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東漢宦官集團是怎樣尾大不掉的?

東漢宦官集團是怎樣尾大不掉的?

東漢宦官集團是怎樣尾大不掉的?

漢桓帝經歷過沒有實權的痛苦,因此,一旦大權在握,就將其牢牢的抓住,不肯輕易放開。為了保證權力最大限度的掌握在自己手裡,漢桓帝儘可能的使用所謂的“舊故恩私”,其中,最得桓帝信任和器重的當屬宦官。

漢桓帝重用宦官,不僅因為宦官在他奪權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宦官的一切權勢,都是直接來自皇帝本人,而不是他們自己的背景。因此,相對於擁有雄厚的自身實力的外戚和士大夫,桓帝更願意使用宦官。如果宦官不令他滿意,他可以隨時換掉他們,而不必顧及他們的“家族背景”和“地方聲望”。

在信任和重用宦官的同時,漢桓帝對於在歷次事件中,都沒有發揮任何實質作用的士大夫們,持一種極度的不信任的態度。其實也難怪桓帝不信任士大夫,他們也確實拿不出像樣的成績讓桓帝信服。梁冀專權的時候,除了李固等少數幾人對梁冀進行了失敗的抵抗外,絕大多數朝臣,都充當了梁冀的走狗。以至於清除梁冀的餘黨之後,朝廷竟然為之一空。

所以,漢桓帝認為,士大夫是最靠不住的一群人,他們要麼當叛徒,要麼當烈士,總之,他們幹不成任何有實際意義的事情。這樣一來,危及到外戚和士大夫們的權益,於是,士大夫們開始對宦官進行打擊,從而引發了宦官與士大夫之間的第一次激烈衝突。

最先發難的是南陽太守成晉,逮捕了與宦官關係很好的當地富商張汜,結果,正遇上漢桓帝宣佈大赦。成晉為了打擊宦官,竟置朝廷法律於不顧,不僅殺了張汜,還殺了張的宗族以及賓客二百多人;然後,成晉以英雄的姿態向漢桓帝上奏。

幾乎在同一時段,同樣性質的案件也發生在汝南。汝南太守劉質逮捕了小黃門趙津,也是不顧朝廷的赦令,先將趙津拷打至死,然後才向朝廷上報。

這兩件大案從表面上看,有兩大特點,首先,兩位太守的行為是非法的;其次,是這兩起案件的處理對象,確實犯有大罪。究其根本有一個共同點,兩案的當事人,都屬於宦官勢力集團。所以,這兩個案件本質上,就是士大夫集團,打著正義的旗號,以犧牲法律的尊嚴為代價,打擊宦官集團。由士大夫們發起的這次“攻擊”,從最表層看,是正義的,至少是符合儒家思想中的正義的;但從深層看,是非法的,是對朝廷赦令的公然藐視;而從本質上看,就是一次政治鬥爭。

既然是鬥爭,而且,士大夫們已經“非法”在先,而宦官們本來也不在乎自己在士大夫心中的“道德形象”,因此,宦官毫不客氣的展開了“反擊”。紛紛向漢桓帝提出申訴,同時,又鼓動張汜的妻子上訴。桓帝聞知此事,勃然大怒,因為在桓帝看來,這根本就是地方執政者公然對抗中央。漢桓帝當即下詔,將成晉、劉質一併逮捕,按律處斬。

可是,士大夫們卻沒有就此屈服,野王令張朔是宦官常侍張讓的弟弟,性情殘暴,有一次,殺了一位孕婦,事後躲在張讓家中。司隸校尉李膺知道後,跑到張讓家裡大搜捕,結果從夾壁牆裡將張朔搜出來,並且處以死刑。

士大夫們如此頑強的抵制以漢桓帝本人為總後臺的宦官集團,當然會招致來自宦官集團和桓帝本人的共同打擊。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派人誣告李膺等人,結交太學生、都國生“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漢桓帝聽說後,比以往任何一次事件都感到震怒,命令天下各郡各國,逮捕黨人,並公告天下,好讓天下人都憎惡他們,接著又逮捕了李膺等人。由此牽連到的陳寔等約有二百餘人,即使有人逃亡,沒有被捉到,也都被懸賞通緝。奉命傳達捉拿黨人的使者,四面出發,數量多得互相在大道上,也可以望見。

第二年,尚書霍諝、城門校尉竇武,共同上表為黨人求情,漢桓帝的怒氣才稍稍緩解。下詔,釋放黨人們回家,但仍對其實施終生禁錮。並且將黨人的名字記錄在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黨錮之禍中的第一次黨錮。

漢桓帝通過黨錮,打擊了士大夫勢力的同時,也打擊了正義;強化了皇權的同時,也使得宦官集團勢力坐大。最終弊大於利,為東漢王朝最後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