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薊遼督師袁崇煥到底是不是忠臣,是不是含冤而死?

餘滄海


薊遼督師袁崇煥到底是不是忠臣?是不是含冤而死?

這個問題的回答,要看是站在哪一個人或者是哪個角度,因為角度不同,觀點不同!

如果是站在崇禎的角度,他堅持認為殺袁崇煥是對的,就算殺的時候沒有反,不敢保證以後不反,就像洪承疇。祟禎甚至會詭辯,說自己是未雨綢繆罷了!

那麼,站在歷史的角度,以及後人的對比,審視,公正的說:袁祟煥既是赤膽忠心的忠臣,又死得冤!



一,京師廣渠門與皇太極決戰,彰顯袁崇煥的忠心!

無論是天啟年間,還是崇禎登基上來對袁祟煥的重用,軍事才能卓越的幾次大戰役就是實力和忠心的體現!

就拿袁崇煥臨死前那一仗來說!

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後金的數十萬兵馬在皇太極的安排下,繞開袁崇煥駐守的錦州防線,從薊門南下,直抵京城!

袁崇煥得知後,心急如焚,火速率軍回救京城!

十一月十六日,在京城廣渠門,袁崇煥跟皇太極短兵相接!

特別是十一月二十日和二十七日,袁崇煥在廣渠門跟皇太極兩次大決戰,成功擊敗了後金!京城之圍才解。

如果袁崇煥對崇禎不忠,他會那麼快回京城?會浴血奮戰?!



二,崇禎殺袁崇煥的理由是通敵,其實這是莫須有的罪名,太冤!

崇禎之所以要殺袁祟煥,就是聽信讒言:袁崇煥通敵後金!

其實,有人別有用心之言,讓多猜忌疑神弄鬼的崇禎果然上當!這就是皇太極的反間計!

就算髮覺袁崇煥跟皇太極有什麼書信互來,但是兩軍對厽,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兵不厭詐,兵無常事……也不是怪事!但是在剛愎自用的崇禎眼中,就是天大的事!

於是,勤王有功的袁祟煥不但沒有獎賞,很快召入皇宮,崇禎立即下令逮捕投入監獄。並在不久,當眾凌遲處死!真的是《明史》所載:

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



由此可見:對崇禎忠心,軍事才能卓越的袁崇煥竟然是死在自己的皇上手中。想必袁崇煥臨死前:覺得是崇禎的悲哀,更加是自己的悲哀!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說賣國有一點不實,但是說他是忠臣又讓人窩火!

關於袁崇煥的幾大必死原因其實都有待商椎!

首先是擅殺毛文龍,這在明末那種政治環境當中是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明朝中葉以後武將的地位就是一天不如一天,別的武將還可以擁兵自重,但是毛文龍的根據地在覺華島,一方面要依靠朝鮮協餉,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依靠朝廷“贊助”,這也是為什麼袁崇煥卡住了毛文龍的軍餉之後能把他輕易騙去的原因!

不過雖然武將的地位低,但是一鎮總兵官像雞一樣輕易被殺也是讓其它武將人人自危的導火索!

至於資敵一說就是袁大炮的一廂情願了,雖然當時蒙古算得上兩不相幫,可是明軍打不過蒙古人,清軍隨時能把蒙古人按在地上摩擦,這糧食最後會落到誰手裡袁大炮不是不知道,但是他也沒有辦法,五年平遼的大話在皇帝的小本本里記著,隨時就是落下來的斷頭鍘,任何一絲能挽救自己或者時局的辦法他都要去嘗試!

事實上晉商早就不知道通過蒙古人為蟎青送了多少糧食了,袁大炮不是不知道,但是為什麼還要去做?就是希望蒙古人能雄起一把,結果讓他失望了!

至於說蟎青入關偷襲北京一說,先不說遼東和京畿地區的關防就是篩子一樣,單說那些自私自利,隔三差五賣隊友的遼東軍閥們能不能真正聽袁大炮的,就是聽他的,單憑几萬被滿清打怕了的遼東軍也不是傾巢入關的滿清對手!

所以說從袁大炮提出五年平遼以後,那根絞索已經套在了他脖子上了!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作為東莞人,很榮幸遇到這個問題。

我個人覺得袁崇煥是冤死的。

袁崇煥籍貫廣東東莞石碣,是明末著名將領,也是歷史上最有爭議死於政治鬥爭中的將領。因為後金軍進入的關口是屬於薊遼總理劉策所管轄,也是袁崇煥所駐守的地方,但袁崇煥得知後金軍入關,直逼京城,於是千里迢迢趕來救援,所以遭到當時朝廷的質疑。加上金人的離間,最後含冤而死。

引用金庸先生的話:“袁崇煥真像是一個古希臘的悲劇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氣,和敵人作戰的勇氣,道德上的勇氣。他沖天的幹勁,執拗的蠻勁,剛烈的狠勁,在當時猥瑣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顯得突出。”

每一個朝代的黃昏,都是充斥著各種腐敗、奢靡、無能等等風氣。而對於生不逢時的英雄們,則顯得於這個社會格格不入,在大家都在為求自保,貪贓斂財時,卻有人出來保衛國家,顯得尤其珍貴,但同時也尤為特殊。當他為國家利益而損害了部分人的個人利益時,就會得到這部分人的報復,這也註定了袁崇煥悲劇英雄的結局。


純綠色丶無公害


民族英雄袁崇煥當然是對明朝對崇禎帝赤膽忠心的大忠臣,而且是中國歷史上舉世無雙的第一忠臣,袁崇煥遇害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後果也最嚴重,最終導致大明王朝的滅亡。

明朝頭號抗金名將、民族英雄袁崇煥之死,可以說是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冤案,是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袁崇煥對崇禎帝忠心耿耿千里迢迢救援北京,率領九千關寧鐵騎浴血奮戰打退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卻被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逮捕下獄,奸臣溫體仁高捷等閹黨餘黨落井下石,崇禎帝最終自毀長城把袁崇煥千刀萬剮,導致明朝將領人人自危離心離德,為明朝的滅亡埋下致命的隱患。

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偉大的民族英雄,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更評價袁崇煥為明朝末年愛國領袖。

公元1626年初,一生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統帥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號稱三十萬)氣勢洶洶地圍攻寧遠城,而袁崇煥的明軍只有一萬多人,努爾哈赤完全沒有把初出茅廬的袁崇煥放在眼裡,盛氣凌人地派人逼袁崇煥投降後金。

面對威風八面手握重兵的後金開國君主努爾哈赤的逼降,袁崇煥臨危不懼,他大義凜然地說: “奴兵稱三十萬虛也,約有十三萬,吾修治寧遠,決守以死,豈肯降耳!”《東華錄》。

寧遠大戰,袁崇煥指揮一萬多明軍以少勝多大破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是役也,奴賊糜爛失亡者實計一萬七千餘人)《徐光啟集》。 努爾哈赤也被袁崇煥的火炮打傷,(炮過處,打死北騎無算,並及黃龍幕,傷一禆王,北騎以皮革裹屍,號哭奔去)《石匱書後集》。

寧遠大戰讓努爾哈赤遭遇44年戰爭生涯唯一一次慘敗,七個月以後死去。 努爾哈赤在寧遠大戰以後曾經說“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戰無不捷,攻無不克,惟寧遠一城不下”《清高祖實錄》。

公元1627年夏季的寧錦大戰,袁崇煥指揮明軍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四大貝勒與濟爾哈朗、德格類、阿濟格、嶽託等帶領的七旗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以及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後金軍將領,擊斃幾千後金軍,皇太極狼狽撤退。

公元1629年年底的北京保衛戰,由於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皇太極有西向窺視中原”的多次提醒無動於衷,並拒絕袁崇煥的關寧軍協防薊州及改革薊州軍隊的建議,甚至逮捕協防薊州的關寧軍將領,導致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繞道蒙古突破長城。

公元1629年12月11日,皇太極帶領十萬後金軍主力突破長城喜峰口,攻佔遵化,十萬明軍投降後金,後金軍長驅直入進逼北京。 對明朝赤膽忠心的袁崇煥立即帶領關寧鐵騎千里迢迢勤王,在12月24日搶在後金軍之前到達薊州阻擊皇太極,但皇太極不敢與袁崇煥決戰,繞開薊州進攻北京。 副總兵周文鬱擔心關寧軍去北京城與後金軍決戰會引起皇帝與北京軍民猜忌,提醒袁崇煥“大兵宜趨敵,不宜入都”。 對崇禎帝忠心耿耿的袁崇煥卻不顧自己安危,大義凜然地說:“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濟事,雖死無憾!”《邊事小記》。

12月30日,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來到北京城下與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進行決戰。 但中了皇太極與漢奸范文程高鴻中鮑承先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卻拒絕袁崇煥的關寧鐵騎進城休整,北京城的明軍甚至用弓箭石頭殺害關寧軍士兵。

在缺衣少食天寒地凍露宿城外的艱苦條件下,袁崇煥一馬當先身先士卒,在全身盔甲被後金軍箭射如刺蝟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大勝莽古爾泰、多爾袞、阿巴泰、阿濟格、多鐸、豪格、恩格德爾等左翼四旗的幾萬後金軍主力及兩千蒙古騎兵,阿巴泰、阿濟格、恩格德爾三部後金軍主力都被擊潰,幾千後金軍慌不擇路踩破冰面淹死在運河中。

袁崇煥又派五百火炮手對皇太極的大營四面轟擊,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狼狽撤退。

北京保衛戰形勢一片大好,如果等後來的孫承宗馬世龍邱禾嘉秦良玉金日觀黃龍張春茅元儀等明朝名將帶領的四十多萬勤王大軍雲集北京,與袁崇煥滿桂等明軍主力內外夾擊,全部殲滅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指日可待。

北京保衛戰其實是崇禎時期人才濟濟的最鼎盛時期,既是一次巨大危機,更是一舉打垮甚至消滅皇太極後金軍主力的千載難逢的良機。

崇禎帝手下不僅名將如雲,連賦閒在家的抗金名將袁可立都上疏為崇禎帝出謀劃策。

北京保衛戰時明朝的後勤與財政也高枕無憂,有財政專家戶部尚書畢自嚴嘔心瀝血為崇禎帝開源節流,畢自嚴後來甚至解決了四十多萬勤王大軍的後勤糧食問題,畢自嚴累得頭都腫大無比。 可惜這樣的大好局面都被崇禎帝與抗金名將滿桂兩個人對民族英雄袁崇煥的陷害而毀於一旦。

在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連續取得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的同時,滿桂侯世祿等帶領的明軍卻在順義之戰德勝門之戰連續被後金軍打得慘敗 。滿桂也被北京城上明軍的大炮誤傷。

狼心狗肺的崇禎帝不讓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軍進京休整,卻讓連續慘敗後金的滿桂軍進城休整。

不久,崇禎帝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將領,善於表功討好的滿桂解開衣服讓崇禎帝看自己身上的傷,崇禎帝對連續打了敗仗的滿桂表示深深地讚歎,卻對連續大勝後金的袁崇煥祖大壽冷若冰霜。 滿桂趁機誣陷是袁崇煥軍的箭炮打傷了自己。讓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火上澆油,決定逮捕袁崇煥。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又一次召見滿桂袁崇煥祖大壽等人,崇禎帝用好酒好肉招待敗軍之將滿桂,卻把大勝後金的袁崇煥逮捕下獄,崇禎帝的是非不分顛倒黑白讓祖大壽等袁崇煥部下目瞪口呆。 主帥袁崇煥立下北京保衛戰勝利的大功卻被崇禎帝逮捕下獄,讓關寧軍悲憤不已。

而北京城的明軍繼續用炮石攻擊與後金軍浴血奮戰的關寧軍,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軍將領只好帶領悲憤的關寧軍士兵離開北京返回遼東。

而滿桂軍的士兵卻在北京城中騷擾老百姓,滿桂卻聽之任之,副將申甫的部下有很多北京市民,滿桂軍欺負甚至殺害他們。

御史彈劾滿桂軍的胡作非為,崇禎帝也不追究。 崇禎帝不但不追究滿桂,反而給滿桂加官進爵,賜滿桂尚方寶劍,加封滿桂為武經略,統領所有明朝勤王部隊。 但滿桂最終也是自食其果,崇禎帝與他手下的太監們拼命催滿桂出城與後金軍決戰。

滿桂說:“敵兵強大,我們援兵不多,不可輕易出去打。”

平心而論,滿桂固守待援的戰略是正確的,因為滿桂軍沒有袁崇煥關寧鐵騎打敗後金的野戰戰鬥力。

可滿桂架不住崇禎帝與太監們這些催命鬼的逼迫,只好與孫祖壽黑雲龍等抗金名將出城與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決戰。

公元1630年1月28日,滿桂帶領幾萬明軍主力在永定門外安營紮寨,等待後金軍主力來決戰。 第二天早晨,皇太極的後金軍騎兵從四面八方圍攻滿桂軍,滿桂剛愎自用不聽足智多謀的孫祖壽的建議,結果孫祖壽只好與滿桂各自防守,滿桂軍抵擋不住後金軍,孫祖壽殺出重圍救援滿桂中箭犧牲。36歲的抗金名將滿桂英勇戰死,黑雲龍等明軍名將被俘,幾萬明軍全軍覆沒。

魏忠賢閹黨餘黨溫體仁高捷王永光等趁機對民族英雄袁崇煥落井下石。

而袁崇煥的老師東林黨領袖孫承宗卻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他利用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何可綱等關寧鐵騎以後,就不再關心袁崇煥,自己忙於統帥四十多萬明朝勤王大軍,收復皇太極後金軍主力已經撤退的永平四鎮的遵永大捷。

東林黨只有大臣成基命等為袁崇煥求情。

明朝抗擊後金歷史表面上非常複雜,其實只要把握東林黨閹黨的主線就可以一目瞭然。

抗金名將熊廷弼是東林黨,被魏忠賢閹黨陷害而被殺,而被後金打得慘敗丟掉廣寧等四十多座城池的王化貞是閹黨。

抗金名將袁可立沈有容等是東林黨,而魏忠賢的乾兒子抗金名將毛文龍是閹黨,結果袁可立沈有容被魏忠賢毛文龍排擠出海上戰線,導致海上戰線壓制後金的大好局面前功盡棄。

東林黨的孫承宗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東林黨的袁崇煥孫元化寧錦大捷以後也被魏忠賢閹黨排擠出朝廷與抗金前線。

東林黨的袁崇煥又斬殺了企圖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並兩次血洗山東登萊的閹黨毛文龍。

閹黨的內閣大臣溫體仁與高捷王永光等為了替閹黨毛文龍報仇,對含冤下獄的東林黨袁崇煥落井下石痛下殺手。

而東林黨除了成基命等以外,包括孫承宗等德高望重的東林黨大臣都對袁崇煥含冤下獄袖手旁觀,最終導致崇禎帝自毀長城把民族英雄袁崇煥千刀萬剮傳首九邊。

公元1630年9月22日,問心無愧赤膽忠心的民族英雄袁崇煥在面對3543刀千刀萬剮的凌遲酷刑之前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對冤殺他的崇禎帝與吃他肉喝他血的北京老百姓沒有一點抱怨,仍然關心他抗擊後金守衛遼東的一生事業,寫下了蕩氣迴腸的千古絕唱絕命詩: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厚德載物49847


對於袁崇煥的功過,確實褒貶不一,要說他是否忠臣,這不容置否,千真萬確的忠臣,他的死也是冤枉的。

論戰功,袁在鎮守寧遠時,孤軍奮戰,率領一萬多人,擋住了努爾哈赤幾萬人的多次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其間努爾哈赤幾次派人勸降,而他的主帥一兵不發,見死不救,不忠於大明,能堅持住嗎?有人說他貪功,一個正常人能拿生命去貪功嗎?因為他知道守住了寧遠,就守住了山海關,守住了大明的北疆。其後他任督師,又取得多次打捷,大大削弱了滿清的銳氣。於是皇太極改變了軍事策略,繞過了袁督師的防線,長驅直入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煥又千里救京城,雖打跑了皇太極,卻中了他的離間計,被崇禎皇帝下了大獄,凌遲而死。英雄就這麼悲壯的死去了,也為大廈將傾的明失去了一長城,太冤了,比嶽武穆還冤,凌遲處死時,京城百姓都爭相食其肉。沒人理解他,後期也無人為其平反,更冤了。

當然,英雄也不是完美之人,袁督師有他的性格缺限,他自作主張,性情暴躁,斬殺毛文龍總兵,就是考慮不周,助紂為虐,這也是他的主要罪行。另外他說大話,向崇禎皇帝保證五年復遼,自己明知不能為之而言之,崇禎能不生氣嗎?再說一下崇禎,他想匡正社稷,但此人優柔寡斷,剛愎自用,情緒又很容易被左右,恰好身邊也無明臣勸諫。各個因素一綜合,英雄就只有悲愴了。

我們無法要求袁督師是一個完美的人,是一個救世的大神仙,處於那個歷史階段,他做了他無法做到的事,延緩了滿清入關的時間,他是忠臣,忠於大明政府,處於極刑是極大的冤枉。


嘗古研今


袁崇煥,字元素。雖字中有素,但這位明末著名的將領卻絕對不是吃素的,一生極富傳奇,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贏得何其酣暢淋漓,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留下濃重的一筆,稱他為大明的北部長城一點也不為過。

至於說他到底是不是忠臣,我看這個問號應該徹底的打掉。一個立志報國的人,一個把努爾哈赤幹上天的人,一個敢於得罪魏忠賢的人,一個被抄家時家無餘財的人,怎可以有此一問?

至於袁崇煥的一大堆問題(擅殺、議和、資敵等),向崇禎告狀的閹黨餘孽王永光等人肯定比我們總結的更清楚,更誇張,更有想象力。這考驗的是最高層的智慧,而朱由檢是經不住考驗的。

袁崇煥是人不是神,當然也是有缺點的,但有缺點的戰士仍然是戰士,再完美的蒼蠅只能是蒼蠅。


稼鳴2020


其才能不容置疑。

被後人所詬病的主要有三件事,一是擅殺毛文龍,使得一隻抗清軍隊瓦解,二是私下接觸清使,有私下議和之嫌,三是有縱容清兵入關之嫌。個人認為,他是一個並不高明卻不卑劣的政治投機者,讀完史料之後發現,擅殺毛文龍的動機不好說,但是這個事情絕對是越位了,清兵入關他也的確有嫌疑,但是自始至終他和清廷勾結的證據都過於主觀,因此個人傾向於他是想縱容清兵入關然後覬覦救駕之功,要知道救駕之功尤在開疆之上。先殺毛文龍說明他已經不再謹小慎微,開始變得有些肆無忌憚了,歷史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年羹堯,比如韓信。簡單來說,這種人都是沒辦大壞事,但是已經有些無法駕馭了,自己作死。我個人認為他還是忠於明朝的。


譚天說帝


我們先來看袁崇煥這個人,論作為一個地區的軍事主官來講,他是身懷真本領的一個人,這個在歷史上是毋庸置疑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在對於應對後金軍隊的戰鬥中,袁崇煥巧妙的發揮了明朝軍隊火器的優勢,以炮護城,以銃護城,這個戰鬥部署是十分關鍵的,後金軍隊自建立起完整的八旗制度後,在戰鬥力方面有了完整的制度保障,加上女真族天生的曉勇善戰,在同明朝的野外作戰中基本是壓倒性優勢,此情形自關寧鐵騎建立後才稍微有所改善,但根本上是北方遊牧對戰中原文明的格局,所以火器的運用也成為了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根本,而袁崇煥就是十分清楚的認識到兩軍之間的長短,我們不得不說這個人還是而有軍事眼光的。但是從政治意義上講,此種作戰方式也等同於將沒有堅實城防及完整火器的遼東大部分地區讓給了滿清,這對於山河永在的大明王朝來說,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我們再說一下當時明王朝的政治氛圍,當時的崇禎皇帝來說,祖宗的江山交到自己手裡的時候就是千瘡百孔,但是他很勤勉,勤勉的不像是明末的任何一位君主,宛如中興的劉秀,可真的是這樣子嗎?可以說他的性格可沒有帝王的寬廣,也沒能駕馭好帝王之術,對於袁崇煥御前的五年平遼,越權殺毛文龍,與後金議和,這位帝王是絕對接受不了的,這種對於屬下的苛求同樣體現在對孫傳庭、陳新甲的嚴厲上,心胸的激進狹隘,讓明末的政治氛圍一直很恐怖,靈活不足。

這裡我們可以借用一個人來參考:吳三桂,如果袁崇煥想反,不比吳三桂要容易的多? 不是忠臣也不會立下五年平遼的生死狀,何為忠奸呢?既沒有引清兵入關,也沒有關外呼應李自成,戰役上的靈活都被皇帝定義為謀反,這樣子,又如何抵抗戰法靈活的滿清八旗? 是不是含冤而死,歷史正有評說。




哎古孫社長


袁崇煥是一個忠臣,是好人,在歷史上他是因為崇禎的懷疑和明朝內部奸臣對他的構陷,還有清朝放出的假消息而被冤死的,他死後京城內部還爭相買他的肉吃,真是太冤枉了。

袁崇煥是個頗具爭議性的人物,有人稱讚他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是保家衛國的大英雄,也有人罵他是漢奸是逆賊,甚至有史書記載,在袁崇煥凌遲時有人花錢買他的肉吃。袁崇煥是英雄,還是漢奸?清朝官方修的《明史》給出了答案。

袁崇煥守遼東——議戰守,自崇煥始

努爾哈赤,也就是清太祖,發佈所謂“七大恨”,起兵反明。在遼東東征西討,成為明朝的邊患。明朝在遼東和後金交兵,仗打得實在不漂亮,整個遼東幾乎被後金佔完了,幾次出擊也都是大敗而還。明朝在遼東的防線一再收縮,幾乎要退守山海關了,邊事告急,十萬火急。

國難當頭,自命不凡的袁崇煥,放著京官不好好當(兵部職方主事),不跟任何人打招呼,一個人騎著馬查閱山海關內外的情況,當時兵部和家人都不知道這位袁主事去哪兒了。沒過多久,袁崇煥回到京城就毛上書闡述關內外形勢,並遂自薦“予我軍馬錢穀,我一人足守此”。有人誇讚袁崇煥有才華可以用,於是超常提拔他僉事,監管關外的兵馬,並給他錢二十萬。袁崇煥憑藉個人才能和膽略,成為當時經略以及督師倚重的人物。

高第接替孫承宗擔任遼東經略,認為關外守不住,主張退守山海關,並且下令將士都移駐關內。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得知遼東經略更換,乘機率軍進攻寧遠,袁崇煥率領祖大壽等據城死戰,打退努爾哈赤的軍隊,史稱“寧遠大捷”。

《明史袁崇煥傳》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大清舉兵,所向無不摧破,諸將罔敢議戰守。議戰守,自崇煥始”。翻譯過來,就是我大清攻擊明朝,所向無敵,明朝的將領都被打怕了,不敢談論是戰是守,他們有底氣說打還是和,從袁崇煥開始。《明史》是後來清朝修的,作為對手給出這樣的評價,可見袁崇煥在遼東的功績,是顯著的。

袁崇煥受重用——要求專權專任

袁崇煥在天啟年間,雖然在遼東打了勝仗,但是並沒有得到重任,在魏忠賢的構陷下,他官職升遷的很慢。後來崇禎皇帝繼位,這個歷史上勤奮有氣節的亡國之君,把禍害朝廷的魏忠賢給除了,對袁崇煥也是格外的看重。《明史 袁崇煥傳》記載:

七月,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

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克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帝起立傾聽,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大學士劉鴻訓等請收還之臣、桂尚方劍,以賜崇煥,假之便宜。帝悉從之,賜崇煥酒饌而出。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袁崇煥覲見崇禎的時候,許下五年可以收復遼東失土,而且跟皇帝說,要完成這些事,不能只靠我袁崇煥一個,需要戶部出錢、工部給兵器、吏部給人才、兵部給調兵選將,朝廷內外一起使勁才行。

後來又說,我老袁平定遼東的能力綽綽有餘,但是難以應對悠悠眾口,難防小人嫉妒,要麼用權力掣肘,要麼提意見打亂我的部署。崇禎皇帝甚至站起來聽他講,並安撫他不要有疑心,並且賜給他尚方寶劍,讓他便宜從事。

袁崇煥到遼東先是平定了士兵的譁變,然後有招撫當地“哈剌慎三十六家”。一步步讓明朝在遼東站穩腳跟。自己事業也達到人生的頂峰,皇帝信任,大權在握。但接下來,事情的發展卻向著另一個方向。

袁崇煥之死——一步步把自己逼死

崇禎皇帝把收復和防守遼東的重任,交給了袁崇煥,並且賜給他尚方寶劍,讓他便宜從事,可謂信任有加。我們知道袁崇煥最後被判凌遲處死,為何發生這樣戲劇性的一幕?

越權行事惹禍端。袁崇煥這個人的才能,毋庸置疑,前面說到,遼東戰場上能夠阻擋後金軍隊的非他老袁莫屬。這個人有才,但也有個很壞的毛病,那就是越權行事。舉個例子來說,天啟年間袁崇煥作為監軍,曾經核查軍隊人員編制,當即殺掉一個將校。

當時主管遼東的是孫承宗,知道這事以後非常氣憤,“監軍可專殺耶”。再後來,更是擅權殺掉皮島上的毛文龍。毛文龍是何許人也,官任左都督平遼總兵官,也算得上高級將領,更有尚方寶劍在手,殺他得有皇帝旨意,袁崇煥卻來個先斬後奏。崇禎皇帝得知後很吃驚,但毛文龍已死,自己還得靠袁崇煥打仗,就強忍著沒爆發,這也給袁崇煥埋下了禍根。

進退失度惹疑心。崇禎對袁崇煥,最開始是信任的,賜給他尚方寶劍,許給他便宜行事的權力,要啥給啥。袁崇煥一開始也一在給皇帝申明,大將在外容易遭到懷疑和誹謗,要求皇帝一定要信任自己。但是後來做的事情,一步步引起崇禎的懷疑,也一步步把自己引到死路上來。

先是擅自殺掉毛文龍,最大的理由是要軍餉過多,先斬後奏的事情,看著很牛,但很容易遭來禍端,你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為了大局崇禎忍了。殺了毛文龍以後,為了防止士兵叛變,又請求增加軍餉,在崇禎眼裡,這不是自相矛盾麼,你說人家毛文龍花錢多你這花錢不更多麼?

再到後來,皇太極帶領軍隊繞過防線,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煥趕緊帶兵去拱衛京師,崇禎也很高興,偏偏他又做了一件傻事,跟皇帝申請軍隊進城休息。袁崇煥帶來了畢竟是邊防軍,畢竟不是皇帝的禁衛軍。崇禎迷惑了,進入城內是想學董卓嗎?

做事太張揚遭記恨。經過以上兩點,袁崇煥的下場基本已經可以猜到了。袁崇煥這個人做事太高調,比如說自己五年內平遼等,後來他被逮捕下獄,就有不少人誣陷他通敵賣國,崇禎皇帝想想前面發生的事情。不能不懷疑,這個袁崇煥可能真不是忠臣。

《明史》記載:

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龍錫故主定逆案,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輩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三年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初,崇煥妄殺文龍,至是帝誤殺崇煥。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明史 袁崇煥傳》給出的結論:袁崇煥是明朝的忠臣,清朝派遣間諜,加上明朝內部人的構陷,最後冤殺了袁崇煥。然而清初人計六奇編纂的《明季北略?逮袁崇煥》記載,袁崇煥被逮捕以後,京城人都很高興,等到被凌遲處死,人們爭相買他的肉吃,不一會割下的肉就賣完了。

袁崇煥是忠臣。袁崇煥守衛遼東有功,如果袁崇煥想叛亂,沒有必要等到敵軍打到京城下,才通敵賣國。如果他真想借機把軍隊拉到城內,發動叛亂,身為主帥的他,不會輕易進城被崇禎打入監獄。

袁崇煥有點冤。袁崇煥的悲劇,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做事的原因,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在當時制度下,皇帝才是天下的主人,自己在外兵權在握,應該想方設法避嫌,但是上文所列的事情,他一再做些讓皇帝懷疑的事情,最終導致自己悲劇


木子卿53662013796


一、在敵人鬧饑荒的時候,將糧食賣給敵人的盟友,並置皇帝的嚴旨於不顧,堅稱不可能資敵,最終迎來敵人和盟友的聯合入侵,這樣的人,該不該殺?

二、在皇帝面前堅稱“五年平遼”,並以之為倚仗,斬殺了自己無權處置的方面將領,不久後,敵人未平,卻逼近了己方的首都,這樣的人,該不該殺?

三、佔據天險,向皇帝和百姓宣稱“必不令越薊西”,言猶在耳,敵軍已經在眼皮底下突破,甚至沒有發生戰鬥,只敢跟隨敵軍行進的戰區總指揮,該不該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