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们都希望通过自己讲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明白一些道理、汲取一些能量。

此前第一阅读曾发布过一篇侯泰而老师的文章《爸爸们请注意:好家长都应该做一个“有故事的人”》,讲的是作为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编故事有多重要。很多家长在后台留言,大多表示担心,编故事那么难,孩子又不爱听。怎么办?

那么,如何让孩子又爱听,又能对孩子真正有启发、增强孩子的自信?在这里告诉家长朋友们一个小技巧,那就是——把孩子编入故事里!发现孩子的优点,把这个优点编入故事给他听,能增强孩子的自信,恰当的赏识也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

使孩子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孩子听故事,是喜欢听里面都是陌生角色的故事呢,还是喜欢听有自己熟悉的人物的故事呢?

答案不言自明。

就像我们看电视新闻一样,如果在哪个电视画面里看到自己,或是自己熟悉的人,我们心中会油然生出一种亲切感,免不了多看几眼。

我们编故事给孩子听,固然可以设计一些新奇的人物,安排一些惊奇的情节,但有时候,不妨把孩子和他熟悉的人、事编进故事里,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人公。

这就要求我们做一个有心人,耐心地观察孩子的生活,观察和他一起经历过的一切。其实,有些平凡的日常琐事稍稍经过加工,就可以成为孩子喜欢听的童话故事。

比如,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时,要注意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沿途碰到哪些人,路边的小狗在干什么,早点铺卖的是什么早点,等等。晚上,你就可编一个《小屁孩上幼儿园》一类的故事,把这些素材和情节编进去。孩子一般能听出故事中有自己,觉得新奇而有趣,要求不断地讲下去。又如,带孩子去商店,要观察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喜欢什么商品、到了哪些柜台,坐扶梯、走路时是不是注意安全标志,等等。有了这个准备,给孩子讲故事时,大致能编一个《小娃娃商场历险记》之类的故事,把你和孩子逛商场的经历编进去,特别是注意把孩子做的事编进去,他肯定会感到很有意思。

许多著名作家善于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作品里。现代文学家郁达夫说过,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我们不期望成为编童话故事的高手或作家,但把孩子熟悉的人和事编进童话故事里,的确是打动孩子、得到孩子信任和喜爱的一种有效办法。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许多擅长写童话的作家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把自己的经历或者孩子的经历写进童话故事里。孩子一看就喜欢。自己的孩子喜欢,其他孩子当然也可能喜欢。结果,他们的童话大受欢迎。

《夏洛的网》这篇童话大家都十分熟悉,作者是著名的《纽约客》的作者怀特。这个故事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得从他的孙女说起。怀特有一个农庄,养了很多猪、鸡和鸭子,和《夏洛的网》里写到的农庄似乎差不多。有一天,他的农庄要杀一只猪做熏肉,他的孙女看到这个场景,特别伤心。因为这些契机,怀特写下了《夏洛的网》。这篇童话的开头一幕,就是父亲阿拉布尔先生要去杀那只发育不良的落脚猪威尔伯,小女孩弗恩伤心哭泣,夺下父亲的斧子,阻止父亲杀死威尔伯。我想,怀特的孙女看到这个开头时,一定会开心一笑的。

《长袜子皮皮》是著名童话作家林格伦的名作。《长袜子皮皮》里的主人公皮皮的名字,就是林格伦的女儿——七岁的卡琳随口取的。

然后,林格伦给正在生病的女儿讲起了皮皮的故事。皮皮头发火红,喜欢一只脚穿黑袜子、一只脚穿棕袜子……里面许多地方流动着女儿卡琳的影子。1944 年,林格伦在女儿十岁的时候,把皮皮的故事写了出来,作为赠给她的生日礼物。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实际上,不止这些外国童话作家善于把孩子的经历写进童话里,现实生活中,有一些认真细心的家长也是这么做的。

2012年11月16日的《每日商报》报道了一则消息,杭州的年轻妈妈金利雅为小学二年级的儿子编写了一本童话书《毛小笋和精灵小屋》,童话中的主人公毛小笋就是金利雅儿子的化身。这位年轻妈妈说,毛小笋是一个拥有时光斗篷的小朋友,披上斗篷他就能穿越时光隧道,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在毛小笋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是自己儿子经历过的生活。在这本童话书里,还出现了她儿子五六个同学的身影,有真名,也有化名,每个同学都有故事情节。这些素材都是从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的聊天中收集而来。结果,这本书大受孩子欢迎,不仅儿子班上的同学互相传看,而且还风靡了整所学校。

可见,让孩子成为故事的主人公,虽非容易,但也不是多么难的事。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有这个意识,要有这份心思。

凌凌在读幼儿园时,我给她讲了大量的“三个小朋友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她和表哥、表姐。后来,她上小学时,我把一部分故事整理出来,订成一册。有段时间,凌凌捧着小册子看得津津有味。她的老师知道这件事,也借去阅读了几天,多有赞誉,称赞我是一个“有心”的家长。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凌凌。她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座大城市里。在学校,她有很多好朋友。但她最想念的,还是表姐静静、表哥远远。

静静、远远住在很远很远的外公外婆家里,那是一个美丽的乡村。每年放寒假、暑假的时候,妈妈都会把凌凌送到外公外婆家去住一阵,让她和静静、远远一块儿帮外公外婆做家务、一块儿到田地里和山上去玩、一块儿做游戏……凌凌感到高兴极了。

开学的时候,凌凌就回到城市里上学。可是,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回到家里,凌凌都经常会想念静静、远远。怎么办呢?凌凌的爸爸是一个“故事机”,会讲好多好多故事。凌凌问爸爸:“你可以把静静、远远和我编进故事里吗?”爸爸答应了。于是,每天送凌凌上学时,爸爸给她讲三位小朋友的故事;每天凌凌睡觉前,爸爸给她讲三位小朋友的故事;甚至,爸爸出差了,同样会在电话里给她讲三位小朋友的故事。

凌凌听了很高兴,她要爸爸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自己有空的时候好拿着看,或者和学校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凌凌发现,大家都爱听三位小朋友的故事。虽然在城市里,但听着或读着故事,凌凌觉得,就好像和静静、远远在乡村里一起玩了。

这说明:把孩子作为主人公编进童话故事里,是一种广受孩子欢迎的做法,也是我们家长应该掌握的技巧。

我自己坚持这么做,也希望有兴趣的家长来尝试一下。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运用代入法,增强孩子的自信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梦。或强或弱,孩子们总有一点好胜的心理。对孩子加以适当的赞美,他们一定会十分高兴。其实我们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一句称赞、鼓励的话语,常常让我们高兴半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此毫不讳言,他说:“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做我十天的口粮。”

赏识孩子,适当地予以赞美,是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这已经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对这一点,许多心理学家表示认同。“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美国知名心理学家丝雷也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

可以说,恰到好处的赞美、赏识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当然,必须认识到赞美需要技巧。翻看各种育儿书籍,或者到网上查一查,赞美孩子的技巧比比皆是,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运用故事这种形式,在故事中让孩子得到胜利,让他有成就感,不失为一种有效而且有趣的办法。

当我们发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或者发现孩子的长处时,我们可以编故事给他听,让孩子在故事中听出自己的优点来,听出自己的厉害之处来,伴随着故事的讲述,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定会慢慢增长。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利用故事赞美孩子,注意三个要点

或许有的家长会问:用故事夸奖孩子要注意什么?按照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夸奖有夸奖的原则。比如,该夸的就夸,该欣赏的就欣赏,不该夸的不夸;夸的内容必须是具体的,不能泛泛而谈而不指出具体的内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表扬、赞美孩子时所必须遵守的。

但讲故事毕竟与一般的口头表扬不一样,用这种方式来赞美孩子,赞美的话语已经蕴含在故事中了。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不能为了赞美而赞美

有时,觉得好久没有表扬孩子了,刚好自己有时间,于是,就编个故事尽情地赞美孩子一下,让他高兴一回。有时,想到一个好的赞美性故事素材,索性把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赞扬孩子一番。像这样的现象,都是不科学的。我们不能盲目地夸奖孩子,一定要有针对性,单纯为了表扬而表扬,那还不如给他读书中的故事。

02

要遵循讲故事的规律

故事终究是故事,情节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赞美孩子,尽量把故事里的情节编得自然一些,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在糊弄他、敷衍他。比如我在编《我们钓鱼去》的故事时,在情节安排上,我花了些功夫,把凌凌平时善于克制的表现编进去了,她听起来会觉得这个故事比较可信。

03

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故事情节可以适度夸张,在故事中可以把孩子塑造得厉害一些,但别忘了在讲完后提醒孩子:你虽然在故事中取得了胜利,但不能因此而感到骄傲。故事是精彩的,现实生活却往往不是这样,会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提升孩子信心的同时,不要过分夸大孩子的能力,让他飘飘然。总的来说,还是趋向客观为宜。

作者的话

另外,有一种现象我们也要注意,就是个别家长不仅没有在讲故事时适当给予孩子鼓励,反而让孩子有挫败感,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有报道称,有位妈妈在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教育孩子说:“你吃西瓜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大片的留给爷爷吃?”一再叮嘱孩子要学会尊老爱幼。孩子受了批评,心里不高兴,随便答了一句“知道啦”,对家长爱理不理。慢慢地,孩子索性不喜欢听家长讲故事了。

这里,并不是说不能在故事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但这种简单、直白的批评是不行的。有专家指出,我们讲故事,应多给孩子输入正能量的东西,在讲正面人物时,多拿孩子进行类比,多夸奖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在讲故事的时候借机批评教育孩子,尤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揭孩子的短。而是要通过讲故事,让孩子自己去领会那样做是不对的,怎样做会更好。其实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比较和体会,藏而不露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侯泰而

用故事来沟通,才是激励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浙江大学文学博士,湖南溆浦人,现居北京。曾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多年,以善讲故事受到学生欢迎,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意林》《百家讲坛》等报刊杂志发表历史故事、散文等约百万字,曾为《优秀童话世界》等少儿刊物撰稿,出版有学术专著《多面的现代性诉求——理解20世纪上半期中国话剧的一种方式》等。

本文出自作者新书《好爸爸是个“故事机”》。

WaWaYaYa爱读

WaWaYaYa JoyReader

海量绘本,月月更新

名社出品,中英双语

应用市场搜索WaWaYaYa下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