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倆月不開張,相當於2019年半年白乾了

最近售樓處開始營業了嗎?這兩天每天早上都接到售樓處電銷電話。


房地產倆月不開張,相當於2019年半年白乾了


01

期房的擔憂


19年下半年,在媳婦工作地附近,萬科與當地企業聯合推出了一個樓盤,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媳婦很心動。1萬5的精裝,價格相對來說,還算公允了。再加上萬科與媳婦工作單位談合作,打包團購優惠,很多同批同事都紛紛入手。但我們沒入手,主要是我有兩點擔憂。一個就是需要2022年交房,期房風險太大。二來是房產證問題,這附近拆遷遺留問題特別多,雖說這邊是老市區,但附近歸村鎮管,此次萬科與當地鎮政府,當地的施工隊合作,很常見的打著萬科的精裝牌子,共同收割一波韭菜,交房後房產證是否能夠順利辦下來是個很大的問題,畢竟這邊有太多樓盤交房多年都沒有房產證。

也正是因為這兩點的隱憂,我們最終沒購買。聽說,最近,這個樓盤開始售賣車位和小棚了(12-15萬),原計劃是今年下半年才開始售賣。應該是此次疫情影響,過年後就一直沒開張,畢竟住宅售賣壓力大,就加快了車位售賣的速度。畢竟現在資金流,哪個房企都不輕鬆。

最近售樓處開始營業了嗎?這兩天每天早上都接到售樓處電銷電話。我都是用的外地的手機號,都能夠被當地的售樓處聯繫到,現在的大數據分析,著實讓人害怕。


房地產倆月不開張,相當於2019年半年白乾了


02

工地復工難


雖然很多地方,現在都要求復工,浙江地區,更是派車派飛機,去員工聚集較多省份拉人回來。例如浙江永康派出了9輛大巴車,從雲南省鎮雄縣出發,行駛了1800多公里、20多個小時,接回鎮雄員工,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湖州要給新招員工每人發1000元的補助,介紹人來湖州務工,還能領現金獎勵。在隔離14天后,這些員工就要返崗復工。相信這些員工的內心是感動的,也第一次體會到被如此重視。未來的城市競爭,人口流入還是流出,真的將決定這個城市的生機。

但建築工地的復工難度,要大於工廠的復工難度。現在工地的主要生力軍是50左右的老一輩,真正的年輕一代還是很不願意幹工地的。本身這群人對於信息的掌握速度和來源,就少於別人。再加上封路封村,即使你高速等暢通了,你從老家到縣城,到車站,還是不容易的。即使這些都實現了,到達工地隔離14天,在工棚裡的防疫,一日三餐的準備,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情緒管理,都是問題。本已經資金鍊極為緊張的房地產開發商應該是不會承擔這筆費用,建築施工隊,包工頭也應該不會承擔,讓工人自己承擔更是天方夜譚。而工地復工無望,對於期房的隱憂,相信不僅是我,會有更多已經入手的準房主,會更擔心何時竣工,何時交房。

目前,大部分樓盤應該都是期房,沒有人談到這個工地復工的問題,但不談並不表示不存在。對於年前已經墊資的包工頭們,他們現在在家是怎樣的心情,上下游的建材供應商,塑鋼門窗供貨商,外牆保溫施工隊,內部裝修隊,水電安裝工,這些墊資也很大,如若在工地或售樓處鬧僵起來,又會刺激準房主的神經,萬一業務維權群加入進來,這個樓盤後續售賣更成問題。

生逢多變的時代,特別是這次的疫情爆發,很多人都措手不及,之前種種年後規劃都泡湯了。以年計,時間太長。半年計吧,時間又太短。對於剛需來說,還是儘量看現房吧。


房地產倆月不開張,相當於2019年半年白乾了


03

政寬鬆解綁?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句話又拿出來了,估計也是真心希望能夠資金脫虛向實,真正惠及乾渴的製造業。但資金的流向,真的是難以把控。特別是地方財政嚴重依賴土地收入,近期的土地拍賣連續高價,更是顯示了這樣的意志。房子還是需要極力穩住的。

開發商的朋友看到這個報告後說,本以為春天來了。他們原本期待會有更多城市因城施策、適當放鬆,但現在來看,這個期待可能會成為泡影。

近日,央行公佈了2020年第二次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以上LPR為4.75%,比上期下降5個基點。5年期以上的貸款,基本上就是指房貸了。按照這個基準算一下,貸款100萬、30年期限的房子,月供減少的數額大概是:30元。還是水量不夠呀。

大的頭部房企率先開始了自救,恆大的七五折賣房,5000元鎖房定金,現在每天打開新聞,都是統一的文案:副業剛需,躺著賺錢。

綠地也不甘落後,發了一份內部文件,主旨是讓全體員工參加“安家寶計劃”。簡單概括下:繳納10萬元買房,3個月內享受8%資金收益;真簽約買房的話,底價買房基礎上享受額外優惠;首付達到50%,可更名一次;

3個月內放棄自購或更名權益,仍可享受8%的資金收益。管理級員工每人要購買至少2套,其他員工每人至少1套。

企業自救的行為,資金鍊太緊繃了。




最後想說的是,越安穩的生活和自由的靈魂,往往都是節制出來的。

當我們恐慌於通脹的壓力,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知識付費專欄作者的推波助瀾,年輕一代的壓力開始逐漸放大並焦慮,我們渴望獲得更大的金錢增值方法,副業賺錢門路,以應對未來的變數。而未來的幾年之內,社會將進入存量財富重新分配的時代,太多的生意,都將圍繞如何激發潛在消費慾望,而此刻,剋制住自己的慾望,將自己的收入,定期轉化為儲蓄,雖落敗於通脹,但起碼安穩可靠,將自己不切實際或無必要的消費慾望斬斷,聚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沉澱下去,方為上計。未來一年,我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