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我有一個3歲半的兒子,明年就要上幼兒園了,最讓我發愁的就是每天早上“賴床”的問題。

每天上午睡到10點多,睡醒之後還要在床上賴著不起,一會兒要喝點水,一會兒要跟姥姥說會話,一會兒又要玩被子,最後姥姥發脾氣了才慢悠悠起來。

當然,這不能全責怪孩子,娃年紀小本身沒有時間概念,但是大人是可以通過方法去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也就是說,就算孩子還不能認識時間的時候也可以進行進間管理培養。

有父母會認為,孩子那麼小需要培養時間管理嗎?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培養的時間越早越好。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我覺得,時間管理包括了兩個含意,一個是對時間的計劃性管理,另外一個是對時間觀念的認識。

時間計劃性管理,說明一個人做事是否有計劃性,是否善於合理安排時間;時間觀念認識,指的是一個人能否尊重自己與別人的時間,沒有時間觀念的人不僅不會被別人尊重,更說明做事沒有計劃性。

這對於孩子來講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習慣的養成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就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沒有計劃性,那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的學業。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和效率。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可以在放學之後很快做完作業,但是有些孩子可以把作業做到深夜,長此以往,孩子不可能對學習有興趣。所以,對孩子的時間管理培養是極為重要的,而且還要儘早開始。

既然要儘早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與管理,那麼應該在孩子什麼年齡時合適呢?又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時間管理培養呢?

我發現在職場中的一個方法其實也可以應用在家庭教育裡,“四象限法則”不僅適合職場,也同樣適用於媽媽對孩子的時間管理培養。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什麼是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本來是應用在職場中,為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一種方法論。該法則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一個時間管理理論。

這四象限法則分為緊急且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四個方面。

在使用時,將事情按輕重緩急做好分類以及日程安排,這樣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如何理解這四象限呢?

對於緊急且重要的事:原則是立刻、馬上完成的事,不能有任何拖延,否則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於重要不緊急的事:原則是先計劃再執行。有些事可能很重要,具有一定的影響性,但時間並不急迫,所以才要先做好計劃然後再進行。

對於不重要但緊急的事:原則上可做也可不做,既然不重要的事,那麼就看自己的時間是否具備必要性。

對於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那原則上就直接不做,免得浪費時間。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如何應用四象限法則

孩子年幼的時候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沒有時間概念是指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時間是什麼,時間對兒童來講太過於抽象化。

心理學家認為,寶寶從出生之後到3歲左右的時候,時間概念才剛剛有些萌芽,6歲之前大部分孩子都還不會看錶,對於大人口中的5分鐘、10分鐘、半個小時根本沒有任何感覺。

所以,在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三步過程裡,第一步就是要幫助孩子認識時間。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幫助孩子認識時間

一個3歲的孩子會對順序有一定的概念,這是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正處在秩序敏感期中,比如吃飯前要洗手、起床之後要穿衣、刷牙要抹牙膏,也就是說,孩子可以按照順序執行,但是如果你說讓孩子幾分鐘之後去洗手,那相當於沒說一樣。

所以,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是培養孩子時間管理的基礎工作。家長可以用一個紙板做一個時鐘,在上面畫上數字以及時針、分針和秒針。然後,每當要讓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都可以這樣來說。

  • “現在是晚上7點,我們的晚飯時間。”
  • “現在是上午9點,是寶寶看書的時間。”

在表述的時候也要把紙板上的時間對應好,這樣就會逐漸讓孩子對時間有了認識,同時也明確了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的概念。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利用四象限管理時間

四象限法則的原理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其實本質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進行合理安排並分配適當的時間。那麼,對於孩子來講,年齡不同的孩子在應用時也會有所調整。

年齡小的孩子需要家長主導來幫助孩子制定計劃,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需要家長配合制定。

比如,對於3、4歲孩子的日常都包括了上幼兒園、吃飯、睡覺、玩玩具、看電視、去公園、和父母交流溝通等等。那麼,家長可以把這些事按下圖這個表格進行標註,同時,把一些瑣碎的事寫在做好的手工紙板上。

把這些都準備好之後就要按照這個計劃進行,在前期的時候孩子肯定會在某一項上出現延遲或者遺忘,這就會影響到下一項的時間,那麼原則是既然影響了就不做,不要把所有的事往後順延,那麼這個時間管理就沒有任何作用了。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舉個例子,比如我兒子每天晚上都會在相對固定的時間上在線英語培訓課,雖然是在線培訓,但由於其重要性所以必須要完成,上課的時候一般都定在吃過晚飯之後休息一下,休息的時候孩子有時候玩會玩具、有時候看看繪本,但如果孩子在吃飯時候用得時間過長,那麼,就沒有太多的休息時間,因為不能影響後面的培訓。

另外,有些孩子已經開始上一些興趣培訓班了,比如3歲以後就可以上輪滑培訓了,或者藝術班、英語班等等,那麼這些事都屬於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只要提前把時間計劃好就可以,但要明確的是,這些是重要的事,所以必須要完成。

輔助時間管理培養措施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同時也是需要輔助措施,孩子對於時間的認識以及自主進行時間管理更需要時間。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強化時間概念

與其天天因為孩子磨蹭而指責、吼叫,甚至打罵,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強化孩子的時間觀念。時間概念的強化並不是天天嘮叨,這隻會起到反作用,強化的是時間,而不是強化錯誤。

比如,我們經常會說,“到點了,該吃飯了。”或者,“7點了,該起床了。”這對於成人之間是能理解的,但是對於孩子並沒有用,而應該將語句改成,“6點鐘了,現在是吃晚飯的時間。”、“現在是早上7點鐘了,是起床的時間。”

經常有這樣的語句對孩子說就會讓孩子慢慢強化了對時間的感覺,同時,也明確了時間計劃。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職場可以用,媽媽也能用

小以懲戒,讓孩子明白時間的珍貴

制定的任何計劃如果不能執行,那計劃相當於白做,所以,當制定的計劃中有不能完成的時候,那麼家長應該給孩子一些懲戒,讓孩子明白要尊重時間,這是對自己的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

比如,早上孩子上學起床怎麼叫都不起,結果就肯定會遲到被老師罵,那就讓孩子遲到被批評,有一兩次之後,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做錯就會付出代價的。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孩子如果做事有計劃、能夠管理自己的時間,那麼無論是在上學期間,還是以後進入職場都會讓自己變得非常有效率,也更容易出成績。

很多優秀的學生或職場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善於對時間管理,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說過,觀念+時間才是真正的財富。

所以,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需要培養時間觀念,時間管理的培養應該就從現在開始。

Happy爸爸,70後大叔,42歲當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每一位為我的文章點贊、轉發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新手爸爸媽媽和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們。(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