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五粮液,作为中国最具有知名度的白酒品牌之一,源远流长,历史上历经数次更名,研究其名字的变迁史,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中国迥然不同的时代特色,俨然一幅中国朝代的“气象图”。

在南北朝时期,彝族人首创用小麦、青稞等多种粮食混合作为原料进行酿酒,由于饮酒方式是揭开泥封,饮酒者每人拿着一根竹管从罐内吸酒,因此将这种酒命名为“咂酒”。

“咂酒”的名字,具有原始粗放的气息。这与南北朝多民族分裂的历史状态有莫大的关系。

西晋末年,司马氏式微,五胡乱华,开启了多民族分裂割据政权的混乱局面,数不清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时之间遍布中原。多民族之间处于文化壁垒高筑的状态,文化交流几近于零。“咂酒”这种粗放式命名,也正是这种文化壁垒的体现。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到了唐代,戎州(今宜宾)当地的酒坊酿造了“春酒”。它与天才诗人杜甫息息相关。“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杜甫行至戎州,品尝到春酒之后,诗兴勃发,随口吟诵出了千古流传的不朽诗句,“春酒”也因此得名为“重碧酒”。

毫无疑问,“重碧酒”相较于“咂酒”与“春酒”,其韵味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不仅具有浓烈的诗情画意,还隐含了欣欣向荣的无限生机。其背后,是唐朝民族统一、万国来朝的盛世气象。

在这种朝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文人,具有鲜明的“盛世气质”,所以“重碧酒”和唐三彩一样,斑驳雄奇,瑰丽多姿。

到了宋朝,“重碧酒”的酿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稳定和发展,戎州当地绅士姚君玉,用当地泉水以及五种粮食进行酿酒,得到了甘冽可口的佳酿。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黄庭坚谪居戎州,品尝到了这款酒,给出了“姚子雪曲,杯色争玉”的美誉。从此,这种五粮酿造的酒,在当时的宋朝文人雅士中被称为“姚子雪曲”。

相较于“重碧酒”的浓墨重彩,“姚子雪曲”更多了几分清雅,这与宋朝的朝代风格密不可分。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宋朝重文轻武,文人地位极高,加上商业极度繁荣(从《清明上河图》可见端倪),宋朝的文人可以说是极度悠闲自在的一个群体,舞文弄墨,轻松惬意。

极度闲适催生的就是宋朝的风雅。如果说唐朝是大红,是明黄,是亮紫,是富有生气的颜色,那么宋朝则是莫兰迪色系,清雅淡泊,近乎澄澈透明。在这种朝代背景下,风雅的“姚子雪曲”一名,正是宋朝文化态度的高度凝练。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到晚清,邓子均继承了成形于明朝的五粮酿酒“陈氏秘方”,酿制了杂粮酒。1909年,他将自家酿制的杂粮酒带到了宜宾县团练局局长雷东垣家宴上。晚清举人杨惠泉品酒后提出:“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此酒的韵味。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由此,五粮液正式得名。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不得不说,“五粮液”这个名字,没有曲高和寡的孤高,也没有市井烟火的凡俗,在街边老妪也能理解真意的同时,又兼备了“五粮为魂,酿琼浆,造玉液”的风雅滋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值得注意的是,五粮液得名,是在封建制度与近代化革命交割的历史节点上。当时的文人,纷纷开眼看世界,立足中国,面向国际,放眼全球,谋求国家的变革,追求新时代的进步。“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了当时的时代最强音。

春酒、重碧酒……五粮液名字变迁,透露出中国朝代“气象图”

“五粮液”名字身上,那大开大合的气势和简单不失风雅的韵味,正是中国与世界碰撞出来的火花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束。

如今,“五粮液”这个名字已经使用了111年,早已被深深镌刻在中国白酒的历史丰碑上。“五粮液”正在用积极、奋发的文化内核为品牌持续赋能,在“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下,谱写着时代最强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