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美國財長訪華,談判代表團個個是“狠角兒”?

美國財長訪華,談判代表團個個是“狠角兒”?

就在美國頻頻出招兒挑事兒中美貿易之際,中國開放的大門驟然擴展,尤其是金融之門開放力度之大令全世界矚目。好吧,美國是不是寧願在中國開放的大門之外溜達?現在我們給出明確答案,但至少我們需要看到美國願意與中國合作共贏的誠意。就在5月3日凌晨,中國證監會官網刊出一條信息:瑞銀證券股權變更的申請“已獲受理”,這或許意味著,瑞士銀行將對瑞銀證券增資擴股至實際控股程度,瑞銀證券也因此而有望成為中國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

美國人來了。在美國正式挑起對華“貿易戰”之後,今天(5月3日)開始和中國進行第一次“談判”,為期兩天,美國總統特使、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的美方代表團“豪華陣容”已經坐在北京為談判準備會議廳,而此時此刻,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期待著美國的誠意,因為所有人都知道,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情況下,中美“合則多利,打則多輸”的基本道理。現在的關鍵是看美國懂不懂這個基本道理,願不願意遵從這個基本道理。很明顯,中國人有自己的底線:平等互利,而不是漫天要價、強買強賣。中國一貫的立場是: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

美國真願意“拿出誠意與中國努力尋求雙方最大公約數”嗎?說實話,我們不該、也不能報有過多期許,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往最壞處著想,往最好處努力”。《環球時報》報道說:對話還沒開始,艱難的氣氛已在蔓延。美方放話:不會帶著不滿意的協議回國。中方的態度也很明確:決不拿中國的核心利益做交易。比如,美國強烈反對“中國製造2025”計劃,但這是可以談判的問題嗎?中國自己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規劃,這難道不是中國的主權問題嗎?還是鄧公當年在香港迴歸問題上告訴撒切爾夫人的那句話:主權問題不談判。

美國財長訪華,談判代表團個個是“狠角兒”?

此次美國派出的談判代表團,其陣容之豪華史所罕見。之所以這樣看,是因為其成員各個都是叱吒風雲的“狠角兒”。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在高盛公司浸淫17年,曾任執行副總裁、首席信息官;美國駐華大使特里·布蘭斯塔德,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連任4屆美國艾奧瓦州州長,在他主政之下,艾奧瓦州與中國河北省1983年就結成友好省州,而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間,艾奧瓦州對華出口增加了13倍,其中農產品和加工食品出口佔有很大比重;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20世紀70年代中期已經是美國最著名的破產專家,並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大收購”和“垃圾債風波”、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中頻獲財富,成功入圍美國400位鉅富之一,被美國《商業週刊》稱為“投資者的投資者”;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美國最大、華爾街最著名的世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在美國參議院金融委員會供職,1981年至1989年任里根政府貿易副代表,負責當年對日本的鋼鐵、汽車貿易談判,參與了《廣場協議》的制定;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勞倫斯·庫德洛,美國著名的商業新聞評論員,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的撰稿人,曾任里根政府白宮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助理局長,也曾在華爾街投行任職;總統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在對華政策方面號稱“鷹派中的鷹派”,滿世界散佈“中國威脅論”,並著有“中國三書”——《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被中國殺死》和《臥虎:中國軍國主義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美國財長訪華,談判代表團個個是“狠角兒”?

儘管如此,又能如何?我們認為,在美國國門越關越小的前提下,試圖以霸權行徑訂立不平等條約不僅沒有任何可能性,而且也讓美國在世界各國面前再次大失其分。美國政府應當好好琢磨一下,許多國家對你臉上堆著笑,嘴上好好好,但心裡在想什麼?這種長期屈辱的壓抑,最終又會演變成怎樣的未來?放下氣勢洶洶的架子吧,理性和勇敢地去正視不可逆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國早已今非昔比的客觀現實吧,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糾葛總是可以在“相互的”妥協中找到“適中的答案”,但誰都不可能沒有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