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三联书店的使命在于,借了书籍的出版与传播使中国人对各自生活的零碎的思考得以汇合交流,从而相互理解。三联的精神,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大众启蒙,这精神的现代意义,就是基于生活、读书和新知的思想自由。

——汪丁丁

成都的三联韬奋书店一进门的玻璃走廊上,写着经济学家汪丁丁眼中的三联。作为一个有着86年历史的书店品牌。三联带给我们早已不仅仅是一家书店,一间出版社那么简单,油墨和纸张构筑的是一座包含着现实与想象、游走在普罗大众与智识精英之间的文化家园。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上个周末,窄巷子30号迎来了新住客,被游人熙攘所包围之下的,是崭新的成都三联韬奋书店。86年历史的三联韬奋书店开进宽窄巷子,北京之外这还是全国第一家。对于刚刚加冕“2017中国书店之都”的成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青砖灰瓦黛蓝窗格,书店由三进院落组成,在不足500平米的空间里,设计师王亥运用了大量空间上的减法,在保留大量木窗、屋顶、柱子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同样留有大量桌椅占地用于阅读。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老四合院的门内修砌了时新的玻璃走廊,两侧是陈寅恪、钱钟书、杨绛、傅雷、张隆溪、葛兆光、茅海建这些与三联渊源颇深的人文大家的图像,而走廊的尽头,便是书店的“阅读空间”,这里除了有全成都最全的三联出版物,也将吸引全成都最在意阅读的人群吧。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院落两厢作为“生活空间”,是三联书店组建一个全新的文创旅游产品,以纸质为媒介,以历史为载体,以知识为基础,让书店和构建图书的原点相生相连;而在场域最深处、绕香樟树而生的“活动空间”之中,还将不定期组织各类文化聚会,包括学术论坛、文化讲座、座谈、小范围研讨会、设计文创课堂等形式,以及策划以三联书店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事件。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书店里的一间,完全由纸张和印刷品构筑的空间。设计师王亥的用意则在于依靠组成书籍最基本的两种元素,让书店回归原点,然后从原点出发,蔓延映射,营造出整个书店。所谓道生一,那这里便是书店之道。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看似简单,却足以变化万千,并且还请注意王老师藏在这间屋子里面的种种彩蛋,比如其中一套成都元素的衍生品设计,除了天府塔,是谁在天府广场挥手,成都的拼音为啥子要写成chengdo,还不是那些成都人说话要夹舌头儿。把生活中的细节,凝结固化,正是来自实体阅读的奇妙魔法。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落地成都的三联韬奋书店,将“读、写、说”作为书店的本质与主题。实体书店作为图书经营的职能日益难以为继,人们越来越喜欢称书店为一种公共空间,成都人所熟悉的书店似乎越来越像个安放书籍的咖啡厅或是集合店。在书店的转型当中,被认为是相当成功的案例。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诚然如此吧,当一切回归原点,书店或者说书籍带给人的终极启发,不仅仅只能是消磨光阴这么简单,读书之后,或写或说,才是知识传播的日常路径。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据说,成都的三联韬奋书店,将不再以单向的出版物为经营主线, 在多元集成的经营思路下把传统单一书店角色, 从被动的经营者转换为一个主动的创意者和组织者。多元集成,让知识分享落地宽窄,书店逢周五、周六实行24小时营业,可以在周末晚上的川西老院坝里读书,争论,或者单纯的发发呆。别说,还真是有点小期待呢。

86年历史的老书店来成都了,周末24小时营业,睡一晚上都可以

成都的书店一年比一年多,高冷的、活泼的、温馨的,不睡觉的,什么样的都有,你常去书店吗?什么样的书店更对你的胃口,可以来说说看。


李二婷︳撰文

摄影 方正@一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