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中報揭示銀行理財加速淨值化轉型 投資者“不買賬”

隨著上市銀行2018年半年報披露完畢,各家銀行上半年理財產品的相關數據也浮出水面。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市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在2018年上半年明顯加快。

不過,《證券日報》記者也在走訪中獲悉,普通投資者對於淨值型理財產品的接受程度還有待提升,相對而言,高淨值人群的接受程度較高。

淨值化轉型提速

具體來看,興業銀行上半年淨值型產品規模為3367.66億元,佔比超過30%。為適應淨值化轉型,按資管新規要求,該行著手投研、風控、運營三大體系的全面再造。同時,啟動完善業務架構工作,對資產管理部現有組織架構按照轉型後的資管業務要求進行調整完善。

北京銀行高管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資管新規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深刻改變了資管行業的競爭格局,行業的規模增速放緩,競爭環境趨於統一,銀行理財將通過淨值化轉型成為“真資管”,“在資管新規出臺兩個月內,北京銀行淨值型理財產品佔比提升3.3個百分點。

中信銀行(00998)上半年淨值型個人理財產品規模同比增長更是超過了200%。

浦發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全面推動資管新規下財富管理業務模式變革,加快建立淨值型理財產品體系,深化產品結構轉型,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突破3200億元。

上海銀行淨值化管理產品餘額佔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的24.28%,較2017年年末提高5.55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半年報顯示,該行在確保流動性安全前提下,穩步推出淨值化產品。

工商銀行(01398)今年上半年穩妥推動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在工商銀行的中期業績發佈會上,董事長易會滿表示,“工行正在多維度加快資管業務轉型,以淨值化為導向推動產品轉型。截至6月末,工行符合監管要求的淨值化產品在行業中仍處於領先水平。”

根據普益標準監測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發行的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1107只,其中,國有控股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發行量接近八成。7月份,全國銀行淨值產品存續量為2388款,環比增加254款。同時,7月份城商行新發行淨值型產品超過股份制銀行,表明城商行在淨值產品佈局方面開始提速。

投資者接受度不高

上週末,《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部分銀行網點發現,很多投資者習慣了預期收益型產品,對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內很難完全接受。

在某國有大行網點,《證券日報》記者拿到的最新一期(8月31日-9月6日)理財產品宣傳單顯示,本期該行近半數的理財產品為淨值型產品。

不過,大多數投資者卻不太“感冒”。一位理財經理介紹稱,“剛才接待了一些來網點諮詢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詳細講解了風險等級、過往業績、收益率計算方法後,有投資者直接表示‘太難理解了’,還是想購買標明預期收益率的產品。”

在一家股份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我行一直都對感興趣的投資者詳細介紹淨值型產品,不過近期還是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更好推銷。”

某城商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我行推出的很多淨值型理財產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戶售賣,如私人銀行客戶、高淨值客戶、VIP客戶等,主要原因是普通投資者不是很買賬,強行推廣或介紹怕引起客戶反感。”

招商銀行(03968)也在半年報中指出,客戶對淨值型產品的接受程度也需要一定時間培育,這將在短期內對各家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發展和收入增長帶來很大的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逐漸退出,銀行銷售的淨值型理財產品肯定會越來越多;從投資者角度來看,儘早的接觸和了解該類產品也是有必要的。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