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清朝官印隱藏七件事,還引出了春節假期,知道時間的人都愣住了!

我們都知道,現在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用到印章。很長時間裡,印章都是一種代表著身份的東西。在古代也是這樣,當時有一句古話叫做私憑文書官憑印。可見印章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當時的官員不管是判案件還是寫告示都需要用到大印。這也是當時一種不成文的規定。

清朝官印隱藏七件事,還引出了春節假期,知道時間的人都愣住了!

清朝皇帝為了限制官員的權利,從印泥的顏色到印章的製作都非常的嚴格,甚至具體到官員去世後用什麼印章陪葬。今天我們就一起巴拉一下清朝官員的用印製度。

首先清朝的印章分為四種,對應的當然也是四種身份,一種是金印,這種只可以皇帝來用,一種是銀子做得,這種自然就是王公貴族用的,當然也包括一些重臣。那些不重要的官員用的是銅印,剩下的自然而然的用木印。

清朝官印隱藏七件事,還引出了春節假期,知道時間的人都愣住了!

而且當時印泥的顏色也大不相同。當時邊防大臣的印泥顏色為藍色。俗稱紫花大印,這種印泥還有一個用途,就是皇帝去世之後,官房大臣在27天的國喪期間,必須使用藍色印泥,以示哀傷。

當是京城的官員們用印也非常的件講究,當時在處理完公務,蓋上公章後,還需要加蓋自己的私章,這就意味著一旦你處理的事物出了問題,會通過查閱案宗直接找到你。並且當時的公章一天之內用了幾次,每次用在什麼地方都是有記載的。

清朝官印隱藏七件事,還引出了春節假期,知道時間的人都愣住了!

現在過年往往會有進一個星期的假期。但是古代可不是這樣。清朝的時候。官員們有一個條例,那就是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九將所有的印章就交到皇宮,等到正月十九再去取印。這其中二十天的時間是不需要辦公的,但為了防止意外情況的發生,官員們在封印之前,會在空白紙上改幾個大章,以防萬一。

清朝官印隱藏七件事,還引出了春節假期,知道時間的人都愣住了!

官員辭官或者被辭退,都會上交自己的官印,在上交前,要先自己磨去一個角,之後每經過一個官員都要抹掉一腳,直到最後整個章面都會被磨掉。還有一個就是官員去世,皇帝會為其追封,當時給他們陪葬的官印是用蠟製成的。為了好聽稱之為蜜蠟。

清朝的印泥嚴格來說已經非常的有制度了,但是儘管這樣,清朝的腐敗還是無法整治,導致清朝最終覆滅。但不管怎麼說,對於印章的管制還是要落到實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