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重大疫情(人瘟),都是如何停止消失的?

清水浮木


停止消失可能都没有,历史上重大的疫情,最终都是以疫情有了应对措施而缓解。病毒不会消失,就像流感,疟疾,最终的结果都是在医学上有了治疗方法,而与人类共存于世间。

已知的病毒在增多,未知的病毒可能还会出现。我们能做的,提高自身免疫力是一条自己可以主导的方法。


育儿嘚啵嘚


历史上出现瘟疫的时候,往往只能是任其灭亡,但华夏的老祖宗依然有智慧能够阻断它们传播的顺序或者步骤,以及它们传染的过程,那就是著名的中医。

神奇的中医

其实中医在现在来看依然是一个谜,包括之前的时候曾经看过他们的针灸脉络图,然后我问那个中医大夫,你这个针灸脉络图是怎么整出来的,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一些原理呢?

好像从来没有问过那个老中医这个问题,那个老中医想了想说道:谁也不知道呀,这就是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针灸的时候往这钻一点头就不痛了,往那钻一点气血就活了。

就这么一门神奇的工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医作为一个极其优秀的治疗手段,能够完整的延续下来,和很多的老大夫老医生有着密切联系。

而在古代的时候进行大规模的治疗,或者有某种瘟疫发生的时候,咱们这边一般都是采取中医的治疗方式。

除此之外的几种辅助方法

大家要明白,如果单纯的依靠中医的话,或多或少有些难度,毕竟古代的交通运输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说一位非常优秀的中医,在南方这个时候北方发现了瘟疫的话,把南方的医生送往北方,没有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

所以一般情况下,除了中医加大力度防治之外,还有几种辅助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隔离某一个区域,或者让他们喝水的时候加热,

给他们提供食物,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在他们的村子或者镇子周边系上一些黑花。

这样的一种防治措施能够保证,短时间之内遏制病毒,遏制瘟疫。

当把这些做好之后,一切只能够尽听天意了。古代人不懂得病毒它们的繁殖原理,但是对于病毒的防治,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上的重大疫情并没有消失过,只是暂时性地停止大规模传播,隔了一段时间后还会继续爆发的。

例如席卷世界的黑死病,其实就是鼠疫。而鼠疫至今仍然没有被根除,依旧是我国规定的甲类传染病。

只是,这种传染病的流行是有周期的,这与其流行病学的特征有关系。

随着传染病大规模的流行,其实也是做了自然选择,一些容易感染鼠疫、并且容易丧命的人被淘汰掉,而剩下的人就获得了免疫,所以使得人感染鼠疫的几率在逐渐下降,最终停止了大规模的传播。

传染病的防控,主要还是依赖于科学的进步,以及各种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天花病毒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不再是人类安全的头号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才正式宣布扑灭天花,这也是历史上首个在人类社会中绝迹的传染病。人类和天花的斗争持续了几千年,可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卫生观念、卫生体系的完善,才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这是古代社会大多数地区所缺失的。

总而言之,古代的传染病从来没有消失过。


HuiNanHistory


欢迎走进文史工作坊!

世界上真的发生过很多的疫情。中国发生鼠疫最严重的时候是在民国,当时东北地区发生严重的鼠疫。特别是1910年。

这场鼠疫得力于一个外国在华医疗人员,叫做伍连德。他找到了病源是一只肺鼠。

而清朝人的免疫力也逐渐增强,这场鼠疫也叫不了了之。

中国古代最严重的要数天花。可能有人不以为然,实际上在中国古人看来,得了天花宛如绝症。光清代两个皇帝福临和同治皇帝都是死于天花,大家想一下皇帝的御医应该是古代医学造诣的巅峰了,都无法根治。而天花得到有效的根治,要得益于晚晴传教士的医学传教,他们的天花疫苗拯救了中国人。

传染病如果找不到根治之法,是不会消失的。所有我们每个人都要讲究卫生,不要乱吃东西,否则会给人类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文史工作坊


古代发生瘟疫往往都是由其自己隐藏起来,并不是消灭,因此在一定时间以后海湖继续爆发出来。

比如:曾经让满清皇族畏之如猛虎的天花。

天花是最古老死亡率最高的瘟疫之一,而且天花具有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一旦有人感染天花除了依靠个人自生的抵抗力和缓解药物以外,几乎没有方法可以根治。而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会留下疤痕。

满清政府就曾因为天花的原因所以在每年的春季都不敢饮马南下。

而且清朝的康熙皇帝能够当上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康熙在幼年时曾得过天花而不死,可见满清政府队天花的忌惮有多深。甚至严重点天花甚至还能决定一位帝国皇帝的命运。

而且天花的历史之悠久,从古代埃及疑似出现,一直到中国1962年最后一例天花被消灭,存在了近三千年的天花就此在中国大陆上消灭了。

从这里也足以证明古代其实很多的瘟疫其实都是没有真正的治疗方法的,只能是进入了潜伏期,随时可能爆发。


这个历史很正



关于历史上的重大疫情(人瘟)有很多,本人对于中世纪欧洲历史略有研究,可以讲讲大家熟有耳闻的欧洲黑死病。黑死病瘟疫在欧洲历史中是常见频发的疫情。最著名的就是14世纪发生的欧洲中世纪大瘟疫事件。


这场大瘟疫起源于中亚,1347年蒙古军攻打黑海港口城市卡法(现乌克兰城市费奥多西亚),将瘟疫传入,之后由亚欧商人传到地中海 。首先从意大利著名港口热那亚登入,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的海地区再到俄罗斯……


蒙古大军攻打君士坦丁堡时,用投石机把带有黑死病的尸体丢入城中(场景参考)


"他们成百上千的死去,不分昼夜,随后被丢入...壕沟,再覆上黄土。当这些壕沟被填满时,人们就挖掘更多的壕沟。而我,阿格诺•迪•图拉...亲自埋葬了我的五个孩子...如此多的人死去,所有人都相信这就是世界末日。"

这段文字描述意大利小城锡耶纳的悲惨场景。而阿格诺•迪•图拉的遭遇却只是十四世纪欧洲瘟疫大爆发时,卷入黑死病漩涡中千万家庭的一个缩影。


这种神秘的疾病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意大利并扩散至欧洲,在两年半的时间,瘟疫夺走了2500万人的生命。有现代欧洲学者估计,受灾地区可能达到一半人口的死亡(因旧时代的统计方法落后与相关资料遗失,此事一直有争议)。欧洲各国在瘟疫过后200多年,其人口密度与13世纪相当。


公元1353年,在欧洲肆掠正猛的黑死病突然消失。虽然后续几个世纪都时常卷土重来,但不会再造成这么大的伤亡及影响。通过现代医疗机构的科学分析及大量文物资料的发现与挖掘,目前各领域学术界的共识有以下来几点:


免疫论。在2011年,法国科学家找到14世纪欧洲黑死病时期的先民遗体,从埋坑里的遗体骨骼中提取DNA,发现黑死病致病菌的DNA和现代鼠疫的DNA几乎是同源。说明人类幸存者是有免疫力的,并遗传给后代,而没有获得免疫力的人们则来不及产生抗体而快速死亡。这也是为什么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黑死病时常卷土重来,但致死率没有那么高的原因之一。


黑死病的病毒缺陷,其致死性强,病毒生命周期短。病毒一直都存活在细胞中,直至细胞死亡,病毒也随之死亡。病毒繁殖速率和死亡速率决定它的存活周期和感染面积。欧洲中世纪瘟疫大爆发,导致各地城市、乡镇人口密度急剧下降。在瘟疫末期,当时留存的资料统计显示,每周病死的人数开始多于被感染的人数,直接证明黑死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少,最终病毒自己杀死了所有宿主。


卫生习惯,居住及行为方式改变。中世纪欧洲卫生恶劣,在CBBC出品的《糟糕历史》节目(豆瓣评分9.3的高分)中,欧洲城镇里,居民的日常废水直接泼到街道上,或流入生活用水的渠道里,整个城市臭气熏天。居民没有洗澡习惯,据说法王路易十五一生只洗了三次澡。贵族们则喷香水或随身佩戴香囊避免洗澡(欧洲自古喜欢香料的原因),而平民们大多有一生不洗澡的恶习。这也导致欧洲人身上易有跳蚤。在黑死病期间,国王及领主痛定思痛,大力翻修城市水渠,清理下水道污垢,保证水质干净。号召城镇、乡村自发组织集体防疫措施,鼓励民众洗澡,注重防虫防鼠。


1480年达芬奇制作的城市房屋草图,与水渠连接的循环系统,提高城镇卫生的防疫工作

清理传染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每天都有收尸人上门收集尸体,集中进行焚烧或掩埋。隔离病原体,实行患者隔离。凡是有患病者的家庭,门口都有大写的"P"字,提醒过路人注意这里有黑死病发生。村庄隔离、往来人员隔离、往来货物也隔离,商业贸易进行最大限制进行,城市实行宵禁,人们都躲在家中,静待着死神离去。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黑死病瘟疫,每次瘟疫都带走了成千上万人类的性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黑死病瘟疫,发生在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中国云南,并蔓延到香港,夺走了约一百万人的生命。瑞士籍科学家耶尔森、日本籍科学家北里柴三郎闻讯前往香港,冒着生命危险在患者的身上发现了鼠疫杆菌——黑死病真凶。至此,历史谜团总算揭开,后续研制出治疗血清,通过灭鼠灭虫切断传播途径,配合抗生素来治疗患者,很快取得了显著效果。黑死病也就漫漫淡出了历史。


北里柴三郎(左上)与耶尔森(右下)两人之间的故事令人唏嘘

感谢您的阅读,别忘了关注留言哟~您的建议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对欧洲黑死病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有完整细致的分析(4000字长文)


清风名月


一个残酷的真相是,至少在中国古代,重大疫情从不曾消失,只是暂时停止,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出现。

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一位名叫王玉兴的教授,曾在2003年发表过一份《中国古代疫情年表》,该表记录了从公元前674年到1911年,也就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宣统三年,这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总共发生过的疫情次数。这个数字简直触目惊心。

足有356次。平均每7.26年都要爆发一次疫情。

如此频繁的疫情,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数人的死亡。其对人口的消耗,比战场上的绞肉机还要恐怖。

所以,防控疫情,自古开始就是一场艰难且漫长的战斗。

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富有智慧的,能从每一次的疫情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并且,每一次疫情出现,都会采取一系列的办法,控制疫情蔓延,降低人口伤亡,直至疫情停止。

说起古代防控疫情的方法,核心就两个字:隔离。

早在两汉时期,就有对瘟疫的记载。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其著作《论衡》中有此记载:

太阳之地,人民促急,促急之人,口舌为毒。

这是对当时爆发的一种通过唾液传播的传染病的记载。说的是住在爆发毒气之地的人,说话时唾液喷射到别人皮肤上,那别人皮肤上就会肿胀生疮。在当时的卫生和医疗条件之下,这种传染病造成的影响应该是相当大的。

不过,哪怕是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有了与患病之人相“隔离”的意识了。因为在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就记录着,面对疫情患者,不应与其接触,不同饮食,或者不共用器皿。

丙有宁毒言,······亦未尝召丙饮。······皆莫肯与丙共杯器。······皆难与丙饮食。丙而不把毒,毋它坐。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专门的隔离病房。

当迁疠迁所。

意思是把疫情病人转移到专门的“疠迁所”,隔离开来。可见,那个时候的防控手段已较为成熟了。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云梦秦简》记录的是秦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和占卜的内容,算是官方的材料,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其中对当时防控疫情的记载,可算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西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记载:

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班固是史学家,《汉书》是正史。这说明,面对瘟疫,当时的政府采取了更大面积的隔离手段,腾空一部分住房,用来隔离“民疾疫者”,以此来治疗病患,防止疫情扩散。

另《汉书》中记载:

赐死者一家六尸以上葬钱五千,四尸以上三千,二尸以上二千。

这里说,凡是家里有死了6人以上的,政府出5千安葬费,4人出3千,2人出2千。因为古代感染瘟疫的,大都是贫苦百姓,一旦家人病死而无钱安葬,无异于加剧疫情的传播。

后来,到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金匮(guì)要略》中,对防控瘟疫的办法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肉中有如朱点者,不可食之。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

说的是肉里有红点的,不能吃。猪马羊得瘟疫死的,也不能吃。这里说明了,在张仲景时代,就已经有瘟疫从禽类传至人身上的认识了,所以中医提议要避免食用。

在唐朝,防控疫情的手段更凌厉,除了正常的隔离之外,还采取“有一门尽殁(mò)者官给凶具随事瘗(yì)藏”,有一家人都因为瘟疫病逝的,直接采取集体掩埋,减少公共扩散,防止再度爆发。

宋代,很多医书上都有记载专门针对各种瘟疫的药方。到了明朝还有了“济疫小饮子”,也是用来防治瘟疫的药方,不过传闻这是由当时的皇帝亲自开好,分发给百姓的。

再到后来的清代,对疫情隔离病人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病人要尽量不外出,而且除了医生之外的人,还不允许探视。这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隔离要求了。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对防控瘟疫所作的努力。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瘟疫的爆发,都是由于人们或在政府的号召之下,或各自主动自愿地与病患隔离,才得以让疫情慢慢地停止下来。


1.《中国古代疫情年表》

2.《论衡》

3.《云梦秦简》

4.《汉书》

5.《金匮要略》


文森特看世界


首先我们都知道你问题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后半句我认为是个病句,“停止”后加个逗号可好?

瘟疫就是恶性传染病,古代历史上爆发过很多次大型瘟疫,比如天花,疟疾等等;但是古人对瘟疫的认知并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染病的人,运气好被治好了就好了,治不好就只能等死,有的甚至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集体染病而亡。

大面积染病又无方可医,很明显,为了防止继续流传,就只能被隔离!

不明就里的死亡

东汉·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东汉灭亡前的30余年,总共记载了12次瘟疫的爆发,当时的人们都不懂“瘟疫”,针对它也无法真正的对症下药,有的百姓迷信,就认为是神鬼导致的,虽然也有有识士大夫观察出了一定的端倪,否定了“神鬼致病”之说,但是也并无好的办法应对。

正如曹植这篇《说疫气》里写的“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是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无法有效救治,再一个就是封建乱世,国家无暇顾及平民百姓的死活。

东汉·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描述的景象,在很多古装剧里其实都出现过,难民伏卧或者坐于路边草丛逃难,不停咳嗽,明知重病,却没有任何办法,大多数都只能等待死亡的来临。

不仅是平民百姓,士大夫也无法避免,“建安七子”中的陈琳、徐干、应玚、刘桢等四人也是染病而亡,陈琳就是我们看《三国》,官渡之战前,为袁绍写檄文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的才子。

很显然,那时的人们染病了,大多数就只有等死。

划时代的“吴又可”

吴又可是明末清初的人,明末也是灾情疫病横行的时代,但是他的医学思想并没有因循守旧,在通过对疫情的细致查察,综合前人的记载,创造的性的提出了瘟疫是“疠气”致病之学说,疠气通过口鼻侵入体内,而疠气是物质性的,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解决。

最后,吴又可凭借丰富的经验,编纂出了《瘟疫论》

一书,向世人详细描述了他的创造性发现,以及他对治疗疫病独特但有效的方式。这本书至今仍能指导临床,具有现实意义。

电影《大明劫》中,就很好的再现了这段历史,明末的瘟疫流行,十户九死,很多富有经验的医者要么以伤寒要么以风热来治疗瘟疫,如此,染病之人不死才怪,当吴又可提出他创造性的正确观点后,一帮顽固老郎中疯狂反对,幸得督师孙传庭的支持。

其中还有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孙传庭在危急时刻,“重症下猛药”,为了不影响即将出兵的健康将士,将染病的士兵全烧了。电影里那么展现,恐怕现实里也多的是类似做法,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结语

在古代,疫情横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活环境的恶化,其实可以发现一般疫情频发的时代都是乱世,朝廷无心也无力管,郎中又没有正确的认知,那么要扼制疫情的蔓延,一多半就是集中隔离,能治好的治,治不好的就只能认命了!



史海浮沉假行僧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可以看到很多与现实有关的问题。

有的问题是有答案的,有的是没有答案。

如果有人要问,这场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那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那些让人恐怖的疫情,是在呢么结束的。

晚清时期,东北地区爆发了一场大瘟疫,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病毒,更不了解这些致命的病菌是通过什么渠道传染人的。

所以一爆发,就让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两地死伤累累,很快便有几万人倒下,清政府急忙找到一个熟悉细菌学的医生出任医官,到东北去治理疫病。

找的的这个人就是伍连德。他是一个祖籍广东,生在马来西亚的医学专业高材生。伍连德到了东北的哈尔滨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找传染病的病源,这就需要解剖死者的尸体。当然了,这件事在清朝时候,还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死者为大,怎么能去破坏死人的身体呢?最终伍连德还是想办法解剖了尸体,才知道致病的细菌就是鼠疫杆菌,由此知道这场剧烈的传染病,原来是世界历史知名的鼠疫。

但是当时是冬天,像现在一样,并不是跳蚤的活跃季节,那么鼠疫一般的传播途径——老鼠、跳蚤、人这个链条就无法解释,当时日本人觉得鼠疫的源头就是老鼠,于是花大力气去捕捉老鼠,但是疫病继续蔓延,丝毫没有缓解。伍连德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原来这次鼠疫是通过飞沫传染的,原来是鼠疫杆菌入侵肺部后,通过上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就是所谓的“肺鼠疫”。

于是伍连德针对这种情况,不顾国人和外国人的不解,发明了口罩,并对疑似病人隔离,火化死者尸体,通过一系列的办法,终于控制住了这场剧烈的甲类传染病。

这种以伍连德名字命名的伍氏族口罩,至今还有人用。虽然制作简单,就是两条纱布,中间夹着一条沾了药水的药棉。而这样简单的创造,阻断了病毒的人与人飞沫传播。这也是清末东北战胜鼠疫的重要发明,伍连德甚至还被诺内尔医学奖题名。

由此可知,战胜病魔的,是相信科学,是万众一心。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历史宝藏


瘟疫有停止过,但却从来消失过。

几千年来,瘟疫确实时时刻刻的在影响着人类,不断的引起人类社会的恐慌。

古代瘟疫横行,数次改写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它曾经摧毁了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甚至还有许多国家也是因它毁灭。

但是,现在却不是这样了,大部分瘟疫(或者说是细菌)都已经威胁不到我们人类了,为什么?

1683年,列文虎克通过显微镜,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细菌。

1989年,荷兰科学家推测出病毒的存在 。

1938年后,电子显微镜问世,人类真正可以看到病毒的真容。

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或更高级的设备看到它了,以前害怕是不知道对手在哪,不知道如何下手,现在既然可以看到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以前瘟疫横行之时,人们或许对此束手无策,想要活命或许只能对神寻求保佑。

但是现在却不同了,至于理由,前文也提到了。

下面举个例子,来讲讲瘟疫或者说病毒是怎么停止的。

就拿天花来说吧。

关于天花,最早的记录应该是在古埃及,公元前1156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上就有被疑为是天花皮疹的迹象。

之后应该是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的时候,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印第安人。

在欧洲人未踏入美洲时,美洲的人口约有3000万人,后再欧洲人过去后,仅仅一百年不到,美洲原住民只剩下了100万人,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当时他们对天花束手无策,无药可治,想要挺过去只能靠自身免疫力。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中世纪才得以好转,当时的中国医生们率先找到了“人痘接种”,把天花患者的“痘苗”接种到健康者身上,就刻预防天花。

后来到了18世纪,中国的“人痘接种”技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但是这种办法也不是一个好办法,为什么?因为它也有坏处:

①被接种者能防得了天花,但地其他疾病的免疫力却常下降。

②很多人可能本来没有得病,被种上天花以后,结果得天花死了...

③痘苗也不易保存,接种能否成功,还要看运气。

也是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当年欧洲的天花并没有得到根治。

后来还是詹纳在牛的身上找到的天花克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牛痘技术了。

自此之后,天花这一疾病才被控制住了,被停止了,但你敢说这种病毒在地球上消失了吗?不见得吧。

再比如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新冠,之前我们或许对它不了解,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钟南山院士或其他医学专家,肯定会找到让它停止的办法

A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