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电视剧《康熙王朝》里有哪些历史错误?

JoJo撒哇滴卡


《康熙王朝》是一部影响力很大的清宫剧。虽然从整体上来说比《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差了一个层次,但剧中的主要演员陈道明、斯琴高娃、薛中锐、高蓝村等人的演技实在是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历史剧。

不过作为一部历史剧 ,《康熙王朝》的剧本对历史进行了非常大的改动,从而引发了不小的争议。这次就举几个康熙帝一派的角色来说一下。

第一是苏麻喇姑。在剧中的苏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初恋,也是相与羁绊一生的人。但是历史上的苏麻喇姑是一位深得生存之道政治家。

苏麻喇姑本命苏茉儿(蒙语为毛制的长口袋,满语则名为苏麻喇),科尔沁人,后来给贝勒寨桑(大公&宰相,可以翻译为“相君”)博尔济吉特·布的二女儿本布泰(意为天降伟人),也就是后来的孝庄文后当侍女。而那是一个侍从、侍女们最辉煌的时代——西洋有路易大帝与亚历山大•邦当,而东方则有孝庄文后与苏茉儿。


苏麻喇姑的法国同行,亚历山大•邦当。

苏茉儿对主子十分忠诚,除侍奉孝庄文后之外,也帮着拉扯大了孝庄文后的儿子、孙子、曾孙,或曾照料,或予训迪,或曾抚养。康熙四十四年(1705AD,此时孝庄文后已经归天十八年)旧历的九月初七,年逾九旬的苏茉儿,走完了自己漫长而辉煌的一生,清朝皇室为了尊崇这位卓越的女性,尊称为“苏麻喇姑”,并以皇室女性的礼仪将其安葬于孝钦文后的陵寝之旁。

第二是朱国治。朱国治在历史上是个恶贯满盈的贪官酷吏。其担任巡抚江苏之时为了杀人媚人,便屡兴大狱。奏销案、通海案、哭庙案不是由此人参与就是由此渠一手炮制。以至于吴地百姓对他是人人切齿。据《研堂见识杂记》载:

“抚臣朱国治既以赋税兴大狱,又杀吴郡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适以丁忧罢。故事:隶旗下者例不丁忧(朱国治为正黄旗汉军),守丧二十七日,即出视事。公守丧毕,具疏请进止,朝议许其终制,另推新抚韩公世琦。尚未莅位,朱恐吴人为变,仓猝离位,轻舟遁去,吴中为幸。朝议以大臣擅离汛地,拟降五级,而严旨切责,除名为民。”

过了几年,因朝中有人,朱国治又起复为云南巡抚,结果 老毛病不改竟然克扣军饷,于是被弹劾去职。至康熙十一年复任云南巡抚。最终在吴三桂起兵后被挖心枭首以谢天下。


前明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反正这一段是《康熙王朝》中非常精彩的一段。

最后说一下纯属虚构的“蓝齐儿格格”。历史上并没有“清孝慈仁后(也就是容妃)”和她的女儿“蓝齐儿格格”。而且也没有清朝公主嫁给黄金家族之外的蒙古王子(葛尔丹是绰罗斯部)。但历史上确实有一位荣宪公主,也就是康熙帝的第三个女儿,聪明可爱,很得父皇的疼爱。荣宪公主十九岁那年被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并招二十一岁的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为驸马。乌尔衮性格温和开朗,而且是当时蒙古数一数二的勇士,之后在乌兰布通之役率军辅佐岳父打破准噶尔大汗葛尔丹的大军。从此更得到清廷的礼遇和信赖。故而荣宪公主出嫁后的生活也就像童话一样美满。

至于准噶尔汗国的葛尔丹,也就是博硕克图汗也确实有一位勇敢而美丽的同梦之人——阿努哈屯(和硕特汗国鄂齐尔图彻辰汗的女儿)。夫妇二人都为了准噶尔的未来战至最后一刻,他们的故事也是可歌可泣的。


卫拉特(瓦剌)最后的国母,阿努哈屯。


陳大舍


电视剧《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小说改编而成的,剧情难免有些艺术加工。除了那句经典的“我孝庄”之外,还有不少历史错误。

1、康熙并没有同噶尔丹和亲

在电视剧中康熙迫于压力与噶尔丹和亲,将蓝齐儿格格嫁给了他,其实这是不存在的。首先,蓝齐儿和容妃都是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其次,清朝皇室虽有同蒙古和亲的传统,但仅限于漠南蒙古诸部,而噶尔丹出身于卫拉特准噶尔部,不是黄金家族,清朝断然不会与其和亲。

再者,噶尔丹是有妻子的,名叫阿努可敦,出身于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她弓马娴熟,作战勇猛,在昭莫多之战中被清军击毙。蒙古国曾拍过一部同名电影。

2、收复台湾与史实严重不符,而且刻意丑化郑成功之子郑经

在电视剧中,郑成功之子郑经(导演刘大印饰演)兵败自刎,清朝最终收复了台湾,这和史实严重不符。在历史中,是郑经的儿子郑克塽率部投降清朝的,当时郑经已经去世多年。

再者,电视剧中对郑经有刻意丑化。首先是形象,对比一下同为康熙手下败将的噶尔丹,这电视剧中的郑经简直就是个混子。

其次,在电视剧中郑经曾想和荷兰人对抗清朝,并许诺事成之后平分宝岛。实际上是康熙和荷兰人联手进攻郑经。

第三,电视剧中施琅是因为郑经的猜忌而投降清朝的,实际上施琅在郑成功时期就已经降清了。

我实在不清楚编导为何要这样改编剧情,把郑经塑造成这样。硬要黑郑经的话,倒是可以好好说说他乱伦的事情。


石头说历史


《康熙王朝》虽然比较符合原著,但是原著毕竟是一部小说,并不是史书,当然会有很多史学性的错误,今天就列举一下主要的几条。


1.电视剧《康熙王朝》说是清军攻入明宫,但事实上是李自成攻进明宫,导致明朝崇祯皇帝的死亡。

2.孝庄太后的“孝庄”这个称号是康熙在她死后给祖母上的谥号,所以剧中她说“我孝庄”明显是错误的。

3.历史上没有容妃,也就没有蓝齐儿和亲的事了,魏东亭也是虚构的,包括太监李德全,伍次友,周培公只是一个小角色,没有得到重用。

4.郑经死于1681年,此时台湾并没有被清廷收复,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儿子郑克爽。而剧中安排郑经自杀于清军攻克台湾之日,是错误的。

5.苏麻喇姑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比康熙皇帝大42岁,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岁,不可能和康熙发生恋情,而她死于康熙四十四年,不是跟孝庄隔一天。

6.明珠和索额图在康熙办千叟宴的时候已经入世,不可能参加的。

《康熙王朝》虽然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但是戏说成分比较多,不能当成史书来看,不符历史的地方很多。


我是典解历史,欢迎大家评论,点赞,留言,喜欢我的话就要关注我哦。


典解历史


1,孝庄是死后的称呼,再者她是典型的满蒙主义者,排斥汉人,不通汉语。

2,葛尔丹打仗时,旗子上写个“葛”字,葛尔丹姓绰罗斯,并不姓葛啊,这是闹哪一出。

3,陈道明出征漠北时说,当年成吉思汗沿着这条古道袭取了大宋半壁江山,那是金,不是宋。

4,有一集是日本朝鲜俄罗斯来京通贡,当时日本和满清没有任何官方联系。

5,平三藩时,汉人居然成了最高军事统帅,可能嘛

太多了。


小飞侠aaa


《康熙王朝》很精彩,历史错误凭印象答几个吧

一,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奶奶孝庄太后在家时的侍女。也就是说,康熙他爹还处在猪肉粉条状态时,苏麻喇姑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康熙成为可爱小正太时,苏麻已经成为慈溪的老奶奶了。康熙成年了再跟他暧昧,这口味,勇气可嘉。



二,没有魏东亭这个人,原型是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

三,鳌拜是皇帝的一条狗,替皇帝咬完人了,再除掉平民愤。历史上抓了鳌拜,鳌党一个也没抓,因为那都是“帝党”。

四,鳌拜被抓时都六十多岁了,哪有电视上那武力?

五,孝庄去顺治的东陵,说是去祭祖。

六,一开场为了突出孝庄的老谋深算,斯琴高娃演的有六七十岁了,其实历史上还不足五十。

七,历史上没有伍次友这个人。

八,伍次友不仅偏题,还写出了一段大白话,居然还能中状元,在现实中早被批上文理不通,赶出考场了。

九,赫舍里并不是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是在胤礽两岁时去世。

十,封胤礽为皇太子,并不是为了让赫舍里瞑目,而是为了拉拢索家。

十一,历史上并没有朱国治钓鱼赌生死,很干脆利落地被吴三桂宰了。

十二,吴应熊带兵妄图刺杀孝庄跟康熙,失败后,孝庄悲痛地问他:“世侄,你非要我的命不可吗?”,吴应熊答:“老祖宗,我现在也认为我父亲不应该反,但这是我们唯一获胜的机会啊”。孝庄悲凉地说:“世侄,你虽然有罪,但没错啊”。1,孝庄跟吴应熊的关系没那么好。2,吴三桂一反,吴应熊就被宰了,没掀起啥浪来。

十三,电视剧中郑经为了抵抗清兵,要找荷兰人帮忙,事成后一人一半宝岛。历史上是康熙为了打下宝岛,曾找荷兰人许诺一人一半。颠倒黑白,郑成功的后人因此把《康熙王朝》告上法庭。

十四,电视剧中打下宝岛,郑经自杀。历史上,郑经早死了,在位的是他儿子郑克爽。

先想到这么多,有空了慢慢更


待我施为地煞变


《康熙王朝》的历史错误多的很啊,除了“我孝庄”等等已经被大家说烂了的问题,还有许多重大的史实错误。

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为安抚清朝的大敌噶尔丹,牺牲了自己的女儿蓝齐儿的幸福,将她远嫁给噶尔丹,以充和亲之用。

很显然,这就演绎完全违背基本的历史常识。事实上,清朝与蒙古诸部的联姻范围是有选择性的,主要是在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黄金家族以及乌梁海济尔默特氏这两个蒙古家族之间通婚,其中喀喇沁部三旗及土默特部左翼为乌梁海济尔默特氏,其余蒙古诸部均为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对于出身于卫拉特蒙古的噶尔丹而言,由于他并非黄金家族出身,本身就不可能成为清朝的联姻对象。 历史上噶尔丹的妻子有名有姓,她是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之孙女阿奴哈屯,《康熙王朝》把真实的人物都给抹杀掉了。

除此以外,编剧对蓝齐儿公主的设定的最大谬误在于,误解了康熙时期清朝与准噶尔的关系,也没有反映出俄国在其中的作用。这些问题都说明《康熙王朝》在史实处理方面的失败。

至于《康熙王朝》在刻画康熙收复台湾的部分时,也同样出现了重大历史错误。例如,姚启圣与施琅的关系,剧中将姚启圣描述为一个怪才,用计谋将施琅从郑经身边骗来,然后再去攻打台湾。这种设定罔顾基本的历史事实。事实上,施琅早年曾追随郑成功之父降清,郑成功登陆台湾后,多次派人劝降施琅,但均以失败告终。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吧。


HuiNanHistory


说一下收复台湾的这一段,大概在26集到37集,有几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施朗降清是在郑成功在世的时候,而不是电视剧所讲的和郑经产生冲突。施朗本为郑芝龙部将,后追随郑成功抗清,1651年因战略问题与郑成功发生争执,为郑成功所不喜。1652年,因曾德事件,施朗与郑成功交恶,郑成功派兵逮捕施朗及其父亲、弟弟,后施朗逃脱,其父与弟均被杀,二人彻底交恶,施朗随后降清。也即施朗降清最早应在1652年,彼时郑成功仍然健在,郑经年仅十岁,不可能继承延平王的爵位而逼施朗反。

再者,《康熙王朝》第37集中,施朗水师攻下台湾,此时的延平王仍然是郑经,这也与历史不符。众所周知,施朗收复台湾是在1683年,而郑经于1681年已经去世,施朗收复台湾时,在位的延平王是郑经次子郑克塽,并在台湾收复之后入北京受降。


楚邾


首先我个人是非常喜欢《康熙王朝》这部历史电视剧的,中规中矩的来说,虽然这是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但难免也会有些历史错误。但毕竟这是电视剧,与真实的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偏差,下面我就来讲几个剧中与历史事实不符的片段。

错误一:孝庄太后

在剧中斯琴高娃扮演玄烨的皇祖母,也就是孝庄太后,她经常说的一句台词就是“天塌下来,有我孝庄顶着或者有我孝庄在,如何如何。”但实际上这是与历史相违的,孝庄太后本名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既然历史上的孝庄太后是谥号,那么人活着的时候怎么能未卜先知呢,知道自己的谥号呢?其次孝庄太后逝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1688年1月27日,康熙帝则一直侍奉在旁。但剧中这段的历史被定位在康熙四十年左右,也就是剧中康熙西征葛尔丹的时候,这与历史史实不符。


错误二:苏麻喇姑

电视剧中苏麻喇姑被定位成一个与康熙帝年龄相仿的女性,其次苏麻喇姑的去世时间在剧中也有明显的错误,剧中的苏麻喇姑是与孝庄太后一同去世的,但实际上苏麻喇姑却是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去世的。

苏麻喇姑(约1612-1705.10.24),蒙古族人,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

清崇德元年(1636年),参与设计清朝开国冠服。曾经担任满清康熙帝的启蒙老师。老年时,又抚养康熙序齿的第十二子爱新觉罗·胤裪。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苏麻喇姑以九旬高龄去世。

错误三:周培公绘制的地图

剧中周培公在临终前给康熙帝呈上了自己耗费十年时间绘制的大清地图,但实际上绘制这份地图的并不是周培公本人,而是外国传教士雷孝思、马国贤、白晋、杜德美等。
虽然这部电视剧非常好看,但不免也有一些与历史相违背的错误,我就先列出这三个热度比较高的小错误吧,希望其他人再指出剩下的一些小错误。


宇泽历史


《康熙王朝》是一部神剧,个人表示十分喜欢,已经刷了很多次剧了,加上陈道明老师精彩而高超的演技,把康熙演绎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既然它属于电视剧,那么肯定有艺术加工成分在里面,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历史错误,下面我们一起来瞅一瞅:

1.在剧中,李光地贬为台澎知县,而史上没有,他被受康熙信任,在康熙四十四年,还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



2.在剧中,苏克萨哈在康熙六年担任主考官,而史上恰好在康熙六年因鳌拜陷害而被杀。

3.在剧中,攻下台后,郑经自杀,而史上在1681年死,但是平定台在1683年。同时,施琅是在1652年投降清朝,在1662年,也就是康熙元年,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

4.在剧中,康熙有一个女儿被封为蓝齐格格,后来被封为和硕公主下嫁给葛尔丹。而史上皇帝的女儿本身就是公主,而且还没有下嫁葛尔丹。蓝齐儿历史原型是荣宪公主,后来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



5.在剧中,耿精忠是镇南王,而史上是靖南王。

当然,还有很多,欢迎大家补充,也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一吐为快!


三叔小记


《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先生的小说改编的,既然是小说,为了剧情的更加完整,肯定有些杜撰的情节或者人物。

先从杜撰的人物说起。剧中有很多主要人物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比如康熙的儿时玩伴,亲政后的重臣,魏东亭,比如康熙的宠妃容妃,比如伍次友等。

另外剧中一些历史事件,在时间上也有错误,比如收复台湾这件事上,剧中描述的是延平王郑经主政台湾,最终清军攻台时自刎。真实的历史是,清军收台时郑经已经病逝,当时的延平王是郑经的儿子郑克爽。

此外对于剧中很多人物的生平也多有改动,最明显得就是周培公。剧中周培公作为抚远大将军平察哈尔,降王辅臣,战吴三桂。创下盖世奇功。周培公历史确有其人,但是功绩却不像剧中这般,其实抚远大将军是图海,周培公只是他的副手,只有进城劝降王辅臣这段比较符合历史情况。

类似情况还有关于姚启圣的描述也不符合历史,虽然姚启圣也是收复台湾的主要功臣,但是却没有剧中这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关于康熙的感情生活,剧中也做了戏剧化加工,比如康熙和苏麻的感情,虽然苏麻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是历史上苏麻是孝庄的侍女,比康熙大四十。

虽然有诸多历史错误,但是《康熙王朝》依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于这种戏剧形式的加工我们没必要表现得过于挑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