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古梁镛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神剧《神探狄仁杰》让“狄胖胖”断案如神的形象深入人心,每次最喜欢看的部分就是“狄胖胖”一本正经地给反派讲故事。历史上的狄仁杰可不仅仅是一个“神探”,更是杰出的政治家,是李唐王朝的续命功臣。

延续李唐王朝

狄仁杰最大的功劳就是让皇统回到了李氏。武则天当政,以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弟一直在运作,想要让武则天未来将皇位传给自己,真正地将李氏王朝变成武氏王朝。

因为李氏诸王一直不断起兵反抗武则天,再加上自己的两个儿子李显、李旦先后被自己废黜,武则天害怕未来他们清算自己,所以一度偏向于立武三思为太子。

武则天就此向狄仁杰征询意见,他极力发对,明确自己的意见,想要立太子就必须立李显,武则天只好作罢。

有一天武则天做了一个梦,召狄仁杰解梦,具体什么梦说法不一,大体的意思是武则天梦到自己是一只折断了双翼的鸟,狄仁杰解梦说双翼折断就是皇帝抛弃了两个儿子,趁机进言:“儿子和侄子谁的关系更近?如果立儿子为太子,那么可以保证武则天万年之后享受太庙祭祀,如果传位给侄子,从来没有听说过侄子会祭拜姑母的。”

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旧唐书》

经过狄仁杰的不断劝谏,最终武则天决定接回李显,立为太子,万年之后将皇统还给李氏。

也因为对李氏拥有如此大功,所以狄仁杰备受后世李唐皇帝推崇。他病死之后,武则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李显继位之后,追赠他为“司空”,到了唐睿宗时期,更是追赠狄仁杰为“梁国公”,唐玄宗时期将狄仁杰请入太庙,配享中宗。

举荐人才

狄仁杰除了刚正不阿,敢于进言外,他还是著名的“伯乐”,一生举荐无数人才,甚至留下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美名。

狄仁杰举荐的名人有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这几人后来都身居宰相,而且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

他还举荐了姚崇,他就是唐玄宗的第一任宰相,帮助唐玄宗稳定了朝局,打下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姚崇也被成为唐朝四大贤相之一。

正是因为举荐了大量人才,让狄仁杰在后世士大夫阶层留下了很好的名声,被历代官员所推崇。


总结一下,狄仁杰是武则天的肱股之臣,因为他的不断劝谏,保住了李唐的皇统。病逝之后被李唐历代皇帝推崇,最后得以追赠梁国公,配享太庙。也因为其善于举荐人才,所以被士大夫阶层所追捧。


荣耀历史


700年,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哀痛不已,发出了“朝堂空矣”的慨叹,并下令停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705年,中宗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941年,后晋追封狄仁杰为太师。

时至今日,狄仁杰一直是正义公理的化身,在老百姓的心中立着。

宰相是一个位高权重却又风险很高的位子。和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时代的其他宰相相比,狄仁杰是很成功的一个,是死后名声光鲜亮丽的一个。

对他而言,女皇武则天把他高看一眼;对武则天而言,狄仁杰又言无不尽,是政治上的好帮手。有人曾经说,“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足见狄仁杰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狄仁杰的成功,在于他体恤百姓、清正公廉、嫉恶如仇。他最为光彩的阶段是在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武则天上台后,狄仁杰也是起起伏伏,风雨飘摇,过了一段苦不堪言的日子。在谪贬彭泽之后,在契丹入侵和安西四镇镇守和解决突厥南下造成的困局中,狄仁杰对局势的判断有板有眼、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深得武则天赏识。

身居宰相之位,狄仁杰对武则天忠心耿耿,知无不言。特别是在皇位的传承问题上,他权衡大势,坚决支持李唐光复,力劝武则天第二次把庐陵王李显立为太子,才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狄仁杰衷心不二有胆识,武则天深信不疑有胸怀。武则天后来甚至下令狄仁杰上朝时不用跪拜,其他大臣不得无辜打扰。699年,武则天巡幸三阳宫。狄仁杰和一杆子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只有狄仁杰获赐宅所。

700年,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哀痛不已,发出了“朝堂空矣”的慨叹,并下令停朝三天,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705年,中宗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941年,后晋追封狄仁杰为太师。

时至今日,狄仁杰一直是正义公理的化身,在老百姓的心中立着。

狄仁杰无疑是一个善终的宰相,他的人生历程并不平坦。纵观他的人生,我们会发现正义、人格、胸怀等是撑起人生的基础。


回望历史的青年


狄仁杰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官拜宰相,是武则天非常倚重的重臣。在民间盛传的是他的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人称其为“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不仅是位神探,而且还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更为可贵的是,狄仁杰不畏权贵,敢于犯颜直谏。武则天可是位心狠手辣的主,她的手下酷吏也时刻想抓住狄仁杰的把柄。那么敢当面直谏武则天的狄仁杰会遭遇什么样的结局呢?



狄仁杰出身于并州太原的一个官宦家庭,他的祖父狄孝续和父亲狄知逊分别曾官至尚书左丞和夔州长史。少年狄仁杰即志向高远,立志作一个拯救天下苍生的宰相。

唐高宗显庆年间,狄仁杰参加了明经考试,从而步入从政生涯。他上任的首个官职为河南开封的判佐。但不久,狄仁杰便被同僚诬告。所幸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查明事实给狄仁杰洗刷了冤曲。

阎立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狄仁杰是位精明强干的有为官员。因此狄仁杰由祸得福,被阎立本举荐为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在这个职位上,狄仁杰兢兢业业干了十余载,政绩非常出色。



唐高宗仪凤年间,政绩突出的狄仁杰被上调至京城长安出任大理寺丞,进入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狄仁杰在职期间,勤政严明,处理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并且件件公正严明。

狄仁杰办案依法公允,为此甚至敢与高宗李治争执。当时的左威卫大将权善才得罪了人,因误砍太宗李世民昭陵柏树被举报至高宗李治。李治下令将权善才处死,但狄仁杰据法与李治力争,认为权善才依法不足以致死,最终令李治服软。

狄仁杰办案不畏权贵,他顶住压力,先后查办了高宗的宠臣司农卿韦弘机、左司郎中王本立等人。狄仁杰的公正严明、铁面无私很受高宗李治赏识,不久,狄仁杰改任侍御史、度支郎中、知顿使等职,信受高宗李治的信任。

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废中宗李显,立睿宗李旦,手握实权。此时狄仁杰被外放到宁州担任刺史。垂拱二年,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宁州,对狄仁杰治下的宁州赞赏有加,遂举荐狄仁杰入朝出任冬官侍郎。后狄仁杰又任江南巡抚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等职,所到之处,勤政爱民,并于武则天天授二年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入职宰相。

但到职不到半年,狄仁杰即遭到酷吏来俊臣以谋反之罪诬告。虽然武则天亲自为狄仁杰翻案,但狄仁杰还是被贬为彭泽县令。

四年之后,为了平定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冀州,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到任后,安抚民心,孙万荣也不战而逃,武则天又将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并在神功元年,再次召狄仁杰入朝,复居宰相。

狄仁杰在辅佐武则天期间,忠心体国,劝谏武则天以德治国,爱惜民力,甚至不惜冒犯龙颜,与武则天当面力争,成为武则天最为倚重的大臣。

狄仁杰一心辅佐武则天治国,可是他心系唐室,在武则天晚年力劝武则天为李显为太子,武则天采纳了他的建议。可以说狄仁杰对唐室有再造之功。

狄仁杰身居高位,却非常提携后人,知人善任。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暐、袁恕己、敬晖等五大臣就是狄仁杰举荐的。

久视元年九月,七十一岁的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去世非常心痛,并感叹“朝堂空也”。中宗李显复位后,狄仁杰被追赠为司空。唐玄宗李隆基时,狄仁杰被配享中宗庙廷。

狄仁杰的一生非常富有传奇色彩,他为地方官爱民如子,入京官悉心辅佐武周治理国政,推贤举能,心系唐室。他在风云谲异的仕途中,不畏权贵,胆识非凡,终获全身而退,死后倍极哀荣。


岁月是一条河流


如果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神探狄仁杰》,其实大部分都是狄仁杰人生中最后3年的辉煌,你会不会还有心情看下去呢?

狄仁杰当宰相的时候是公元691年,但是当了仅仅4个月,就被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没杀改为彭泽县令,公元697年才再度被启用,而此时距离他寿命的终点也仅仅只剩下3年。

应该说我们看的《神探狄仁杰》,其实就是狄仁杰生命最后3年里面干的事情,由此可见这位“狄胖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面,仍然在不辞辛劳的为国家努力干活。
狄仁杰公元700年去世,享年70岁,从他这一生来看,有多数都是不受重用的时候,而史书上也没有留下狄仁杰是多会儿参加科举的,只是说是以明经及第,而在唐代明经和进士还不一样,明经是考试固定科目,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闭卷考试,不如进士考的东西活络。
”岑仲勉说:“明经多帖两经,似乎较难,然《孝经》、《论语》文字无多,不难兼习。……进士诗、赋限韵,要须自出心裁,比口试专凭默记者,难易有差。”
因此在唐代考明经做官的多半还要受点歧视,因为这是一种比较投机的办法,不如考进士难其实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狄仁杰考试,也算不上是绝顶天才的那种,也不是状元及第,不过狄仁杰的父祖都是朝廷官吏,因此狄仁杰也算是出身名门,所以有幸进入仕途,一开始只是担任汴州判佐,被阎立本推荐以后才担任了并州法曹。
在这里值得一提到就是阎立本虽然扬名于后世的身份是画家,但是在唐代曾任高官,推荐狄仁杰的时候是河南道黜陟使,当时唐朝天下共划分了大约十几道,其中一道黜陟使等于说将当地的所有管理权力都交给了他,算是封疆大吏了,从神探狄仁杰里面也能看出来,狄仁杰就多次被授予这样的官职。
因为在并州法曹位子上,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而且没有错漏,这使得狄仁杰的名声逐渐的传出,而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狄公案,实际上都是在这一时期。
但是狄仁杰的仕途一直不顺利,公元676年,狄仁杰才担任了侍御史的从六品小官,对比当时朝廷来看,还是不入流,但此时的狄仁杰已经进入到最高统治者唐高宗的眼睛中,此后官运一路亨通,虽然屡遭弹劾,但是一直在地方担任刺史,直到公元691年,从洛州司马一跃而被授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也就是在短短的十年里面,狄仁杰达到了人生最巅峰的时候,在被起复担任宰相以后,公元69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魏州刺史,契丹首领孙万荣叛乱,一听说狄仁杰到来,吓得后退数十里,不战自败,公元698年狄仁杰又被武则天任命为河北道行军元帅,讨伐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的权利,这恐怕也是电视剧中各种名目的由来,公元700年狄仁杰还朝,被授予内史,当年九月病逝。
算起来狄仁杰在朝廷中枢也不过只有十年时间,大部分是生涯实际上都是在地方为官,因此在地方享有极高的声誉,而无论是在地方还是在朝廷狄仁杰都可谓算是做到了圆满,堪称古今第一名臣。

漫步史书


狄仁杰,唐代名臣,著名贤相,被誉为大唐支柱。

很多人认识狄仁杰,是通过《神探狄仁杰》的影视剧。不错,历史上真正的狄仁杰确实断过不少案子,但相比他做出的其他贡献,他断案的经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故事

狄仁杰是山西太原人,以明经及第,入仕做官。狄仁杰的经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他有长期在地方州县任职的丰富经历,也曾在中央做官,特别是任大理寺丞期间,负责判决全国重大疑难案件,他勤政不怠,一年内决案无数,涉及一万七千余人,却无一人冤诉,狄仁杰断案如神的名声就这样诞生了。曾在中国任职的荷兰外交家高罗佩创作过一部公案小说《大唐狄公案》,讲的就是狄仁杰断案的传奇故事,对狄仁杰的“神探”之名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狄仁杰的政治生涯主要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期间。众所周知,李治晚年体弱多病,朝廷大权旁落在武则天手中,李治死后,武则天更是完全操控朝局,废立皇帝和太子,最后更是直接取而代之,废李唐,建武周,被视为篡夺大唐江山的恶毒女人。

面对武则天的“倒行逆施”,文武官员们表现不一。有的是墙头草,随风倒,完全倒向武则天,甚至毫无原则,对武则天言听计从,阿谀奉承;有的则是十分不满,各种批评指责,甚至起兵造反,却被强势镇压,没有成功。无论哪种方式,其实都无助于李唐江山的恢复。

狄仁杰则不然,他拥有真正的大智慧,骨子里忠于李唐,但他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针锋相对和武则天对着干,自找死路,如恪守君臣之道,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尽量保全李唐宗室,反正武则天早晚会老、会死,等她老去或死掉,再扶持李唐恢复,才是务实有效的措施。

武则天虽然为人恶毒,但总体而言是个好皇帝,知人善任,尤其欣赏狄仁杰的忠诚和才华,故而对狄仁杰十分器重,拜其为宰相。后来,武则天的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以冷静的头脑应对,武则天对狄仁杰起了疑心,亲自审讯狄仁杰,狄仁杰自己是被刑讯逼供,不得已承认,武则天查清真相后,赦免了狄仁杰的死罪,但将其贬官处理。

狄仁杰被贬后,武则天无人可以倚重,时常思念狄仁杰,后因形势需要,重新启用狄仁杰,狄仁杰不负重望,再度获取武则天信任,很快又被拜为宰相,二度入相。

狄仁杰恢复李唐的努力

武则天十分敬重狄仁杰,尊称其为国老,而不直呼其名。狄仁杰年老体衰,请求致仕休养,武则天觉得自己离不开他,就是不批准,还特批狄仁杰不必向自己行跪拜之礼,不必在宫中值夜班不让其他官员随便打扰狄仁杰,这种待遇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

武则天和狄仁杰君臣相知,但狄仁杰从未放弃保全李唐宗室和恢复李唐江山的努力。

武则天曾想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这样一来,李唐江山就再也没有恢复可能了。对此,武则天征求宰相们的意见,换做别人不是违心附和,便是不敢表态,但狄仁杰毫不畏惧,他抓住机会,直言劝谏说:“天下人都还思念李唐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和李治的第三子)不可。”武则天闻言大怒,却知道这是天下公心,没有责罚狄仁杰。

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让让狄仁杰解梦,狄仁杰不顾个人安危,再度抓住机会,向武则天灌输应该重立被废的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还江山于李唐的意见。在狄仁杰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懈努力下,武则天终于下定决心,重立李显为皇太子。

狄仁杰的最终结局

可以说,狄仁杰对恢复李唐做出了无人可替的贡献,狄仁杰还在武则天生病时,大胆提出让皇太子监国的建议,但因遭到其他大臣反对,未能实现。

狄仁杰德高望重,任人唯贤,他任相期间,先后举荐张柬之、姚崇、桓彦范等人才,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其中的张柬之、桓彦范、敬晖,于神龙元年(705年)带头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扶持皇太子李显复位。追源溯本,狄仁杰的贡献难以磨灭。

遗憾的是,一代名相狄仁杰却已在5年前的久视元年(700年)病逝,终年71岁。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

狄仁杰对李唐的贡献无人可比,但复位后的李显却对狄仁杰颇有微词。

武则病重时,狄仁杰曾提议奏请李显监国。李显对此不知,后来才从别人口中得知此事,但他的反应却很“奇葩”,他认为“人臣事主,必在一心”,皇帝刚刚得病,臣子就奏请太子监国,说明对皇帝不忠,是狄仁杰存有私心,想趁机讨好自己。

如此不知好歹的“奇葩”脑回路,难怪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毒死。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提起狄仁杰,大家都知道他是大侦探,断案如神。除此之外,狄仁杰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与管仲、李斯、萧何、陈平、诸葛亮、房玄龄、寇准、王安石、张居正并称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名相”。

那么狄仁杰的结局如何呢?

回答问题前,先来了解下狄仁杰的基本概况。

一、成长经历,才能横溢。

狄仁杰,公元630年,出生于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庭官员,可以说是根红苗正。

他自幼好学,青年时期就通过明经的科举考试,随后出任汴州判佐。

后来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赏识与推荐,被提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

并于676年狄仁杰被提升为大理丞,上任后,就处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一冤假错案,从此一鸣惊人,名声大振,成为朝野上下推崇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

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由于他心系百姓,刚正廉明,执法不阿,深受百姓的爱戴,名声与威望也很高。

所以官位连升,到691九有,狄仁杰已被提升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二、为人做事,品德高尚。

为人胸怀坦荡,具有大局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件事上。

一则是,两次被诬陷。

一次是被当时的宰相张光辅暗地里告他出言不逊,侮辱宰相。所以,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一次是受到武承嗣的诬陷,告他谋反,而被捕入狱。于是狄仁杰写下血书,送到家人手中。狄仁杰的二儿子曾拿着他的血书进宫找武则天伸冤,才使狄仁杰得以平反。

武则天亲自召见了狄仁杰并问他为什么要承认谋反。狄仁杰说当时要是不承认,今天就不会站在这里了。

武则天又问他:

“你在汝南为官时有良好的政绩,但却有人在中伤你,你可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却这样回答道:

“如果陛下认为臣做错了,臣当改过;如果陛下明白臣并无过错,这是臣的幸运。臣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还会把他视为我的朋友。”

令武则天深感叹服。

另一则是,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晖在魏州任职时,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甚至毁坏了当年为他建造的生祠。当狄仁杰知道小儿子的恶劣行为后,非常气愤,毅然罢免了小儿的官职,还停发了他的工资。 

所以,狄仁杰的才干、人品、胆识与名望,越来越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而且被武则天视为最信任的人。

下面,就来说说狄仁杰的结局吧。

一、晚年请辞,武帝不允。

狄仁杰晚年之时,屡次向武则天请辞,武则天未批准。

696年十月,契丹在河北作乱时。武则天再次请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平定了战乱,稳定了局势,扭转了乾坤,不仅让百姓重返田地耕作,还吓跑了契丹侵略者,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

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

“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二、被拜内史,独获天宠。

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狄仁杰和武则天既是君臣又是益友,深得武则天的信任与敬重。

697年十月,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得委以重任,即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又恢复宰相职务,即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还允许他免行跪拜之礼。

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即唐朝的最高行政长官。在陪同武则天到三阳宫暑时,有个僧人想邀请武帝观看安葬佛骨,狄仁杰跪于马前好言劝阻,使武则天半道返回。

之后,武则天又赏赐狄仁杰一所豪宅,在随同的文武百官中,唯有他获得皇帝如此丰厚的奖赏,可谓是独得天宠。

三、年老体衰,仍尽全力。

700年秋天之时,武则天想要建造一尊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得达到数百万元,国库库存都不够,于是命令全国的僧尼,每天捐钱赞助。狄仁杰知道后,立即上书谏言:

“如来佛祖设教,以慈悲为主。……这既劳民又伤财,一但再遇到灾难,到时候谁还能救援呢?”

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

当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

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四、寿终之后,延续追赠。

700年九月,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并且停止朝政三天,同时,追赠他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

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而且在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甚至在他去世的230多年后的941年,狄仁杰又被后晋朝廷追封为太师。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疾恶如仇、坚持原则;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恤百姓,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深受同僚和百姓爱戴。

此外,他还为大唐盛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所以说,狄仁杰无论是身前,还是身后的名声都很好,被历朝历帝王所传颂与敬仰,流芳百世。

狄仁杰的结局,相比其他几位名相而言,可以说是最完美、最令人赞叹的!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狄仁杰能忽悠住武则天这只母老虎,在酷吏横行的时代建立煌煌功业,最终还得了善终,这本身就证明了他的杰出能力。但需要说明的是,历史上的狄仁杰,却并不如影视作品中那样完美,其自身也存在令人诟病之处。


狄仁杰在唐高宗李治年间便已出仕,有长期地方管理的经验,以精明能干而崭露头角。他在任大理寺丞时,更是在一年内审结了以前积累下的大量案件,涉案人员达一万七千多人,并且没有一人申述喊冤,这样的审理速度和结案率,的确是十分惊人。后来所谓的“神探”之名,即来源于此。

审案需要尊重律法,明确是非曲直,但做官就不一样了。狄仁杰为官做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懂得变通,他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只有保存自己才能达到既定目的,这同那些动辄喊着忠君爱国,随时准备慷慨捐躯的大臣完全不同。


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把狄仁杰逮捕进了监狱。根据当时的法律,如果自己承认谋反可以不判处死刑,狄仁杰为了免受酷刑保住性命,进了监狱二话没说就承认自己谋反。来俊臣看到狄仁杰如此窝囊,根本不堪一击,就放松了警惕。狄仁杰暗中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让他去找皇帝申冤。

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书信,找来俊臣询问,虽然被来俊臣搪塞过去,但武则天还是决定亲自审理狄仁杰一案。武则天问狄仁杰为什么承认谋反,狄仁杰说:我如果不承认,找就死在酷刑之下了。

后来狄仁杰虽然被贬官,但总算保住了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最后又被重新启用当了宰相,有得是时间和来俊臣这些酷吏进行斗争。


还有一次,狄仁杰进宫奏事的时候,正赶上武则天和男宠张昌宗玩双陆游戏,武则天邀请狄仁杰一起玩。如果是耿直之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拒绝,并且还得劝谏武则天一番,但狄仁杰的做法却恰恰相反,他跟张宗昌说:“三局两胜,赌注是对方的衣服!”当时张宗昌身上穿的是地方进贡的 “集翠裘”,而狄仁杰穿的是紫袍朝服,武则天笑着说:“集翠裘”很贵重,紫袍不对等。狄仁杰却道:“我这是大臣朝见天子的衣服,珍贵无比!他那件衣服是因为受宠才得到的,没我的衣服贵重!”

张昌宗心里十分羞愧,气势上就已经输了,后来玩双陆自然也输了,只要将集翠裘给了狄仁杰。狄仁杰回身就将集翠裘给了一个家奴,于玩笑之中大大地羞辱了张昌宗,同时也让武则天有所醒悟。


在保全李唐皇室成员这件事上,狄仁杰同样采取了变通的做法。

武则天曾有过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想法,而狄仁杰则是主张复立李氏子孙的。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梦,让狄仁杰为他解梦,狄仁杰趁机进行了劝谏。

关于这个梦有两个说法,一是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棋,但却始终不能取胜,狄仁杰告诉武则天说,之所以不能取胜是因为没子了,这是上天在警告皇帝,太子乃是天下根本,如果动了天下就危险了。

另外一个说法是,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翅膀全都断了,狄仁杰告诉武则天说,鹦鹉代表着皇帝的姓氏,而翅膀则代表着陛下的两个儿子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只要重新重用这两个儿子,陛下必能振翅高飞。

如果说解梦只是给了武则天心理暗示,那么狄仁杰推荐的张柬之,却真正地完成了李唐复国大业。


武则天曾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推荐了当时的荆州长史张柬之,他认为张柬之年纪虽老,但却有宰相之才。但武则天仅仅把张柬之升官,却并没有任命为宰相。后来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人才,狄仁杰说:“我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使用呢!”武则天疑惑道:“我已经提拔他了!”狄仁杰说:“我推荐的宰相的人选,你现在对张柬之的任用,完全发挥不出他的才能啊!”

后来武则天根据狄仁杰的意见,任用张柬之为宰相。而正是这个张柬之,趁着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恢复了李唐王朝。如果说狄仁杰推荐张柬之是无心之举,或许没多少人相信,毕竟以狄仁杰的智慧和眼光,不会不清楚张柬之的政治立场。

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狄仁杰对张柬之的推荐,完全是有意给武则天送去了掘墓人。

狄仁杰无疑是位能臣,武则天对其十分倚重,他也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展示出了精明能干的一面,但人无完人,狄仁杰被人诟病之处,在于心胸似乎不太宽阔,没少干打击排挤同僚的事。


狄仁杰能做宰相,是因为另外一个宰相娄师德的推荐,但狄仁杰完全不知情,当了宰相之后不停排挤娄师德,还在武则天面前打小报告,说娄师德的坏话,最后终于导致娄师德被外放为官。武则天也想通过这件事教训一下狄仁杰,于是就把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给他看,狄仁杰看完之后心中十分惭愧,对人说:“在德性方面,我比娄师德差远了!”

不过瑕不掩瑜,狄仁杰以其出色的能力,成为武则天时期当之无愧的第一能臣,以致于武则天对他都非常敬重狄仁杰,尊为国老。在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十分悲痛地说:“朝堂空矣!”

能在武则天手底下如此受重用,并且得了善终,狄仁杰不愧为“一代人杰”!


李飞叨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人:字怀英,并州太原(太原市)人,唐朝及武周时期的杰出政治家;

生平仕途: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个时代,而他政治生涯的颠峰是在武则天时期;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公元676至679年:

在大理寺任职期间,曾在一年内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涉及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可见其处事公正,后上任度支郎中和朝散大夫,后随皇帝唐高宗出行充任置顿使;

公元686年:外放为宁州刺史,和平处理了民族关系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并为立碑勒石,御史郭翰因而向朝廷举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工部侍郎);

公元688年:任江南巡抚使,当地乡民“好巫鬼,重淫祀”,在国家规定可以祭祀之外,老百姓私下还祭祀一些鬼神,称为淫祠,狄仁杰奏知朝廷,焚毁淫祠1700多所;

公元688年: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宰相张光辅率军叛乱,却纵容部下大肆勒索,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后正言斥责张光辅,张光辅怀恨在心,回朝后弹劾狄仁杰,因此被贬为复州刺史;

公元691年: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公元692年: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将他逮捕下狱,按当时律法规定,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不用酷刑,狄仁杰为不受酷刑当场认罪,来俊臣得到口供,将其收监,命人伪造证据呈给武则天,武则天亲自审问狄仁杰案,知证据是伪造的,免去狄仁杰的死罪,但还是被贬到彭泽,担任县令;

公元696年:契丹首领孙万荣作乱,攻陷冀州,武则天为了稳定局势,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为了抵御契丹,命百姓回城修建防御工事,狄仁杰到任后,却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首领听闻狄仁杰被起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争相立碑颂德;

公元697年:担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之职,兼任右肃政台御史大夫,恢复宰相职务;

公元698年:狄仁杰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李唐,之后武则天迎庐陵王李显回宫并立为太子;

公元698年:

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副元帅,征讨突厥,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退军,狄仁杰率十万大军追击,未能追上,只能退回河北,后又被任命为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安抚战后河北,并且很快恢复了生产及安定;

公元700年:狄仁杰官拜内史(中书令),随武则天到三阳宫,当时文武百官多随驾前往,唯有狄仁杰获赐宅第一所,恩宠冠绝当朝;

公元700年9月: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随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祠堂被毁:狄仁杰没干什么坏事,百姓为何会拆其祠堂,就是因为儿子闯祸,狄光嗣是嫡长子,父亲的恩荫都被他得了,而到了狄景晖这,已经是落落余晖了,让狄景晖心里很不平衡,所以狄景晖又贪又暴,老百姓恨透了他,百姓怨恨狄景晖,就认为“养不教,父之过”,随着狄景晖的坏事越干越多,百姓最后终于爆发冲进祠堂,把狄仁杰的雕像、牌位砸了、祠堂也被毁了,后被百姓修复;

公元705年:中宗李显追赠狄仁杰为司空;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继位,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公元747年:狄仁杰与张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配享太庙,附祭于中宗庙廷;

公元941年:后晋追封狄仁杰为太师;


麦稔粒儿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武则天时期的官不好做,小心翼翼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官员的幸福指数是极低的,尤其是武则天实行酷吏政治的时候,官员们更是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而宰相更是其中的高危职业,整个武则天时期,从684年开始算一直到705年的春天,武则天的统治长达21年,其中就任命了近70位宰相,他们的平均任期仅有两年,而且大部分并没有得到武则天的信任,直接从高位上被硬生生撸下来,要么贬官、外放,要么可能就是送了命。

应该说狄仁杰算是一个意外,他晚年深得武则天信任,先后两次拜相,第一次时长四个月,第二次是三年,最后在宰相任上走完了他的一生,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去世深感痛惜,这算得上是生荣死哀。

实际上,狄仁杰虽不像他推荐的张柬之宰相那样大器晚成,但真正受到器重的时候也不算小了。他以科举明经考试入仕,但早年官运很一般,甚至还被小吏给诬告了,幸亏当时任河南道黜陟使的是工部尚书阎立本。阎立本坚定地认定狄仁杰就是沧海遗珠,于是狄仁杰因祸得福成为并州都督府的法曹。

直到676年之后,已经年近50岁的狄仁杰才被任命为从六品下的侍御史,几年后升任从五品上的度支郎中。应该说狄仁杰在唐高宗时期一直都是官位不显的,并没有得到李治的重用。李治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被武则天压制,实际上从684年开始就是武则天临朝听制,两年后,狄仁杰成为宁州刺史,他非常善于抚慰百姓,能实实在在为百姓着想,因此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正因为如此,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碑纪念,而御史郭翰向朝廷举荐了狄仁杰,不久,狄仁杰就被任命为正四品下的冬官侍郎。

自此以后,狄仁杰逐渐为武则天所重视,691年,62岁的狄仁杰成为地官侍郎,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实际上的宰相,这是狄仁杰第一次拜相,这个时候的狄仁杰虽然被武则天看重,但是武则天对他的信任程度远不能和后来相比,而且当时正在实行酷吏政治。酷吏们无所不在,或公或私对朝廷命官展开屠杀。而狄仁杰也不能幸免,在他担任宰相四个月之后,就被酷吏来俊臣弄到了狱中。这对于狄仁杰来说是一场生死考验,幸亏狄仁杰第一时间“承认”自己谋反,然后想方设法写了一封血书让他的次子狄光远找武则天喊冤。狄仁杰这才见到了武则天,并洗脱了自己的嫌疑,但是官复原职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狄仁杰被任命为彭泽县令,当了四年县令之后,他被派往魏州做刺史抵挡契丹犯边,与民生息,契丹不战而退,狄仁杰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颂,并立碑纪念。第二年,也就是697年,狄仁杰升任鸾台侍郎,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再次拜相。这次宰相的任期还算是比较长的,长达三年之久,而此时的武则天是非常信任和尊重狄仁杰的。

不过年近七十岁的狄仁杰身体素质开始下降,他为此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但是并没有得到武则天的准许,不过武则天为狄仁杰想的比较周到,不允许狄仁杰行跪拜之礼,不让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并且叮嘱大臣们,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军国之事,尽量不要去打扰狄仁杰。

700年,77岁的武则天巡幸三阳宫,71岁的狄仁杰也随驾前往,并被武则天赐下宅第, 应该算是绝无仅有的恩宠了,不过可惜的是,这一年的九月,狄仁杰就病逝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而武则天更是难以接受。

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狄仁杰现在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关于狄仁杰的影视剧播放,他的知名度超过了历史上很多的著名人物,他是政治家,是大唐名相,现在影视剧中更把他描述为神探,破案高手。狄仁杰最后是病死的。

狄仁杰的人生履历

狄仁杰在唐高宗显庆年(656-661年),通过考试入仕,他第一次做官是汴州判佐,是个从七品的官儿。到了上元二年(675年)的时候,四十六岁的狄仁杰,调入长安任大理寺丞,掌管日常事务,并负责审判断罪的事情,也就是在这个任上,狄仁杰做出了突出的成绩,高宗任命他为侍御史,虽然这个侍御史和大理寺丞一样都是从六品的官员,但是侍御史负责纠弹百官,权力相对大了很多。此后,他还担任过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道巡抚大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和洛州司马等职务。在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额就是当了宰相,这时候狄仁杰62岁,不过这一次任职不到半年,就被人诬告被捕入狱,最后没有什么证据证明他有罪,后来被释放。出狱以后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在这里呆了四年,到了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升任魏州刺史,一年以后,调任河北安抚使,接着又任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年),入朝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这是狄仁杰第二次做宰相,当时狄仁杰已经六十八岁了。圣历元年(698年)九月,以宰相身份任河北道行军元帅,率领大军攻打突厥,在突厥退兵以后,他又任河北道安抚大使。久视元年(700年)正月,任内史,同年九月病死,终年七十一岁。

狄仁杰的主要业绩

狄仁杰为后世所敬仰,他对于唐朝特别是武则天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狄仁杰关心民众,重视生产,大力的推荐人才个,根据记载,被狄仁杰举荐的人有姚崇、张柬之、敬晖、崔贞、窦怀贞等人,这些人在历史上都很有成就,此外狄仁杰对于匡扶李唐王室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是狄仁杰被认为是千古名臣的主要原因。武则天建立大周以后,一度想从她的侄子中选择继承人,以狄仁杰为首的一批大臣坚决主张让庐陵王李显来做太子,反对武则天从他的侄子中寻找储君,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说服了武则天,这一举措也奠定了中宗李显恢复李唐王室的基础。

武则天对狄仁杰是非常的倚重,武则天为了表彰狄仁杰的功绩,赐予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下了“敷正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字。武则天尊称狄仁杰为“国老”,并要他见面不必下拜。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十分的悲痛,长叹曰:朝廷从此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