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清朝的落後不是因為沒有工業革命,而是皇帝的自私

滿清入主中原完全是趁火打劫,滿族以百萬人口數統治幾十倍於己的漢民族,這是一個巨大“成功”!同樣是少數民族,滿清統治者明顯比蒙元強,他們表面上尊重儒學、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大興科舉與知識分子合作,表現出節儉勤政的樣子,就是這些讓漢族精英頗為滿足。所以,滿清統治中國二百多年,政局頗為穩定。

近年歌頌康雍乾的影視劇和作家學者很多,可是他們真的很偉大嗎?既然他們如此完美,為何造成中國的落後局面?事實上,滿族統治者從來不忘警惕漢人,任何事物只要不利於統治的穩定,無論多好也不會得到推行。對於思想文化領域的任何風吹草動,一旦發現蛛絲馬跡立刻斬草除根,以“防患於未然”。他們極端自私,以皇族利益凌駕於整個國家之上!

清朝的落後不是因為沒有工業革命,而是皇帝的自私

首先看航運貿易。明朝造船術在鄭和時期就遠遠領先於世界,在清朝卻落後了。為防止海上的反清勢力,他們對沿海“堅壁清野”。消滅臺灣的鄭氏以後,仍然禁止海外貿易,不準對外銷售船隻,不準攜帶多餘糧食,不準留在外國,設置很多條條框框。這些政策,只是為了國家安全。英國都打到家門口了,清廷還儘量避免大海帶來的“不安定因素”。費正清的結論是:“歸根到底,他們是傾向倒退,眼光向裡,防守和排外的。”

再看採礦。採礦是工業時代向農業時代轉型的關鍵,民間渴求強烈。雍正登基第二年,就否決了一切採礦奏摺,表面上的原因是“以農為本”,然後又說礦場是“各省遊手無賴之徒望風而至”的場所,擔心礦工聚眾生事。清廷更擔心採礦會破壞“龍脈”,乾隆年間大臣們奏請採煤,特意說明是“無關城池龍脈”。

清朝的落後不是因為沒有工業革命,而是皇帝的自私

還有兵器製造。明朝的火器製造技術已經相當先進,可是清朝回到了“騎馬射箭”時代。當時的民團(政府允許的合法武裝)製造了鳥槍,有大臣建議,國家要與時俱進,武舉考試不能老是耍大刀,可以增加鳥槍射擊項目,都被乾隆皇帝禁止。

思想文化領域更不用說了。除了令人聞之色變一百多年的文字獄,科學沒有與時俱進更可怕。明朝末年科學文化領域對外交流頻繁,徐光啟等人與傳教士都是好朋友,可是這些交流在清朝全部被官方叫停。知識分子只允許去搞考據、訓詁、文字等瑣碎事情。

清朝的落後不是因為沒有工業革命,而是皇帝的自私

清朝時期整個國家噤若寒蟬,而同時的西方世界朝氣蓬勃地發展。一位大詩人,面對萬馬齊喑的死寂,發出了心裡的吶喊: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這種吶喊當然是徒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