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大兵团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

不才讲史


古代的孙武,伍子胥,吴起,白起,廉颇,王翦,李牧,蒙恬,韩信,周亚夫,卫青,霍去病,陈汤,班固,窦宪,李靖,苏定方,郭子仪,岳飞,徐达,常遇春.......挺多的


漂在南方


既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当然不是一般的将军,只有达到战区统帅的级别,才能有资格指挥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弟一野战军彭德怀,第二野战军刘伯承,第三野战军粟裕,第四野战军林彪,他们都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但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巨人,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泰斗,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军事统帅一定都是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如白起、韩信、岳飞,左宗棠、蒋介石等。也别不服蒋介石,北伐战争的胜利不能说没有蒋介石的功劳,红军时期如果不是毛泽东力挽狂澜,红军已被蒋介石彻底消灭,历史也将被改写了。这几天中央一套刚刚播出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就是说这时候的事情。


在红军时期,蒋介石几次“围剿”,使走投无路的红军,被迫长征转移,国民党军队继续围追堵截,湘江一战,8万红军打得只剩下3万,如果不是毛泽东力主改变计划,另寻出路,中央红军可能要全军覆没。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获得了指挥权,这才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摆脱敌人到达陕北,恢复了红军的活力。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日军,毛泽东提倡打游击战,所以八路军基本不与日军正面抗衡。即使是“百团大战”也是各部各自为战,没有大兵团大规模的战斗。但八路军的规模却在不断壮大,到日本投降时,八路军的兵力己由抗日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百万余人。新四军也同样在发展壮大。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超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演绎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艺术,虽然解放军的4个野战军各自为战。但部队的作战部署。都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之下,每一个大战役的实施,也都是有毛泽东亲自参与。

他和各个战场通过电报直接对话,直接指挥,亲自起草作战电报。毛泽东的军事电文约6000余件,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大的战役,他都通过电报参与指挥。解放战争后期,国共之间基本上也是大兵团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阵地战,如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每次战役都有毛泽东的部署与指挥


在朝鲜战争如同解放战争一样,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基本上就是在攻守中相互转换。每场大战役毛泽东也都参与指导。

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指挥大兵团作战,很少有失误,战争结局也只是战果大小的问题,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作为毛泽东的对手,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都很难有人可以与之匹敌。

我是历史的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近现代历史上,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指挥大兵团作战,不是太多。解放战争时期的林总,和抗美援朝战中的彭德怀。他们都是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军。

林彪指挥的四野兵马过百万(最多时110万),彭德怀元帅指挥的志愿军也超过百万(最多时134万)。只不过林彪元帅的战术是稳扎稳打,我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你的命。彭德怀元帅是亮剑精神,我敢打,是因为我的斗志比你强,我打着打着就能把优势争取到我这边来。

解放战争后期,东野已经发展到103万人,其中包括野战军73万人和地方部队30万人,统归东野总司令林总指挥。林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大战役”林彪指挥了两个,指挥人数都过百万,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到1950年底,由四野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指挥的部队,壮大到150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在高峰时期,志愿军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防空部队总数一度达到过120万人,都归彭帅指挥。惨烈的朝鲜战争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志愿军130多万,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尽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志愿军仍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袁卫宇


从1927年的南昌第一声枪响起,小米加步枪起家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漫天硝烟中锤炼成了百战雄师,也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帅。

在众多开国将领中,有三个人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出名,他们就是彭德怀、林彪、粟裕。那么,他们的作战方法有哪些特色呢?

彭德怀--勇彭老总的作战风格是沉稳,而且尤其善打苦仗,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可谓是越苦越勇。

彭老总指挥的两次经典战都是这样的。第一是百团大战。虽然,当时八路军进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但是南京政府基本没拨付一枪一炮,都是八路军战士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所以说武器装备极其简陋。

而且,当时八路军在敌占区,兵力分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彭老总指挥发动百团大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的优势,延缓了日本人的南进计划,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也破除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第二是抗美援朝。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部队后勤保障能力不足,装备也是很落后。面对装备精良的多国部队,彭老总指挥志愿军英勇作战,打出了中国军人威势,为新中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林彪--猛

林彪的作战风格讲究"猛",其"三猛战法"还是比较有名。

林彪提倡猛打、猛冲、猛追,讲究一鼓作气,穷追猛打。第一轮打不下来,第二轮接着猛打,第二轮打不下来,第三轮接着打。一旦敌人溃败,就穷追猛打,扩大战果。

当然,"猛"并不代表着盲干,其中还有一些巧劲。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法就代表着巧,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两面进行包围,一旦在一个点上打开了口子,其他方位早晚溃败。

林彪在东野时候这些战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东野部队的战斗力至强悍,让国民党部队胆战心惊,在东北与林彪交过手的杜聿明对傅作义说:"东北共军部队南下作战,共产党一年内统一全国。"

粟裕--奇

粟裕用兵特在"奇",善于出奇兵、用奇谋,敌人根本摸不准套路,林彪评价他打"神仙仗"。

粟裕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能够把握住其重点,奇招层次不穷,对形式判断之准确,行动之大胆让人拍案惊奇。什么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猛虎掏心、诱蛇出洞等计谋层叠而出,什么攻坚战、游击战、运动战运用自如。

在苏中,粟裕指挥部队不拘成法,在运动战中捕捉战机,消灭敌军力量,七战七胜歼敌53000余人。还有在孟良崮吃下美式74师等都表明了粟裕的指挥之高超。


向阳愿景


指挥大兵团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

首先来看下对兵团的定义,古代的兵团建制不是很完整,或者时代太久远了,无法考察了,我们就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的兵团建制来说明一下:

国民党:主力兵团4~6个军,约10~12万人;
解放军:标准是12万人,开始是下辖5,6个纵队;后来纵队改成军后,通常下辖3、4个军,还有兵团司令部直属守备师7、8千人、独立警备团2、3千人;

所以,至少需要指挥两个以上的兵团联合作战,才能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基本指标,也就是怎么也得25万人左右吧,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将领指挥过这么多军队呢?

白起

据史料记载、以及按照秦国的实力推测、白起大概指挥过约45万人左右、相当于4个兵团。而且白起歼灭的敌军人数达到了好几百万,占整个战国时期的总歼灭数的1/3以上,是第一代大兵团作战、歼灭战大师。历史评价为武庙十哲之一。毛主席曾经评价白起: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王翦

史料记载,灭楚国的时候,开始秦王是想让他带20万,但王翦认为20万太冒险了,没把握,说没有60万,我就不去,这点跟林彪的特点非常像,都是不打没把握的仗。后来实在没办法,秦始皇把全国的家底都掏出来了,凑成60万,王翦经过1年多的时间,终于灭亡了楚国,之后横扫六合,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简直是功高盖主。所以,王翦最多指挥过60万人,相当于5个大兵团。历史评价为历史72将之一。

司马迁曾经评价白起和王翦: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司马迁评价具体的翻译是啥,谁能给讲明白下?

韩信

韩信在最后一战垓下之围时,直接指挥的军队大概有30万人左右,也相当2个大兵团了,也可算的上是大兵团作战,而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说明韩信指挥30万兵力相当游刃有余,只是刘邦不会给他更多的兵而已;

徐达

大明建国第一将,在北伐蒙元时,带领25万大军,所带军队相当于两个军团,并1年之内就灭掉了元朝,简直是势如破竹。

薛岳

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率领40万精锐中国军队,在火力战力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自创天炉战法,打败日本鬼子。整个4次长沙会战,一共率领100万中国军队,与66万日军作战,是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胜利。大兵团作战必须有抗日英雄一席之地。

杜聿明

1946年,率领8个军进军东北,加上地方部队,约有30万人左右,当时林彪的部队28万人左右。杜聿明手下有新1军、新6军这样的王牌军队;而林彪手下则有从全军抽掉的红军精锐干部骨干13万人,可以说两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开始杜也压着林打,林一度都想着再上山打游击了。而之后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四处救火,也说明杜聿明在大兵团作战上是有一套的,只是太听蒋的话了。

林彪

林彪打仗,如果要在历史上找一个模板,我认为,最佳模板就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功高盖世的王翦,打仗同样都是谨慎、稳妥,不打无把握之战。如王翦非60万不攻楚,林彪长春之围,非有4倍兵力不攻城(当时有3倍)。但林帅,打稳健之战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出众,最后,率领百万大军从北山黑水达到天涯海角,也是可以与王翦媲美了。

粟裕

1944年,粟裕发起车桥战役,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新四军伤亡200余人。战役后毛主席点评:

“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60年代,毛主席曾对蒙哥马利说:

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中央军委对粟大将的评价:

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足可与历史对白起的评价相提并论。

彭德怀

在抗美援朝之前,彭帅的大兵团作战比较少,因为西北野战军苦寒之地,没有那么多兵啊。但抗美援朝给了他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本来是到不了他头上的。但在毛主席心目中排在前面的病的病,惧的惧,最后只能:“山高路远,为我彭大将军”。


虽然中国历史5000年,真正能够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并且有建树的其实很少了。差不多就上面这些了。

最后要重点说明,有两位虽然没有列出来,但他们才是百万大军的统帅,帅中之帅,他们统领大兵团作战更是不在话下。他们是:

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主席;

红军之父解放军总司令朱老总,朱老总,从红军开始就是军队的灵魂人物,精通游击战、在四渡赤水中率先运用运动战,解放战争,一到华北,华北局势立马扭转,足见朱老总的军事指挥才能,不然也不会让彭总像学生对老师一样尊敬。


欢迎点评!


比禾观史


从古至今擅长带兵打仗的将领不在少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将军也数不胜数,可是真正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少之又少。战争的规模越大,指挥起来的难度就越大,指挥大兵团屡战屡胜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中国不缺乏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才,近代的十大元帅都是值得信任的将领,指挥大兵团作战也不在话下,但是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还得是以下几个伟大的领袖。

粟裕堪称中国的“拿破仑”,是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天才,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之一,粟裕指挥战斗,主要体现在一个“活”字,他能够见招拆招,随机应变,这正是许多将领所缺乏的素质,粟裕指挥任何规模的战斗都能够胜任,几乎没有粟裕所不了解的战术,大大小小的战斗在粟裕的指挥下就像是一种行为艺术,粟裕指挥的战争会让人有一种十拿九稳的感觉,是他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屡次受到重创,粟裕在击败国民党的战斗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战术运用得淋漓尽致。

彭德怀元帅也是指挥大兵团作战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百团大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战斗之一,这场战斗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局势发展,彭德怀立下了一次奇功。彭德怀没有粟裕那样精细的战术安排,但是他更加稳定,也更能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去战斗,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的武器都是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政府并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支援,武器装备简陋,兵力不集中,众多的不利因素竟然被彭德怀用八路军最大的优势弥补了,他们通过打游击的方式,一次次战胜敌人,打乱了日本人的南下计划,还为正面战场创造了条件,百团大战足以证明彭德怀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同样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领袖,还有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他的领导能力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或者解放战争,毛泽东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势都有所展现,毛泽东的大局观是非常难得的,他的战略眼光永远超乎常人,很多人只看到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却忽视了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游击战,万里长征都是毛泽东的“代表作”,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亲自指挥过无数的战争,而且屡战屡胜,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对中国近代史影响最深刻的人,没有之一,他杰出的领导能力与指挥能力在中国近代也无出其右。



中国历史上具有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的将领还有很多,粟裕,彭德怀,毛泽东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才,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存在,我们的历史才如此辉煌,是他们创造了美好的今天,所有英雄永远值得我们敬畏。


尚武菌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即使占据天时地利,好像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捷。因此,大家就认为,相较于将星如云的中共,国军内部没有出色的军事将领,更别说有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了。


但总览国军上下,能大兵团会战的人还是有的,例如桂系首领李宗仁。


提到李宗仁,大家一般都会把他归纳到政治人物当中,把桂系的另一号人物白崇禧当做会打仗的人。其实在桂系组建之初,李宗仁可是立了头功的,所以也当上桂系的一把手,统一了广西全境。


在北伐开始时,由桂系指挥的第七军势如破竹,表现优异,打湖南,攻湖北,所向霹雳,因此第七军更是赢得了“钢军”的称号。而第七军所取得成就自然是离不开李宗仁等人的指挥。


抗战时期,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官,直接指挥了徐州会战和随枣会战,并协同第九战区南北呼应,有力的牵制了部分试图歼灭第九战区的日本第11军。在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麾下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超过百万,但没有因为军队成分问题而影响作战,也说明了李宗仁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大兵团作战能力。


徐州会战期间的台儿庄大捷,毙敌20000余人,正是在李宗仁直接指挥下完成的。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有力提升了全国抗战的信心。在战后更是从容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坚持抗战保留了火种。


这也是李宗仁在处理各种复杂局面中表现出来的成熟,他没有从派系利益出发,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是平等相待,实事求是,也给予友军足够的支持。这一点和蒋介石完全相反,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


李宗仁不仅擅长大兵团作战,也对政治充满兴趣,所以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总是以一副政治家的面孔出现,和蒋介石争锋相对,甚至做到了国民政府的“代总统”。而白崇禧更侧重于战术性指挥,虽然他是国民党内部难得有见识、有眼光的将领,但是由于他思维的局限性,只重视桂系小团体的利益,放任中央军被歼灭的下场,导致白崇禧集团也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所以我们感觉李宗仁不会打仗,只适合从政。对此,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粟裕大将是十大将军之首,他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1946年7月,他指挥的苏中战役,用19个团3万人的兵力,同12万国民党军队作战,连续取得了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黄路等七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万3千余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大规模作战的胜利。林彪元帅得知苏中战役后,特地让人把此战的资料找来,关在屋里研究,最后对刘亚楼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的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粟裕用兵出奇制胜,智深勇沉,百战百胜。1947年1月,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孟良崮战役中,他采取“猛虎掏心”战术,分围包抄,全歼蒋介石“王牌军”第74 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此后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都是大获全胜。淮海战役中,他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是从一名战士成长起来的军事家,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实践,在战斗中积累,他确实是一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奇才。





zj史海拾贝


擅长大兵团作战,恐怕粟裕将军之外少有人能够当得起这一评价。

大兵团作战,顾名思义,就是战斗规模比较大,歼灭敌人比较多。大兵团作战,最起码是战役级的,甚至有可能是战略级的。

什么样的战役算是大兵团作战。一般而言,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沙土集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等都算是大兵团作战。

这些战役中,规模最小的是沙土集战役,消灭了整编57师9000多人。沙土集战役依然是大兵团作战的典型范例。因为,华野在长期消耗、士气受损的低谷时期,成建制消灭敌人一个整编师,已经颇为不易。可以说,没有沙土集战役,就没有华野和中野集中力量经营中原战场,就没有后来的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

粟裕将军的一生,险仗恶仗无数,很多时候,大家认为不能打的仗,粟裕坚持要打,依然能打成。豫东战役中,围歼区寿年兵团,又要吃掉黄百韬兵团,若非山东方面支援不到位,黄百韬兵团都有可能被全歼。济南战役中,华野豪气冲天,集中8个半纵队打援,如果徐州方面敌人敢主力来援,乘机给他全歼一部。淮海战役中,华野更是连续作战愈战愈强,全歼黄百韬,助中野打黄维,布置围困杜聿明30万大军的口袋阵,这很难想象是只有45万兵力的军队能做到的。

让新四军在江北站稳脚跟的黄桥战役,不过就是9个团7000多新兵,灭了韩德勤一万多人。粟裕在黄桥战役中,以少数兵力守卫黄桥,多数兵力野战歼敌。最危险最困难的时刻,黄桥保住了,野战部队也歼灭了韩德勤部队。黄桥战役也是大兵团作战的典型。

对于大兵团作战,主席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组织方式“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去消灭敌人。”至于作战目标,主席则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十个师不如全歼一个师。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一部,这就是大兵团作战的精髓。粟裕将军把这一战略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粟裕一生,险仗恶仗无数,最难打的战役,毫无疑问是孟良崮战役。孟良崮战役,号称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是一招险棋,更是一招妙棋。

孟良崮战役中,国军有27个整编师45万大军,华野则只有27万军队。当张灵甫的74师在孟良崮附近孤军冒进之时,我军迅速决定采取正面反击、两翼楔入、断其退路和阻击各路援军的战法,将74师从国军重兵集团中割裂出来予以围歼。这一计划,从5月11日作出,到5月12日正式下达。

命令下达后,华野各纵队快速进入战场,第一第八两个纵队插入74师和25师83师的结合部,第六纵队则是从74是背后出现,封死张灵甫的后退之路,第四第九纵队则是从正面突击74师。五个纵队同时向74师发难,形成了五打一的有利局势。

几乎同时,四个阻援纵队也与国军捉对厮杀。第二纵队对付邱清泉第五师,第七纵队对付胡琏的第11师,第3纵队对付桂系第七军,第10纵队则对付48师。张灵甫意识到华野要围歼他,但他不怕,因为他的援军有40多万!

张灵甫选择主动被包围,因为他认为华野20万军队围攻他的同时,国军40多万可以对华野形成反包围,中间开花,从此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这一点,军事素养同样不怎样的蒋介石表示赞同,他说“抓住山东共军主力,实为难得之良机,务必奏奇功于一役。”

但是,张灵甫忽略了三个问题,这是十分致命的三个问题。

首先,国军各部勾心斗角,都不愿意出死力就他。而华野各部能够做到坚决作战,即便拼光也要完成战斗任务。这就是人和。

其次,孟良崮多石头少水,不利于机械化部队展开,周边也都是沂蒙山区,国军推进大受影响。反而是解放军能够灵活布置阵地,进行阻击,还受到解放区百姓的支持。这就是地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野不怕牺牲勇猛作战,仅用3天就攻克了孟良崮。而这三天内,愣是一滴雨都没下,老天爷都在帮着解放军。

中间开花战术不是不可行,想要中间开花,围在核心的部队必须占据有利地形,保持机动性。如果74师不是死守孟良崮,而是集中一个方向打华野一纵或六纵,张灵甫很有可能翻盘的。


历史知事


战争中,如果每一名士兵是一颗螺丝钉,一个零件,那么整场战役就是一个配合紧密的大机器,而让机器灵活运转,就需要一套程序,这个战斗中的程序就是兵团指挥。



一个军队的灵魂,是统帅的灵魂,一支军队的气质,是统帅的气质。

近代我国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涌现出三个最耀眼的军事统帅。

一,无往不利的林老总,总是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再以优势力量碾压对手。

二,逆境之时看粟裕,绝对错不了,神仙不敢出手之处,他也能力挽狂澜,于百万之军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孟良崮战役就是例子,整编七十四军就是榜样,想包粟裕的饺子,却反被粟裕包了饺子,厉害,厉害!!!



三,绝境之时看彭德怀元帅,唯有他真的敢横刀立马迎战任何敌人,决不屈服,死战到底。

朝鲜战争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已经东西方不败,威名赫赫。

当时世界有哪一国的名将敢对美帝亮剑?面对这样的对手,任谁都是心胆俱裂,惶惶不可终日啊。

彭老总临危受命,出兵援朝,保护东北重工业基地。

他怕不怕?

不怕!这是肯定的,但是他心里没底,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去朝鲜之前他就下定了决心。

中国生,朝鲜死,无上光荣。

这一去,前途未卜,但是刀刚火辣的彭老总敢于向一切敌人亮剑。

他的敢战亮剑作风,对部队作战人员影响深远。

朝鲜战争打出了立国之威,让全世界懂得了,新中国不是好欺辱的。



不得不说,以绝对弱势对战绝对强势的联合国部队,彭老总的表现,堪称战神级别的存在。

威武不是说的,是做出来的。

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的彭老总就是顶级的大兵团统帅,世界级名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