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空總消息」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開“隧道”確保“生命線”暢通

「空總消息」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開“隧道”確保“生命線”暢通

空軍總醫院腎病科應用血管介入技術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保駕護航,維護透析生命綠色通道。

尿毒症患者需要每週三次到醫院透析,以維持身體代謝平衡,保持相對健康的生活狀態。為了確保患者順利接受透析,醫生都會為患者做一個動靜脈內瘻。就是將患者手臂的動脈(橈動脈)與靜脈(頭靜脈)通過手術連接起來,相當於一條人工“運河”,使患者前臂動脈血直接流到前臂靜脈中,這樣這條前臂靜脈就可以有足夠的血流用於血液透析,所以,這條小的“運河”成為了維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一條“生命線”。

最大的威脅是動靜脈內瘻狹窄或血栓形成,以及上腔靜脈系統的狹窄或堵塞,這樣會導致透析時血流速不足影響透析效果,甚至透析不能進行。空軍總醫院腎病科與多科室合作,開展了經皮腔內介入治療,可以在超聲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引導進行,成功為“生命線”堵塞的透析解除狹窄或阻塞,保障了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

該項技術包括了超聲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DSA引導下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動靜脈內瘻取栓術和超聲引導下上腔靜脈狹窄擴張術等。

一位患者CT造影檢查提示,動靜脈內瘻瘻口近心端形成2個囊性擴張及1個梭形擴張,擴張之間出現2處狹窄,最狹窄處直徑僅0.23cm(圖1),已經不能順利接受透析。醫生為他超聲引導下行動靜脈內瘻狹窄球囊擴張術治療後,狹窄靜脈由原來的0.23cm擴張為0.49cm(圖2為擴張前後血管內腔對比),能保障血液透析順利進行。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圖-1 CT提示動靜脈內瘻狹窄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圖2 超聲提示經治療後,狹窄由0.23cm擴張為0.49cm

對於出現上肢腫脹手綜合徵的患者,有的會出現內瘻側胸壁靜脈突出迂曲,透析時靜脈壓升高,在DSA下行頭臂靜脈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患者手術後上肢腫脹明顯減輕,並順利接受透析治療。

而對於陳舊性血栓性疾病的處理,腎病科主任倫立德介紹說,某患者動靜脈內瘻狹窄伴血栓形成2個星期,到該科就診,醫生給予取栓導管取栓治療後,又為其進行超聲下血管腔內成形術,術後可立即行血液透析治療,術後多次複查超聲提示血管通暢良好。

倫立德指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通路狹窄及堵塞常見,並且在狹窄基礎上往往容易出現血栓形成,導致內瘻失功,不少患者血管條件差,不適合再次手術治療。為此,腎病科與醫院其他科室合作,開展的血管介入技術是解決該問題的利器,這就相當於在狹窄或者堵塞的血管內瘻上開“隧道”,經過上述治療後,患者可以繼續進行透析治療,且避免了插管、重建內瘻等創傷較大的手術,確確實實地減輕了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供稿/風溼腎病科 李新倫

校對/白雪

技術處理/魏育鴿

長按圖片掃描關注

「空总消息」为尿毒症患者透析通道开“隧道”确保“生命线”畅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