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寶媽小米和老公工作都很忙,平時都是婆婆帶孩子,現在孩子兩歲,可還是不會說話,她看著身邊的同齡孩子都會說話。小米說婆婆很少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她覺得這可能是孩子說話晚的原因之一。

孩子學習各項機能都有關鍵期,如果孩子語言發育有問題怎麼辦?錯過語言發育關鍵期怎麼辦?她越想越擔心,提出要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可婆婆卻說孩子說話沒問題,孩子想說的時候自然會開口說話,老公小時候是三歲多才會說話,孩子說話越晚,說明孩子越聰明。小米對婆婆的這套聰明理論並不買賬,可又拿不出任何證據,孩子說話問題已成為她的一塊心病,連著兩天失眠,後來她想到給小編髮私信諮詢她心中的疑惑。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心頭肉,孩子出現任何異常,媽媽都會很擔心,所以小米的擔心不無道理。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這句話,但聰明理論正確與否,首先弄清楚三個問題:孩子說話的早晚與聰明之間是否有聯繫呢?孩子說話是否有關鍵期呢?孩子說話的早晚與哪些因素相關呢?想要回答以上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0-6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錯過這段時期,語言裝置系統將完全卸載。

一、孩子語言發育的規律

1、0-1歲:語言積累期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孕育時,就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孩子學習語言,聽力系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通過對聽到的詞語進行模仿來學說話。寶寶聽到的聲音越多,積累的詞語就越多,後期的語言表達就越順暢。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2、1-2歲:補充表達期

經過了長時間的語言積累,孩子長到1歲以後就能拼湊出非常簡單的句子,但這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寶寶要表達什麼,只有最親近寶寶的人根據情境才能分析出來。

3、2-3歲:完整表達期

2歲以後,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提升,能說出結構完整的句子,能用語言對冷熱、甜鹹、自己的情緒等進行具體描述。

4、3-6歲:順暢表達期

3歲以後,寶寶已經可以說出結構稍複雜的句子啦!寶寶的詞彙量更大了,喜歡用新學的詞語造句,可與他人無障礙交流。偶爾冒出一句內涵深刻的句子,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父母們,寶寶的語言關鍵期只有短短六年,別對孩子說話遲緩不在意,千萬別錯過孩子的語言關鍵期。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哪些錯誤做法影響到寶寶語言發育呢?

二、父母的這些習慣是寶寶說話遲緩的主要因素

1、與寶寶交流太少

文章開頭小米的寶寶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奶奶很少與寶寶說話,寶寶缺少積累語言的機會和適度的聲音刺激,每天生活在無聲環境中,寶寶對語言沒有形成概念。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2、語言環境過於複雜

有些家庭裡,爺爺說山東話,奶奶講上海話,孩子的父母講普通話,四位家長,三種語言,語言環境的複雜程度遠超出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尚不能理解不同語言表達的含義,影響到孩子的表達力滯後。

3、家庭氣氛不融洽

和睦的家庭環境下,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健康的發育和成長。父母爭吵不斷,家庭紛爭不斷,孩子在此環境中生長,感受不到父母無條件的愛和家庭的溫暖,聽到的全是負面的信息,心理和生理發育和成長都會受到限制,語言能力勢必受到影響。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如果孩子比同齡夥伴說話晚,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如果沒有及時採取正確方式處理,想飛速追上同齡夥伴就會越來越難,還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創傷,所以家長要早發現早改正。

三、父母利用這3招,提高寶寶語言能力

1、多用語言交流

寶寶出生後,經常會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寶爸寶媽們聽到孩子聲音以後,要及時用語言給予回應,說話要輕柔,態度要溫和,要用眼睛看著寶寶。寶寶從父母微笑的表情中,感受到無條件的愛,也聽到了父母充滿愛意的回應,經常與寶寶互動,可以使寶寶對說話產生興趣,引發他說話的慾望。

比如寶媽可以一邊給孩子換衣服,一邊對孩子說:“寶寶,媽媽現在給你換衣服呢!你看你長得多快啊,衣服穿著穿著就小了,不過媽媽還是希望你快點長大!”媽媽對孩子說的每一句看似無意義的廢話,都是在給孩子的語言倉庫提供數據,所以父母想擁有一個能說會道的孩子,就多和他說廢話吧!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2、及時糾正,規範用語

寶寶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可能是詞語一個、一個往外蹦,也可能是詞語前後順序弄反,還可能是缺少某個句子成分,父母這時就要注意幫助寶寶把句子說完整,把錯誤的順序糾正過來,孩子再多重複幾遍,就能掌握正確的方法。

很多父母喜歡用疊音與寶寶說話,但長期這樣做會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所以要及時改掉這個習慣。當寶寶口齒不清會發音不準時,父母別刻意重複,孩子也可能會不斷重複錯誤的發音,父母應對此重複正確的發音。

3、引導孩子多說話

當孩子可以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父母可以利用社交活動讓孩子多說話。比如鼓勵孩子給想念的人打電話,讓孩子幫忙接聽爺爺奶奶打來的電話,讓孩子邀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父母還可以陪孩子通過閱讀讓孩子接觸更多詞彙和語句,比如讀繪本,念繞口令,朗誦詩詞,既培養親子關係,陶冶情操,又在遊戲中體驗到語言的樂趣。2歲以後,父母還需要教孩子正確使用“你好”、“謝謝”、“請”等禮貌用語,並鼓勵孩子經常使用。

4、別阻止孩子的自言自語

不知道父母注意到沒有,孩子進入幼兒園以後,語言能力發展得特別快,寶寶在幼兒園接觸到更多的小夥伴和老師,接收到的語言也較之以前更加豐富,主動表達的慾望也更加強烈。有時候,寶寶會自己悄悄地自言自語,父母千萬不要阻止,這可是寶寶的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轉為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哦!寶寶是在努力思考,用語言幫助他梳理思路呢!

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你的掉以輕心,可能會耽誤孩子發育

育兒專家表示:寶寶說話的早晚與寶寶聰明與否並無直接聯繫,所謂“聰明理論”無科學依據,別再因為這句話耽誤孩子發展語言能力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離不開父母的無意義的廢話、高質量的閱讀陪伴、鼓勵和引導,也離不開寶寶無數次重複練習與糾錯,缺一不可。父母做到語言的正確示範,孩子才能學到正確的語言表達。

今日互動話題:你們是怎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的呢?請各位家長把你的經驗寫在下方評論區,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