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保定清西陵有什么历史文化?

害羞没饭吃


无非白云苍狗,闲话清西陵的前世今生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皇陵,埋葬着自雍正到光绪四届皇帝及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因为时隔不是太过久远,又得到了民国和新中国的刻意保护,如今的西陵保存相当完好,宏伟磅礴。每当游人散去,静谧归时,夕阳斜照在这些古老建筑上,仿佛还能依稀感受到已经远去的封建王朝曾经的辉煌与烟消云散的恍然。

西陵俯瞰

西陵的前世

清西陵位于北京西南方向约120公里,因相对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的东陵而得名。

东陵是清朝入关以后首先选择的皇家陵寝所在地,雍正之前的顺治、康熙父子就埋葬在那里。什么要分置西陵呢?这一问题就引出了满清十大疑案之一的雍正继位之迷。

传说雍正得位不正,是在隆科多、张庭玉等人帮助下篡改康熙遗诏,把“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抢了十四皇子胤题(衣题)的江山,雍正担心死后无颜面对康熙,所以不得不另寻宝地。然而这确是想当然的以讹传讹了,篡位哪是那么容易简单的呢,改个诏书就能办成?不必说诏书是满汉两种文字难以涂改,一个庞大帝国的权力交接,又是作为千古一帝聪明绝顶的康熙皇帝的身后事,竟然能布置的如此漏衍,想想也不大可能。

西陵示意图

事实上,雍正起初是要把陵址选在东陵所在遵化市的九凤朝阳山,但动工之后,发现该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遂废掉。于是不得不命人另选吉地,最后当时的能人高其倬认为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遂决定在此建陵,以其方位称易县陵区为西陵,此后清朝的帝王基本上隔代分别埋葬东陵和西陵。

笔者经常去西陵游玩、骑行,观西陵北靠永宁山,像一樽巨大的圈椅拥住诸多的陵园,南面易水仿佛玉带环绕,其间溪水萦绕、翠峰星点,皇陵之外茂密的松林更增添了幽肃之意,实在是难得的形胜之地。

为雍正寻找吉地的高其倬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物。高其倬是宦门之后,官做到两江总督、内阁学士,才学出众的一个官僚,竟然极为擅长看风水,这也算天赋异禀。相传雍正最早选在遵化的陵址动工之前,高其倬就向皇帝汇报

称,那里的土层贫瘠,挖不了多深就会遇见石头,还会有地下水涌出来。果不其然,都被说中了,于是雍正非常信任他,最终在高其倬亲自堪查下选定了易州以西的这块风水地。

风水看得好的高其倬,安民、改革、剿匪定边样样拿手,他的老婆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女儿。

被盗的东陵慈禧陵

西陵的今生

在河北省旅游开发事业的发展中,昔日森严的帝王陵寝之地,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极佳场所,2001年评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

从G95高速公路下道右转不久,就能见到路北的西陵景区入口。进入景区人们首先遇到的,就是规模最为宏伟的陵墓:西陵“创始人”雍正皇帝的泰陵,此后修建的陵墓是绝对不敢逾制在各方面超过它的。泰陵拥有最长最正的神道、以及各个规制最高的陵寝附属设施。泰陵的西部,是已经生长二百余年的松树组成的森林。

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位于泰陵西方,光绪的崇陵则在相对西北方。

陵区修建了蜿蜒平坦的柏油马路,连通着几乎所有的陵墓园址,这些陵区的公路被称为“环陵公路”,路边还散布着不少小小的村落,甚至西陵镇政府就坐落在陵区泰陵的左近。此间的居民,多属满族,大多是当年看护陵寝的八旗军兵的后代,如今依托家门口的旅游产业,老年人们卖货、绿化、带客人骑马,也过得温饱、安逸。

最惨的陵

在所有较大的陵墓中,雍正、嘉庆等陵都没有遭到太大的人为破坏。唯有光绪皇帝的崇陵,修建时便因为江河日下、内忧外患的时局而狭仄简陋,无论宫殿大小和占地面积都远不能各其他几位相比。

更惨的是,崇陵是清西陵诸多陵寝中唯一被盗发的。1938年秋季,一伙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里面的财物劫掠一空,皇帝夫妻俩人的尸体也都被抻出了棺椁。时至今日都没有弄清是什么人作的这桩公案。半年后,旁边的珍妃墓也遭遇恶梦,这位被慈禧毒杀的可怜女人,与老公还真是同命相连。

还有两个局内人

为雍正择吉地的任务,技术上是高其倬负责,领导工作则是当时的怡亲王允祥。允祥原名胤祥,因为自幼坚定的跟随和辅佐雍正,极受信任和重用。允祥死后却没有埋在西陵,怡贤亲王胤祥园寝,位于北京市房山与河北省涞水县的交界地带,距涞水县城西北30华里,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华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王爷陵墓。允祥由于曾经被康熙长期圈禁身体落了暗疾,英年早逝,死在了雍正之前,所以身后事得到了雍正特别的关照殊荣。

另一个局内人是薄仪。作为正宗的清朝末代皇帝,又曾经任伪满的傀儡皇帝,薄仪死后并没有被安葬在他的祖坟西陵,而是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西部毗邻的华龙皇家陵园,这个陵园应该属于私人产业,看上去有保安、物业,像是商业化运营的样子,当然,想必埋在里面的除了满清后裔,其他也定是非富即贵了。

泰陵的翁仲

世事沧桑如是

风云纷繁转瞬过眼云烟,所谓“山河表里潼关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无贵为帝王将相,跟艰辛挣命的小民没什么不同,百年过后尽是一抷灰,他们身后拥有的,只是这皇陵、这宝顶,神道边矗立的翁仲……多多少少的痕迹,说明你曾经来过罢了。而红尘来去,白云沧狗,证明给谁看,又何必呢。

庄严的望柱华表、依然威武的翁仲注视下,八旗子弟驻守过的皇家禁地,如今,俨然已成为百姓的游乐场,不同的只是,这游乐场地那斑驳、残损的地砖,已接受了两百年时光的涤荡。

推荐一条极好的骑行路线

这可是骑友的福利哦!笔者最近探索发现的。

从易县县城往东北方向出发,沿S232骑行大约8公里后进入Y434村道,那是通往后山奶奶庙即洪涯山的路。洪涯山下是一个小型水库名为马头水库,清波涟漪,风景秀丽。赏景过后沿路穿村径往西去,从这里开始主路已不大容易区分出来,只能边走边打听,打听去清西陵的路当地人就都知道。

穿过一系列村庄后,在一个叫下岳各庄的村子寻路走西南方向,便到了光绪的崇陵所在地,其实刚才的一路打听一路前进,是一直贴着永宁山南麓骑行的,公路路面尚可,丘陵起伏蜿蜒,山色映着田园风光,颇得骑行之乐。在环陵公路欢快骑行过后,各位就能顺着G112国道直接回到县城了,全程60公里。


容我漫溯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zjkwy


清西陵四座帝陵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
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慕陵建筑的裁减(清朝陵寝中第一个裁去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明楼、宝城等)、崇陵陵寝规模的减小,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而葬在清西陵崇陵及其纪园寝的清朝末期人物光绪皇帝和珍纪的命运,更记录了慈禧皇太后独霸朝廷、丧权辱国、祸国殃民的历史。而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的寝宫工程由于清王朝的被推翻而终止,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结束的实物例证。就保存状况而言,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寝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灰厄


保定清西陵是皇家陵园,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至于到底有什么文化,就让我慢慢道来: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1730年

建设沿革
一、修建盛期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八年(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
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为其子永琏(端慧皇太子)选择陵地时曾选择此处,后来抛弃。

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帝登基后遵循其父乾隆帝的依昭穆次序在东陵、西陵界内分建陵寝的制度,在按照乾隆为他选好的陵址,于即位当年开始兴建,到嘉庆八年(1803年)完工。[2] 这是清西陵营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寝。与此同时兴建、同时完工的还有嘉庆皇帝17位嫔妃的园寝昌陵妃园寝。嘉庆十三年(1808年)六月,西陵守护大臣永鋆奏报嘉庆帝发现昌陵工程有工程质量问题,由于连月大雨,几处建筑出现渗漏,嘉庆帝立即派人查看,经过检查发现昌陵几乎所有建筑都存在工程质量问题。嘉庆帝紧接着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修。

二、衰落时期

道光十二年(1832年)到道光十六年(1836年)清宣宗道光帝修建了慕陵。慕陵是由宠极一时的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的。慕陵在选址时吸取东陵宝华峪陵寝渗水的教训,选择了高平之地龙泉峪。
咸丰帝本来在清西陵选择了金龙峪和龙泉峪两处宝地,但后来选择了东陵龙泉峪。慈禧太后为同治帝选陵是选择了清西陵的金龙峪和清东陵的双山峪,但后来慈禧太后破坏了乾隆帝立定的昭穆之制,将同治帝的陵地选在了清东陵的双山峪。
清崇陵于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1938年,崇陵地宫被盗。
三、建国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成立西陵文物保管所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即尽最大努力保存文物的真实性)的原则,以确凿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未增加一座建筑,从主体建筑,大木结构、规制,甚至连门窗格扇等都保持原状,成为修缮、参观清代陵寝的样本。在对清西陵建筑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亦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15000余株古松柏林的完好保存又是清西陵环境风貌的真实写照。[3] 清西陵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民国四年(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

文物价值

一、艺术价值
清西陵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四座帝陵中除崇陵地宫被盗外,均保存完整,泰陵的三座石牌坊、昌陵隆恩殿内的花斑石墁地、慕陵的金丝楠木大殿、昌西陵的回音壁、祟陵的铜梁铁柱等,都是清陵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珍品。432座古建筑、数以千计的雕刻作品和彩绘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和变化。
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清代以前各代陵寝建筑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二、风俗价值

清西陵还是一个满族民俗文化的风情园。伴随着清西陵的营建,大批满族人迁移至此,从事祭祀和陵寝管理。历经近300年的历史变迁,几十座护陵营房如今已演变成了村落,但大部分仍保持着清代建筑格局,围墙、大门、衙署、庙宇、街道等原始风貌尚存。守陵人后裔依然延续着自己独特的京味方言、特色饮食、礼仪歌舞等极具风情的民俗文化。此外,保护区内的云蒙山、峨磨寺、永福寺还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活动场所。

三、历史价值
清西陵四座帝陵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慕陵建筑的裁减(清朝陵寝中第一个裁去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明楼、宝城等)、崇陵陵寝规模的减小,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轨迹。而葬在清西陵崇陵及其纪园寝的清朝末期人物光绪皇帝和珍纪的命运,更记录了慈禧皇太后独霸朝廷、丧权辱国、祸国殃民的历史。而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的寝宫工程由于清王朝的被推翻而终止,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结束的实物例证。就保存状况而言,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的陵寝之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