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为什么洛阳在历史上屡次被改名?

用户6223167918


洛阳建城于西周成王五年,周成王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将残余叛乱殷戎和殷商顽民集中迁往此处,并命周公在此营造城市,因在雒河附近所以取名雒邑,史称“周公营雒”。邑:普通城市,候国城邑。

西周末年,西周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幽王之子周平王携周王室贵族大臣向东迁都雒邑,史称东周。从此雒邑开启了建都历史。然而迁都雒邑的东周名存实亡,天子成了摆设,天下混战。历史上也称东周为“春秋战国”。

战国末年,秦灭东周王室,改雒邑为雒阳,改国都为咸阳(长安)。从此雒阳结束其东周国都历史。

秦朝末年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登基于山东菏泽定陶,并定都于秦旧都栎阳(西安市临潼区),后迁都于长安。

西汉末年王莽在国都长安篡位,各地诸侯势力趁机起兵,汉光武帝在雒阳登基,汉朝迁都雒阳,史称东汉。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魏政权废汉称帝,定都邺城,后迁都雒阳,司马氏篡位建立晋朝,国都为雒阳。直到五胡乱华攻入晋朝首都雒阳。从此雒阳大一统王朝国都历史结束。

后世雒阳成为后晋、后唐、北魏、东魏……等几个胡人割据政权国都。再就是隋朝、唐朝时期做陪都。(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三年七个月)

雒阳后来改名洛阳,并改雒河为洛河。

但《史记》中关于洛皆指全境在陕西的北洛河。雒河皆指发源陕西流经河南的南洛河。

雒阳改名洛阳,也许有其目的吧。











亲爹亲爹


历史上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山川形胜甲天下。东有虎牢关 ,西有崤山、渑池之险,南有伊阙之雄,北有邙山屏障,自古就是立国建都首选之地及兵家必争之地。


洛阳的地名随着朝代更迭屡有变化。他众多的地名,提现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轩辕皇帝时称之为郏鄏。夏朝建都于斟寻,遗址位于偃师二里头,他开了洛阳建都的先河,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之地。商超建都于西亳,同样位于今天的偃师。

西周时期,洛阳的名字比较多。有“中国”、“土中”、“地中”等名称。这些名称提现了洛阳在地里上的核心位置。洛阳为西周的东都,有“雒邑”、“成周”等名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战国时代。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

到秦始皇时,改雒阳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崇尚火德,又改洛阳为雒阳。三国曹魏时,又复洛阳之名。西晋定都洛阳,不久发生八王之乱,洛阳遂成一片废墟。

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迁都洛阳。到唐朝时,洛阳为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改洛阳为神都,并在此建立大周。唐玄宗时,称洛阳为东京。

若问历史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地名的变迁,是洛阳的一部兴衰,何尝不是中国历史兴衰的缩影。


洛水清风


既然是陕西人提出来的问题我就也回答一下, 洛阳的地名随着朝代更迭屡有变化。他众多的地名,提现了洛阳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轩辕皇帝时称之为郏鄏。夏朝建都于斟寻,遗址位于偃师二里头,他开了洛阳建都的先河,成为中国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之地。商超建都于西亳,同样位于今天的偃师。

西周时期,洛阳的名字比较多。有“中国”、“土中”、“地中”等名称。这些名称提现了洛阳在地里上的核心位置。洛阳为西周的东都,有“雒邑”、“成周”等名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开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战国时代。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

到秦始皇时,改雒阳为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崇尚火德,又改洛阳为雒阳。三国曹魏时,又复洛阳之名。西晋定都洛阳,不久发生八王之乱,洛阳遂成一片废墟。

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隋炀帝迁都洛阳。到唐朝时,洛阳为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改洛阳为神都,并在此建立大周。唐玄宗时。

若问历史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地名的变迁,是洛阳的一部兴衰,何尝不是中国历史兴衰的缩影。

下面来说西安,西安在历史上也是改名比较频繁,从犒京开始, 最漂亮的名字恐怕就是长安,也不过几百年,明朝改名西安至今。

现代以后别称挺多,比如日本人称为大顺, 改革开放以后称为贼都。

步入二十一世纪又被称为传销之都,最近几年别称烟头市,今年还因为烟头弄得全国知名!与烟头结下深深的友谊。

最后希望西安人不要再提这种话题,用不着故意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光盯着别人看,其实你还不如别人。

就是下面这西安人提的问题





涵涵3211


根据史书记载,洛阳夏朝时叫斟浔,商都叫西亳,东周时叫洛邑,春秋战国开始叫洛阳和雒阳。为什么会有这么几个名字,因为洛阳有超长的建城史和建都史,这是我国首屈一指无城能比的。

也就是说将近三千年没改过叫法,另有一千多年换了三个名字,对于其他城市来说,如此享有清晰的四千多年历史链条都不可能。

比如近邻西安就不行,因为它只到西周,而且至今为止还找不到传说中的丰镐城。洛阳的东周天子驾六博物馆已经实实在在的在那了。

夏王城二里头博物馆也开始动工了。

四千多年四个名字算多吗?


洛呓羽


刚才看见这个提问,浏览了一下各种回答,有一个叫“勇者奇缘”的人(好像是前几天被举报十几次的一个喷子)回答了这个问题,感觉回答的还是有些水平,不知道为什么他在后面拉扯上西安说事是什么意思和目的,回答问题就好好说话,蹭别人热度或者借机搞地域黑就不好了,别整天心理阴暗的鸡鸡狗狗的,大气一些多好?


胡言酌


历史上定都洛阳的统一建国只有两个,东汉与西晋。无不给国家带来动荡与耻辱。建都洛阳的东汉的儿皇帝一大把。汉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都是十岁以下的儿皇帝。宦官干政,黄巾起义,分裂三国。西晋建都洛阳不思进取,只能闹内讧。制造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灾星。其后十年,宦官弄权,愈斗愈烈。朝政更替频繁,朝政日益衰败。加上地方豪强横征暴敛,兼并土地和连年天灾,使平民百姓在饥饿的死亡线上挣扎。八王混战军民死伤数十万。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曾经繁华的京都洛阳已是满身苍痍。战争以及相伴而来的天灾,迫使人民大规模流亡。原有的社会秩序在动荡中解体。流民众多,盗贼群起,而州郡缺乏军队和武器。无法控制局面。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暴发。奔突于社会矛盾地壳下的岩桨找到了发泄不满的突破口。公元299年在益州暴发了大规模流民反抗。八王之乱进入尾声的时候。流民领袖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帝,统一的西晋王朝开始分裂。西晋的内乱,给晋朝境内的诸多游牧民族武装以可称之机,他们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政权,率先发难的是匈奴贵族刘渊。身为贵族的刘渊,长期居住在汉族政治文化中心,孰读史书,兵书,儒家精典。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八王之乱中刘渊趁机逃离洛阳,跑到左国城,五部匈奴共同推举他为大单于。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从刘渊开始百余年间,生活在西部,北部和东北部的游牧民族,匈奴,鲜俾,揭,羌,氏。先后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国家,于中原王朝对持。这就是后人说的五胡乱华。造成了中华民族百年的灾难,五胡乱华进入中原后杀中原汉族人民及乎百分之七十。当时河南十室九空。生灵涂炭,汉族人流离失所,党时汉人从2400万减少至400万,造成了汉族人在中原及乎灭绝,这是历史上华夏民族最黑暗的300年时期。汉族在中原已经不存在了,横行在中原大地上的都是五胡人以及他们的后代使中华民族文明道退了300百多年。历史再一次证明,任何朝代与洛阳有瓜葛的立马衰败,灭亡,分裂。五胡乱华把洛阳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毁不去,抹不掉。

从古到今洛阳就比西安低一个当次,西安建都史是从西周的沣镐两京,但西安“杨官寨城市遗址”的发现已经将西安建城史定格为6000—5000年。是仰韶时期最大的城市遗址。敢问时期谁有能有能力建造这样大的巨城?洛阳仅仅是周成王时期平叛三监之乱后,由周公去建造的一个监狱性质的军事基地,而演变成后来的城池。而后大多数时期给西安当陪都备胎。周秦汉隋唐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皆以长安为国都。洛阳也就在唐朝做个陪都。名子叫东都。其实洛阳也很悠久,不过地位尴尬,建都洛阳的统一王朝只有东汉,西晋两朝。其余的全是陪都备胎或胡人省长时的割据政权。比如鲜卑建立的:北魏、东魏。还有沙陀族儿皇帝石帝敬唐建立的后晋、后唐。最尴尬的是洛阳人引以为豪的武周神都是称乎,可是虽然武周迁居洛阳给洛阳升级为神都,但仍然是陪都的地位。就像再得宠的嫔妃,即便晋了贵妃的地位份以然是二奶。母仪不了天下。而且西安众多光环中也有神都,可以在西安蜜宗祖宗青龙寺看到唐代谴唐高僧空海所撰写的石碑《大唐神都青龙寺故三朝国师灌顶阿g黎惠果和尚之碑》。但洛阳没有任何遗迹证明神都,除了“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这部影片。洛阳给自己凑数除了把给西安做陪都的历史加上,更把夏商强加自己身上,只为超越西安,可昔夏朝连一块遗迹记载都没有找到,洛阳却把夏朝都城搞到自己身上,史学家全体否定,连国家文物局都要求洛阳不得使用“夏都”自称。而商代建都地很多。洛阳也自称商都,结果又被史学家驳斥。连脸面都不要了。被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邹衡先生发文质疑。洛阳捏造得不到史学界和官方认可。于是从联合国“减灾署”搞了个世界圣城。近几年河南也是活跃,一方面抢临近省资源,一方面自己造历史。06年把一个新郑明清时期的普通黄帝庙愣是搞成黄帝故里,搞笑的是雕像还得模仿美国总统山,结果又被史学界质疑。易中天、蒙曼、严文明、李伯谦等众多学者专家反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中也是反对。于是河南人在陕西成立个“古都协会”,这几年硬是把河南四坐城市塞进四大古都里,凑成八大古都,得了便宜还要把脏水泼给西安。论影响力,西安是丝绸之路起点,汉唐盛世长安,周礼,大唐盛世长安万国来朝,世纪圣典,中华第一国都(第一位始皇帝建的国都),汉语、汉文化、汉族、汉服、等等有关汉文化的历史圣殿,华夏汉文明灵魂的归宿。说不完道不尽有关汉族历史的悠久文化遗产。到目前已有两百多位外国元首访问,是国外领导人访问中国的老三站之一,所以洛阳的朋友提这个问题不是抱大腿就是找难看。


白石61


就其他城市而言,洛阳算是更名很少的城市了。这座城市在历史至今的名字几乎都在洛阳和雒阳之间围绕。古人定名一般与地理位置、名人事迹、山水方位、五行等定名。而择选国都则是通过地理位置、水源量、对于周边各部族的控制、粮食作物等。洛阳虽然历史上更名不多,但13个建都的朝代,一百余位在此出生、老去、建都、迁都、葬于此地的皇帝,大量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也使得这座城市拥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而那些盗墓小说中的洛阳,那个到今天仍旧在使用的洛阳铲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一笔神秘色彩。


小东12345678


洛阳真的没怎么改过名,除了西周叫洛邑,后来一直叫洛阳。提问题的人不要再提这个残脑问题了


笑书神侠25


最近的一次是被日本鬼子改为福阳!


Rnnnhnd


这个提问者没救了,彻底疯透了。悟空你是有多无聊看个疯子胡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