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性教育对儿童来说重要吗?

清歌思密达


性教育开展在家庭场域中遭遇种种窘境,导致儿童性教育缺位,其造成的后果也是值得深思的。家庭性教育缺位对儿童生理健康、心理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将间接影响到儿童未来的婚恋观。


第一,难以辨别“亲昵”与“猥亵”行为。

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为了相互表达爱意,亲吻、拥抱等亲昵行为在所难免。同时,家庭作为私人领域,儿童在家庭中不需要刻意在意自己的衣着是否得体,不需要忌讳身体是否裸露等。再者,在家庭中,家长经常会给孩子“脱光光”洗澡、换衣服等。这些只发生在家庭这一私人领域中的行为,对于认知能力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他们并不能有效认识到这些行为发生的合理性场所。如果家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未对儿童进行及时的性教育,区别亲人之间正常的关爱行为及陌生人施与的猥亵或性侵行为,儿童将难以对自身身体形成客观认知,并且会放松对自身身体的保护意识。比如男女生在胸部及私处的区别。这也意味着被衣服遮挡的部分一是不能随意暴露在外面,二是不能被除父母外的陌生人所触碰。父母对儿童性别特征的及时教育引导,将使儿童学会保护自己。比如:不在陌生人的引诱下主动脱衣服。或是在和小朋友的玩耍中,不主动暴露自己的私处等。


第二,无法迅速适应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父母是儿童成长期的亲密伙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生理及身体变化,如果父母不加及时教育引导,必然使儿童不能够认识到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变化属于正常现象。继而在青春期来临时,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担。比如,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女生胸部开始隆起,但因发育期不同,有的发育较早,有的则较晚。对自身出现的身体变化,有的女生会感到害羞,一时难以接受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因此,常常以驼背来掩盖自己胸部发育的事实。对于青春期产生的种种生理变化,若引导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将加剧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讨厌感,也会导致其对身体出现的第二性征进行不恰当的排斥。而过长的适应期,加之中学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不管是对学生的健康发育还是学业进步,都将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第三,影响儿童的恋爱体验及婚恋爱观。

恋爱与性教育关系密切。良好的性教育对儿童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性话题在家庭中往往被默认为是“禁忌”话题,而恋爱也被家长视为不应该发生在未成年人中的事情。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儿童及青少年在潜意识中认为恋爱是不正常的行为。当儿童及青少年有了喜欢或是爱慕的对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克制,不能正视对他人的喜欢,或是被他人喜欢的事实。其次,事实证明,男女之间互生爱慕之情是无法避免的,也是难以克制的。对两性知识没有健全的认知,就无法坦然面对男生女生在面临因“动情”而产生的生理变化,难免会出现困惑甚至焦虑。再者,家长对儿童性教育的规避以及对其性好奇的打压,使儿童对两性生活知识匮乏,导致很多过早确立恋爱关系的学生,在两性关系中彼此不懂得尊重对方,也不懂得自爱,引发种种健康问题。社会上常出现这样一种窘象:成年阶段处于恋爱关系中的大学生在性关系中依旧不会保护自己,意外怀孕及人流等现象屡屡出现。这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对男生女生的恋爱观及婚姻观都是非常消极的负面阴影。


儿科医生鲍秀兰


前段时间我看了一则新闻,一个女实习记者被自己的老师性侵了,匪夷所思的是,事后她还不确定自己是否被性侵。当天,女孩跟老师一起到了宾馆,老师抢了女孩的身份证去开房,女孩却一直在心里不停地安慰自己:老师不会害我的,我的领导不会害我的……然后跟着进了房间。 为什么女孩认定老师不会害她呢?因为她界限不清。

她从小就不被尊重,跟父母一起出门,遇到父母的同事和朋友,被强迫叫叔叔阿姨,如果不叫人就是没有礼貌;如果长得可爱些就更惨,众人围着他亲、掐、摸、抱,完全不考虑她是否愿意被这样对待。

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有自主权,但身体自主权是建构的过程,而不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愿意被亲密的人亲吻、抚摸,这样会感觉到愉悦,但如果被一个陌生人抚摸,你会高兴吗?成人懂得拒绝和反抗,但小孩子不会,如此慢慢长大之后,就会越来越界限不清,严重的甚至导致被性侵。

被谁性侵呢?被父母身边的同事、朋友、家里的长辈和邻居等熟人。据调查,70%以上的性侵都是熟人作案,而不是马路边上冲出来的陌生人。

我们都认为,青春期之前孩子对性是懵懂的,但实际不是这样。

性是一种本能,胎儿在母体中就有自慰活动,出生后婴儿的性欲反应在生理上与成人相同。到5岁的时候,女孩会抚摸阴蒂,男孩会拨弄阴茎。性欲一直存在,直到死亡为止。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发育成熟的只是性器官,在青春期之前,他们的性欲就一直存在。

我们要为孩子建立积极、美好、正向的性教育价值观:性既可以是亲密关系的表达,也可以是生命能量的绽放;既可以解压,也可以解乏。

我们更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让他们有能力去爱一个人,开始一段关系;也有能力去拒绝一个人,结束一段关系;有权利跟亲密伴侣发生他们喜爱的行为,也有权利拒绝他们不喜欢的行为。


开森喵喵


当然很重要,对于孩子未来的婚恋观,感情观有很重要的影响。国内这方面一直口头说重要,并没有很切实的做到位。现在国内的未成年人堕胎流产非常多,“云阳某中学一名16岁女生意外怀孕后到当地妇幼保健院堕胎,不料医院在做“无痛人流手术”时两度失误将其治成植物人。”就是一个很惨痛的例子。

这并没有什么羞于启齿的,未成年人最亲近的就是父母,让同性别的家人来做普及教育是最合适的。如果家人不懂怎么教育,可以选择正规出版社的正规书籍给孩子看。《小学生性教育读本》是非常好的书籍。平时的教育也最好在非正规的场合,就是那么随口一说,看似随意,把该教的都教会了就行了。

比如,孩子问:我是从哪来的啊?我是怎么生出来的啊?可以坦然的回答:你是妈妈剖腹产生的,就是医生做了手术,把你从肚子里取出来就可以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出生的,很多孩子是自然分娩。就是从拉粑粑和尿尿的地方之间有个地方,从那里生出来的。孩子遇见这个回答,会说:哦。就明白了。

只要大人大大方方,孩子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年龄大了还要教更多的性知识,比如如何避孕,对于婚恋的看法,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比如同性恋啊,未婚先孕啊,婚前同居啊,都是以大大方方的态度对待,传播正确的性观念,同时表明态度。没有必要不好意思。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1、毋庸置疑,性教育对儿童非常重要,对待性教育需要合理认识。

性教育从广义的角度解释是指以影响人的“性认识、性观念、性行为”等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从狭义的角度解释是家庭中的年长者或专门机构中的从业人员(学校教师)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有关性方面的教育。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

(1)提供关于人的性潜能的科学而准确的信息,如人的发育成长、人的生殖、身体构造、怀孕、性反应、性病等;(2)提供关于对性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选择的教育,如培养对家庭关系及两性关系的正确认识等;

(3)进行处理人际交往与两性关系的技能训练;

(4)责任感教育。幼儿性教育相对于中小学而言内容要简单的多.主要就是指对幼儿传授科学的简单的性知识、培养幼儿正确的性意识、性观念和性道德。2、儿童性教育需要家庭和校园性教育双管齐下。

其中家庭是儿童接触和识别性别差异的重要场所,更是儿童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来源。家庭性教育对儿童性别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谓家庭性教育(family sex education)是指在家庭这个背景下对孩子进行的有关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和性法制等的教育活动。过去关于个体的性教育多强调在青春期。事实上,青春期以前尤其是对3—12岁儿童进行的性教育对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独特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儿童性别概念的形成和性角色的建立,而且有利于消除儿童性发展过程中的异常,防止“性抑制”,从而为青春期的性教育奠定良好基础,避免在青春期性教育中遭遇尴尬。

3、目前家庭、校园性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模糊幼儿的性别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小孩子不懂男女有别,因此不必分男女。因此我国大部分幼儿同男女是不分厕所的,有家长会把长得很大的男孩带进女浴室,甚至把男孩打扮成女孩。还赞美其长得漂亮。众所周知,幼儿通过模仿进行学习,清晰的性别意识有助于其选择相应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若幼儿对自己的性别缺乏清晰的认识,甚至产生错觉.将无助其健康发展。

(2)错误对待幼儿有关性方面的提问和幼儿无意识的性行为有些家长和老师面对幼儿的性方面的问题采取回避、欺骗、恐吓甚至惩罚的方式。比如:幼儿园有个小男孩,经常喜欢问老师这样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女孩子们小便时是蹲着,我们要站着,而我们只有大便的时候才能蹲着呢?”老师一听这个问题先采取回避的方式。但小男孩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经常反复的问。老师一气之下就跟班里的女孩子们说不要跟这个小男孩一起玩。小男孩一听委屈地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大哭。幼儿对性的疑问就象他对其他事物的疑问一样,家长、教师用回避、欺骗、恐吓、惩罚等方式并不能减少幼儿对性的好奇,而只是暂时压制了他们“问”的兴趣,他们从家长和教师的反应中会感受到,“性”是神秘和不好的事情,从而逐渐形成对“性”的歪曲认识。

4、针对我国幼儿性教育的现状,校园性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家庭性教育必须也应当占据第一位,这就需要父母强化自己对性的认知,改变喜欢对性避而不谈的态度,改变谈性色变的心态。

5、期望,国家能在性教育方面有所为。


小马哥的马前卒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肯定重要啊,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性教育永远不嫌早,因为坏人可不嫌孩子小。

国外的权威说法是这样滴:2010 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和德国联邦健康教育中心联合制定的《欧洲性教育标准》认为,性教育必须从0岁开始,把性看作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也就是说,宝宝自出生起就要接受性教育。

1、 可以让宝宝更好地了解自己。

2、 爸妈对宝宝的一些“性”问题羞于启齿或者遮遮掩掩,没有对宝宝进行正确地性教育的话,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一旦好奇心得不到满足,时间一久,宝宝就可能会想自己去探索,甚至是做出一些错误的事情来。

3、 性侵事件层不出穷,及时对宝宝进行性教育,也是对宝宝的一种保护和自我保护。

希望爸妈都能重视起来,不要再谈性色变了。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性教育对儿童非常重要,悲哀的是,面对如今那么多的校园性侵案,我国家长竟仍然谈“性”色变。

有别于平常的幽默无厘头,看一眼乐呵一下就关掉的内容,这条视频我看了之后却陷入了沉思。

视频为桂林中美实验学校的监控录像。


保安先是拉住了小男孩,用右手摸了下小男生的裆部。

而后,小女孩经过时,被保安伸手一把拉住,挣脱数次,仍是难逃魔爪,随后保安对女孩进行了将近一分钟的猥亵。

最让我感到难受和震惊的是,这段视频并不是因为家长发现了孩子被猥亵之后才被公之于众。

而是视频先发,引来众多声讨舆论之后,校长向家长确认情况,家长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也就是说,孩子对于自己被猥亵的事情全然不知,也没有对家长进行倾诉。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披露了关于中国儿童性侵的一些情况:

2013~2015三年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这一数据尚不包括表述为'多名儿童'等概数的情况。

公开曝光的案件中,一人对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从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

而这,仅仅是基于公开报道的数据。大部分的儿童性侵案,都因为种种的主客观因素而未能公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调查: 儿童性侵案隐案率达1比7。也就是说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背后或许还深藏着7起案件的发生。

男性遭受性侵也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事实是,在性侵这件事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划分。

《白夜行》 里有一句话,“恶魔不会因为你是孩子就放过你,而且,恶魔还不止一个。

同样,恶魔也不会因为你是男生还是女生而放你一马。

还有许多人,在成年后,才敢吐露自己童年时代的创伤。

甚至,成年后也仍在惧怕,最后只能自己舔舐伤口,在绝望中一步步走向抑郁,甚至自杀。

今年的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级女生高岩自杀事件,令整个社会一片哗然。

1998年3月11日,惨遭自己老师性侵的高岩开燃气自杀于家中。

2018年4月5日,借助互联网,发布的《北京大学李悠悠实名揭发长江学者沈阳教授》一文,才掀开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73岁的高岩母亲在失去女儿20年之后,终于等到了向媒体讲述的机会。

童年,一直都被我们认为是人生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的日子,但却因为一些禽兽的一己私欲而给受害人带来了挥之不去的阴霾和巨大的心理伤害。

更有甚者,复刻了侵害自己的人的行为,走向了报复与犯罪的道路。

被视为巴西史上最大杀人魔,巴马尔(Ribamar)单车技师沙加斯,涉嫌10年内连续杀死至少42名男童,并且先性侵后杀人,还将被害人阉割。 而其犯罪的原因是为了报复自己在六岁时曾遭性侵犯。

这都是儿童遭受性侵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的结果,而最恐怖的是,大部分的中国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经历了些什么。

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还是源于中国对于“性”的保守态度。

小时候和小伙伴在邻居家看电视,稍微有点男女亲热的戏份,叔叔阿姨就立马让我们把脸扭过去,仿佛扭的慢点儿,眼睛就给污染了似的。

当时虽然不明不白,但男女亲热是羞耻的,是避讳的,这个观念在幼时的我心里根深蒂固。 我是上了中学才知道,原来结婚不是生孩子的必要条件,在此之前,我以为孩子是结了婚过一年自然就生出来了,仿佛孩子是结婚的附产品。

关于性的启蒙,有个有趣的说法是,多数男生靠E盘,女生靠从E盘里学来性知识的男生讲荤段子。

基本上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过程,至于偏离实际的程度,取决于你是向欧美的老师学习,还是向岛国的老师取经。

对于性,我国青年很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了解。

随着时代的更替,我很欣慰看到了《小学生性教育读本》一书的出版。

其中不仅包括性知识的普及,告诉孩子该如何保护自己。

还包括对同性恋人群、和对人生进行自由选择的正确认识,在三观方面有着很好的培养。

可就是这样一本让人看到希望的书,很快就遭到了大批家长的反对,导致最后难以推广实行。

这是怎样的搞笑和讽刺?

我眼睁睁的目睹了一场对中国孩子接受先进性教育机会的扼杀。

反观别国对性教育的态度与普及,已经不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三十年差距”能说的清的了。

国外性教育年龄:

日本:从幼儿园开始教儿童认知性别角色。

英国:5岁的儿童必须开始进行性教育。

荷兰:6岁儿童开始接受性教育。

瑞典:7岁以上的儿童开始进行性教育。

……

国外性教育课程:

英国

在英国,自2000年起,政府搞了一个名为SRE (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的项目——所有公立中学都必须上性教育课。

在这个SRE课程会上,男生女生一起观看录像,看完之后的讨论则是男女分别在不同教室进行。

美国

在美国,各州自行制定公立中小学教育纲要,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初中讲授生育过程、性成熟等;高中则偏重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性变态等方面的学习,并发放避孕套。

可以说是随着年龄层层深入,非常人性化合理化了。

芬兰

上世纪70年代初,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的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也有正式的性教育图书,较为有名的有《我们的身体》,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

三十多年过去,芬兰的性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被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树为典范。

还有很多国家地区都推行了相应的性教育图书与课程,内容尺度并不比我国发行的要小,甚至有的更大。

我们之所以觉得尺度大,是因为我们在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

而孩子往往并没有想的那么多,那么污浊。

孩子是单纯的,在他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最容易帮助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的家长总觉得:这种事情,长大了孩子就自己明白了。我们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

但恰恰这种思维和做法才是最危险。

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之下,有多少成年人的校园性侵案件发生后,仍选择了做一只沉默的羔羊。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性是避讳的”,好不容易倾诉后也有可能得到“那只是老师跟你开个玩笑”、“是老师关心你吧?”等等这样的回复。

中国人对性,对性骚扰的界限尚不明确,因为心理上的障碍和无能为力之感对骚扰者的行为也存在着极大的宽容,从而使受害者无法明确说“不”。甚至还有可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我想太多了?是不是我的穿着打扮太过暴露了?

因此,在校园防性骚扰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受害者学会自我保护刻不容缓。

那么如果遭遇校园性骚扰/性侵犯,该怎么办?

面对校园性骚扰,很多人出于面子或者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等考虑,而选择了忍气吞声,但这无疑是在助长犯罪者的气焰。

或许你可以这么做:

1.坚定而明确地说“不”

遭到校园性骚扰后,一定要坚定而明确地拒绝。不管对方是你的老师还导员,不要觉得“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碍于情面的话,可以用比较婉转的言语拒绝。但切忌沉默和半推半就,对方会变本加厉。

2. 留下证据,不给别人威胁自己的机会

如果在自己表明态度后,对方仍不依不饶,则可以录下音频,留作证据。在对方提出不进行性行为就不给毕业证之前,先把对方弄到警察局,也是很爽的一次经历了。

3. 给自己信心

有些事情,其实后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骚扰者想要的效果就是你因为害怕而不敢采取行动。所以要勇敢地行使法律赋予你的权利,让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最后放上一张《熔炉》的图片,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被保护的强大机制,还有在被伤害后敢于去发声,维护自己权益,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

希望大家能转发本文,让更多人看到,为改变这个局面和局限做一些努力。

为了孩子。

参考内容:

乐学教育:我们的性教育读本尺度大?看看国外怎么做!

网易新闻:遭遇校园性骚扰、性侵 我们应该怎么办?


张兆杰说


我的观点首先亮明: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从小开始,0-3岁在孩子发育的关键时期就应该进行性教育了。

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一直在接触的就是“性”这个敏感的话题,不可回避的话题。应该尽早使孩子认识到“男女有别”,使孩子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和观点看待“性”。现在我们的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可以说到处充斥着“性”,所有的影视文艺节目中都离不开“性”的描写与展示;在公园休闲的地方有青年在大胆的相拥接吻;杂志、广告对内衣、卫生巾的宣传也无不充斥着“性”。包括3岁的孩子在跳交谊舞,在唱情歌。因此这个问题回避不了,就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

我们的祖先早早的就提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时孩子已经什么事情都懂了,什么意思都会表达了,因此在三岁之前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告诉孩子男女的区别,男女授受不亲。在孩子的逐渐发育过程中才不会大惊小怪。

一个女孩子会问:为什么爸爸有胡子,我和妈妈没有呐

一个男孩子会问:为什么我和爸爸站着尿尿,妈妈却蹲着尿尿?

以前还有冬储大白菜时,一个孩子问他正在码白菜的爸爸:我是从哪来的?爸爸告诉他:从白菜堆里扒出来的。爸爸走后,这个孩子把刚码好的白菜翻得乱七八糟,爸爸生气地问他:你干什么?这个孩子理直气壮地说:我要从白菜堆里扒出个小弟弟。他的爸爸跟我们说起这件事时还笑出眼泪。

孩子对这个大千世界充满好奇,有男有女,孩子自然就会想出为什么都是人,他(她)和我不一样?我是从哪来的?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越回避,孩子就越好奇。因此我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当碰到这样的敏感问题就要轻描淡写的告诉孩子正确的道理,不能骗孩子,只有孩子知道正确的答案时,他就不再追究了,因为世界未知的太多了。如果做大人的躲躲闪闪糊弄孩子时,孩子就越要刨根问底,会使大人很尴尬,因此小孩子问起时就可以浅显的告诉他性别差异的道理了。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当小孩子互相有好感,在一起玩时,会有些模仿大人的动作,我们做大人的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大惊失色,他们既不是性行为也不是早恋,只不过是好玩,跟他们讲好要尊重小朋友,爱护小朋友,帮助小朋友就可以了,严重些讲到男女授受不亲。许多孩子间单纯的友谊会被大人想的复杂化,会被越描越黑,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阴影。

当孩子长到8-10岁左右时就要对女孩子讲月经周期的常识,让她对来月经有所认识,因为她周围一些同学可能已经来月经了,让她有所思想准备。还要告诉她排卵的常识,女性的第二性征,让女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教育她学会自信、自强、自爱。

男孩子10岁以后,也要告诉他生殖器的常识,清洁外生殖器的必要性,告诉他遗精的正常现象,告诉他男性的第二性征等等,教育男孩子力量、勇敢都是用来惩治邪恶的,不是用来欺负弱小的,要有胸怀,有胆量,去保护别人。

当孩子上了初中,有了生理卫生课,我们的教师就是真正从理论上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了,理论上了解男女的区别,人的来源,使孩子了解自己。有了儿时的铺垫,这时也不会尴尬。反倒是我们做父母的,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应该首先解放思想,把性教育提前到0-3岁时,使孩子长大真正碰到两性关系时有抵抗力和免疫力,可以预防早恋和乱恋。

一般发生早恋的孩子,多是在家里缺少父母的爱,或者是父母不能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使孩子的心里话无处倾诉,需要找到心灵的温暖,因此当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问题时做父母的要在自身找找问题。

我们讲什么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性教育同样要防患于未然。早预防,早有免疫力,早受益。否则当孩子发生早恋或早孕时,再打、再骂都无济于事,所以一定要早打预防针,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深海爱婷


前两天朋友参加幼儿园中班儿子的家长会,会上老师说下周的课程主题是观察小兔子。一个小女孩大声问“这是兔子弟弟还是兔子妹妹?”,老师说“我也不清楚”,于是小姑娘骄傲地大声说“把兔子翻过来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吗?”全场哗然,家长们感叹,原来孩子懂得如此之多!

孩子3岁左右性别意识萌发,开始能够分清楚自己的性别,自己与异性父母或小朋友不同。也就是从这个年龄段开始,孩子开始探索有关两性问题,并和父母交流。这些两性问题包括什么呢?

比如,两性身体器官差异、孩子从哪里来、幼儿园里异性小朋友如厕姿势与自己不同等等。

很多家长与孩子谈性色变,极力回避,这样是非常不好的。因为现在对于孩子而言信息通道是非常广阔的,电视、互联网、邻居家大哥哥等等。如果家长放弃了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孩子将会从其他渠道获取性知识,而那些所谓“知识”的质量就不是家长能把控的了。

为什么家长会谈性色变呢?

因为家长对性的看法与孩子大大不同。孩子的问题很单纯,我看到了,我不理解,我要问清楚。而家长在成长中不断被社会文化洗礼,对“性”这件事有着强烈的羞耻感。或者说,当孩子问性问题的时候,家长想多了,是家长的联想使自己有强烈的羞耻感,怕带坏孩子,于是回避甚至是惊慌失色。

事实上,你越是回避,越是惊慌,孩子就越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与其他问题的不同,好奇心就会驱使他从其他途径获得这部分知识。

很多家长问容安,孩子多大开始应接受性教育呢?对于孩子而言,越早接受性教育对其未来的性心理发展越有利。只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于性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家长所有话术需要适应孩子的理解水平。性意识启蒙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不是家长回避,孩子就不萌发性意识的。

首先,聊聊与孩子谈性的三个阶段:

1、明确孩子已经知道了什么。曾经见过一位家长,听过容安的课后鼓起勇气和4岁的女儿谈一谈小男孩为什么要站着如厕,没想到女儿轻飘飘地说“因为男孩有小鸡鸡,站着尿尿不会弄湿裤子”,这位母亲一脸惊讶,女儿回答这个问题比自己准备的答案还要完美。而这时候在女儿心目中,会觉得“妈妈知道的可能还不如我多”。这样就会比较被动了。所以我们在和孩子谈性问题时可以先试探孩子对这个问题的认知程度。比如“你知道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吗?”、“你知道为什么妈妈乳房比爸爸和宝宝大吗?”等等。

2、纠正孩子错误的性认识。比如,没有宝宝是生长在妈妈肚子里的,宝宝都是在出生前都是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叫做“子宫”。

3、利用与孩子探讨性的对话机会,传递家庭价值观。比如告诉孩子“当你准备好照顾婴儿时,怀孕时很棒的体验。不要在自己没准备好接纳孩子时便怀孕哦”等等。

下面我们来说说与孩子谈性的几个注意事项:

1、保持语言简单真诚。比如,孩子看到妈妈来例假,问妈妈为什么流血了。真的有妈妈告诉孩子说“妈妈犯痔疮了”。听得我目瞪口呆。其实我们可以很真诚的告诉孩子:这是妈妈或者大姐姐每个月都会迎来的生理期,在这段时间内,子宫内膜脱落,为下个月怀宝宝做好准备。如果孩子小,听不懂“子宫”、“生理期”这样的词语,就可以这样解释:妈妈的肚子里有个小房子,叫子宫,就是宝宝出生前住的地方。宝宝出生后小房子每个月都要装修,以便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打扫出一间干净的房间。大扫除的东西就以血的形式排出体外了,宝宝不用担心。这样既回答了孩子的问题,又可以降低孩子的焦虑。

2、父母双方都要参与孩子的性教育。其实不仅仅是父母,我们建议所有的养育者都参与到孩子的性教育中。这会让孩子觉得向家长寻求性知识没什么不妥,可以谈自己身体的变化,可以谈一些性感受,这些交流也会促进孩子在青春期时与家长的沟通。

3、家长开启对话。有些孩子从不问问题,他们需要家长主动开启一个话题。家长可以想想从哪个话题入手。比如,刚刚我们看电视上的阿姨怀孕了,你知道什么是怀孕吗?

4、自己做好准备。有的家长自己涉及性问题就会很局促,觉得不舒服。这是正常的。那么可以选择一个您觉得舒服的话题先开始和孩子讨论。比如您觉得谈胸部和哺乳比谈如何受孕更舒服,那么就先和孩子聊聊他出生后的事情来打开话题。

不同年龄的孩子如何进行性启蒙:

0-2岁:

用正确词汇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外阴、乳房、阴茎等等。让孩子理解到自己的身体是严肃的,不允许被取笑或随意碰触的。

2-3岁:

大部分孩子在2-3岁时都对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体感兴趣,已经意识到男孩和女孩身体的差异。孩子经常会问“这是什么?”、“为什么?”等等。父母可以在这个阶段很直接的告诉孩子每个器官的名字以及功能。比如:乳房是用来为宝宝哺乳的,子宫是用来孕育宝宝的,等等。

4-5岁:

孩子在4-5岁时通常会问孩子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开始理解孩子是在妈妈子宫中长大的,孕育孩子需要爸爸提供一颗精子(就像种子一样),也需要妈妈提供一颗卵子(就像鸡蛋一样)。你可以这样解释孩子的来历:首先问问孩子,“你觉得宝宝是从哪里来的呢?”明确孩子的认知,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相爱,爸爸将一颗精子像播种一样送到妈妈身体里,精子遇到卵子他们就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宝宝。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长大,然后通过一条叫做“阴道”的生孩子的通道来到家里和爸爸妈妈相聚。”

6-8岁:

6岁的孩子就开始对“孩子到底是怎么来的,精子是怎么进入妈妈体内的”这样的问题感兴趣了。其实你不必等到孩子问出口,就可以给孩子一些你觉得舒服的解释,比如“爸爸和妈妈在相爱时,身体会结合在一起,爸爸的阴茎会进入妈妈的身体”等等。千万不要将这样的科学解释意想成污秽的黄段子,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堂科学性教育课程。

性启蒙中的敏感话题:

1、男宝宝摸小鸡鸡,女宝宝夹腿怎么办?

首先,咱们明确一点,孩子享受自己的身体,没毛病。这些行为不会导致性早熟!同时只要保证手和身体是清洁的,发生感染的机会是很小的。所以家长不必如临大敌,激发孩子的性羞耻感。其次,你会发现,孩子有这些行为通常是一个人躺在床上无聊的时候。要想减少孩子的行为,家长可以在不去干涉制止的前提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以讲故事、做游戏替代孩子触摸身体的快感。

2、关于分床睡。通常我们建议家长宝宝3岁就要分床睡,5岁前实现彻底分房睡。很多家长说孩子分床或分房睡不着,害怕、哭闹。我们的观察研究发现真正不能分开睡的原因大部分在家长身上而非孩子。是家长接受不了分离焦虑。

3、如何避免孩子遭受性侵犯

坦白讲,家长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避免遭受性侵犯。我们不可能24小时守候孩子。什么教孩子“小背心盖住的地方不许别人碰”,这些都是自我安慰罢了。面对成人,孩子哪有反抗的力量呢?我们能做的是,如果孩子受到了侵犯,我们能及时向孩子提供帮助,避免造成心灵上的二次伤害。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开放的态度和孩子谈性,让孩子感受到与父母讨论这个话题无压力,其次是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让孩子有安全感,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能够没有心理负担地与父母交流。有些孩子跟家长说自己在幼儿园受欺负了或被老师骂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是不是淘气了”,这个对孩子与家长建立安全感起到特别大的破坏作用。家长首先要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解释的话语权,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在发生性侵时,孩子才能够与家长及时沟通。

关于孩子性启蒙的话题我们就聊这些,更多交流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容安心理”,在“问容安”版块联系容安。


容安心理psy


作为一个4岁女儿的妈妈,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学习了解儿童的成长,并希望用科学人性化的方式来参与孩子的成长。

性教育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首先它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其次,它会影响孩子对人与人社交中安全界限的认识与划分。

最近网络上有这么一个视频,在火车上一个父亲将自己的年幼女儿抱在怀里,不仅亲女儿的脸还掀起孩子的衣服,做出各种过分的行为,孩子已经表现出害怕且痛苦的请求了,而坐在身边的外婆和妈妈却无视女孩爸爸的举止。这一事件立刻在网上疯传,网友各种批击。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父母无视性教育的例子,毫无疑问孩子的身心已经受到伤害了,这对她今后的成长非常不利,可能造成内心,自卑,胆怯等各种心里或者性格问题。

另外,其实性教育可以从幼儿启蒙阶段开始,比如可以从性教育启蒙类的绘本开始,儿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道理;比如在公共场所,教孩子不要随地大小便,以免曝光身体隐私等等,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都可成为很好的性启蒙教育素材。缺乏性教育的孩子,她/他对自身隐私部位模糊,不懂保护,同时她/他在与人交往中分不清什么行为会侵犯他人,给别人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和建立健康的社交。


梅花妈妈育儿


中国人一直不太重视性教育,特别是对孩子的性教育,总觉得羞于启齿,前段时间还有新闻,说有一套儿童性教育书出来,家长们都激烈反对,没办法,书只能不发行了。

其实这种行为有点像掩耳盗铃,父母觉得只要捂住孩子的耳朵和眼睛,他们就不会看到不适宜的东西,不会听到少儿不宜的声音,但是,我们捂不住坏人伸向孩子的手。

近年来关于孩子被性侵的案件越来越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不懂得性教育,甚至不知道那是性侵。前段时间南站那件事情,哥哥猥亵妹妹,那么明目张胆,可是女孩完全感觉不到,觉得这似乎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丝毫的反抗和反感,可见儿童性教育已经缺失到什么地步。如果这个女孩知道这是猥亵,知道一些关于性的知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而且,如果不早点对孩子实施性教育,他们就会从别的渠道去了解,比如通过看黄片,通过大人讲述,会得到很多错误的性观念。这个特别影响他们以后对性的看法,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开放。

而且,因为家长遮遮掩掩,他们没有了解性知识的渠道,就会觉得这东西特别神秘,神秘的东西一般都有致命的诱惑力。这反而会让孩子走上另一条不正确的路,比如他们会把过多的精力花在性幻想上,或者想方设法去做一些与性有关的事。轻则分散注意力,重则走上犯罪道路。

有些事情,只能疏,不能堵,性教育就是如此。只有孩子知道性是怎么回事,才能正确对待。连了解都不了解,你让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