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有哪些历史代表人物?

l湖湘客


水镜先生,东汉末年著名隐士,指点皇叔,寻找卧龙凤雏成就霸业。

侯赢,战国魏国守城门小吏,推荐朱亥帮助信陵君夺取晋鄙兵权成功救赵国于危难。

毛公薛公,隐藏于赵国赌徒酒肆,在信陵君与魏王置气之时,指点信陵君以国家大局为重,促其返回魏国,成功击退秦国进攻。

黄石公,传授张良兵法,帮助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终成开汉首功。

鬼谷子,两位大名鼎鼎的弟子,孙膑庞涓。。。


从来去留


1、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魏国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鬼谷子是一名隐士,但他也怀着一颗济世之心。当弟子们掌握了足够的技能之后,鬼谷子则是允许他们出山拯救苍生的。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开山祖师,苏秦与张仪为其最精采的两个门生。还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门生之说。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

2、林逋

林逋,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于西湖各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保存。

3、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那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任意畅快,故世谓竹林七贤。

七人的政治头脑以及糊口立场分歧于建安七子,他们年夜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制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团体均持不互助立场,嵇康是以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前后投奔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亲信。

4、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因陶渊明在家门前种五棵柳树,世人又称其“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5、严光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高士(隐士),汉族,浙江会稽余姚人。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山林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阿肥的每日放送


天下无道,英雄隐于江湖之中。

大隐于朝,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秦官看赵高,三心两意不上朝。范蠡畏越王,泛舟到商行。

中隐于市,李白雄心万丈被冷落,离开宫殿游四方。一路风景一路诗,不做京官成诗仙。

小隐于野,姜太公身怀绝技,甘隐野山恶水,无饵钓鱼:"愿者上钩",钩到一条活鲤鱼丶跳龙门。


夏雨风


读者您好,我来回答,我是多糖。

一,先说大隐,这一种是在没有发达之前,隐是为了等待机会。发达了,就隐居在朝堂之中。

相传姜子牙虽才智过人,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72岁时仍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最终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在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后,成为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公元197年,诸葛亮来到襄阳城西的隆中山村定居,过着“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隐居生活。耕作之余,博览群书,静观时势,深思治策。虽隐居,却以博学多才、远见卓识、胸怀大志而受到世人器重,人称“卧龙先生”。终被刘备三顾草庐而感动,出山辅佐刘备,实现三分天下,建立蜀汉。

二,再说中隐,乃是功成身退,是为了苟全性命。这种隐只需隐在闹市之中。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终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然而正当举国欢庆之时,范蠡却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出走他乡。在齐国垦荒耕作经商时,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的贤明能干被齐王赏识,授予主持政务的相国之职。三年后他再次隐退,又一身布衣迁徙至定陶,没出几年,又因经商有道成为巨富,遂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汉初三杰”在助力刘邦创立大汉基业后,韩信因为不懂隐之学问被杀了,还落下个反贼的罪名;萧何则是通过给自己身上泼脏水,贪污一点东西来让刘邦放心,是当之无愧的大隐;唯独张良由于出身名门,早已经享受过顶尖的荣华富贵,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对于金钱、权力,他已经看淡许多。张良也知道刘邦平定天下后的担心,觉得自己年龄大了,他推翻秦朝的心愿已经完成,再待在朝廷没有什么意义,便放下功名利禄修仙去了,成了后人眼中的完人,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隐。

三,最后说小隐。小隐分两种。一种隐,其实是“瘾”,是病态的隐,是官瘾,是欲擒故纵。

唐代的隐士卢藏用,高宗时就隐居在靠近首都长安的终南山,后来因为唐高宗常去东都洛阳,便又在靠近东都的少室山隐居,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被征召出山做官后,竟对朋友说,“终南山真是好地方啊”,朋友说“那是走仕途的捷径”。这种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其实是官瘾。

另一种隐是崇尚生命的本然、安贫乐道的真正隐士,他们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济世安民的志向情怀,面对现实又无力改变,不愿降志屈节与当权者合作,便隐姓埋名,回归自然。

当然,这只能是小隐。

庄子在濮水垂钓时,楚王命人去请他以托治国理政之事。庄子拿着钓竿,看也不看他们说: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三千年,楚王还把它用布包着,用盒盛着,珍藏在庙堂之上。这只乌龟到底是希望自己死掉,留下一副骨架被人珍藏着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里爬来爬去呢?来人说,当然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水里爬来爬去。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也想要拖着尾巴在泥水里爬来爬去。

人们推崇的隐士,是那种隐入山林水泽,归隐的心意和生活的实践相契合,乐天知命的人,如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年轻时就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在东晋风云变幻的十三年政治生涯中,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他辞官回乡后,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一首《饮酒》感情真挚,朴素自然,乐天知命,所描绘的田园生活让多少人向往。

还有老子。可以说隐士文化的发源自老子,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道德经》就蕴藏了一种隐者精神。他博学多才,看遍了诸侯争霸、民众流离失所,社会礼崩乐坏。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应驻守函谷关长官尹喜所邀,留下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道德经》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最后不知所终,留给世界一个背影。


多糖堂


大家好,我是第三岸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小隐隐于野”是指一些有才华的人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溺于世外桃源。我觉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的正是此意。

其次“中隐隐于市”是指那些有能力的人往往藏匿于市井之中。我觉得代表人物是邬思道,雍正帝在“九子夺嫡”中的重要谋士,雍正继位后选择去做巡抚大人的师爷。这样既能保命也能让雍正帝放心。

最后“大隐隐于朝”是指那些十分顶尖的人才,虽身处喧嚣的时政面对尘世的污浊以及官场的勾心斗角,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此为归隐的最高境界。我觉得代表人物是“黑衣宰相”姚广孝,此人助明成祖奉天靖难成功后被封为宰相,但却不还俗不留发,白天上朝晚上回寺庙,赏赐给他的金银财宝美女姬妾一律回绝。最后先明成祖而死,可能他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让明成祖放心,毕竟他虽满腹经纶却实实在在的是个阴谋家。


第三岸


最近在看《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的李泌本人算是一个隐士了吧。出世则为道,入世则拜相。一生堪称唐传奇里的人物。

至于一些在各名山大川隐居的人,大多是为了精神上的升华而刻意苦修。多是道士和尚这类的方外之人。

至于文人骚客,所谓隐士大多都是自己感觉生不逢时,心有不满,若是皇帝一召见,大多屁颠屁颠的跑出来了。

所谓终南捷径,了解一下


孙仲谋l


班门弄斧一下:

大隐隐于朝:代表人物姜子牙,姜哥是封神时代辅佐周天子一统天下,论功行赏唯一没有封神的,后来成了齐国的开国之君。对手中也有一个以绝世美貌冠绝天下的九尾狐也没有封神,此处按下不表。

中隐隐于市:代表人物陶朱公范蠡,此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国,成就越国春秋五霸之霸业,携春秋时代绝世美人之西施泛舟五湖去了,后来成为天下商人之祖,唯一的遗憾是没给后人留下本成功学。

小隐隐于野:代表人物建文帝朱允炆,城门一破朱哥在皇宫放了一把火,撒丫子跑了,没有留下一片云彩,完全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那种气质,成为伟大的明成祖朱棣一块心病,这一隐直接隐成明朝两百多年的一大悬案,明成祖被逼开挂,文治武功直逼汉武大帝,是非功过虽有后人评说,但也自在人心。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石头1974


隐于野;陶渊明

隐于市;明朝永乐时期的黑衣宰相姚广孝,一个和尚,被成为宰相。

隐于朝;胡濙历仕六朝,前后近六十年,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被比作北宋名臣文彦博。其中任礼部尚书三十二年,累加至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

胡濙留心医学,曾与戴思恭讲《内》、《难》诸经,推张仲景为医学正宗。著有《卫生易简方》、《芝轩集》、另外还是个武学高手。


余一人鉴


大隐隐于市莫过于窦唯这么仙了






九侠哥哥


大隐者:苏辙,人如其名,就像车轮过后留下的印记,他不像苏轼一样锋芒毕露,但一样很有才干,与苏轼一起同朝为官,去不像苏轼那样波折,很懂得韬光养晦。

中隐者:颜回,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孔子对其的评价是,颜回能在市井中过贫穷的生活而快乐满足,可见其修养。

小隐者,那就不计其数了,就说一个本人比较喜欢的吧,五柳先生陶渊明,他愿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像菊花那样高洁,激情与山水,自由自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