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史迪威在远征军的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驻足小站看历史


太平洋战争之后,英法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也对日宣战。至此,中美英三国成为了同盟国。为了便于作战,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后决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总司令。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则由美国人担任,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举两得。一是通过美国人来压制英国人,另一方面通过美国人来获取美国政府的援助。美国政府派给蒋介石的参谋长为约瑟夫.史迪威。

史迪威毕业于美国的西点军校,1911年第一来中国。其军旅生涯多数时间在办公室,没有实战经验。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史迪威和罗卓英二人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仓促组织曼德勒会战,将第五军和第六十六军的主力分散在平满纳至曼德勒之间长达三百余公里的公路线上,既不能集中兵力进攻,又无法建立起坚固的防线。杜聿明坚决反对这样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击破,提出要么在平满纳打下去,要么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和眉苗,而不应再作无准备的曼德勒会战。

正是罗卓英、史迪威和杜聿明三人对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矛盾重重,出现了意见不一致,造成了指挥混乱、令出多门,为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买下了伏笔。

史迪威的指挥水平也就一个连长水平,史迪威最擅长的是练兵。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部分远征军退到了印度。史迪威就打报告给罗斯福,要求提供武器装备,训练中国军队,然后进行反攻。中国驻印军在印度由英国人提供场地和后勤保障,美国人出教官,这一点史迪威功不可没。中国驻印军缅北大反攻时,打得日军屁滚尿流。

史迪威对蒋介石非常不感冒,称蒋介石为“花生米”。由于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越来越大,罗斯福当然不愿意得罪蒋介石。1944年被罗斯福召回美国,美国派魏德迈接替参谋长,1946年在美国旧金山逝世。



历史军魂


史迪威毕业于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便来到了中国,是一位极其熟悉当时中国政治格局的中国通,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被美国总统罗斯福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是当时美国政府在中国的最高代表,当然了,史迪威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还是远征军。



在第一次远征军入缅作战期间,史迪威就作战计划制定了“曼德勒会战”,但十万远征军入缅之后还未来得及排兵布阵,结果同盟国英军是连连丢城失地,使得远征军有了被包围的危险,最终使得曼德勒会战计划流产,而史迪威作为这次战役的直接负责人,虽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第一次远征军的悲剧,更多的原因则是统帅部以及各国高层之间的勾引斗角。



早在史迪威来到中国面见蒋介石的时候,他们二人就爆发了冲突,史迪威对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非常不理解,而蒋介石也一再强调他才是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这就爆发了国民党右翼势力和史迪威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史迪威给蒋介石也起了个绰号“花生”,也就是固执的人。因为史迪威有着对共产党的同情态度,这是老蒋所不能容忍的,最终以中美关系为条件逼迫史迪威回国,而由魏德迈接任。



而史迪威对于中国远征军还是有一定贡献的,他最为欣赏的一员战将便是廖耀湘,当然了,还有孙立人。在这二人撤退印度之后,他帮助训练廖耀湘的二十二师和孙立人的三十八师,使得这两支部队成为了印度反攻的主要力量,并且在之后成为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和新六军,所以说,史迪威是一位极具军事化管理的将领。

在史迪威离开中国的前期,他其实颇具无奈,其虽然身为美国人,但却为中国的国防力量而奔走,但最终因为政见上的不一致,老蒋将其送回了美国老家,在史迪威离开后,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为中国抗日所做的贡献,将中印公路更名为史迪威公路。


西北老张看世界


中缅战役发起的原因有三个,1,加入反法西斯联盟,要为世界做贡献。2,保证中缅运输线畅通,以确保美援。3,阻止日军通过缅甸进攻印度。

史迪威作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被任命为此次战役总司令,负责指挥中、英、美军。

中方远征军总指挥是陈诚土木系大将罗卓英,副总指挥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杜聿明。

史迪威在中国与蒋介石相处并不愉快,他认为蒋介石的军队没有斗志,也不认真打鬼子,在美援分配上,只要打日本的军队都该分配而不止是分给中央军。老蒋认为史迪威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更不可能把中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老史。

第一次远征军就是在这种混乱的指挥体系下开打的。英军完全不听从指挥,全线溃逃。杜聿明掌握着远征军主力第5军,只听蒋介石的。罗卓英只能和稀泥。这种情况下,曼德勒战役还没进入实施,就已败象毕露。

十万远征军此时战斗损失并不大,伤亡在8千人左右,但在选择撤退路线时,又发生重大分歧。史迪威要求就近撤入印度境内,而杜聿明秉承蒋介石命令,要把部队撤回国内。结果是毕业于美国军校的孙立人支持了史迪威,率新38师完整无缺的撤到印度,而杜聿明率近9万人从野人山撤回国内,走出野人山只余4万人,装备几乎全部损失,而且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殉国。

驻印远征军后又从国内空运补充,除能合史迪威能较好配合的孙立人外,又派曾留法的廖耀湘赴印,任新22师师长。史迪威也全力调美式装备武装和训练远征军,使远征军的战斗力急增。以此为主力部队展开的缅北大反攻,历时一年半,最终取得了胜利。同时也诞生了国民党五大王牌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



史迪威是个不懂政治的老头,第一次远征军的失败,主要责任不在他,缅北大反攻的胜利,他却居功最大。


净月暖阳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给出一份文件中的四点建议,就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幼稚和对蒋介石的不满:


1、枪毙中国远征军第6军军长甘丽初和第66军军长张轸,追究所有战败军官的刑责。

2、空运8到10个师到印度,组建X部队;在云南训练和组建30个师,组建Y部队。

3、上述所有部队由美国提供经费和作战装备,

4、上述所有部队团以上指挥官均由美国军官担任。



蒋介石看完文件当时都快疯了,他无法忍受美国人插手中国内政和军政,愤怒的予以拒绝。

约瑟夫*史迪威是一位不太懂政治的老兵,性格耿直,指挥专业。但是中缅印战区包含了中国、英国和部分美国军队,各国利益纠缠在一起,情况非常复杂。从指挥系统上看,蒋介石是“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史迪威是参谋长,可是史迪威是美国总统的代表,又掌握着中国战区美国援助物资的分配权,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


史迪威1940年时已经任美军第7师少将师长,与马歇尔熟识,1942年晋升中将派往亚洲,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按理,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的前敌总指挥杜聿明,应该归史迪威指挥,可他又直接听从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命令;史迪威也应有权指挥在缅英军,可是英国军队根本不听他的,这种混乱的指挥系统终于酿成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的重大失利。而史迪威坚持认为缅甸战场和中国战场的失败,责任在蒋介石政府的无能,矛盾一度激化。

罗斯福只好亲自出面调解两个人的矛盾,许诺提供更多的援华物资,不再提美国军官的事情;蒋介石也做出一定让步,甘丽初和张轸被撤职,以到达印度的新38师和第五军余部为基干,再空运五师新兵组建X部队,由史迪威直接指挥;在云南怒江以东组建Y部队,设立美军顾问制度。因此,在滇缅反攻时,实际上缅北反攻战役的新一军和新六军是由史迪威指挥的,而从滇西的反攻才是由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的。


从缅北的作战结果看,新一军和新六军战果辉煌,一方面孙立人和廖耀湘的部队是真正的全套美械火力强大,一方面说明史迪威的练兵水平、作战指挥能力还是可以的。X和Y两支部队也由此成为了内战中蒋介石装备最精良的一批中央军,大部投入了东北战场。

但是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持续激化,蒋介石则以抬高“飞虎队”司令官陈纳德来对抗,玩弄“以夷制夷”的套路。到史迪威要将美国军援分配给延安时,蒋介石终于忍无可忍了,1944年9月蒋介石与罗斯福摊牌,为了“不失去中国”,当年10月,已经升四星上将的史迪威被召回国,以魏德迈将军替之。


度度狼gg


史迪威是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来到中国的,这就是在美国腾出手来之前,尽量利用中国军队牵制住中国战场的日军,不让他们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去。



所以当史迪威受命指挥中国远征军投入缅甸战场时,他当然希望远征军能尽全力把日军牵制在缅甸,不让其进攻印度,甚至与德国在中东会师,这是美国非常担心的一个结果。

但是蒋介石的想法完全不同,在他看来,美国参战了,自己可以躺着等胜利了,军队实力必须保存,要不然怎么在战后去打八路军?

第一次入缅作战,十万中国远征军没打几次硬仗就大败而回,大部分葬身于缅北的原始森林中

于是,史迪威发现,远征军并不会按照他的想法作为抵抗日军进攻缅甸的主力,英国人也不会按照他的想法配合远征军,所以他失败了,远征军也失败了。

万幸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万多远征军残部撤到印度,在美英支援下得到重新武装为中国驻印军,蒋介石在美国的压力下也同意史迪威能完全指挥驻印军。

驻印军是美国唯一全心全意装备的中国军队,因为这是由美国将军指挥的,能够更好地代表美国利益

于是史迪威的战术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在缅北作战中重创了日军第十八师团,为打通印度借道缅北通往中国的公路线发挥了关键作用。



史迪威率领驻印军打通的生命线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这是他唯一从中国得到的荣誉

但是史迪威发现,蒋介石和大部分将领完全无心去牵制日本人,豫湘桂战役的惨败让能够轰炸日本本土的美国空军基地损失大半,美国人终于认识到,依靠中国作为反攻日本的基地不是一个好主意。

一个外国军人竭尽全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一个中国首脑却将其弃如敝履

史迪威对此深感愤怒,为此他与蒋介石的关系彻底破裂。美国政府则是务实的,既然中国军队靠不住,那就找苏联人好了,于是才有了雅尔塔三巨头会面,中国利益被出卖了。

史迪威也被出卖了。

既然中国战场已经可有可无,美国政府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将军得罪中国的统治者,于是史迪威被解职了,离开了他热爱的中国战场,只留下了胜利的结局和史迪威公路。

他知道应该给士兵吃饱饭,发足饷,而不是让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 他知道自己的军用物资应该用在训练和作战上,而不是用来交易给敌军用来打自己。或者放在仓库里呼呼大睡,最后被敌军缴获,又拿来打自己。式上也从中国分离出去了


通过雅尔塔协定,外蒙终于在形式上也从中国分离出去了

史迪威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知道应该给士兵吃饱饭,发足饷,而不是让他们饿着肚子上战场。他知道宝贵的军用物资应该用在训练和作战上,而不是用来打自己人,或者放在仓库里呼呼大睡,最后被敌军缴获,又拿来打自己。虽然他主要代表的是美国的利益,但客观来看,这种利益与中国的根本利益是共通的。无奈腐败无能的蒋介石政府无力也无心来维护这种利益。


海军史研究会员


史迪威有点野心,想掌握驻印远征军所有兵权,最后孙立人没有答应,吏迪威想把驻印部队团以长官职换成美国人,想牢牢的控制这支部队打完缅甸日军然后想调他们去流璜岛和冲绳当炮灰打日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