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汉武帝立子杀母对历史有何影响?

文化历史太有趣


文|小河对岸

在帝制时代,关於皇位继承,曾经有过一项极为残忍的制度,此即是“立子杀母”。“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时期尤为盛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立其子拓跋嗣为太子之后,便将拓跋嗣之母刘贵人赐死。而由于拓跋珪是北魏基业的奠定者,其实施过的政策自然会被其子孙奉为国策而遵循执行。故而,有很长一段时期内,北魏的后宫妃子都非常惧怕生下皇子而性命不保。这项残忍制度的废除,得要到北魏宣武帝时期,大致执行了八十余年之久,这主要还是受到佛教盛行的影响。

但是,“立子杀母”制度却不是北魏首创,开“立子杀母”之先河的却是汉武帝刘彻。汉武帝晚年,宠幸钩弋夫人,并爱其子刘弗陵。而在决意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后,便将其母钩弋夫人赐死。关於汉武帝为何要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史记》中有一段记载。

据《史记》记载:..上(汉武帝)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其後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通“汝”)不闻吕后邪?”

汉武帝“立子杀母”是为了防止太后干政,而太后干政就必然会倚重娘家的力量,此即为外戚。那为何不采取其他防范措施呢?其时,这跟两汉的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提起东汉王朝,人们通常会想到“外戚”与“宦官”轮流当政。但是西汉王朝,“宦官”的力量并不很强大,“外戚”的力量却与西汉王朝相终始。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鉴於秦朝灭亡过速的教训,为刘氏江山之永固,在地方上广封同姓诸侯以拱卫朝廷。但是,诸侯宗室毕竟离皇位太近,易起觊觎篡夺之心。故而,在朝廷就不能再倚重宗室的力量,而与皇帝关系最近、最能受皇帝信赖的就只能是外戚了。

而在西汉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吕氏也是功不可没的。不但吕后多佐定天下,吕后的两位兄长吕泽、吕释之也都是以战功而封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氏更是富贵无比。吕后死后,朝廷诸将与地方诸侯联合铲除了诸吕。不管是论功还是按约定,都该立齐王刘襄为帝,但大臣们畏惧於齐王母家的力量,便拥立了母家力量较弱的代王刘恒继位,此即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外戚力量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汉文帝死后,外戚力量却再度崛起,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长期干政,据史载:..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因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以致儒生都不能获得重用,窦太后甚至还想让汉景帝立弟弟梁王刘武为皇位继承人。

至汉武帝继位之后,窦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其干政更甚。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会窦太后(太皇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而两汉皆以“孝”治天下,就使得外戚的力量更有所依托。

而汉武帝本人,就很偏爱任用外戚为将,卫青、霍去病能得以为将,皆因卫子夫之宠。其后,宠幸李夫人,又用李夫人之兄李广利为将。有时,也的确很难设想,倘若汉武帝最先宠幸的是李夫人,究竟还能否大破匈奴?

汉武帝之后,霍光也是以“外戚”的身份辅政,并最终行废立之事,其权势更是自不必言。而西汉后期,最为强势的外戚,便是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的家族。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得以辅政,并最终废汉自立,建立了新莽王朝,而终结了西汉王朝。汉武帝之所以会开“立子杀母”之先河,其实就是源於两汉时期的这种较为特殊政治背景。

参考史籍:《史记》等等


有知社


我想可能你已经知道了汉武帝晚年所面临的立嗣难题。

长子刘据被逼起兵自卫,失败后自杀身亡。其次刘闳早卒。三子燕剌王刘旦被汉武帝训斥一通之后退出了角逐。四子昌邑哀王刘髆,因为舅舅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等事情,惊惧而亡。五子广陵厉王刘胥是一个能够徒手搏熊的家伙,天下肯定不能交给他。

在这种情况之下,汉武帝刘彻身边就只有小儿子刘弗陵了。汉武帝对刘弗陵也的确比较喜欢,他曾经多次表示过,这个儿子非常像自己。但是,刘弗陵当时年仅八岁。刘弗陵的母亲就是著名的钩弋夫人,当时还很年轻。汉武帝十分害怕自己身后出现类似吕后专权的局面,于是汉武帝找了个借口就将钩弋夫人杀掉了。

这件事,充分显示了皇家亲情的淡薄。古人云,最是无情帝王家。专制帝制时代政治的残酷性,让人不寒而栗。我们很难想象年幼的刘弗陵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刘弗陵即位后,很快就追尊母亲为太后。说来很有意思,太后都是寡妇,都是生前就成了太后的。而钩弋夫人的这个太后却是追尊的。

而且,汉武帝当然也知道八岁大的孩子哪里能治国?不得已,他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等人为辅政大臣。汉武帝担心自己身后出现女主专权,但是他没有料到,他所任命的辅政大臣霍光,却是专权二十余年,废立皇帝如同儿戏。虽然霍光没有取代汉朝而自立,不过刘家皇位也是岌岌可危了。

到了北魏时期,北魏的皇帝反而觉着汉武帝的这个办法不错,沿袭了好几代人都是子贵母死,一直到北魏后期才废除。事实上,北魏时期子贵母死的制度,也没有能够防止出现女主专权。比如北魏文成帝在立拓跋弘为太子后,杀掉了他的母亲。但是在文成帝去世后,拓跋弘即位,他就是魏献文帝。魏献文帝即位后,却出现了文成帝的皇后冯太后专权的局面,她也是掌控大权数十年。甚至,魏献文帝之死也和她有很大的关系。


野叟杂谈


1.皇帝小,必然是母亲掌握权利。

要知道钩弋夫人当时是特别年轻的,这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太后太年轻,又掌握了大权,这是特别危险的。太后为了巩固权力,肯定会用自己的娘家人,最后就是外戚干政,当然汉朝后期也是这个问题。

由于钩弋夫人年轻漂亮,会引发很多绯闻。。。。。

2.对后世影响

其实影响很小,清朝早期其实就是孝庄皇太后完成皇位的过渡,自己的丈夫是皇太极,儿子顺治,孙子康熙。慈禧也是这样,不过最后慈禧一直不愿意放权而已,在加上光绪也不是亲生的,难免死后清算。

最后,至于很多人说钩弋夫人可惜,说实话让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人掌握巨大的权力才是最大的残忍。霍光这些大臣辅佐皇帝,其实大臣之间本来有很多牵制,使得皇帝位置很独特,大臣若是不忠,或者擅权,最后皇帝亲政也可以清算大臣。但是,若是太后擅权,是很难处理的,名不正,言不顺,毕竟中原孝道是极为重要的。


历史是什么


北魏算是受此影响比较大的,北魏自开国皇帝拓跋圭开始,一直是立太子杀其母,导致后来大部分嫔妃不愿意生孩子,甚至有的生了男孩就掐死的事情发生。

唯一一次例外,就是孝明帝母亲灵太后,在宣武帝时期,大义凛然要为宣武帝生皇子,迷的宣武帝取消杀母立子的制度,结果就是灵太后趁孝明帝年幼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胡作了事情大家都会懂得,应该会屏蔽这些字吧)。最后逼的孝明帝诏尔朱荣进京,灵太后得知后毒杀孝明帝。汉武帝预计的最坏情况一个都不落的发生了。

尔朱荣进京后将其沉河,并残杀朝臣,史称河阴之变,北魏统治层基本被毁灭,若无此事件,北魏应该可以避免东西分裂,发展好提前结束南北对立也未可知。


夜半观史


个人认为,这一行为对北魏有很大影响。北魏有一项残忍的制度: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生母便要死。一个母亲看着儿子坐上了自己用命换来的太子宝座,也许心里是欣慰的,也是苦涩的。但并非所有太子最后都能登上至尊之位。太子一旦提前出局,便意味着又会有新的太子,也会有新的牺牲。例如,著名的孝文帝赐死谋反的太子元恂,另立元恪。二人之生母就先后因之殒命。


后来,宫中女子大都不愿生儿子。有位妃子表示愿意,使皇帝废了此项制度,成为特例。


名字已被抢占


汉武帝立幼子为皇帝接班人,却把他的母亲勾义夫人赐死以绝后患。汉初刘邦死后,吕后专权诸吕封侯差点夺了刘家天下。汉武帝当上皇帝后经常受窦太后和他母亲王痣的拑制,这几件事对他心里影响特別大,他不希望自已的儿子受到母后控制失去权力。年轻的母后势单力孤就会大力提拨娘家人造成外戚干政危及刘家天下。另一个原因是太后年轻耐不住寂寞会祸乱宫庭,他不希望自已的坟头被涂上一层绿色。况且历史上早有这个先例。秦惠文王死后,芈八子就和义渠王生了两个孩子。秦始皇母亲赵姬也是如此。赵惠文王之妻赵威后更是祸乱后宫加速了赵国灭王。汉武帝这么做非常残忍,但为刘家天下也只能这么做。北魏鲜卑统一北方以后全面接受汉族文化。当然也学了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政策。因此北魏后妃们生了儿子后都要想方设法把男子弄死。只有孝明帝生母胡仙真把儿子留下来。她也阴差错活下来,最终淫乱后宫导致朝政混乱被权臣尔朱荣扔到黄河里淹死。呜呼!


关东侠客


不然霍光就会和太后怼上,最后来个你死我活,西汉末期王家外戚王莽直接就篡权了,西汉亡。肯定会像慈禧杀顾命大臣一样一样的,况且,汉朝太后外戚之牛逼,慈禧都赶不上,前有吕后,后有外戚王莽。总之,外戚的祸害比臣子对皇权的威胁更大,汉武帝用太子母亲的命来换顾命大臣的忠心,而不是用太后来牵制他们,这笔交易还是划算的,敢赌。汉武帝,敢下罪己诏,直接向天下认错,几个开始雄才伟略后面状况百出的皇帝晚年有这种魄力及掌控力?看人的眼光(卫青、霍去病、桑弘羊、霍光等)、用人的手段、政治智慧(杀太子母亲换顾命大臣的忠心,我就信你们了)和杀伐果断的手段及决心!汉武帝,用铁血打出了汉民族,汉人的骄傲,用武功凝聚了汉民族的魂!


卡巴斯基他爸


就是怕年轻的太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朝乱政。掣肘当朝的大臣。汉武帝就是有感吕后的教训以及他年轻时被祖母和母亲两个女人掣肘的惨痛经历才会有这个决定。北魏也实行这个可怕的制度。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北魏亡国。就是因为,没有杀掉太子的生母才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