人(到了康熙年间形式稳定也要削他)。

而题主所问的出生于社会底层的皇帝为什么相对来说杀功臣会更多一些。因为任何一个时代底层娶妻生子都要困难很多。他们奋斗一生临死了继承人很小,还制不住大局。那就只能把那些有威胁大臣给弄死了。

本来朱元璋不用这样干,本人活得够长,继承人也是久经考验的,可谁叫老天让朱标早死呢。

而且真较真起来,蓝玉们的那些无法无天的行为,死一千次也够了。而且明朝徐达家、常遇春家、沐英家等好多功臣可是富贵与大明相始终的。你仔细看看,有几个朝代功臣可以和王朝一起善始善终。


丁强888


这个问题我以前思考过而且发现的规律和您一样,一般贵族出身的皇帝比较宽容。而平民出身的一般比较狠辣。我认为这个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认知是有关系的,每个人在所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会影响将来的行为处事。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和将来的将来的行为也有很大关系。那接下来就举例子详细分析下。

平民出身皇帝最典型的事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处理开国功臣的方式上与治国方略的相似。

这些平民皇帝在创业的初期一般都不是领袖,比如刘邦那时候的领袖是项羽,而项羽是贵族出身,他们当时也只是处于将领的身份。有些甚至地位还要高些比如刘邦是领袖的女婿。但是战争和革命的进行,他们在底层通过各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以及复杂而又艰难的革命洗礼锻炼,逐渐走到后来领袖的高位。

可以说最后的胜利不光是自己能力强,而是一个集团,他们这个集团因为领袖的个人魅力团结在一起,不论领袖用的是权术还是武力。他们必须依靠这些功臣才能成功。

他们从底层造别人的反才能成功,而在革命成功后,如何处理这些功臣就成为当务之急。给高官厚禄吧万一尾掉不大,再以同样的方式造反,哪怕不是自己,自己的儿子孙子能镇压的了他们么?那么如何处理方式也很伤脑筋,这时候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教育就派上用场了。他们能在十几年里从基层到皇帝必然在人品上有过人之处比如为人阴险奸诈,厚颜无耻,战争年代和对手谈公平谈良心那是自找死路。而且人品很差,能屈能伸,只要能活下去不择手段。刘邦为了逃避项羽的追把同车的儿女两次踹下车。虎毒尚且不食子,可见德行有多差。朱元璋为了利益反复的与元朝勾勾搭搭眉来眼去,你可是从事的革命啊,虽然他爹死的早,没等到出卖的机会。这种环境里造就了他们只能用一个方式来解决那就是暴力手段。死了就不啥事没有么就这么简单。所以大多数的功臣都会冠以“谋反”罪名处死。否则,没有名正言顺地处死这些功臣的理由。韩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接下来说下贵族出身皇帝,最典型的是如李渊、李世民父子,赵匡胤等人。他们本来就是将领或者皇亲国戚出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成长过程中没有那么多腥风血雨,起点就高很多。更多的时候他们上位要简单的多,比如李渊和隋代的杨氏家族都是亲戚,原来的大臣很多都是隋代的大臣,他们革命更多的是本阶级内部的权利调整。一个领导不行换一个嘛。大多数人还都是服气的不需要考虑造反的问题。而农民出身完全是不同阶级斗争考虑的要多的多提防的也多得多。虽然他们在革命成功后也有诛杀功臣的个例,也得考虑削弱大臣的权利。但很少有大规模处理功臣的,通常选择比较缓和的方式处理。

原因在于在革命之初,就已经领袖的部下,而那些中途被招安或战场投降的臣子,多数够不成威胁,也无需处死,本来大家都是领导阶层只是原来的领导不行换一个,本来也没多大野心只要能高官厚禄谁不一样。处理的可能也是一些强硬的敌对分子。农民就不一样的一夜暴富走上权利巅峰大家都是小时候一起尿尿和泥巴的凭什么你行,你可以当皇帝我也可以所以会成为不安定分子。


岩芋


穷人地痞出身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只有刘邦、朱元璋两位,他们的确杀了很多功臣,尤其是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杀害功臣最多的开国皇帝实至名归。

穷人地痞出身的非大一统王朝的帝王比如朱温、李自成、洪秀全等也杀过功臣,比如李自成杀害罗汝才、李岩等,洪秀全杀害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


但官僚世家出身的开国皇帝一般不杀功臣这个结论就比较偏颇了。

秦始皇嬴政至少逼最重要的功臣吕不韦自杀。12岁的神童宰相甘罗的早夭也有传说是被嬴政杀害。

新朝皇帝王莽最重要的开国功臣是刘歆,他既是伟大的经学家,又是伟大的天文历法学家、史学家、校勘学家和诗人。章太炎甚至称刘歆为孔子之后最伟大的人物。

但王莽与刘歆45年的友谊没有善始善终,新朝末年刘歆参与了一起针对王莽的绑架事件,结果失败了。事件败露后,刘歆自杀身亡,这也算是新朝皇帝王莽杀害开国功臣。

很多对中国历史一知半解的小白误认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没有杀害功臣,事实上刘秀杀害了邓奉、彭宠、庞萌、韩歆、蒋横、李轶等功臣,因为刘秀没有杀主要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刘秀没有杀害功臣。

隋文帝杨坚杀害了王谊、虞庆则、王世积、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史万岁等功臣。

唐高祖李渊杀害了刘文静、赵文恪、独孤怀恩、刘世让、李仲文、盛彦师等功臣,唐太宗李世民杀害了侯君集、张亮、李君羡、罗艺、王君廓、卢祖尚、李孝常、李瑗等功臣。被李世民杀害的大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其实也是唐朝的开国功臣。

宋太祖赵匡胤的确基本没有杀害功臣,但赵匡胤也杀害了救命恩人开国名将张琼。

宋高宗赵构杀害的最著名的功臣就是抗金名将岳飞。

元世祖忽必烈虽然没有杀害功臣,但也杀害了卢世荣、桑哥等大臣。

至于清朝没有真正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开国君主,但努尔哈赤杀害的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其实也是一起创业的功臣,皇太极改后金为清朝,但只是长城以北的地方政权,皇太极杀害的哥哥莽古尔泰弟弟德格类等也是打天下的功臣,顺治杀的叔父阿济格其实也算开国功臣。

真正没有杀害功臣的开国皇帝只有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不仅没有杀害一个功臣,甚至普通大臣都没有杀。司马炎是实至名归的最仁慈的开国皇帝。

综上所述,像刘邦、朱元璋出身贫苦白手起家的皇帝对待开国功臣比较残酷。而嬴政、司马炎、忽必烈这些继承父祖天下的开国皇帝对待开国功臣比较温和。

人往往对来之不易对东西格外珍惜,比如刘邦、朱元璋等都是一穷二白通过自己出生入死打来的天下,但对自己的东西珍惜往往意味着对与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残酷,所谓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

而嬴政虽然是秦朝的开国皇帝,但嬴政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是前面多少代秦国国君多少代秦王的努力,并不是嬴政一个秦王的功劳。

司马炎也是坐享其成,西晋王朝的真正开创者是他老奸巨猾的祖父司马懿,司马懿韬光养晦,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然后发动高平陵政变消灭花花公子曹爽夺取曹魏最高权力,为西晋王朝奠定基础。而司马师司马昭又巩固了司马氏在曹魏的统治,司马昭还消灭蜀汉,因此司马炎篡夺曹魏天下是水到渠成,非常容易。司马炎又非常轻松消灭东吴暴君孙皓一统天下。

忽必烈虽然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但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才是蒙古政权的创始人,后来又经过窝阔台拖雷蒙哥等几代蒙古领袖的开疆拓土,忽必烈水到渠成建立元朝消灭南宋一统天下。

因此嬴政、司马炎、忽必烈都不是真正的创业者,他们打天下相对容易,因此对江山看得比较潇洒,对开国功臣也比较宽容。

就像那些白手起家的富一代往往保持节俭的习惯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对手下的兄弟要求也非常严厉。比如刘邦、朱元璋等。而那些坐享其成的富N代相对来说比较挥金如土,对手下人也比较大方。 比如嬴政、司马炎、忽必烈等。


厚德载物49847


这个题目只要解释清楚朱元璋为什么“大杀功臣”也就回答清楚了。

刘邦没有杀过忠臣,他的基本班底那些丰沛子弟一个一个活的好着呢!他杀的基本是原六国旧贵族出身的人。

所谓“穷人地痞”称帝的也就这两个人了呗!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忠臣呢?

朱元璋要废除相权,废除相权,废除相权。重要的事说三遍。

李善长,胡惟庸,刘基,蓝玉等人要反对的也不是朱元璋,他们既不敢,也理解自己没有本事反对朱元璋,他们只是要做丞相。

尤其李善长,胡惟庸和刘基这三个读书人,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嘛!

三个人既然有机会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拯救天下苍生,第一反应当然是好好工作了,读书一生,以良相名垂青史,夫复何求?

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

可是,其中一方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竭尽全力的去试图把“丞相工作”去做好!

等于去和朱元璋抢权,所以朱元璋杀人!

为什么汤和能善终?因为汤和连县官都真心实意的不想干,不要说什么劳什子宰相了。

为什么沐英能善终?因为沐英对于永镇云南的富贵非常心满意足,从来也不打算“拯救苍生”,服务全天下。

以上不是评价好坏对错,只是要找准矛盾点。

说“感觉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忠臣”很容易举出反例的:

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完全可以不杀人的,把人抓起来也可以呀!李渊不就是没有杀吗?亲手杀死自己的哥哥可比杀忠臣要心狠吧!

康熙削三藩可对不起人家吴三桂这个大清忠臣呀,吴三桂从关外一直打到云南省,功劳多大呀!

这个问题设置的前提不成立,历史上没有“穷人地痞称帝都会杀忠臣”这个事实。


葭明通半瓶历史


历史上出身卑微的皇帝有刘邦,朱元璋等。其实他们都在一个乱世分裂的年代,在非常时期必须用非常的手段做非常之事。再说刘邦,朱元璋出身贫苦,打下江山当上皇帝不容易,他们杀害功臣和忠臣都是为了保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他们的接班人都很弱,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身弱善良,刘邦怕他镇不住那些肱骨大臣,刘邦要为他考虑。而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位,也是文弱书生,如果是他儿子朱标继位的话,他根本不用杀功臣,朱标完全能够稳住局面。

而那些官撩世家出身的皇帝,他们基本上都不杀功臣和忠臣,说明他们对功臣和忠臣所做出贡献都记在心里,从心里感激他们,把他们安排的很好,受到历史上的最佳好评,这样做不让人心寒啊,如果功高震主就得死,要不然人家不放心,那以后谁还努力干工作呢?谁还肯卖力气呀?所以我觉得像秦始皇,赵匡胤,李世民,刘秀等才是真正受人敬重的好皇帝啊,这样的皇帝绝对是历史上的正人君子,对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